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馭科技‖MCNet · 全分布式氣象災害指揮中心顯控系統解決方案

2021-01-20 DAV數字音視工程網

晨馭科技為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指揮中心打造音視頻一體化解決方案,採用業內領先的全IP淺壓縮分布式圖像處理技術,實現衛星雲圖、雷達圖、自動站監控畫面等多種信號的實時上屏顯示,以靈活的畫面布局,8K@60Hz全幀率無損畫質體驗,

  項目背景

  我國自入冬以來,接連遭遇多次寒潮來襲,各地方政府紛紛行動防範應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除此以外,突發性強降雨、雷擊、冰雹、颶風、沙塵暴等,也都是我國較為頻繁的氣象災害,不僅對經濟造成嚴重損失,甚至還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為避免此類情況發生,建立以防災、減災、救災為目的的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指揮中心 刻不容緩。

解決方案

  氣象防災減災救災是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國家公共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晨馭科技 深入了解《中國氣象局關於加強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意見》中相關要求,採用自主研發生產的MCNet集分交互式可視化綜合管理平臺 ,實力打造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指揮中心顯控系統解決方案,幫助氣象部門建立無縫隙、全覆蓋、高智能的氣象災害防禦體系。

  需求實現

  01、地基、空基、天基,「一張圖」清晰明了

  監測預報預警體系是氣象防災減災救災的核心。為實現全面準確的氣象預報預警,各省市氣象局積極組建以地基(自動氣象站、雨哨站等)、空基(氣象氣球、氣象無人機等)、天基(氣象火箭、氣象衛星等)為主體的氣象數據探測體系。因而,如何將這些分布於全國各地,來自於不同探測設備的氣象數據最優化、最大化地呈現在決策者眼前,成為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晨馭科技為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指揮中心打造音視頻一體化解決方案,採用業內領先的全IP淺壓縮分布式圖像處理技術 ,實現衛星雲圖、雷達圖、自動站監控畫面等多種信號的實時上屏顯示,以靈活的畫面布局,8K@60Hz全幀率無損畫質體驗 ,圖像漫遊、畫面疊加、自由縮放等顯控功能,為氣象指揮中心工作人員提供縱覽大局的氣象防災減災「一張圖」。

  衛星雲圖能從多角度展示雲系特徵及其演變過程,是監測天氣變化,進行氣象災害預報的重要工具。例如我國目前使用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區域常規成像最小範圍達1000km×1000km,空間解析度更是高達500米,其超高的圖像解析度與畫面精度,對指揮中心大屏拼接顯控系統提出了巨大挑戰。

  MCNet分布式處理器採用圖像幀內靜態壓縮處理方式,不僅擁有原生級的圖像處理畫質,還可實現「端到端多窗口疊加極低延時 」與「納秒級屏間精準同步 」,確保超高解析度動態圖像在拼接大屏上的完美呈現,滿足氣象指揮中心對熱帶氣旋、颱風眼區的精細化動態觀測需求, 極大提高了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指揮中心對主要氣象災害的全天候、高精度、高解析度的綜合立體監測能力。

  02、實時、整合、匯總,「一本帳」心中有數

  氣象數據是氣象決策管理、預報預警的重要基礎支撐。目前,除了遙感影像數據、數字高程模型數據等觀測數據,我國氣象災害防禦資料庫還包括有災害數據、風險數據、防災減災救災設施與人員數據等。為此就需要建立功能完善的數據資源調控平臺,運用大數據可視化技術,使所有數據立體交互、一目了然,提高數據利用效率。

  MCNet分布式系統支持不同解析度、不同接口的各類視頻信號接入,能將其整合形成龐大的氣象數據資源池,運用基於網絡的超高解析度動態底圖實現方案 ,實現PGIS、ArcGIS等行業軟體的點對點顯示,清晰呈現氣溫、降水、風速、風向等多種氣象要素符號標識,幫助有關部門獲取信息規整、數據量化、覆蓋全面、更新及時的可視化氣象數據「一本帳」。

  為實現指揮中心業務人員對氣象數據的靈活調取與使用,晨馭科技採用MCNet全數位化 KVM 坐席協同管理系統 ,解決不同人員在不同數據伺服器之間的實時切換調用問題,幫助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指揮中心構建舒適高效的協同管理平臺。

  系統擁有美觀簡潔的人性化操作界面,業務人員只需使用一套鍵盤滑鼠,即可遠程管理多臺計算機設備,方便快捷地進行跨平臺、跨系統信號調取與數據比對,優化操作體驗,整潔辦公環境,徹底解決席位之間孤立問題,實現對系統資源池內信號的實時調用與操控 ,構建集約共享、彈性動態、高效可靠的氣象大數據中心管控平臺。

  03、全域、互聯、共享,「一張網」信息暢通

  氣象部門歸根結底是信息部門,氣象預報的本質則是氣象數據的應用。因此,高時效、高質量的氣象信息供給,不單是氣象業務發展的基礎支撐,也是氣象防災、減災、救災的決策保證。據中國氣象局公開資料顯示,我國綜合氣象信息共享系統(CIMISS)共有伺服器500餘臺,2020年僅是日增長數據就高達62.53TB,對我國氣象信息化共享體系建設形成巨大考驗。

