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濟陽,正面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攜河北跨、撤縣設區四大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帶來了更多觸手可及的機遇紅利。今年,濟陽區將牢牢把握北部新區功能定位,全面對標中心城區,加快推動濟陽向高質量中心城區轉型。
▲濟陽今年將加快向高質量中心城區轉型。
聚焦「百億級產業集群」
推動高質量發展
「從發展基礎看,我們已步入綜合實力的加速提升期。」濟陽區委書記呂燦華表示,一年來,濟陽區邁出了譜新篇、開新局的關鍵一步,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更高階段。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濟陽區經濟社會發展秩序、生產生活秩序呈現出加快恢復、持續向好的態勢。擴總量、提能級,成為當前濟陽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今年濟陽將緊緊牽住新舊動能轉換這個「牛鼻子」,在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的同時,研究布局文旅、康養、半導體、大數據等新興前沿產業,著力打造食品飲料、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及配件生產、醫藥化工、半導體、大數據、現代物流、總部經濟等若干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推動高質量發展,重大平臺是核心關鍵。濟陽區將持續鞏固濟北開發區招商引資主陣地、經濟建設主戰場地位。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實施「畝均效益」綜合評價改革,加快「兩城六園」等特色園區規劃建設,做強做精生命科技產業園、達沃智慧產業園、山東數據湖(易華錄)產業園、少海匯智慧住居產業園、智造小鎮、連城數碼港等「區中園」,引導同類型企業向園區集中,打造一批特色產業集聚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想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抓科技創新正當其時、勢在必行。濟陽區將聚焦科技成果轉化,謀劃建設高科技特色園區,積極對接高校院所、孵化機構等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基地。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支撐作用,加速食品飲料、裝備製造等本土特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鞏固全區產業基礎。
呂燦華調研山東達沃通信產業園項目建設推進情況。
精準招商引進龍頭企業
確保重點項目順利推進
產業發展需要「引得鳳凰來」,濟陽區始終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把雙招雙引作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進一步完善「1517」重點招引工作體系,聚力引進一批規模大、輻射廣、帶動強的龍頭型企業;強化對企精準服務,落實好領導包掛、經濟發展服務生制度,發揮好重點項目建設辦公室作用,全力推進市級重點項目建設。
今年一季度,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下,濟陽區創新招引方式,全區共籤約項目21個,合同投資額突破400億元。特別是籤約了長保汽車、中榮國投、山東交運怡亞通供應鏈中心、山東電力產業園等一批規模大、投資強度高、牽引性強的大個頭項目。
只有不斷引進新變量,才能做大總量、提升質量、實現持續發展。今年,濟陽區雙招雙引工作將聚焦「精準」,不斷提高雙招雙引的質量和效率。在招引方向上,要細化產業鏈條設計,聚焦重點產業門類、重點鏈條環節,廣泛搜集項目信息,精細編制招引地圖,實施點對點、一對一的登門招商。在招引方式上,更加注重委託招商、以商招商、鄉情招商等方式,探索「標準地」招商新模式,做到「項目落地即開工」。
要想真正推動全區發展,關鍵還是靠項目,接下來,濟陽將堅持「時辰可拖,日期不可拖」,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推動項目建設儘快出形象、見成效。包掛領導、各責任單位將深入一線、靠上服務,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問題,確保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真正展現出北部新區突破發展的勁頭和士氣。
城市環境進一步改善
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更亮
城市環境也是生產力,城市環境是一個地方發展水平、治理能力和文明程度的集中體現。「我們要建設北部新區,新區就要有新區的樣子。要強力推進拆違拆臨,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根治私搭亂建等城市頑疾,真正拆出空間、拆出正義、拆出秩序。」呂燦華表示。
濟陽將持續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進一步改善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全力打造「整潔有序、和諧優美」的城市形象。要紮實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讓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更亮。
環境整治中,汙染防治是最基礎的工作。濟陽區將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四減四增」三年行動,突出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加大科技投入,強化科技治汙,在全面鞏固提升已有治汙措施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創新治汙措施,提高治汙精度,鞏固治汙成果。另外,持續做好農村改廁、氣代煤工作,有序推進城區雨汙分流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第二汙水處理廠建設,認真抓好各級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加快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不斷夯實汙染防治工作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濟陽區將要大力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工程,培育一批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切實解決好農民上樓後「誰來種地」的問題。另外,濟陽還將大力實施社區共同體建設工程,堅定不移抓好示範社區建設,實施農村「四體聯建」工程,打造鄉村振興的「濟陽樣板」。
另外,濟陽還將大力實施田園綜合體建設工程,嚴格按照規劃建設時序,推動田園綜合體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要大力實施黨建聯合體建設工程,把黨組織建到「產業鏈上」「服務鏈上」「工作鏈上」,以組織振興引領鄉村振興。
辦好十大民生實事
不斷增強群眾幸福感
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去年,濟陽區拿出40多億元用於改善社會民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著力抓好鄉村振興,紮實推進十大民生實事,有效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在做好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方面,濟陽區今年將抓好十件民生實事的日常調度,加強資金保障,確保年底全部兌現。做好疫情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堅決杜絕觸碰道德底線問題發生,全力保障弱勢群體;適時啟動老城改造「四期」工程,全力抓好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安置房建設,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方位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持續做好大氣汙染防治、市民熱線辦理等熱點工作,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鞏固提升脫貧成效的同時,濟陽區加強動態監測,對於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方面新發生的問題,及時發現,即時解決。堅持把高質量脫貧放在首位,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全面開展脫貧攻堅自查評估,大力實施飲水安全和住房保障兩大攻堅,紮實開展扶貧資金使用內部審查,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悅 通訊員 孟強 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