近日,智慧氣象領域的一場直播講堂引發行業關注。本次直播由眼控科技發起,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中國民用機場協會、上海市人工智慧行業協會、上海市人工智慧技術協會、和鯨社區等單位聯合舉辦。開播前,包括氣象學家、氣象雜貨鋪、新雲天氣象、環球氣象網在內的眾多氣象領域KOL紛紛轉載直播動態,一度刷屏朋友圈。
航空氣象業務數位化轉型已來
11月4日晚,眼控科技直播講堂第二期正式開播。本次直播由眼控科技航空氣象事業群高級產品經理王維剛主講,帶來主題為「AI技術在航空氣象業務數位化轉型中的應用探索」的分享,與大家探討高影響天氣對航空運行造成的影響、航空氣象業務「數位化轉型」的趨勢、AI技術在航空氣象業務發展中的賦能作用等內容,吸引了大批氣象行業專家、氣象愛好者、高校學生的觀看互動。
中國民航改革開放40年間,民航事業進入了飛速發展期。周轉總量、旅客周轉量、旅客運輸量等關鍵指標躍居世界第二,預計至2025年運輸機場增至320個,旅客運輸量超越美國。但在民航事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航空飛行安全嚴重阻礙著航空事業的健康發展,其中複雜天氣條件是影響航空飛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維剛表示,傳統航空氣象服務系統已經無法滿足行業對氣象服務質量的要求。首先在氣象觀測服務方面,觀測站空間分布不合理、觀測數據密度低;其次在氣象預報質量方面,傳統系統預報時空解析度不理想、臨近預報精準度低下;最後在氣象服務的智能化程度方面,人工智慧技術投入應用的程度不足、業務執行仍維持傳統低效模式。因此航空氣象業務的數位化轉型時代已然到來。
以人工智慧賦能智慧氣象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氣象預測成為重要趨勢。氣象服務市場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數據的開放性,如何在開放的數據之中獲取更多的數據「增量」,是氣象服務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作為人工智慧第一梯隊的科技企業,眼控科技在氣象數據挖掘和分析方面有獨到的優勢。除了與國內頂級航空氣象專業機構華東空管局以及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合作以外,眼控科技還具備來自機場氣象採集設備收集的海量氣象數據,為氣象數據做了充分補充。
在氣象大數據的基礎之上,眼控科技的人工智慧研究院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應用到航空氣象領域,打破傳統數值模式預報瓶頸,提出基於Deep Hybrid Super Resolution(DHSR)的AI數值模式降尺度,可提供精準到分鐘級公裡級的氣象服務,遠遠領先於行業水平,可更好的為航空運輸服務。此外,針對不同機場客戶的特點和實際應用情況,眼控科技深入研究每一個客戶的實際需求,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為其量身定製氣象服務解決方案,目前已形成以AI對流臨近預報系統、低雲低能見度智能監測預警系統為代表的智慧協同平臺,涵蓋對流天氣預測、雙低天氣預警、地面觀測等全方位氣象業務,為不同客戶的精細化需求提供服務保障。未來,眼控科技將放眼學術前沿,不斷創新,致力將氣象預警預測服務拓展至更多領域,為城市防災減災、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領域提供精準到分鐘級別的氣象服務,推動商業氣象的不斷發展。
關於眼控科技:
上海眼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集計算機視覺識別與深度學習技術研發應用於一體的全球性人工智慧科技企業。眼控科技匯聚了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紐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的頂尖AI人才200餘名,先後在道路交通領域,聯合上海交大人工智慧研究院建立全國首家 AI+ 道路安全監管創新中心。同時,聯合華東空管局氣象中心、上海交大人工智慧研究院建立全國首家航空智慧氣象創新中心。眼控科技在智慧道路交通、智慧航空氣象垂直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已位居行業領先地位,產品覆蓋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東等30多個省市。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