  晨馭科技秉承「以氣象信息化推動氣象現代化」的發展要求, 依託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為國家氣象部門構建氣象信息「一張網」。採用基於FPGA純硬體系統架構的MCNet分布式處理器,憑藉靈活的全分布式部署,全光纖超遠距離信號傳輸,實現海量音視頻數據互聯互通 ,為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指揮中心搭建覆蓋國家、省、地、縣四級的氣象數據共享平臺 ,最大限度發揮氣象信息效益與利用率,幫助指揮中心業務人員提高對氣象災害風險的實時動態研判能力。

  除了傳統的氣象數據以外,MCNet更可跨地域實現氣象部門與國土、軍事、民政、航空、水務、生態、衛生等20多個部門的信息共享 ,推進國家氣象預警多部門、多災種信息匯集與共享應用,建立綜合風險分析與預警決策支持平臺,有效預防或是避免突發性、極端性天氣事件對我國軍事演習、航運交通、能源電力、水務管理、農業生產工作的負面影響。

  04、應急、聯動、協同,「一隊伍」統籌合力

  應急指揮是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國家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有關要求,晨馭科技結合自身豐富的應急指揮中心項目經驗,採用基於全IP數位化信息傳送與音視頻一體化處理技術的MCNet分布式處理器,搭建扁平化應急指揮 管理平臺, 解決各級層應急指揮中心之間、應急指揮中心與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指揮中心之間、應急部門與衛生部門、三防部門(防旱、防訊、防颱風)之間「指揮孤島」問題,以信息化手段實現跨部門、跨地區多方聯動、快速反應、高效協同的應急機制, 最大程度縮減決策所需時間,為搶險救災爭分奪秒。

  除了高層領導與指揮人員的內部研討,在進行應急指揮決策制定之前,往往還需參考各領域部門專家意見,對事件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研判會商。為此,就需要搭建一套可靠、穩定、高清的多方遠程視頻會議系統 ,用以達到匯總多方專家意見,節省時空成本的目的。

  晨馭科技提供基於集分技術的MCNet交互可視化雲平臺 ,融合多屏拼接、圖像處理、流媒體、網絡傳輸、語音對講、多方會議、環境控制等技術於一體,以精準唇音同步技術,為應急指揮中心、氣象災害防禦決策指揮中心、前方指揮部提供極低延時的高保真語音視頻通話 ,高效推動研判工作快速、有序、平穩進行。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晨馭科技,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若有任何疑問,請與本文作者聯繫或有侵權行為聯繫本站刪除。

