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02: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日前,由上海市公安局、市住建委、市應急管理局、市大數據中心等部門承建的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以下簡稱城運系統)已初步完成1.0版本的建設運營,整合接入了包括公共安全、交通、應急、民防、氣象、衛生健康等22家單位共33個專題應用。
好的城市生活離不開好的城市治理。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強調,城市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要抓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
如今,「一網統管」已覆蓋所有上海市級委辦局和有關單位,以及部分區、街道鄉鎮。作為上海城市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系統圍繞城市動態、城市環境、城市交通、城市保障供應、城市基礎設施5個維度86個一級指標,直觀反映城市運行的宏觀態勢。
大數據讓基層「使臂如指」
在浦東新區,除36個鎮街外,已有700多個村(居委會)逐步接入系統,城運系統為基層賦能的實效已逐步凸顯。從區、鎮街的城運中心,到村的聯勤聯動站,浦東新區城市管理實現「全覆蓋、無盲區」。
在浦東新區城運中心大屏幕上,布滿密密麻麻的數據點,每一個點都代表著一個或數個現場管理人員的所在位置。他們有的是村居的網格員,有的是委辦局的執法人員。通過手持行動裝置,他們可以隨時與「城市大腦」取得聯繫、反饋情況。城運系統已經讓基層「使臂如指」。目前,浦東新區城運中心已加掛了浦東新區應急管理局牌子,新區應急管理工作與城市日常管理工作正式融為一體。
在防災減災工作中,城運系統也已嶄露頭角。
眾所周知,防汛泵車是城市道路積水的「消防車」。但如何高效調度防汛泵車,卻一度是防汛處置流程中的痛點。以往,泵車接警出發後,常因道路積水而被堵在半路,等趕到現場,水已經退了。
如今,依託城運系統,上海市通過多元數據融合,打造防汛指揮大平臺,其中的「防汛智能化應用」通過大數據回溯,結合雨情水情,在降雨初期就能預先部署泵車,同時聯動實時路況和交通指揮系統開啟綠色通道,保障泵車迅速就位。目前,該平臺匯總了全市近20個委辦局、幾十個系統的數據。在防汛中央地圖上,1418個排水泵站、27493公裡長的地下排水管網、736個疏散點、100多支防汛隊伍的實時位置,都能實時顯現,為城市防汛指揮提供有力的決策支撐。
全市統一,聯勤聯動
近日,上海市應急指揮大廳舉辦了一場事故先期處置模擬演練。根據場景設置,金山化工區一輛環氧乙烷罐車發生側翻事故。「110」接報後,城運系統立即向當日指揮長報告現場情況。同時,指揮大廳監控屏幕上出現事發地點的地理信息及針對該應急事件的處置要點、環氧乙烷危化特性等相關數據,並及時推送預案信息、應急工單、應急資源分布定位等消息。
在隨後的幾分鐘內,城運系統對事件等級進行了分析評估,第一時間根據預案中的主責單位、輔責單位清單,對事故相應處置人員進行智能化分組,建立與事件類型相匹配的專業處置人員通訊錄。
隨即,相關部門人員按照指令趕赴現場。大屏現場實景回傳,同步實現指揮長、專家、救援隊伍等多方對話,就物資調配等進行現場會商、指揮調度。此時,事故先期處置基本完成。
這次演練是為了完善城運系統中的應急聯動處置版塊而進行的。據介紹,該版塊由上海市應急管理局負責建設,主要包括事件接報、應急響應、預案推送、協同會商、現場實景、資源調度、處置反饋、調查評估等應急處置通用模塊及應急資料庫,為城市治理賦能。
應急管理部門作為新成立的部門,信息化基礎相對薄弱,智能化應用起步較晚,在應對處置本市突發事件時實現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的快速響應方面還存在短板。此次以「應用為要,管用為王」為原則,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堅持問題導向,對應急聯動處置版塊邊建設、邊應用,有效加強了該系統線上線下協同的精準治理能力。
(記者 劉 帆)
來源:中國應急管理報
▼
精彩回顧
▼
原標題:《一屏觀天下 一網管全城 ——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系統建設側記》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