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五年 「十二五」, 五年 「十三五」, 十年, 對於瑤海而言, 過去和未來專注的是: 在合肥 「長三角世界級城市副中心」 的建設徵程中, 全面轉型!
「十二五」 之初, 瑤海, 這一方寫滿合肥工業記憶的主城區, 這一方遍地工業文明印跡的老城區, 帶著合肥工業文明發源地的榮耀, 承載百萬瑤海人的夢想, 鏗鏘邁向轉型之路。
「全面轉型、 快速崛起、 興區富民」 是奮鬥目標,「一改一建、 一轉一變」 是務實行動。2013年, 瑤海列入全國老工業區搬遷改造21個試點城區之一, 國字號政策驅動之下, 合肥市為瑤海 「量身訂製」, 再出老工業城區搬遷改造的地方配套政策, 瑤海轉型倍增信心與動力, 新活力、 新氣象不斷湧現。
過去五年, 奮鬥五載, 歲月雖不居但鬥志更昂揚。今天,「十二五」 收官之際, 瑤海區產業基礎和要素條件均發生了重大變化。站在一個全新的發展起點上, 百萬瑤海人有了更多的期許, 肩負更高的擔當,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 努力打造和諧幸福、 產城協同、 生態優美的新瑤海成為新時期的新使命!
砥礪奮進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作為國家 「三線」 建設時期工業企業集中的老工業城區, 瑤海曾是合肥城市 GDP 的重要來源, 一度佔到全市GDP的70%左右, 為合肥經濟和建設做出貢獻。其後, 經歷經濟體制改革和多輪城市定位拓展與規劃調整, 瑤海傳統工業式微, 多數工業企業關停並轉, 一部分企業升級改造。
如今, 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方興未艾, 全面轉型之下, 瑤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預計 「十二五」 期間, 瑤海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10%, 財政收入年均增長約 17%,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約 2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約 10%, 招商引資總量年均增速超 20%, 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與上述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瑤海城市空間和人口的變化, 2010年 「十二五」 之初, 瑤海經歷最近的一次區劃調整, 區域面積僅有 64平方公裡, 是合肥主城區面積最小的一個但高速增至 100 萬常住人口卻讓瑤海區成為全省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區。縱向、 橫向對比之下, 瑤海區的單位產出高、 城市化進程快、 民生擔當多、 城市承載大的綜合特點非常明顯。
一轉一變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
「十二五」 期間, 瑤海區科學分析合肥城市發展新趨勢, 準確自我定位, 結合瑤海經濟產業實際, 提出 「一改一建、 一轉一變」 的產城融合、 協同發展新思路。「一轉一變」將產業的轉型與培育作為重點, 產業布局規劃做到點狀布局, 相對集中, 全面升級, 整體融合的輕型化、 科技化、 集聚化、 高端化的發展道路。
具體實踐中, 按照創建具有一流創新力的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示範區、 具有競爭力的都市產業示範區、 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聯網示範區, 規劃建設合肥物聯網科技產業園, 瑤海著力培育集頂層設計、 技術創新、 產業化和市場應用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體系, 培育壯大一批骨幹企業。40 多個專業市場促進商貿及現代服務業發展。萬達、 保利、 恆大、 閩商、 寶業、 上海大眾投資、 北京萬容達、 新開普、 深圳尚榮等競相投資瑤海。白馬電商打造「安徽省電子商務示範區」, 信地商業步行街打造 「安徽省特色街」, 閩商國貿中心項目成為 「省級服務業集聚區」, 百大國際農產品物流園輻射華東。中小金融、 物聯網、 都市科技、 總部經濟等新興業態成為瑤海新的經濟亮點, 構勒出瑤海新的產業版圖。
一改一建 城區面貌日新月異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首先體現在城市承載力的提升上。作為老工業城區, 瑤海以 「一改一建」(全面的舊城改造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雙輪驅動, 不斷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在列入全國老工業城區搬遷改造試點之後, 大建設再度提速, 城市面貌變化日新月異。
據了解,「十二五」 期間, 瑤海區先後組織實施建設項目 200 餘個, 涉及棚戶區、 大建設安置點、 市政支路網、 小街巷和老舊小區整治、 校安工程、 中小學布點、 廉租房、 文化衛生公益項目、 園林綠化、 工業園區等 10大類。安紡、 安拖、 雙窯洞、 火車南站等一批全市重大舊改項目順利實施, 人居環境極大改善; 文化、 體育、 衛生三個中心加快建設, 公共資源進一步豐富; 銅陵路高架、 郎溪路立交等重點路網完工, 地鐵1、 2、 3號線開建,交通出行將快速便捷。作為合肥主城區, 又是合肥工業文明發源地, 瑤海近年來城市建設從夯實基礎設施到注重文化、 歷史、 生態方面的品質提升與特色打造。
目前濱河公園、 二十埠河生態溼地公園、 月亮灣溼地公園項目、 花衝公園升級改造等項目加速推進。清明上河園、 銀屏街、 恆通文化創意產業園等正在規劃建設,老城區獨有的合肥文化元素與自身的工業文明底蘊正在賦予瑤海更多的活力與魅力。
惠民強區 社會民生和諧穩定
民生福祉, 發展所系。社會民生發展水平是城市發展水平的標尺,「十二五」 以來, 民生始終是瑤海轉型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 、 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 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範區、 全省殘疾人工作示範區、 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區、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最高獎— 「中國科協主席獎」等一系列國家級榮譽, 彰示的是瑤海區不懈的民生追求與可喜的工作成效。
如今, 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 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救助, 區、 街、 居三級自然災害應急求助體系, 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提高, 養老服務機構規模檔次提升, 高齡津貼實現大幅提標, 讓瑤海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強大, 同時, 不斷完善、 全面覆蓋的89個城市社區讓新市民喜迎新生活, 數位化城市管理格局讓城市更規範有序, 全面放開的外來人口隨遷子女入學讓教育民生惠及更多人, 小街巷綜合整治、 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實現 「街明、 燈亮、 路暢、 管網通、 景色靚、 居民樂」, 居家養老服務、 城市流浪人員救助等不斷納入政府花錢為群眾買 「專業服務」 範疇, 質量並舉是瑤海民生的工作方向。
關堂所 解琛 新安晚報 安徽網記者 項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