相關焦點

  • 基於神經網絡的分布式交互指揮系統的方案設計
    基於神經網絡的分布式交互指揮系統的方案設計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2 10:47:50 一、指揮系統的核心需求 按照首長提出的「指揮決策要由逐級決策向分布交互決策轉變
  • 細解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系統
    7月26日,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進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實地探究可破題神器——氣象災害風險管理系統。通過系統界面,點擊彼時南方部分汛情嚴峻省份,相關災情和災害事件信息一目了然,盡在掌握之中。  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主任王國復研究員介紹說,氣象災害風險管理系統集重大災害事件監測、影響評估、災害風險預估等功能於一體,可時刻監視正在或將要發生的氣象災害事件。從年初的西南乾旱,到今年6月以來的南方暴雨,再到現如今我國部分地區的高溫天氣過程,都被囊括在該系統的監測識別範疇內。目前,該系統支撐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作用日益顯現。
  • 眼控科技深度學習算法助力氣象精準預報
    「人工智慧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國內氣象行業對人工智慧技術的關注度正在快速提高。」朱文劍指出。如今,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等新技術建立的氣象預警系統,應用愈加廣泛。據悉,人工智慧企業眼控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氣象預報模型YGNet,有效彌補了傳統天氣預測方法的不足,為短時臨近精準氣象預報帶來全新解決方案。
  • 氣象科技成果助力民族運動會保障工作
    為做好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氣象服務保障工作,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內蒙古自治區氣象部門集全區之力,充分應用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果,在監測、預報預測和人工影響天氣方面強化氣象服務保障工作。  科技編織觀測「天網」。
  • 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報文,人工智慧助推編發自動化
    為了進一步提升報文質量,提高報文編發效率,眼控科技基於自研氣象預報系統,利用AI技術生成航空氣象報文規則庫,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技術研發出全新的智能集中預報指導系統,為航空氣象報文編髮帶來全新解決方案。
  • 廣東省氣象災害防禦規劃(2011-2020年)
    ,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各部門、各地區的聯防作用,充分依靠全社會力量參與防災抗災;著力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指揮救援工作,全面提高氣象災害綜合防禦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穩定健康發展。
  • ...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氣象服務能力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華北空管局氣象中心同心合力成功實施首都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
    此次升級的運行切換,氣象中心主任甄廣炬、副主任馮向陽、紀委書記李曉斐全程指揮協調,安管室、設備室、觀測室、計算機室、預報室、情報室同心合力,密切配合,精準實施,大告成功。首都機場自觀系統主機新軟體是華北空管局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一項,主機軟體的升級,旨在解決氣象行業規章規範的符合性要求,並使首都機場和大興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的運行版本保持一致。
  • 北京市氣象災害防禦條例
    第三章 預報預警與應急處置  第二十四條 市和區人民政府應當將氣象災害應對納入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體系,完善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的氣象災害監測信息網絡;在氣象災害易發區、人口密集區、農產品生產區等區域,增加自動觀測等設備設施,建設氣象災害實時和實景監測系統。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黑龍江省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通知
    發生大範圍的氣象災害並造成重大危害時,由省政府決定啟動相應的應急指揮機制,統一領導和指揮氣象災害及其次生、衍生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颱風、暴雨、乾旱引發江河洪水、山洪災害、漬澇災害、乾旱災害等水旱災害,由省防汛抗旱部門指揮應對工作。
  • 一場轟動人工智慧行業的氣象直播,眼控科技帶你回顧
    航空氣象業務數位化轉型已來11月4日晚,眼控科技直播講堂第二期正式開播。王維剛表示,傳統航空氣象服務系統已經無法滿足行業對氣象服務質量的要求。首先在氣象觀測服務方面,觀測站空間分布不合理、觀測數據密度低;其次在氣象預報質量方面,傳統系統預報時空解析度不理想、臨近預報精準度低下;最後在氣象服務的智能化程度方面,人工智慧技術投入應用的程度不足、業務執行仍維持傳統低效模式。因此航空氣象業務的數位化轉型時代已然到來。
  • 海南研發完成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 自2012年以來,海南省氣象局利用北鬥衛星通信系統向全省6000多艘安裝船載終端的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地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的問題
  • CREATOR快捷4K分布式協作管理系統助力嫦娥五號現場智能管控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已然圓滿完成。此次,CREATOR快捷為北京航天五院月球樓1、2、8層的指揮大廳、會議中心提供了4K可視化分布式協作管理系統。實現各樓層分散的指揮中心和會議中心業務信息的互聯互通,打破了各個子系統間的壁壘,串聯起互相獨立的數據資源。並且可與其他航天分院、文昌發射基地的信號互聯,形成一套統一管控、綜合分析、協同高效的集中可視化顯控系統。
  • 通用設計:指揮調度系統——複雜行動的大腦與神經
    指揮與調度系統能大幅提高行動的整體性,協調性,並能根據提前推演出的預案解決實際行動時決策困難的問題。本篇文章分享指揮調度系統的設計方案與模型處理步驟,帶領我們更具體地了解指揮調度系統的組成設計。
  • 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 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優化 大幅提升海南省局海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玉蓉 記者符曉虹報導日前,記者從海南省氣象局獲悉,北鬥船載終端可視化氣象預警服務系統在海南氣象部門的不斷優化下,目前可向全省6000多艘漁船持續提供公益性海洋氣象預報預警信息,極大解決了海上通信手段匱乏、信息接收困難等問題,成為出海漁民特別是遠洋漁船獲取天氣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常州市氣象災害防禦規劃(2018-2025年)》的...
    依法防災,科學應對  遵循有關法律、法規及規劃,完善防災救災方案,依法組織實施,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防禦、救援的應急管理組織體制,提高防災減災綜合能力。依託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強防災減災科學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程,提高防災減災科技水平。
  • 中國氣象科技與世界共風雨
    3月12日開始,中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連續4天發布《衛星監測全球災害與環境事件專報》和《「一帶一路」衛星遙感服務專報》,發布了「伊代」的路徑、移速和強度監測情況,為莫三比克、辛巴威、馬拉威等非洲多國抗擊「伊代」,開展防災減災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助力抗擊「伊代」是以風雲衛星為代表的中國氣象科技服務全球的最新案例。
  • 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 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原標題: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隨著全國各地陸續進入深冬季,強對流雨雪天氣越來越頻繁,對航空運輸的安全和效率造成一系列影響。
  • 眼控科技聚焦航空氣象服務,助力提升航空安全保障水平
    眼控科技賦能航空氣象,精準預測對流臨近天氣當前,0-2小時是航空用戶運行方案的最後決策時間,對準確預報信息的需求很大,這對航空運行戰術階段的對流天氣預測提出了更高要求:定量預測氣象要素、輸出高時空解析度預報產品、輸出精準可靠的強對流天氣0-2小時臨近預報結果。
  • 巴彥淖爾市全力建設應急指揮中心打造「智慧應急」中樞大腦
    巴彥淖爾市「智慧應急」項目(採用「1+4」架構,即「一個應急指揮中心、四個專題應用系統」)自2019年6月籌備以來,經過前期考察、專題調研、制定方案、專家論證等多個階段,目前建築面積700平米的指揮中心和相關軟硬體建設進展順利,8月底可基本完成建設開始設備調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