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日舉行的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座談會上,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介紹,近年來,上海通過每年編制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點,把相關資金、資源、項目等統籌落實到各區的文明城區創建工作中,讓精神文明建設同業務工作、行業管理、社會治理等緊密結合,形成支持文明城區創建的強大合力。「十三五」期間,上海開展了「五違四必」和「補短板、治五亂」等專項工作,治理整頓了一大批違法經營、違法居住、違法用地、違法排汙、違法搭建,各區環境面貌整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中庚南方商圈位於上海閔行區梅隴鎮,人流密集,形態複雜,管理難度較大。閔行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為引領,全面升級區域內的硬體設施、管理水平、文化氛圍。今天的中庚南方商圈,有看得見的空中連廊、濱河「綠肺」、街邊雕塑小景,還有看不見的立體治安防控系統、停車誘導系統。休閒購物之餘,市民在這裡跑步、遛狗、唱歌,其樂融融。
近年來,上海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注重從群眾的感受和體驗出發,不斷破解城區發展問題短板,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著力提升精細化管理水準。以生活垃圾分類為例,實施一年多來,上海堅持全程管控,注重源頭減量,強化監管執法,全市居民區和單位分類達標率均已達九成以上,引領了全國低碳生活新時尚。結合「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建設,上海一些區針對跨門營業、佔道經營、違法停車、電動車上樓等不文明現象,探索運用人工智慧、圖像識別等技術,結合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雲計算,及時精準發現問題、處置問題、預防風險,切實將電腦程式的「算力、算法和數據」轉化為城市管理的「想法、算法和辦法」。
在全國文明城區創建過程中,上海注重發揮政府、社會、市場等多方作用,注重運用德治、法治、自治、共治等多種手段,形成多方參與、良性互動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以中心城區的街區更新為例,在改造方案形成過程中,街區內各主體的利益和意願即得到充分表達,形成「最大公約數」。在街區形態、業態更新的同時,由街區內相關主體組成的共治自治組織也應運而生,推動街區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在「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培養節約習慣」專項工作中,黃浦區外灘源街區內的咖啡店、餐廳、超市、賓館、住戶等經過協商,共同承諾參與垃圾分類零誤投、點餐用餐零浪費、過度包裝零買單、一次性用品零使用、再生資源零丟棄,成為上海首個「源頭減量零浪費街區」。
上海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創建育民」,把文明城區創建與解決人民群眾所思所盼緊密結合起來,與最大限度發揮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緊密結合起來。近年來,上海提出要著重解決好涉及群眾的「老、小、舊、遠」問題,即養老、託幼、舊改和鄉村振興,這些問題既是群眾的「急難愁盼」,也是文明城區創建攻堅克難方向。上海近年來還引導群眾參與「美麗家園」建設,共同協商解決小區內設施老化嚴重、物業維修資金不足、安全隱患凸顯等矛盾,提升了很多老舊小區的居住品質,居民群眾有了切實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十三五」期間,上海還在全市範圍內實施了「市民修身行動」,通過踐行市民文明規範,開展「公筷公勺」「光碟行動」以及文明交通、文明旅遊、文明餐飲、文明養寵等各類專項活動,引導市民提升自身文明素養,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新風尚。
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九龍倉小區,過去一直面臨流浪貓治理困境。街道和居委會發動相關有意願、有經驗的居民自發成立了「九龍倉TNR愛心小分隊」,探索出了TNR 方法,即捕捉(Trap)、結紮(Neuter)和放歸( Release),有效控制了流浪貓數量,完善了領養和寄養環節,小區環境和鄰裡關係得到改善。
10日公布的《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大力弘揚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和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已成為上海實現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重要支撐,成為上海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