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聚焦上海「一網統管」:精細治城,提升城市「智治力」

2021-01-09 澎湃新聞

新華社上海6月8日消息,常住人口超2400萬、市場主體270多萬、軌道交通運營裡程700多公裡、電梯24萬餘臺、建築總量13億多平方米……面對全球罕有的超大城市管理基數,傳統方式和人海戰術顯然已難以為繼,上海迫切需要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

緊抓城市現代化治理「牛鼻子」,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堵點、盲點,上海正以升級建設「一網統管」系統為抓手,著力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目標。更加智能、更加精細的城市治理「繡花功夫」,也成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實踐。

一張圖打通部門壁壘,「AI巡兵」助力基層治理

密如蛛網的地下管線,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立體交通,誰來看、如何管?一群「人工智慧巡兵」嘗試上崗。

5月底,在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上,一片巴掌大小的小紙片被隨意丟在地上;人工智慧通過街面攝像頭自動識別、自動派單、人力處置、自動結案,全閉環管理。一小段時間後,紙片就被得到指令的網格員清理進垃圾桶。

這一不經意的治理細節,是江蘇路街道升級「一網統管」的小應用。讓攝像頭識別出垃圾並不容易,需要機器視覺算法精準加持。「現在僅能識別亂丟垃圾、單車亂停和人流熱力,未來打算讓機器學會判斷亂晾曬、道路積水等。」江蘇路街道辦事處主任沈昕說。

超大城市運行,突發事件、複雜問題多,需要建立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運行體系。一張「上海數字孿生地圖」應運而生,通過實時監測動態變化、24小時推演解決城市問題的最佳方案,為大城市治理探索智慧之路。

路燈、消防栓等1495萬個城市部件、2.68萬公裡地下管線、5000多個建築工地、1.4萬多個住宅小區、3000多處歷史保護建築……花了兩年時間,上海把這些城市運行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搬到「數字地圖」上。小到玻璃幕牆,大到建築工地,地理位置成為「身份證號碼」,連接「在線」有效感知。

基於「數字地圖」底座,城市治理者還根據自身需求,開發多樣化「小應用」,解決治理複雜難題。剛安裝名為「匯治理」的小程序時,徐匯區康健街道康寧強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董磊「焦頭爛額」,只希望口罩預約自動審批能「幫上忙」。沒想到功能不斷疊加,信息登記、疫情查詢、復工備案……區內小工具訪問次數超8500萬次。類似這樣的小程序、輕應用,組成了上海基層治理的「電子工具箱」。

不久前,上海正式成立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以大會戰的方式全面升級「一網統管」,以「高效處置一件事」為目標,加快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運行體系,打造信息共享、快速反應、聯勤聯動的指揮中心。

「我們搭建應用平臺,提供基礎賦能工具,把能交給機器做的交給機器;市、區、街鎮,甚至網格、社區、樓宇等,依託這個平臺履行治理職能,根據內生需求可以開發出更多應用來。」上海市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說。

匯聚數據池、搭建「城運雲」,賦能城市「智能體系」

6月1日新上線的上海市水務局防汛防臺指揮系統中,一個「汛情回溯」的模塊很獨特:通過收集100年來對上海造成較大影響的颱風數據,重點分析近10年上海主要災害事件的各種要素,「汛情回溯」模塊可以在遇到新的颱風時進行回溯比對,讓防汛決策更加科學。

能做到如此精準,靠的是大數據匯聚。對應86個一級指標,上海「一網統管」系統整合接入了包括公共安全、綠化市容、住建交通、應急民防、氣象衛健等數十個單位系統,共享數據量超過25億條。如今,類似美團、餓了麼等第三方數據也被廣泛接入,整合數據、系統和網絡,搭建出一朵「城運雲」。

打通信息「孤島」後,數據「開口」說話,瞄準城市運行中的堵點痛點,可以優化流程、實時處置,智能治理的成效在此次迎戰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初顯身手。

上海浦東新區花木街道是一個特殊的街道:面積比上海有的區還大,今年疫情期間最多一天要接166名入境人員居家隔離,可街道層面的公務人員只有66人。防疫期間,數據助力守好門、看好人。在這裡,小區根據返滬人員數量分色標註,紅色越多越需要被關注。每棟樓每一戶房屋居住、出租、空置情況一目了然,老人、幼兒、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黨員、志願者、樓組長也清晰顯示。

「大家在城運中心看到的平臺,網際網路上是看不到的。誰能看到信息、看到多少信息,都嚴格劃分權限。每個居委會只能看到自己居民區的信息,而且數據『脫敏』處理。」花木街道城運中心數據組人員吳玄玉說。留學生家長徐敏說,事先徵求居民同意,門口安裝有「智能門鈴」,安全的傳遞是雙向的。

