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機制 保障文明城市創建
——景德鎮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系列報導之五
景德鎮在線訊(熊希倫)文明城市創建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堅持不懈、抓常抓新。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則是創建文明城市常態化的重要保障。
三年來,景德鎮市把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與各地各部門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工作職責相銜接,同步布置、同步落實、同步推進,形成了黨政部門各負其責,人大、政協視察指導,群團組織密切配合,新聞媒體引導推進,社會各界與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的創建工作機制。
建立領導管理機制 組織調度更加有力
從2017年起,景德鎮市堅持「高位推動、上下合力、強化各級主體責任」的原則,成立了以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為組長,黨政其他領導和人大、政協相關對口領導為副組長,36個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高規格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下設工作指揮部,由市長任指揮長,7名副廳級領導為副指揮長。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宣傳教育、督查考核、資金保障、城區環境、農村環境、創文一組、創文二組、創衛技術、城市雙修等10個專項組,分別負責相關專項工作。
各專項組還根據自身工作職責分工,在全市創建組織機構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完善了自身的組織架構,細化成立了相關職能小組。如城區環境組根據工作分工又設立了18個小組,創文技術組又分設2個小組等。此外,下轄的各縣(市、區)參照市本級也成立了各自相應的組織機構。為便於高效推動各項工作開展,指揮部還按照「抽強人、強抽人」的原則向各相關單位抽調了110餘人進行集中辦公,保證了辦公效率。
三年來,景德鎮市堅持每季度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每月召開2次指揮長會議,及時總結、研究、部署、督導文明城市創建工作。
健全共建共管機制 責任落實更加全面
社區門口投射公益廣告的投射燈,小區裡節能環保的太陽能路燈,主題鮮明、漂亮大方的文化牆……如今珠山區浙江路社區的模樣,讓人眼前一亮。談到社區的大變樣,該社區主任查先蘭說,關鍵還是共建機制起的作用。該社區充分發揮共建單位、轄區單位黨員志願者的先鋒模範作用,聯合市醫保局、珠山區社聯、市住建局公用房屋管理中心在職黨員開展了多次共建活動,對無物業小區樓道開展環境大整治、文明交通勸導,通過「健步走美生活護平安」活動,對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小區等開展文明城市創建知識宣傳。
查先蘭說,共建是社區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一個很重要的舉措,發揮了共建單位的作用,發揮了社區內黨員的作用,發揮了居民的作用,發揮了網格化的力量,讓他們參與到創建工作當中,形成創建合力。
三年來,景德鎮市積極健全共建共管機制,明確市直各部門(單位)、區、街道(鄉鎮)、村(社區)工作職能,各責任部門創建工作任務按照「五定」(定項目、定目標、定人員、定責任、定進度)原則,緊扣《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突出問題導向,全市各級各部門對標查漏補缺,著力補齊短板,抓重點、攻難點、出亮點,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推進創建工作提檔升級,形成了全城動員、全域行動、全民參與的濃厚創建氛圍,確保了各項創建任務落地落實。
強化督查考核機制 問題整改更加及時
8月初,昌江區政府、區紀委主要負責人針對景德鎮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點位測評紅黑榜,約談了上「黑榜」的鄉鎮、村負責人,針對各落後鄉鎮、村的實際情況提出具體要求,有效強化了各級加快問題整改的力度。
而這就得益於我市推行的督查考核機制。
為強化督查考核的導向、激勵和監督作用,指揮部專門下設6個督導組,堅持對標劃類分級、量化考核指標、實行動態考核、強化結果運用,制定了工作考評與獎懲試行辦法、工作問責暫行辦法等相關文件,明確了督查考核的對象與標準、方式與類別、結果運用以及14種問責情形、9種問責方式等,做到督查考核有據可依。
圍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測評中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景德鎮市先後組織督導組對居民小區優化行動、公廁改造和管理情況、城區農貿市場建設情況、市指揮長會議明確的任務及市指揮長令落實情況、遙感監測城市建成區新增「兩違」打擊工作、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材料申報、路長制和共建社區情況等問題開展專項督查。三年來,先後組織專項督查26次,下發了15期督查通報和21期督查簡報,市指揮部共下發指揮長令193份、督辦單5937份。
與此同時,景德鎮市積極開展輿論監督,在報紙、電視、微信、微博等平臺開設曝光臺,共集中曝光了29期100多個問題,並發布6期紅黑榜,及時曝光創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督促相關單位進行整改,鼓勵先進、鞭策後進;圍繞交通秩序、老舊小區、城鄉接合部等創建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還組織市直部門和昌江區、珠山區政府的15名負責人走進演播廳接受現場問政,有效促進問題及時解決。
針對創建工作不力的單位和個人,我市強化問責問效,先後對47家單位和22名個人進行了問責,對48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約談,發出提醒函7份,增強了各級落實創建工作的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確保了督查考核取得實效。(來源:景德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