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因文明而美麗,人民因城市而自豪。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作為泰城的「主戰場」之一,泰山區始終以「當好主力軍、先鋒隊、排頭兵」為目標,舉全區之力投身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泰山區委書記王愛新多次指出,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突出重點,各級各相關單位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落實工作責任,強化溝通協調,堅持問題導向,逐一抓好各項工作任務落實;要把攻堅難點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聚焦背街小巷、老舊小區、集貿市場等重點區域,全力以赴抓整改、抓鞏固、抓提高;要明確各項任務時間節點,倒排進度、掛圖作戰、掛帳銷號,整合各方力量,積極投身一線,確保各項工作向前推進。
如今的泰山區,老舊小區樓道亮了、坑窪的道路平了、衛生死角不見了;農貿市場臺面、地面變乾淨整潔;漫步在大街小巷,不僅能看到乾淨整齊的環境,還能在排隊、禮讓、幫扶中感受到文明的自然流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給泰山區帶來了巨大變化,人民生活品質提升,幸福指數也正與城市文明同步提升。
改善環境 培養綠色環保生活方式
環境衛生事關民生福祉,也是文明城市創建中的重要一環。培養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更是切實改善人居環境重要舉措。
2020年是創建文明城市關鍵的一年,為做好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泰山區統籌疫情防控和文明城市創建,堅持兩手抓、兩不誤,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在全區營造清潔衛生的生活環境。
為倡導文明用餐,打好「舌尖安全戰」,9月25日,泰前街道農大社區組織開展了「使用『公筷公勺』爭做『光碟』行動使者」主題宣傳活動,社區工作者深入轄區餐館、酒店發放倡議書、文明餐桌貼,倡議使用公勺公筷,切斷「口口相傳」的不健康傳播途徑,倡導主動向上、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據了解,為做好防疫工作,引導市民樹立文明用餐意識,泰山區走在前、做在先,定製了一批公筷公勺送到酒店,以此向廣大市民推廣普及分餐制和公筷公勺,助力疫情防控,弘揚文明新風。
優化城市環境、促進文明健康,對於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以及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泰山區加強街道鎮駐地周邊和城鄉結合部環境衛生秩序整治,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加強相關制度建設,扎紮實實解決了一批熱點、堵點、難點問題,提升生活環境,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人人參與 志願服務催開「幸福花」
市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秉持這一理念,泰山區上下同心協力、奮勇爭先,人人都是志願者,文明創建熱潮此起彼伏,潛移默化中市民素質得到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泰山區,經常會看到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背著一個背包,手裡拿著夾子撿拾垃圾,又或是對過往行人進行文明勸導。志願者身上的背包是泰山區專門定製的文明創建工具包,包內有拴狗繩、菸灰袋、小噴壺、抹布、砂紙、掃把、垃圾袋、雙色自噴漆等,有了這些小工具,遇到小廣告、牆皮脫落、零碎雜物等問題,一個人就能高效處理,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細節做好。
一座城市的品位不在於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而在於大街小巷中不經意間流露的溫馨,在於時時處處能感受到的人文關懷和舒適生活。「您好,請往這邊走。」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面帶微笑,為遊客指路。「您好,請不要隨地亂扔菸頭,可以先放在菸灰袋中,菸頭不落地,文明又美麗。」遇到抽菸的人,志願者上前溫馨提示。「先生您好,可以給您的愛犬拴上繩嗎?」遇到遛狗不拴繩的市民,志願者面帶微笑提醒。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泰山區,志願者群體日益壯大,如水滴聚成江河,潛移默化間帶來文明之風,催開幸福之花。
自4月25日起,泰山區在全區範圍組織開展了「美麗泰安」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專項行動,組織動員區直各單位、街道(鎮)各部門幹部職工到包保網格,開展整治人居環境,引導民眾自覺摒棄不文明行為和生活陋習,助力文明城市創建,掀起了全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新熱潮。如今,在泰山區,隨處可見「泰安小美」文明實踐志願者的身影,創建文明城市理念深入人心,人們都在自覺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而默默奉獻著。
破解難題 老舊小區煥新顏
城市文明的提升,離不開硬體設施的支撐,老舊小區、背街小巷的變化更是泰山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縮影。
花園社區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泰城開發最早的社區,2008年前在社區居民中流傳著「花園小區沒有花,到處都是髒亂差」的口頭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為改善社區環境,花園社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拆除違建院落、搬遷中心街市場、實行網格化管理。如今的花園社區,環境改善,不再髒亂差,保溫外牆暖民心、平坦道路順民意,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花園社區」。
據悉,泰山區共有住宅小區882個(含單位宿舍、零星住宅樓),其中市場化物業管理小區341個,老舊小區541個。為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泰山區加強了老舊社區改造管理,以修補完善為主,實現老而不髒、老而不破、老而有序、老有底蘊,確保美觀實用。泰山區還通過整合轄區內物業服務資源的方式,成立「紅色物業聯盟」,把城建、綜治、城管、公安、消防、應急、社會組織等納入街道「紅色物業」服務管理辦公室,建立「七位一體」協同推進機制,聯合作戰、集中攻堅,有效破解了老舊小區、棄管小區髒亂差現象。截至目前,泰山區老舊小區全部完成物業管理提升。
此外,泰山區通過摸底調查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居住環境、落實長效機制等方式,全面推進115條背街小巷專項治理,依法治理私搭亂建、雜物亂堆、亂塗亂畫、亂停亂放,背街小巷環境衛生顯著改善。
智慧升級 農貿市場「華麗轉身」
小市場裡大民生,農貿市場事關廣大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也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的重點、難點。泰山區為徹底改變農貿市場髒亂差的面貌,開展了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建設。
今年4月,泰山普照農貿市場開工建設,8月18日正式開業,泰山區增添一處「智能化」市場。市場總面積3600平方米,主要經營蔬菜、水果、肉、蛋、水產品、生鮮、乾貨、調味品、生活百貨等,上市商品齊全,配套設施完備,集購物、休閒、美食於一體。市場實行智慧化運營模式,開展了線上購物、線下配送等新型消費購物方式,打造智能化新型農貿市場。
市場外車輛擺放有序,市場內人頭攢動,熟食區、蔬菜區、海鮮區嚴格區分,到處乾淨整潔,令人心情舒暢。泰山區高度重視農貿市場規範化建設工作,連續兩年將農貿市場建設列入為民要辦實事的重要內容,有序推進28處農貿市場的新建、改造、關閉或搬遷,並在規範化建設中,大力實施「星級評定」,億安、南門、新岱北等農貿市場完成提升改造。全區農貿市場建設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如今,一家家按照星級農貿市場標準打造的市場陸續開門納客,農貿市場全部實現「華麗轉身」,群眾生活更加便利、更加舒心。
在商圈整治方面,泰山區開展了誠信街區、文明誠信示範店創建活動,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建立「鄰戶結對共建」機制,落實「門前五包」,在萬達金街店鋪實行「紅旗、黃旗、綠旗」三級管理,打造了泰城「門前五包」管理機制的「泰山樣板」。
一系列的民生改善,彰顯了暖意滿滿的民生溫度,泰山區人民幸福指數也在步步提升。如今,文明的種子在泰山區生根、發芽、開花,文明浸潤在每個人的日常行為中,鐫刻在城市精神最深處,泰山區變得更美麗、更宜居、更充滿活力,散發出新的迷人色彩。
【泰安日報社·泰安日報社·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劉小東 見習編輯 陳奕如 審核 李孌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