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鈺代表佛山在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上發言。 受訪者供圖
南方日報訊 (記者/唐夢)「大家好!我有機會跟大家相聚首都北京,並代表廣東省佛山市就城市安全發展創新實踐探索作簡單的陳述,感到很榮幸。我的發言主題是:打通城市『神經脈絡』,構築安全『智慧大腦』。」佛山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魏鈺應邀在「第七屆國家治理高峰論壇年會」發言。據悉,該論壇年會於11月20日—21日在北京召開,由人民日報社人民論壇雜誌社、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等聯合主辦。
與清華大學合作
高標準建設「智慧安全佛山」
魏鈺發言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佛山實現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但對於佛山這樣的以製造業為主導、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工業城市,安全隱憂和安全肌理的撕裂伴隨經濟社會發展一路博弈。隨著佛山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率早已接近95%。城市運行系統日益複雜,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佛山城市安全風險總體呈現出監管體量大、監管力量不足;風險隱患多、監測能力不足;城市運行系統性脆弱、解決手段不足的特點。如何破解這些制約佛山城市安全發展的風險要素,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佛山急需激發「智慧」,為城市安全管理提質升級。
2018年5月,佛山與清華大學在城市安全領域構建「政產學研用」全方位合作機制,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智慧安全佛山」,把城市作為生命體、有機體,著力打通城市運行安全的「感知神經、中樞神經、反射神經」,構建平戰結合的城市安全「智慧大腦」,推動佛山城市安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更安全。
管理手段創新
延伸城市安全「感知神經」
魏鈺在發言中表示,一座城市的管理手段要創新,要延伸城市安全「感知神經」。城市不是鋼筋水泥的簡單堆砌,更不是社會資源的機械組合,而是緻密而緊湊的特殊構造,是一個有機而複雜的生命系統,有它吐納呼吸的韻律、脈搏起伏的節奏和機體運行的規律。佛山現有市場主體已達92.7萬家,機動車保有量311.5萬輛,通車公路裡程5415.57公裡,橋梁2790座,燃氣管網總長3780公裡,汙水管網總長6238公裡,在冊電梯93148臺,「三小」場所20.6萬家。
體量大,環節多,相互關聯而又彼此耦合,任何一個節點出現阻塞和損壞,都會對系統造成重大傷害,進而影響城市的安全運行。要從城市這一複雜系統中分析辨識出其中的風險並加以防範化解,就必須要打通城市運行安全「感知神經」,將觸角延伸至城市各個角落,編織起一張全方位、立體化的城市安全風險防控網。
佛山積極借鑑國外工業化城市風險管控的經驗,從2012年以來,分別開展了3次全市範圍的安全生產風險分析評估,全面梳理、辨識、分析、評估佛山城市安全運行的薄弱環節和部位,構建起「一張表、一張圖、一個系統」的城市安全風險管控模式。
針對風險評估得出的脆弱性區域和重點目標,智慧安全佛山項目確立了橋梁、燃氣、消防、排水、電梯、軌道、交通、林火、高危企業等9大監測專項,利用物聯網、視頻識別、航空遙感等感知技術,布設近2萬套各種類型的前端傳感器,構建了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等領域全域覆蓋的立體化感知網絡,全面實時感知城市生命體徵的細微變化,全程實時分析城市安全運行狀態,形成城市全景畫像,為城市決策者提供趨勢預測報告,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形成閉環,真正把城市安全風險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瞄準「大應急」
固化應急處置模式
魏鈺認為,管理模式創新,重塑城市安全「中樞神經」,要從政府搭臺、市場運營、社會共進三個方面入手,必須要堅持以理念創新引領技術創新,以技術創新倒逼制度創新,打造政府、市場、社會「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共同體,推動城市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新格局。
佛山市安委辦充分發揮統籌協調能力,破解「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的現象,推動系統互通、數據互通,項目整合匯聚全市32個部門和單位的200餘萬條基礎數據及上億條物聯網數據,形成城市安全大數據資源池,實現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跨系統、跨業務的數據融合,為城市安全治理服務創新提供支撐;佛山組建了超過50人的專業運營團隊,對城市安全運行態勢進行7×24小時值班值守、監測預警和綜合研判,為政府部門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輔助決策技術服務,從而實現全景呈現城市安全態勢、精準預報預警安全風險、高效科學處置突發事件、及時復盤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機閉環。
截至今年10月31日,佛山市安責險項目累計保費4.128億元,投保企業18803家次,保障額度達3974.11億元,覆蓋從業人員79.65萬人次,提供事故預防服務11877家次。
此外,魏鈺還從管理理念創新,打通城市安全「反射神經」方面,闡述佛山在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始終堅持底線思維,聚焦「全災種」、瞄準「大應急」,不斷強化城市有機體應對突發事件的反射神經,固化應急處置模式、指揮機制、保底手段、保障方式,形成突發事件應對過程中的條件反射,構建實戰化、扁平化、合成化、精細化應急指揮體系。
佛山將堅持一切為了實戰、一切圍繞實戰、一切服務實戰的原則,持續建設運營城市安全「智慧大腦」,讓感知神經遍布肌理,讓反射神經枕戈待旦,讓中樞神經演化佛山之治,以佛山特有的城市稟賦,持續推進佛山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