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應急管理局:持續建設運營城市安全「智慧大腦」

2020-12-04 瀟湘晨報

魏鈺代表佛山在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上發言。 受訪者供圖

南方日報訊 (記者/唐夢)「大家好!我有機會跟大家相聚首都北京,並代表廣東省佛山市就城市安全發展創新實踐探索作簡單的陳述,感到很榮幸。我的發言主題是:打通城市『神經脈絡』,構築安全『智慧大腦』。」佛山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魏鈺應邀在「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發言。據悉,該論壇年會於11月20日—21日在北京召開,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等聯合主辦。

與清華大學合作

高標準建設「智慧安全佛山」

魏鈺發言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佛山實現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但對於佛山這樣的以製造業為主導、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工業城市,安全隱憂和安全肌理的撕裂伴隨經濟社會發展一路博弈。隨著佛山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率早已接近95%。城市運行系統日益複雜,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佛山城市安全風險總體呈現出監管體量大、監管力量不足;風險隱患多、監測能力不足;城市運行系統性脆弱、解決手段不足的特點。如何破解這些制約佛山城市安全發展的風險要素,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佛山急需激發「智慧」,為城市安全管理提質升級。

2018年5月,佛山與清華大學在城市安全領域構建「政產學研用」全方位合作機制,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智慧安全佛山」,把城市作為生命體、有機體,著力打通城市運行安全的「感知神經、中樞神經、反射神經」,構建平戰結合的城市安全「智慧大腦」,推動佛山城市安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更安全。

管理手段創新

延伸城市安全「感知神經」

魏鈺在發言中表示,一座城市的管理手段要創新,要延伸城市安全「感知神經」。城市不是鋼筋水泥的簡單堆砌,更不是社會資源的機械組合,而是緻密而緊湊的特殊構造,是一個有機而複雜的生命系統,有它吐納呼吸的韻律、脈搏起伏的節奏和機體運行的規律。佛山現有市場主體已達92.7萬家,機動車保有量311.5萬輛,通車公路裡程5415.57公裡,橋梁2790座,燃氣管網總長3780公裡,汙水管網總長6238公裡,在冊電梯93148臺,「三小」場所20.6萬家。

體量大,環節多,相互關聯而又彼此耦合,任何一個節點出現阻塞和損壞,都會對系統造成重大傷害,進而影響城市的安全運行。要從城市這一複雜系統中分析辨識出其中的風險並加以防範化解,就必須要打通城市運行安全「感知神經」,將觸角延伸至城市各個角落,編織起一張全方位、立體化的城市安全風險防控網。

佛山積極借鑑國外工業化城市風險管控的經驗,從2012年以來,分別開展了3次全市範圍的安全生產風險分析評估,全面梳理、辨識、分析、評估佛山城市安全運行的薄弱環節和部位,構建起「一張表、一張圖、一個系統」的城市安全風險管控模式。

針對風險評估得出的脆弱性區域和重點目標,智慧安全佛山項目確立了橋梁、燃氣、消防、排水、電梯、軌道、交通、林火、高危企業等9大監測專項,利用物聯網、視頻識別、航空遙感等感知技術,布設近2萬套各種類型的前端傳感器,構建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等領域全域覆蓋的立體化感知網絡,全面實時感知城市生命體徵的細微變化,全程實時分析城市安全運行狀態,形成城市全景畫像,為城市決策者提供趨勢預測報告,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形成閉環,真正把城市安全風險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瞄準「大應急」

固化應急處置模式

魏鈺認為,管理模式創新,重塑城市安全「中樞神經」,要從政府搭臺、市場運營、社會共進三個方面入手,必須要堅持以理念創新引領技術創新,以技術創新倒逼制度創新,打造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共同體,推動城市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新格局。

佛山市安委辦充分發揮統籌協調能力,破解「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的現象,推動系統互通、數據互通,項目整合匯聚全市32個部門和單位的200餘萬條基礎數據及上億條物聯網數據,形成城市安全大數據資源池,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跨系統、跨業務的數據融合,為城市安全治理服務創新提供支撐;佛山組建了超過50人的專業運營團隊,對城市安全運行態勢進行7×24小時值班值守、監測預警和綜合研判,為政府部門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輔助決策技術服務,從而實現全景呈現城市安全態勢、精準預報預警安全風險、高效科學處置突發事件、及時復盤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機閉環。

截至今年10月31日,佛山市安責險項目累計保費4.128億元,投保企業18803家次,保障額度達3974.11億元,覆蓋從業人員79.65萬人次,提供事故預防服務11877家次。