線上只是手段,關鍵是線上聯通與線下處置協同,形成閉環管理。疫情期間,從浦東國際機場落地到集中隔離,通過「一網統管」無縫銜接,過程從48小時減少到7小時。「數據放到一個『池』中。通過個人填報、社區排摸、企業排查,配合一線道口、車站、機場等入滬關口數據,實現對來滬人員的動態觀察。」上海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說。

數據全面感知,未來還要走向精準預判。譬如說,哪裡需要更多養老院、幼兒園,哪裡缺乏菜場、藥店等民生設施,未來城市治理者就可以綜合人口結構、周邊環境等多維數據,更精準地規劃。

幹部愛用、群眾受用,努力開闢現代化治理新境界

遍布上海的「神經元」,逐漸成為百姓生活有序安寧的數字衛士,為高品質生活賦能。針對群租治理、共享單車應用、食品安全監管等民生痛點,浦東、徐匯等「一網統管」探索較早的區域,都開出「破解藥方」。

家住徐匯區龍吳路的丁女士夫婦,都已年過七旬且腿腳不便,但小區暫未設立老年助餐點。丁女士致電龍華街道網格中心後,依託徐匯區「一網統管」平臺的大民生版塊,工作人員獲得了「家庭畫像」,認定其符合老年助餐標準。不僅如此,通過智能分析和實地走訪,工作人員還為12戶像丁女士這樣的老年家庭解決了送餐問題。

「『一網統管』應該從老百姓需求導向和精準匹配出發,精細刻畫社區、家庭、個人的民生需求,提供主動化、個性化的服務。」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陸雷說,再好的技術不從基層需求出發,也是沒有價值的。

如今的上海街頭,紅綠燈不再只是「燈」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數據,給出信號控制的最佳方案。自從運行智能交通信號燈系統以來,上海車輛擁堵指數下降15%,平均車速提升10%。

大數據的應用也要考慮數據倫理問題,在數據流通共享的同時做好個人信息保護。「信息保護有兩個關鍵詞:合理、最小化。政府用的數據,使用要有原則,不能過度、不能非合理、還要依法。這樣能從制度上確保是善用而不是濫用。」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說。

「現在還是1.0版,爭取6月底升級為2.0版。」徐惠麗說,搭建好數據中臺,培育智慧應用生態體系,推動社會治理流程再造和管理創新。智慧觸角延伸到城市治理最末端,讓社區、村居都能運用,實現「高效處置一件事」。

「一網統管」服務城市運行,不僅是技術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種治理模式的重塑,以現代化手段助力治理全方位改革。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上海正在推動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互動型轉變,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轉變。十年前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正插上大數據和智能化的翅膀,繪出浦江兩岸更為精美的畫卷。

