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對社會公眾健康可能造成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相關事件。具有可預見性差、爆發突然、原因複雜、蔓延快速、影響廣泛、危害嚴峻等特點,一旦處理不當,便會產生連鎖式反應。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也是各類突發事件可能高發的敏感時期,對社會公眾的生命安全可能形成嚴重威脅。怎樣科學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僅關係著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更與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密切相關。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疫情的發展變化。根據國家和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指導下,全市上下積極行動起來,始終以守護居民群眾健康、確保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為目標,從嚴從實積極部署並有序有度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目前,上海市已同國內大部分城市一樣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傳統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方法難以滿足現代社會複雜多變的公共衛生風險應對需求,只有化被動為主動,建立常態化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機制,才能標本兼治,為建立健康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上海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現狀
2003年的非典sars疫情之後,通過實施多輪「上海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本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成效較為顯著,在與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充分融合對接的基礎上,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和需求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發展新路徑。通過借鑑安全生產、國防動員等工作的應急管理思路,在公共衛生應急預案規劃、指揮模式的平戰轉換、國家級應急隊伍建設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發展思路。但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科學化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應急處置的信息化水平和國際化的步伐仍需加快,街道社區基層衛生應急處置能力不強等。
上海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人類社會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更加複雜,維護城市公共衛生安全意義更加重大,人民群眾對公共衛生安全期望不斷提高。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形勢嚴峻而複雜
當前全球的新發傳染病進入高發期和多發期,全球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有發生,傳染病的傳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上海作為特大型口岸港口城市,隨著人口、貨物貿易的頻繁流動,這大大增加了各類傳染病輸入和傳播形成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可能性。隨著我國參與國際衛生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援外衛生應急處置任務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對參與合作處理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服務於其他突發事件的醫療衛生應急響應要求不斷提高
公共安全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上海市2010年「11·15」高層住宅重大火災、2011年地鐵十號線追尾事故、2014年末的外灘踩踏事件等突發事件暴露出了城市在發展中面臨的傳統和新型公共安全風險。如何針對生產安全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等不同類型突發事件做好醫療衛生應急處置的準備,最大限度地降低突發事件的死亡率和傷殘率,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的重點難點。
如何提高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與高效處置能力
面對新形勢、新環境、新問題和新挑戰,上海市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工作要緊密圍繞「健康上海建設」和「城市公共安全戰略」等重大發展戰略,抓住重要發展機遇,補齊工作短板,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建設與城市發展新目標相匹配,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1.強化風險管控理念
推動聯防聯控機制的責任具體化、方法規範化、工作常態化,探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工作的具體指導意見,突出牽頭部門的責任和權力,細化相關部門職責任務,完善聯合規劃、聯合監測、聯合監管、聯合評估、聯合處置等工作機制。加強聯防聯控部門間協作,開展經常性、制度化溝通, 強化開展合作、共同發展意識。
2.加強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建設
依法治國、依法治市是加強社會治理的根本途徑。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中,也暴露出了我國現有的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法律法規中存在一些漏洞,需要與時俱進地亡羊補牢。上海市相關領域的研究學者和法律專家應當積極建言獻策,地方立法機關適時推動修訂、增補相關的地方性法律法規,並爭取在國內先行先試,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我國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進一步添磚加瓦。
3.有效迎接國際衛生安全新挑戰
面對新發傳染病和輸入性傳染病,上海市應進一步落實綜合監測和風險識別,加強國際國內輿情信息、其他部門以及周邊省市通報信息的收集,及時研判可能造成的人群健康危害和公共衛生風險。探索更加科學實用的公共衛生風險評估方法,在確定風險的基礎上,分析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危害嚴重性及相關影響因素。根據風險評估情況,為政府部門提供科學有效的建議,實施適當的防控措施和應急準備。
4.更多參與國際交流合作
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建立與發展不僅要滿足上海本市的處置需求,還要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戰略的實施,積極參與國際衛生應急救援行動、跨區域衛生應急交流合作以及全球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推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緊急醫學救援能力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5.打造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特種兵」隊伍
及時把握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國家戰略的黃金機遇期,充分利用上海市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眾多的人才、智力、產業優勢以及國內領先的醫療資源,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隊伍,創新公共衛生應急管理人才培養,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相關學科建設,開展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系統化、規範化培訓。優化隊伍結構,隊伍不僅需要醫療救治、疾病防控、心理幹預等專業人員,還要配備現場指揮、風險溝通協調、後勤及信息保障等方面的人員。創新激勵機制,將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工作業績作為相關醫療衛生人員工資、假期、福利、晉升等方面的重要參考指標。
6.開展基於情景假設分析的應急演練
針對不同類型事件、不同救援場景對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的要求不同,可以通過情景構建的方法,收集以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關鍵數據建立相關模型,評估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根據評估結果,按照不同救援需要科學配置相應的裝備,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建設,實現隊伍裝備的日常管理信息化、動態化,加強基於情景假設分析的公共衛生應急處置仿真演練,積累豐富的應對經驗。
欄目主編:王多
本文作者:張世翔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