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屏觀天下 一網管全城 ——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建設...

2020-12-01 澎湃新聞

一屏觀天下 一網管全城 ——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建設側記

2020-05-08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日前,由上海市公安局、市住建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大數據中心等部門承建的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以下簡稱城運系統)已初步完成1.0版本的建設運營,整合接入了包括公共安全、交通、應急、民防、氣象、衛生健康等22家單位共33個專題應用。

好的城市生活離不開好的城市治理。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城市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如今,「一網統管」已覆蓋所有上海市級委辦局和有關單位,以及部分區、街道鄉鎮。作為上海城市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圍繞城市動態、城市環境、城市交通、城市保障供應、城市基礎設施5個維度86個一級指標,直觀反映城市運行的宏觀態勢。

大數據讓基層「使臂如指」

在浦東新區,除36個鎮街外,已有700多個村(居委會)逐步接入系統,城運系統為基層賦能的實效已逐步凸顯。從區、鎮街的城運中心,到村的聯勤聯動站,浦東新區城市管理實現「全覆蓋、無盲區」。

在浦東新區城運中心大屏幕上,布滿密密麻麻的數據點,每一個點都代表著一個或數個現場管理人員的所在位置。他們有的是村居的網格員,有的是委辦局的執法人員。通過手持行動裝置,他們可以隨時與「城市大腦」取得聯繫、反饋情況。城運系統已經讓基層「使臂如指」。目前,浦東新區城運中心已加掛了浦東新區應急管理局牌子,新區應急管理工作與城市日常管理工作正式融為一體。

在防災減災工作中,城運系統也已嶄露頭角。

眾所周知,防汛泵車是城市道路積水的「消防車」。但如何高效調度防汛泵車,卻一度是防汛處置流程中的痛點。以往,泵車接警出發後,常因道路積水而被堵在半路,等趕到現場,水已經退了。

如今,依託城運系統,上海市通過多元數據融合,打造防汛指揮大平臺,其中的「防汛智能化應用」通過大數據回溯,結合雨情水情,在降雨初期就能預先部署泵車,同時聯動實時路況和交通指揮系統開啟綠色通道,保障泵車迅速就位。目前,該平臺匯總了全市近20個委辦局、幾十個系統的數據。在防汛中央地圖上,1418個排水泵站、27493公裡長的地下排水管網、736個疏散點、100多支防汛隊伍的實時位置,都能實時顯現,為城市防汛指揮提供有力的決策支撐。

全市統一,聯勤聯動

近日,上海市應急指揮大廳舉辦了一場事故先期處置模擬演練。根據場景設置,金山化工區一輛環氧乙烷罐車發生側翻事故。「110」接報後,城運系統立即向當日指揮長報告現場情況。同時,指揮大廳監控屏幕上出現事發地點的地理信息及針對該應急事件的處置要點、環氧乙烷危化特性等相關數據,並及時推送預案信息、應急工單、應急資源分布定位等消息。

在隨後的幾分鐘內,城運系統對事件等級進行了分析評估,第一時間根據預案中的主責單位、輔責單位清單,對事故相應處置人員進行智能化分組,建立與事件類型相匹配的專業處置人員通訊錄。

隨即,相關部門人員按照指令趕赴現場。大屏現場實景回傳,同步實現指揮長、專家、救援隊伍等多方對話,就物資調配等進行現場會商、指揮調度。此時,事故先期處置基本完成。

這次演練是為了完善城運系統中的應急聯動處置版塊而進行的。據介紹,該版塊由上海市應急管理局負責建設,主要包括事件接報、應急響應、預案推送、協同會商、現場實景、資源調度、處置反饋、調查評估等應急處置通用模塊及應急資料庫,為城市治理賦能。

應急管理部門作為新成立的部門,信息化基礎相對薄弱,智能化應用起步較晚,在應對處置本市突發事件時實現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快速響應方面還存在短板。此次以「應用為要,管用為王」為原則,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堅持問題導向,對應急聯動處置版塊邊建設、邊應用,有效加強了該系統線上線下協同的精準治理能力。