此外,魏鈺還從管理理念創新,打通城市安全「反射神經」方面,闡述佛山在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底線思維,聚焦「全災種」、瞄準「大應急」,不斷強化城市有機體應對突發事件的反射神經,固化應急處置模式、指揮機制、保底手段、保障方式,形成突發事件應對過程中的條件反射,構建實戰化、扁平化、合成化、精細化應急指揮體系。

佛山將堅持一切為了實戰、一切圍繞實戰、一切服務實戰的原則,持續建設運營城市安全「智慧大腦」,讓感知神經遍布肌理,讓反射神經枕戈待旦,讓中樞神經演化佛山之治,以佛山特有的城市稟賦,持續推進佛山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區應急管理局:全力構建「大安全、大應急、大減災」體系
    同時,區應急管理局將繼續加強檢查「回頭看」工作,對在規定期限內未能完成整改的企業,堅決依法關停,絕不姑息。  為持續鐵腕整治的高壓態勢,連日來區應急管理局持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展開地毯式徹查,確保全覆蓋、無死角。
  • 智慧時代,如何規劃建設城市大腦IOC?
    全球都在緊鑼密鼓的布局智慧城市建設,歐洲、北美、日韓等地區處於技術領先地位,而中國也在積極進行智慧城市試點,形成了多個智慧城市群,中國的智慧城市試點項目超過歐洲、印度和美國之和。未來城市IOC智能運行中心是如何規劃構建的,本文給您答案。
  • 巴彥淖爾市全力建設應急指揮中心打造「智慧應急」中樞大腦
    巴彥淖爾市「智慧應急」項目(採用「1+4」架構,即「一個應急指揮中心、四個專題應用系統」)自2019年6月籌備以來,經過前期考察、專題調研、制定方案、專家論證等多個階段,目前建築面積700平米的指揮中心和相關軟硬體建設進展順利,8月底可基本完成建設開始設備調試運行。
  • ...智慧+行業"發展方向,360政企安全集團為智慧城市注入安全動能
    近日,國際權威諮詢機構IDC發布《中國智慧城市安全運營中心市場洞察》報告。報告圍繞中國智慧城市安全運營中心的建設情況,研究我國智慧城市安全運營中心的發展進階過程、產品技術能力和未來發展趨勢。以360政企安全集團為代表的多家安全企業入選中國智慧城市安全運營中心技術服務提供商,成為智慧城市建設及城市安全領域的引領者。
  • 防汛工作有了「大腦」:大數據讓應急管理更智慧
    而如何用高科技武裝防汛工作,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成為了當前各地政府最為迫切的研究課題。運籌帷幄的「防汛大腦」2020年7月初的一天,因為連續不斷的降雨天氣和持續升高的水位,浙江省金華市正式發布了暴雨橙色預警。
  • 鄭州城市大腦全國最「靈光」
    3月20日,鄭州掌上城市綜合服務平臺——「鄭好辦」App全面上線。6月30日,「一網通辦」攻堅階段性任務圓滿完成。鄭州城市大腦已經形成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便民服務融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目前已經上線涉及政務服務、城市管理、生態環境、交通出行、醫療健康、文化旅遊、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14個業務領域118個智慧化應用場景。
  • 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2020城市安全管理峰會在京舉行
    同時,通過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交互化的建設模式,形成良好的城市安全管理和服務運行模式,真正助力提升城市安全運行與安全管理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城市安全治理能力和城市安全保障水平。他強調,城市安全不僅是我們國家面臨的重大挑戰,實際上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城市發展越發達,面臨的安全挑戰越大,一旦出現重大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就更大。建築與基礎設施安全及工程診治是城市安全的重中之重。我們要加強韌性城市建設,探索新架構,建立新模式,發展新格局,共建全場景的智慧共治全周期安全。
  • 騰訊雲中標長沙城市超級大腦項目 助力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中新網7月2日電 近日,騰訊雲以5.2億元成功中標長沙市城市超級大腦項目。根據長沙政府採購網公示內容,未來,騰訊將運用自身網際網路科技優勢和強大的運營能力,攜手長沙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長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神經中樞」,加快推動長沙的數位化發展進程。
  • 杭州市下城區:城市大腦建設探索與借鑑
    今年8月,杭州城市大腦首個區縣樞紐在下城正式建成,實現了「區縣平臺」到「區縣樞紐」的跨越,形成市級中樞—區縣樞紐—街道節點的新模式。2019年以來,杭州市下城區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實戰為檢驗,按照「資源整合、互聯互通、數據協同、分級應用」的理念,全力打好建設、管理、應用三套組合拳,以信息化手段為牽引,推進城市大腦數字駕駛艙在提升中心城區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 如何讓城市擁有更強大的智慧大腦?