(原題為《精細治城,上海「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精細治城,上海「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新華社上海6月8日電 題:精細治城,上海「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新華社記者季明、周琳這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入口(2019年8月31日攝)。緊抓城市現代化治理「牛鼻子」,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堵點、盲點,上海正以升級建設「一網統管」系統為抓手,著力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目標。更加智能、更加精細的城市治理「繡花功夫」,也成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實踐。一張圖打通部門壁壘 「AI巡兵」助力基層治理密如蛛網的地下管線,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立體交通,誰來看、如何管?
  • 虹口區政協舉行「關於我區『城市大腦』建設和『一網統管』運行...
    11月25日下午,區政協舉行「關於我區『城市大腦』建設和『一網統管』運行情況」委員年終視察活動。區政協副主席郭啟文、符傑普出席,區城運中心、相關街道辦事處負責人及40餘名委員參加。
  • 一張總圖,五大提升,七大領域!「一網統管」再升級,浦東「城市大腦...
    2020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又有了新的變化,「一網統管」浦東「城市大腦」3.0來了。「春暉路406號萬家生鮮超市出現跨門經營現象,請及時處置。」高橋城管春暉路包幹隊員手機上接收到了中隊 「微平臺」推送的信息。
  • 葉強赴大寧路街道、靜安寺街道開展「一網統管」專項民主監督
    5月27日下午,農工黨上海市委副主委、靜安區委主委、區衛健委主任葉強帶領農工黨黨員一行10餘人赴大寧路街道就城市運行「
  • 【世界城市日】2020全球城市論壇昨舉行
    「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實踐案例」評選活動是在上海市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推進領導小組、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下,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和人民網上海頻道聯合主辦。評選活動於2020年5月啟動,歷時5個月,經過案例徵集、初評、實地考察和終評等環節,最終從報送參評的100餘項案例中,評選出最佳案例10項,優秀案例8項。
  • 豐富「大城善治」時代內涵 提升人民城市治理水平
    上海將技術之治、依法之治、藝術之治深度嵌入城市生活方方面面,以更高效治理賦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上海,2400萬人口終日奮鬥棲居所在。大城善治,對於正奮力創造新奇蹟、展現新氣象的上海而言,意味著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有機平衡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把握近期目標與長期目標,釐清「變與不變」,既講求頂層多維度的創新思維與手勢,也聚焦末端細微處的生動感知,在人民城市建設豐富實踐中充分實現「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 大城之治:上海將這個「靈魂」注入「城市生命體」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一年來,上海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提升黨的領導能力和水平,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於城市治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
  • 千萬級智聯感知數據泛在接入,上海將邁入「人與物動態」全量數字孿生
    根據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介紹,該運營中心就相當於政府和社會共同搭建了一個平臺,把政務數據當中涉及到物聯網感知的數據和社會企業機構,以及來自於方方面面第三方的數據,在一個平臺上進行泛在的接入,通過這個平臺,更好地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然後實現在應用場景上共同推進和研發,對數據可以更好的實現全量、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從而賦能城市的管理。
  • 城市生命有機體的「保溫」機制是什麼?
    今天白天,申城最高氣溫在-3℃左右,人們將體驗全天都在冰點以下的寒冷;預計從今日凌晨到9日上午,上海氣溫都將「冰封」在零度以下,持續時間長達60小時左右。道路養護人員鋪設麻袋防滑。劉歆 攝如果說,嚴寒是一場關係到城市韌性與城市治理的大考,「一網統管」無疑將發揮重要作用。
  • 這一全球大獎首次花落中國,上海緣何能從全球350座城市中脫穎而出
    如今,經過十年長跑,已然成為世界智慧城市優秀標杆的上海,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這「兩張網」可以說已成為託起上海智慧城市的最強牽引。「一網通辦」從提出、上線到完善升級已兩年多時間,成為上海率先打出的政務服務品牌。
  • 更加主動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 上海市委常委會傳達重要講話精神
    東方網11月19日消息:市委常委會今天下午(11月19日)舉行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研究平安中國建設工作會議精神貫徹工作,聽取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城市服務保障工作情況匯報。市委書記李強主持會議並講話。
  • 上海怎麼做到的?
    「十三五」期間,上海開展了「五違四必」和「補短板、治五亂」等專項工作,治理整頓了一大批違法經營、違法居住、違法用地、違法排汙、違法搭建,各區環境面貌整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得到顯著改善。中庚南方商圈位於上海閔行區梅隴鎮,人流密集,形態複雜,管理難度較大。
  • 上海發布城市數位化轉型意見(附全文)
    以下是意見全文: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意見: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部署,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鞏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構築上海未來新的戰略優勢,現就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提出如下意見。
  • 華為客戶榮膺2020全球智慧城市大會三項城市大獎和三項入圍獎...
    其中,上海榮獲「全球智慧城市大獎」,深圳以科技賦能城市精細治理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佛山市南海區榮獲中國區「經濟大獎」;天津泰達、鄭州鄭東新區、黃山市分別入圍中國區「包容及共享城市大獎」、「創新理念大獎」及「治理與服務大獎」。多項殊榮齊發,不僅彰顯了組委會對獲獎城市的認可,也充分體現了業界對華為在智慧城市建設領域的肯定。
  • 《電視問政》今晚聚焦城市精細化管理
    11月6日晚8時30分,由武漢市治庸問責辦主辦、武漢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全媒體監督類欄目《電視問政:每周面對面》播出第23場,主題聚焦服務保障民生的城市精細化管理問題。
  • 讓城市更聰明、讓百姓更幸福,浦東這個鎮是如何做到的?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高行鎮城運中心憑藉智能2.0版城市大腦,強力打造「一網統管」升級版,電子房態圖、智能門鈴、電子圍欄、街面監控管理等已納入高行「一網統管」系統,讓網絡可達通、系統互聯通、數據共享通,一網感知萬物、一屏總覽全鎮、一機巡遍高行。
  • 騰訊雲羅朝亮:城市發展不僅需要速度與精度,騰訊還會實現溫度與態度
    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用戶群體獲得感,打造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騰訊於今年8月份發布了WeCity未來城市解決方案2.0版本。「打造以人民為中心的未來城市,兼顧治理與增長,城市要從聚焦公共服務的數位化轉型,到經濟社會的全面數位化。」這是WeCity2.0提出的智慧城市發展新路徑。WeCity2.0以「新空間、新治理、新服務」為理念,並對政務產品能力進行升級。
  • 東華大學人文學院第一百〇七期 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
    本次支部理論學習將帶領大家共同學習《關於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的意見公布》。原文刊載於「上海發布」。全文如下。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戰略部署,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鞏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構築上海未來新的戰略優勢,現就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位化轉型提出如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