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至25日,浙江、廣東、湖南、湖北、安徽、天津、北京、上海、重慶、四川、江西、雲南、貴州、山東、福建、廣西、河北、江蘇、海南、新疆、河南、山西、陝西、青海、吉林、寧夏、內蒙古等已先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內蒙古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為積極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內蒙古自治區已於1月25日中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寧夏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1月25日召開的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從1月25日19時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吉林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應急響應
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傳播,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吉林省人民政府決定自2020年1月25日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應急響應。
青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青海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青海省人民政府決定,從2020年1月25日24時起,啟動青海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依法依規科學實施防控措施。終止日期由省人民政府另行通知。
陝西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
根據《陝西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我省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經省政府同意,決定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
山西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根據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規定,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山西省委、省政府決定,自2020年1月25日18時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遼寧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
1月25日,遼寧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決定,立即啟動遼寧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實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終止日期另行公告。
甘肅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根據國務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規定,結合甘肅當前疫情防控形勢,甘肅省委省政府決定:自2020年1月25日14時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由省委書記林鐸,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擔任雙組長。
黑龍江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
經研究決定,1月25日黑龍江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黑龍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河南宣布防控新型肺炎啟動「一級應急響應」
@鄭州發布1月25日消息,省長宣布河南防控新型肺炎啟動「一級應急響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自即日起,啟動自治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海南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截至1月25日9時,海南省5個市縣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7例,25日省政府決定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應急響應。
江蘇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自2020年1月24日24時起,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實行最嚴格的科學防控措施。
廣東省決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1月23日,廣東省衛健委發布消息稱,根據《廣東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廣東省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啟動廣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浙江省決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1月23日,浙江省政府緊急召開全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並且根據《浙江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會議決定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湖南省決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湖南省衛健委23日發布消息稱,根據《湖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湖南省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啟動湖南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湖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1月24日,武漢所在的湖北省啟動一級響應。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稱,針對湖北省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根據《湖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啟動湖北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天津啟動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一級響應
1月24日中午,根據《天津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應急預案》,結合天津市當前疫情的防控形勢,市防控領導小組發布指揮部令,決定自2020年1月24日零時起,啟動《天津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應急預案》一級響應。
安徽省決定啟動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1月24日,安徽省衛健委官網發布公告稱,根據《安徽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安徽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結合安徽省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決定,啟動安徽省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北京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
根據《北京青年報》1月24日報導,北京市當天下午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
北京市衛健委主任雷海潮發布了北京的防治工作,截至1月24日14時,全市累計確診病例29例。其中1人病情較重,但已有好轉,其餘病情平穩。雷海潮表示,目前,北京市已經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上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
1月24日,上海市政府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議,聽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情況匯報。會議決定,上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嚴格落實國家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管理」的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科學防控措施。
重慶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1月24日下午,重慶市政府發布消息,根據《重慶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項應急預案》,重慶市決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
那什麼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一級響應與二級響應有什麼區?響應啟動後意味著什麼?相關部門會有哪些措施?
四川依法依規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
1月24日,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主持召開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第三次全體會議。會議建議,根據當前全省防控工作需要,依法依規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
江西防控新型肺炎啟動「一級響應」
1月24日下午,全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調度會在南昌召開。省委副書記、省長易煉紅宣布,江西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雲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根據《雲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決定,啟動雲南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貴州省決定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根據《貴州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防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結合貴州省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自2020年1月24日20:00,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山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Ⅰ級響應
山東省嚴格按照國家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管理」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控責任,實行最嚴格的科學防控措施,第一時間摸排、發現、嚴控傳染源,阻斷潛在的傳播途徑,堅決遏制疫情傳播擴散蔓延勢頭,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福建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
24日,根據《福建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經研究,福建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級各部門要嚴格按照國家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乙類傳染病,採取甲類管理」的要求,制定周密方案,層層壓實責任,確保最嚴格的科學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全力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安全。
廣西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
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衛健委發布《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通告》宣布廣西壯族自治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決定於2020年1月24日23時起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I級響應。
河北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24日,根據《河北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河北省政府決定,自即日起,啟動河北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
根據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範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
一、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發生並有擴散趨勢,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省份,並有進一步擴散趨勢。
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並有擴散趨勢。
3.涉及多個省份的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並有擴散趨勢。
4.發生新傳染病或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並有擴散趨勢,或發現我國已消滅的傳染病重新流行。
5.發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丟失事件。
6.周邊以及與我國通航的國家和地區發生特大傳染病疫情,並出現輸入性病例,嚴重危及我國公共衛生安全的事件。
7.國務院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6天)發生5例以上肺鼠疫、肺炭疽病例,或者相關聯的疫情波及2個以上的縣(市)。
2.發生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3.腺鼠疫發生流行,在一個市(地)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多點連續發病20例以上,或流行範圍波及2個以上市(地)。
4.霍亂在一個市(地)行政區域內流行,一周內發病30例以上,或波及2個以上市(地),有擴散趨勢。
5.乙類、丙類傳染病波及2個以上縣(市),一周內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2倍以上。
6.我國尚未發現的傳染病發生或傳入,尚未造成擴散。
7.發生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擴散到縣(市)以外的地區。
8.發生重大醫源性感染事件。
9.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藥出現人員死亡。
10.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11.境內外隱匿運輸、郵寄烈性生物病原體、生物毒素造成我境內人員感染或死亡的。
12.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三、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發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一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未超過5例,流行範圍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以內。
2.腺鼠疫發生流行,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一個平均潛伏期內連續發病10例以上,或波及2個以上縣(市)。
3.霍亂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一周內發病10-29例;或波及2個以上縣(市);或市級以上城市的市區首次發生。
4.一周內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乙、丙類傳染病發病水平超過前5年同期平均發病水平1倍以上。
5.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現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
6.預防接種或群體預防性服藥出現群體心因性反應或不良反應。
7.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8.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感染性腹瀉在縣(市)行政區域內一周發生3例以上,或疫情波及2個以上縣(市),或省轄市的市區首次發生。
9.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四、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1.腺鼠疫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一個平均潛伏期內病例數未超過10例。
2.霍亂在一個縣(市)行政區域內發生,1周內發病9例以下。
3.一次發生急性職業中毒9人以下,未出現死亡病例。
4.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感染性腹瀉在縣(市)行政區域內一周發生3例以下。
5.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認定的其他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什麼是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響應?