    而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城市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5G、AI、大數據和物聯網等創新技術正前所未有的刷新著城市的未來。 如今,中國智慧城市的建設熱潮方興未艾。統計數據顯示,全國657個城市中,探索開展以社會為主體推動智慧城市項目建設和運營的城市數量達到433個,佔比達65.91%¹。
  • 助力智慧城市建設,雲&大數據平臺遍地開花 | 智慧城市周報
    (來源:駐馬店廣視網)冰城將建12朵智慧城市云為加快哈市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現面向社會公開徵集意向戰略投資者,哈市將啟動城市安防雲、交通雲、城管雲、文化旅遊雲、健康醫療雲、農業雲、應急指揮雲、經濟運行雲、養老雲、人社雲、環保雲和智慧城市諮詢服務等十二個領域雲平臺建設,方便市民生活。
  • 華為客戶榮膺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三項城市大獎和三項入圍獎...
    其中,上海榮獲「全球智慧城市大獎」,深圳以科技賦能城市精細治理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佛山市南海區榮獲中國區「經濟大獎」;天津泰達、鄭州鄭東新區、黃山市分別入圍中國區「包容及共享城市大獎」、「創新理念大獎」及「治理與服務大獎」。多項殊榮齊發,不僅彰顯了組委會對獲獎城市的認可,也充分體現了業界對華為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肯定。
  • 一屏觀天下 一網管全城 ——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建設...
    (以下簡稱城運系統)已初步完成1.0版本的建設運營,整合接入了包括公共安全、交通、應急、民防、氣象、衛生健康等22家單位共33個專題應用。作為上海城市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圍繞城市動態、城市環境、城市交通、城市保障供應、城市基礎設施5個維度86個一級指標,直觀反映城市運行的宏觀態勢。大數據讓基層「使臂如指」在浦東新區,除36個鎮街外,已有700多個村(居委會)逐步接入系統,城運系統為基層賦能的實效已逐步凸顯。
  • 南通市應急管理局召開全市化工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
    南通市應急管理局召開全市化工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現場推進會 來源: 南通市應急管理局 發布時間:2019-11-11 字體:[ 大 中 小 ] 為認真落實《江蘇省化工企業安全生產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基本要求(試行)》和省廳現場會精神
  • IEEE論文:城市大腦,基於網際網路大腦模型的智慧城市建設
    [導讀]基於網際網路大腦模型與智慧城市建設的結合,2015年2月在csdn第一次發布文章
  • 2019-2020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綜合影響力評估結果通報
    這些靚麗數據無一不是全國各級城市城鎮在發揮著中堅作用,尤其新型智慧城市的基建系統在提供運營和數據支撐,智慧旅遊、智慧交通、智慧餐飲、移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等全面開花,伴隨著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持續深入,將全面帶動旅遊、休閒、餐飲、電商等社會生產生活和全民消費的進一步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 構建崇明「智慧大腦」 建設一流城鄉智能管理平臺
    城鄉管理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難題雖然看似棘手,但通過城鄉智能管理平臺的"智慧大腦",將會極大提升崇明城鄉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4月2日上午,區委副書記、區長李政在區科委調研城鄉智能管理平臺建設工作,現場觀摩了城鄉智能管理平臺運行基本流程。
  • 智慧城市萬裡行 | 四川遂寧:構建城市「最強大腦」
    自2012年啟動試點以來,全國已有59個城市申請成為自然資源部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試點,其中20個通過驗收。中國自然資源報將陸續推出《智慧城市萬裡行》系列報導,總結試點經驗,帶您走進這些智慧城市。四川遂寧:構建城市「最強大腦」2020年11月25日,天氣寒冷,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人民醫院門診樓裡卻暖流湧動。
  • 鄭州派出「城市大腦」來防汛!51個城市易積水區域已實現監測預警
    河南商報記者 馬千惠/文圖近年來,城市道路建設雖在快速發展,但同時由於各方面因素制約,每到暴雨時節,城市中心區路網比較複雜的道路仍會出現嚴重的積水現象,嚴重影響道路行車安全及暢通。【全域防汛系統已接入氣象局、水利、城管等多家部門的運營數據】據悉,全域防汛系統是「鄭州城市大腦」項目的核心功能之一,平臺通過數據的整合與加工,接入了氣象局、水利、城管等多家部門的運營數據。
  • 2014年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年會在北京舉行
    ; 無錫市信息化和無線電管理局局長張克平就「智慧城市建設的十大認識問題」進行了探討和發言;北京拓爾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瑞寶在大會提出,用戶是智慧民生服務的根本、數據是智慧民生服務的源泉、智能是智慧民生服務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