(記者 劉 帆)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精彩回顧

原標題:《一屏觀天下 一網管全城 ——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建設側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這一全球大獎首次花落中國,上海緣何能從全球350座城市中脫穎而出
    今年,上海能從全球48個國家和地區的350座申報城市中脫穎而出,不是偶然。一座智慧且溫暖的城市早在2010年,上海率先在全國開啟智慧城市建設的探索,先後經歷了從鋪設信息高速公路的1.0階段,到單一功能應用系統規模建設的2.0階段,再到推動應用融合創新的3.0階段。
  • 虹口區政協舉行「關於我區『城市大腦』建設和『一網統管』運行...
    11月25日下午,區政協舉行「關於我區『城市大腦』建設和『一網統管』運行情況」委員年終視察活動。區政協副主席郭啟文、符傑普出席,區城運中心、相關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及40餘名委員參加。
  • 智庫|六大舉措提高上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與處置機制能力建設
    上海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現狀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之後,通過實施多輪「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本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成效較為顯著,在與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充分融合對接的基礎上,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和需求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發展新路徑。
  • 應急管理概論(四)應急平臺
    (一)業務系統建設和科技應用的關係問題欠缺對應急管理業務特性的全面性把握,以至於對於應急平臺建設缺少足夠的指導性,不同廠商建設方案和效果差異很大,部分廠商把應急平臺設計成單一的信息平臺、應急聯動平臺或者指揮平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應急平臺」。
  • 佛山市應急管理局:持續建設運營城市安全「智慧大腦」
    城市運行系統日益複雜,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佛山城市安全風險總體呈現出監管體量大、監管力量不足;風險隱患多、監測能力不足;城市運行系統性脆弱、解決手段不足的特點。如何破解這些制約佛山城市安全發展的風險要素,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佛山急需激發「智慧」,為城市安全管理提質升級。
  • 探討後疫情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
    >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4月13日,二十餘位專家學者齊聚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探討「後疫情時代城市應急管理與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此次出動了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馳援武漢,隨隊的10輛救援車和25頂帳篷,解決了武漢方艙醫院——東西湖方艙醫院的神經中樞和指揮系統問題;在武漢,我們的管理、治療都為方艙醫院的運行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我們深知最終戰勝疫情還得靠科技創新,最近幾個月,我們組織科研團隊在疫苗研發、檢測試劑、幹細胞治療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 海南航空應急管理團隊陳牧、黃哲宗:完善應急體系 提升處置能力
    圖:海南航空陳牧、黃哲宗正在探討應急系統建設。攝影:湯睿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11日消息:對航空公司而言,應急處置能力是航空公司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而應急處置能力的提升離不開一個健全的應急管理體系。在這背後,有這麼一群「應急體系建設者」,他們負責搭建和完善應急體系,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 超大城市需要「超級大腦」(微觀)
    上海不少社區的獨居老人家裡,裝上了「智能傳感器」。在家門、水錶、燃氣管道等位置設置的這一小小「神經元」,一旦監測到開關門、用水時間、燃氣使用等發生異常,就會綜合判斷老人可能面臨的危險,第一時間發出警報。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收到預警後,將隨即上門核實處置,盡最大可能為獨居老人的健康保駕護航。
  • 新華社聚焦上海「一網統管」:精細治城,提升城市「智治力」
    新華社上海6月8日消息,常住人口超2400萬、市場主體270多萬、軌道交通運營裡程700多公裡、電梯24萬餘臺、建築總量13億多平方米……面對全球罕有的超大城市管理基數,傳統方式和人海戰術顯然已難以為繼,上海迫切需要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
  • 城市建設和管理
    建築廢棄物智慧監管系統上線運行並實現全市建設工程全覆蓋,日均產生電子聯單1.5萬餘條,建築廢棄物處置全鏈條管理進一步規範,基於該系統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獲得「國家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加大城市治理攻堅,拆除消化違法建築2380萬平方米,全面開工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戶區改造項目。
  • 精細治城,上海「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緊抓城市現代化治理「牛鼻子」,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堵點、盲點,上海正以升級建設「一網統管」系統為抓手,著力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目標。更加智能、更加精細的城市治理「繡花功夫」,也成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實踐。一張圖打通部門壁壘 「AI巡兵」助力基層治理密如蛛網的地下管線,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立體交通,誰來看、如何管?
  • 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召開2021年度應急管理學習討論會
    會議強調,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之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做好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和意義更加重大。各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上海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所處的方位,充分認識應急管理在上海超大城市發展中所承擔的使命,把「比學趕超」落實到全市應急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
  • 交通部修改《船舶汙染海洋環境應急防備和應急處置管理規定》
    該《決定》於2016年12月8日經第29次部務會議通過,全文如下:  交通運輸部決定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汙染海洋環境應急防備和應急處置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5年第6號)作如下修改:  一、將第十二條修改為:「中國籍船舶防治汙染設施、設備和器材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並按照國家有關要求通過型式和使用性能檢驗。」
  • 「五統一」山東積極推進全省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建設
    9月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電梯安全管理及應急處置服務平臺建設運行情況。9月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電梯安全管理及應急處置服務平臺建設運行情況。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目前全省電梯數量已達48.3萬餘臺,並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近年來,全省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加強電梯質量安全監管,將電梯應急處置服務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按照「五統一」的原則,積極推進全省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建設。
  • 東航啟動應急處置培訓項目
    該項目計劃2年內實現20多場涉及1300人次的應急處置志願者培訓,是東航應急培訓項目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目前國內航空公司志願者培訓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東航股份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姜疆,東航股份運行總監胡振明在培訓啟動儀式上表示,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工作,將應急準備和能力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 銀川「12345一號通」智慧城市管理服務平臺運行
    央廣網銀川12月29日消息(記者廉軍)銀川智慧城市管理指揮中心暨「12345一號通」便民服務中心30日正式上線運行,承擔起全市應急指揮、社會治理、便民服務的三大綜合職能。據介紹,這一平臺是銀川依託「智慧銀川」建設及大數據、視頻監控、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打造而成,讓全體市民共享智慧城市建設成果,切實提高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 巴彥淖爾市全力建設應急指揮中心打造「智慧應急」中樞大腦
    巴彥淖爾市「智慧應急」項目(採用「1+4」架構,即「一個應急指揮中心、四個專題應用系統」)自2019年6月籌備以來,經過前期考察、專題調研、制定方案、專家論證等多個階段,目前建築面積700平米的指揮中心和相關軟硬體建設進展順利,8月底可基本完成建設開始設備調試運行。
  • 「一網統管」再升級,浦東「城市大腦...
    2020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又有了新的變化,「一網統管」浦東「城市大腦」3.0來了。「春暉路406號萬家生鮮超市出現跨門經營現象,請及時處置。」高橋城管春暉路包幹隊員手機上接收到了中隊 「微平臺」推送的信息。
  • 葉強赴大寧路街道、靜安寺街道開展「一網統管」專項民主監督
    5月27日下午,農工黨上海市委副主委、靜安區委主委、區衛健委主任葉強帶領農工黨黨員一行10餘人赴大寧路街道就城市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