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圓了全市人民多年的夢想,擦亮了整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岱嶽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抓重點、攻難點、補短板,為泰安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貢獻了岱嶽力量。 榮耀記錄著文明進步的足跡,也見證著岱嶽區的美麗蝶變: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鄉環境更加優美,公共秩序更加有序,志願服務更加常態,市民群眾更加滿意。近年來,岱嶽區從「面子」到「裡子」,從「顏值」到「氣質」,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認同感顯著提升。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百舸爭流、慢進則退,必須破釜沉舟,全力推進。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開展以來,岱嶽區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從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到各級部門,從幹部到群眾,大家高度重視,把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作為當前第一要務,擰成一股繩、凝聚一條心。區委、區政府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區創建文明城市領導小組,堅持網格包保責任制,由區各大班子領導包保,成立創建文明城市迎檢工作專班,指揮調度全區迎檢工作,確保重點區域網格包保全覆蓋、無縫隙、無死角,為城市文明的成長和成熟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文明是目標,惠民是目的。岱嶽區堅持貼著民心搞創建,狠抓短板弱項,3年來,共投入17.6億元對城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把文明創建作為增進民利、造福民生的民心工程,讓每一位市民在點滴中感受著變化,在變化中體驗著幸福: ——道路提升方面,岱嶽區按照「一路一策」實施貨場路、杏壇街、杏林路、樂園西街等主次幹道改造提升工程,綜合提升康平巷、魯商街等背街小巷;提升道路綠化、亮化、美化水平,栽種各類綠化苗木952萬棵,更換維修路燈5974盞。 ——商貿、農貿市場方面,新建、改造長城、泰山、樂園、鳳凰路、臥虎山5個城區農貿市場和大汶口鎮、馬莊鎮、範鎮、角峪鎮4個鎮域農貿市場;投資4000萬元整治光彩大市場,鋪設瀝青20萬平方米,粉刷牆面20萬平方米,重新規劃車位2000多個,光彩大市場經營環境得到有效改善;投資156萬元全面整治銀座金街,建設垃圾中轉站、公共衛生間各一處。 ——老舊小區方面,加大對9個示範點社區周邊和粥店、鳳凰路、臥虎山3個農貿市場周邊的76個小區整治力度,粉刷牆面331.36萬平方米,修補路面18萬平方米,安裝非機動車充電樁2.86萬套,新增施劃停車線3萬餘個,整治凌亂架空線188千米。 隨著一個個重大民生基礎設施項目的快速推進,一件件事關千家萬戶、涉及群眾日常生活的「最後一米」問題得到解決,群眾從身邊一點一滴的變化中感受到了城市的「溫度」,分享到了創建的「紅利」。 一座城市的溫度,不僅表現在基礎設施是否完善,還在於能否讓群眾時時體會到人文關懷,處處感受到踏實溫暖。為此,岱嶽區將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常態化,讓文明傳遞到城市的每個神經末梢,流進群眾的血液之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岱嶽區強化典型引領,紮實開展了「岱嶽好人」「最美志願者」「文明家庭」「文明誠信示範戶」等評選活動,廣泛宣傳身邊好人和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跡,把典型的榜樣力量轉化為群眾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推樹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1人、省級道德模範8人、市級道德模範14人,中國好人10人、山東好人45人、泰安好人58人,89家企業、工商戶取得「文明誠信示範戶」稱號,樹立了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道德標杆。 一人文明是「盆景」,眾人文明便是風景。岱嶽區不斷加強志願者隊伍建設,全區志願者註冊人數已達17萬人,研究制定岱嶽區「泰安小美」志願服務活動規則,實施了「文明出行」專項行動,36個文明單位參與開展「泰安小美」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常態化開展「文明勸導、清潔家園」志願服務活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全區每天參與創建文明城市志願者達萬人。同時,充分利用電視臺、廣播電臺、岱嶽融媒客戶端等平臺,廣泛宣傳《泰安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泰安市養犬管理辦法》,開展「最反感的十大不文明行為」網絡評選活動,提升市民素質,倡樹文明新風。在岱嶽區,「文明餐桌,請使用公筷公勺」是倡議,更是具體的行動,該區以全域推廣、全面覆蓋為目標,在公共場所布置公益廣告6000餘條,放置「公筷公勺」宣傳提示桌牌2萬餘塊,用「小餐桌」帶動大文明。 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岱嶽區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原則,大力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建設,讓群眾切實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文化成果。以全區「群眾文化體育藝術年」文化惠民活動為載體,每年組織開展全區廣場舞大賽、器樂大賽、舞蹈大賽、莊戶劇團原創節目展演等,全方位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文化需求。 同時,岱嶽區積極強化信用體系建設,今年試點開展信用體系建設,通過信用積分管理,推動志願服務規範化、常態化,以「信治」推動「德治、自治、法治」相融合,引導全區居民廣泛參與志願服務活動,自覺養成文明習慣;堅持黨建引領,大力實施紅色物業宜居泰安暖心工程,構建起物業服務協商共治新格局。 文明的種子一旦生根,城市就產生了蓬勃的力量。如今的岱嶽區,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清新」來形容周圍環境的變化:在小區,「出門見景」的環境越來越普遍;在街頭,禮讓行人的車輛越來越多;在餐館,適量點餐正在成為「新食尚」;在鄉村,移風易俗的文明新風正撲面而來…… 文明城市的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文明答卷的書寫,源自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站在新的起點回眸,一個風景宜人、人民幸福的文明岱嶽正款款走來。
【來源:泰安政事】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