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力打造『五個濟南』,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八場發布會。發布會上,濟陽區委副書記、區長孫戰宇介紹了濟陽區在動能轉換、雙招雙引、重點改革推進、新區品質提升等方面的情況。
濟陽區委副書記、區長孫戰宇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濟陽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防風險、揚優勢,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
一、積極對衝疫情影響。
一是堅持人民至上。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從嚴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始終保持新冠肺炎病例零確診、零疑似。
二是突出抓好破難解困。全面推行企業服務專員制度,選派187 名黨員幹部包掛 992 家重點企業,做到「一企一策」「一企一專班」,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用工、物流保障、原材料供應等難題,推動旺旺、統一、金麒麟、印尼邁大等骨幹企業如期復工、開足產能、滿荷生產。
三是突出抓好政策扶持。全面落實省市扶持政策,研究制定16條針對性對衝措施,兌現企業降本增效資金2488.8 萬元,階段性減免稅費6.15億元,為249家企業授信425.57億元,全要素支撐企業復工復產。
二、經濟運行秩序加快恢復。
始終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成立經濟運行應急保障指揮部,全力保障經濟運行。上半年,濟陽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0億元,增速轉為正增長;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5億元,佔全年任務的52.85%,實現「雙過半」,增幅高於全市平均1.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2%,增幅高於全市平均0.7個百分點,其中實體項目投資完成45.9億元,同比增長3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增幅均位居全市前三。
三、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
面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一方面,實施傳統產業技改提升。上半年,全區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32%,列全市第6位,高於全市平均增速近11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值實現19.5億元,增長7.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10.7個百分點,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另一方面,加大新興產業培育力度。上半年,全區「四新」投資佔比為31.8%,列全市第7位,比去年提高15.3個百分點,提高幅度高於全市15.6個百分點。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異軍突起,營業收入增長42.9%。達沃通信智慧產業園籤約入駐企業6家,中國聯通智慧客服北方中心項目啟動運營;廣電數字傳媒產業園加快建設。
四、「雙招雙引」成果豐碩。
堅持把「雙招雙引」作為全區工作的「一號工程」,積極創新「雲招商」「屏對屏」「鄉情招商」等招商模式,成功舉辦「投資濟陽·共享未來」雲招商等系列活動。上半年,全區共籤約項目38個,先後引進長保汽車等一批高端優質項目,總籤約額突破500億元,其中,過10億項目10個,過百億項目2個。
加快重點項目落地建設,成立重點項目工作專班,建立每周定期調度機制,掛圖作戰、倒排工期、緊扣節點、加快推進。上半年,新開工實體類項目33個,新投產項目16個,12個市級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區級重點項目紮實推進,為今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五、重點改革紮實推進。
深入推進「一次辦、即時辦」改革,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政務大廳「一窗受理」、民生服務「一鏈辦理」,「經濟發展服務生」理念進一步增強。上半年「一業一證」發證數量全市第一,企業開辦全流程用時全市最短,新增市場主體數量逐月遞增。探索實施「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加快閒置土地清理回收,土地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截至6月底,全區已完成6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畝產效益」評級改革工作。
深化開發區改革,完善績效考核制度體系,探索區中園管理,激發了開發區建設新活力。積極推進區屬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企業的整合力度,完成城建、農發、產投三大國資控股平臺組建工作,濟陽國資控股集團順利完成AA信用評級工作,有效提升了國有資本經營效率。
六、新區品質持續提升。
一是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強化規劃引領,編制完成老城、濱湖等八大重點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實現城區控規全覆蓋。啟動實施老城四期改造,約10平方公裡的老城片區改造即將全面完成;回河片區城市形象初顯,垛石、曲堤實現撤鎮設街道,濟陽城區面積進一步擴大。
二是功能配套不斷完善。銀河路改造提升、開元大街西延等重點交通工程順利實施,有軌電車項目進場施工,濟濱高鐵項目完成勘察等工作。眾海新天地、世茂摩天城等一批城市綜合體項目加速推進,大寺河環境提升改造、人民公園等2處大型城市公園以及13處「綠城」「花城」「千園之城」建設項目正式啟動,城市形象更加靚麗。
三是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以全國文明城市迎評為抓手,全力整治車輛亂停、垃圾亂扔、佔道經營等城市頑疾,全域推行垃圾分類處理,城市管理綜合考評連續兩個季度位列全市同考核單元第一。
七、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紮實開展「四減四增」三年行動,狠抓揚塵、裸土治理,壓減煤炭消費1.6萬噸,空氣品質同比改善9.1%。全力推進第二汙水處理廠、北部四鎮街水質淨化廠以及農村生活汙水治理、雨汙分流等工程建設,加大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力度,河流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要求。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1%,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達到土壤汙染防治要求。加大生態文明創建力度,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創建順利通過現場核查驗收。
八、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上半年民生領域投入佔財政總支出比重達到84.5%。
一是民生事業持續發展。上半年新增城鎮就業2219人,發放創業貸款6881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以內。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年初確定的10大民生實事推進順利,區婦兒醫院、疾控中心遷建等重點民生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安居項目開始陸續交房,一批新建擴建幼兒園、中小學按期投入使用,教育水平再上新臺階。
二是社會治理不斷強化。我區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六清」行動紮實推進,全區安全生產事故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7月23日,市委召開十一屆十一次全體會議,準確把握濟南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和使命,明確了濟南發展的新定位、新使命、新目標、新任務,確定了「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的城市發展新格局,繪就了濟南未來發展的美好藍圖。特別是,全會明確提出「推動北部建設全面起勢,抓住實施黃河國家戰略重大契機,強力推動攜河北跨和先行區建設」「加快濟陽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推動濟陽加快融入主城區」,為濟陽發展進一步明確了定位、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動力。
下一步,濟陽區將嚴格按照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部署要求,進一步搶抓機遇,擔好「北起」使命,堅持「產」「城」「河」統籌發力。
一是堅持「實業強區」戰略不動搖,持續壯大實體經濟。
強化項目支撐,進一步完善項目推進機制,跟蹤盯緊在談項目,抓緊抓實籤約項目落地,認真謀劃儲備一批後續大項目,確保項目建設不斷檔。同時,注重產業鏈條的研究,加快產業布局,積極培育打造若干個具有濟陽特色的百億級產業集群。
二是推進城鄉融合不停頓,加速提升城市品質。
堅持規劃引領,加速規劃、建設、管理、交通、產業、民生等領域與中心城區對接融合,加快打造「區」的形態,彰顯「區」的特色。積極通過實施棚改舊改、安居建設、路網改造、綠化提升、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等重大工程,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提升功能品質。
三是搶抓戰略機遇不懈怠,加快實現跨越發展。
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進一步強化機遇意識、責任意識,搶抓先行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機遇,超前謀劃、找準定位、拓寬視野,高標準、全方位做好「十四五」等規劃編制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把工作幹好,加快推動濟陽向高質量中心城區邁進。
來源|濟南發布
編輯|鄒婭
責編|鄭富強
發布濟南權威資訊
與您一起,見證濟南發展!
原標題:《搶抓發展機遇、擔好「北起」使命,濟陽加快向高質量中心城區邁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