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淖爾市「智慧應急」項目(採用「1+4」架構,即「一個應急指揮中心、四個專題應用系統」)自2019年6月籌備以來,經過前期考察、專題調研、制定方案、專家論證等多個階段,目前建築面積700平米的指揮中心和相關軟硬體建設進展順利,8月底可基本完成建設開始設備調試運行。建成後將逐步接入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城市安全領域感知網絡數據,全面提升巴彥淖爾市應急管理指揮保障、風險監測預警、智能輔助決策、輿情引導能力,最終實現我市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一、打造一張圖的「智慧應急」指揮中心
應急指揮中心作為應急管理的「大腦」,在災害事故發生時,「大腦」越智能,越能快速高效精準合理地調配各種應急力量和資源。巴彥淖爾市應急管理的「大腦」由三個「一」構成。
(一)應急指揮「一中心」。巴彥淖爾市應急指揮中心建築面積700平米,包括應急指揮大廳、會商研判室、領導決策室、應急值班室、指揮作業室和配套的設備設施。應急指揮大廳是應急指揮中心的核心主體,大廳設17個指揮調度席、16個部門操作席,入駐包括應急、消防、氣象、地震、林草、水利、農牧、交通、醫療、住建、環保、自然資源、發改、公安、新聞宣傳等部門的網絡、業務系統及人員,可以實現應急指揮中心與單位部門分指揮中心完全一致的操作環境。數位化的指揮大廳還包括視頻會議調度系統,可對相關委辦局和旗縣區實現視頻調度,全方位的融合通信調度系統還可將對講機、單兵、手機、電話、衛星電話、應急通訊車、監控、無人機等設備的音視頻通過有線、無線、衛星等多渠道融合呈現在指揮中心大廳。
(二)指揮調度「一屏幕」。通過調研發現,我市各單位部門都建了基於各自專網的專業系統。這些系統的研發公司不一樣,數據格式也不一樣,存在「各自為政、煙囪林立、信息孤島」等問題。指揮大廳26平米的全彩P1.25 LED屏,可隨時切屏查看各操作席情況,必要時各部門可以在指揮大廳快速調用其專業系統,如氣象部門的衛星雲圖、公安部門的警務綜合系統、市衛健部門的急救中心系統、市交通管理部門的電子警察和卡口等。各操作坐席配了專業會議話筒和LED屏升降系統,不僅能看到屏幕上的內容,還可以隨時進行操作演示。
(三)智慧應急「一平臺」。應急指揮平臺是應急指揮中心的「大腦」,其呈現形式為「應急管理一張圖」。利用應急部EGIS在巴彥淖爾市電子地圖上標註出危險源、防護目標、避難場所、救援隊伍、醫療衛生、物資儲備庫、水電氣、交通消防、實時監測等九大類29個類別的信息點。發生災害或事故時,通過在輔助決策系統和預案管理系統,在地圖上標註事故發生地點,系統根據災害事故類別、傷亡情況、相關預案,提示應啟動相應的等級響應。通過系統可查看響應預案、響應條件、響應單位及其職責、單位負責人及其聯繫方式等。領導可以通過攝像頭查看現場情況,綜合決策,決定響應級別,並通過平臺一鍵簡訊或電話通知負責人。還可以通過平臺圈選查看事故發生地周圍的危險源、救援物資、救援隊伍、專家庫、知識庫等信息,及時指導救援工作。平臺在「應急管理一張圖」的基礎上,初步實現智慧決策。
二、構建高效協作辦公系統自動化
辦公自動化系統作為現代企業單位行政管理的必備系統,在公文管理、行政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巴彥淖爾市應急管理局2019年建成局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通過半年的應用,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提升。
(一)辦公效率進一步提升。公文管理的在線收文、發文、交換、批註、文轉督辦,讓政令高效流轉。應用移動端、PC端雙端互聯,移動化辦公使得辦公更簡單便捷、辦公節奏更高效。目前公文已可以實現向市委、政府及市直其他單位以及旗縣區安委會和應急管理局發收文件。
(二)內部管理更加規範。包括內部會議報批、管理以及內務固定資產管理、車輛使用管理、低值易耗品申領、設備維修、請銷假外出考勤登記等日常事務按流程統一管理,規範內部秩序。
(三)信息安全更加保障。PC端與移動端協同辦公系統均通過VPN部署在政務外網,並通過等級保護檢測,系統內自含即時通訊系統,相對微信、釘釘等軟體,辦公文件及信息的發送更安全。
三、打造全覆蓋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
2019年底前,全市6戶一、二級,11戶(全市共13戶,1戶無罐區、1戶產期停產)三四級重大危險源企業全部接入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通過半年的運行,基本實現全市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生產風險的動態監測和自動預警。
(一)系統運行逐步平穩。系統建成運行以來,報警或誤報次數由1、2月份每月6萬多次降至目前的每月200次,系統運行經過多次調試誤報率逐步降低,接入企業的關注度逐步增高,企業安全承諾率達到近95%。預警後的處置時間由2月份的平均50分鐘降到現在平均2分鐘內,企業對風險預警的處置時間大大提升,實現了對風險和隱患抓小抓早的預期目標。
(二)系統功能逐步完善。隨著應急指揮中心的正式啟用,全市企業重大危險源罐區(庫區)實時視頻畫面將在指揮大廳不間斷顯示。下一步待全市一二級重大危險源企業也通過市級平臺預警時,將開通預警信息簡訊息功能,報警簡訊息及時發送至相關人員。
四、建設規範執法的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更加規範系統
安全生產行政執法作為安全生產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時糾正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督促消除事故隱患、促進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亟需以信息化為手段,進一步深化執法能力建設、執法管理建設、執法制度建設,實現執法辦案規範化、智能化,不斷提高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執法能力水平。
(一)案件辦理全流程網上流轉。從案件的立案管理、調查取證、案件審理、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文書送達、行政處罰聽證、行政處罰強制執行、結案等各項流程全部網上流轉,變手工辦理為數字案卷。
(二)執法動作規範化流程化。從制定檢查計劃、文書配置、審批人員配置到雙隨機配置、常用檢查項配置,所有執法動作必須按流程、按規範嚴格執行。系統還提供適用法律法規收藏和查詢,進一步幫助辦案人員規範執法。
(三)案件文書統一歸檔電子化。辦結案件統一電子歸檔,可統計分析全市範圍內檢查企業數、檢查次數、違法行為數量、整改情況、各類文書的數量等信息,對案件可按案件來源、案由、處罰金額等信息的多維度展示,並通過柱圖、餅圖等進行數據直觀展示,為分析研判重點違法單位和行為提供幫助。
五、建設運行安全生產督查系統
通過建設和運行安全生產督查系統,督促安委會成員單位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對有關「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一)全面實現網上督查、考核評比。通過安委會制定年度考核標準,通過系統進行考核打分,實現公平、公正、公開考核評比。
(二)及時進行網上催辦與跟蹤。通過系統了解督查事項、案件的整改情況和辦理情況,並可以對相關工作事項進行催辦,辦理人員可通過催辦提示信息及時進行工作辦理。
(三)精準實現網上統計分析研判。系統提供不同統計維度下(按區域、按行業、按時間等)的專項督查、專項整治、行業安全生產等綜合情況的統計對比分析。通過分析,可重點部署薄弱或重點安全區域、行業的工作。
(來源:巴彥淖爾市應急管理局 付源 馬全)
[責任編輯: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