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範圍、危害程度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四個等級。
Ⅰ級響應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Ⅱ級響應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省指揮部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事發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並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事發地各級人民政府按照省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組織協調本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其有關成員單位全力開展應急處置。
Ⅲ級響應
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Ⅲ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省衛生計生委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Ⅳ級響應
發生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縣(市、區)(不含省直管縣(市、區),下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縣級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Ⅳ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地級以上市衛生計生部門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
安徽的應急預案具體咋規定的?
根據201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的《安徽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範圍、危害程度等,省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分為Ⅰ級、Ⅱ級、Ⅲ級、Ⅳ級四個等級。
當發生特別重大、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由省衛生計生委(現為省衛生健康委,以下同)提出啟動建議,報請省應急指揮部批准後分別啟動Ⅰ級、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國務院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報告。
當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由省衛生計生委提出啟動建議,報請省應急指揮部批准後啟動Ⅲ級應急響應。
當發生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由省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視情啟動Ⅳ級應急響應,並向省應急指揮部報告。
對在學校、地區性或全省性、全國性重要活動期間等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適當提高響應級別。省應急指揮部或省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根據實際情況和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響應級別,避免響應不足或過度。
此外,當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在國務院統一領導和指揮下,省應急指揮部負責組織協調省有關部門和市、縣人民政府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當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由省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和指揮應急處置工作。必要時,請求國務院及相關部委或兄弟省市給予支援。事發地各級人民政府按照省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組織協調本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有關部門和單位全力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當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由事發地市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和指揮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置工作。必要時,省應急指揮部派出工作組,指導做好應急處置工作並提供支持。
當發生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由事發地縣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和指揮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處置工作。必要時,市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派出工作組,指導做好應急處置工作並提供支持。省衛生計生委根據需要提供指導和支持。
相關部門有哪些措施?
省級響應措施:當發生特別重大或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省應急指揮部採取以下措施:
(1)組織協調省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部門職責參與應急處置。根據需要,及時調集和徵用省內各類應急資源。
(2)組織開展醫療救治與現場調查處置:集中全省優質醫療資源,實行定點醫療機構救治,隔離、治療傳染病病人並做好院內感染控制與個人防護;組織醫療衛生人員,及時趕赴現場進行調查處置,包括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採樣與檢測、密切接觸者的追蹤管理、現場物品、環境及屍體的衛生防疫、疫苗應急接種和預防性服藥、風險評估等。
(3)劃定控制區域:甲類、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區域內的疫區範圍;經省人民政府決定,可以對本行政區域內甲類傳染病疫區實施封鎖;封鎖大、中城市的疫區或者封鎖跨省的疫區,以及封鎖疫區導致中斷幹線交通的,報請國務院決定。
(4)強制控制措施: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會、影劇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停工、停業、停課;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汙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等緊急措施;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和設備。
(5)流動人口管理:加強預防工作,落實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採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等措施,對密切接觸者根據情況採取集中或居家醫學觀察。
(6)實施交通衛生檢疫:組織鐵路、交通、民航、檢驗檢疫等部門在交通站點和出入境口岸設置臨時交通衛生檢疫站,對出入境、進出疫區和運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運人員和物資、宿主動物進行檢疫查驗,對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觸者實施臨時隔離、留驗和向地方衛生計生部門指定的機構移交。
(7)信息發布:組織有關部門依法依規做好信息發布工作,信息發布要及時主動,準確把握,實事求是,正確引導輿論,注重社會效果。
(8)維護社會穩定:組織有關部門保障商品供應,平抑物價,防止哄搶;嚴厲打擊造謠傳謠、哄抬物價、囤積居奇、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和擾亂社會治安的行為。
同時,市級及以下也採取響應措施。事發地市、縣級人民政府應急指揮機構,參照省級響應措施,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組織開展應急處置工作。
事發地之外的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通報後,要及時通知相應的醫療衛生機構,組織做好應急處置所需的人員與物資準備,採取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本行政區域內發生,並服從上一級人民政府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和調度,支援事發地區的應急處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