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以「強中心」戰略引領城市現代化建設。圖為金鳳凰廣場。順德中心城區建設工程指揮部供圖
什麼是「強中心」?
三年前,如果問順德人這個問題,答案不會太清晰。
三年後,如果你見過金鳳凰廣場夜晚流光璀璨的模樣,看清過「順德眼」摩天輪下遊人笑靨如花的面龐,見證過南方智谷的拔節生長和青年才俊的濟濟一堂,感受過順峰山公園的絢爛光影和順德工業發展館的厚重與時尚,這個問題就會有具象的答案。
城市中心是引領城市集聚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2018年1月8日,順德提出以「強中心」引領城市現代化建設,以「大良—容桂」為主體的中心城區成為推進高品質現代化城市建設的主戰場。
三年過去,這項與村級工業園改造「頭號工程」同時誕生的戰略,能否讓順德實現「在城市建中心,在中心強城市」的目標,又能否引領順德城市現代化走進嶄新的未來?
造心:民意成為藍圖,藍圖走進現實
讀懂順德「強中心」戰略,有一個關鍵節點不容忽視:2018年1月8日。
當天舉行的順德區第十三屆黨代會第三次會議,提出實施中心城區城市形態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加強資源集聚,努力建設150萬人口規模的高水平中心城區,打造成順德現代化建設成果的「展示窗」。
之所以說這是關鍵節點,還在於這次會議,順德明確提出將村級工業園改造作為黨委、政府「頭號工程」,舉全區之力攻堅克難。
換句話說,順德「強中心」戰略和村改「頭號工程」是同一天誕生的,分量之重不言而喻。
這並非偶然,兩項工作都是順德從民心所向出發破題的必然之舉。黨的十九大以來,對標新發展理念要求,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順德開展了一系列大調研,全區上下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順德的城市建設跟不上經濟建設發展的步伐,滿足不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事實上,作為市場經濟的先行者,順德人較早意識到了城市化對發展的引領作用。但在改革開放的前30年,順德的城市化由工業化牽引。尤其是「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發展模式,給順德留下了「城不城,鄉不鄉」的弊病,也由此種下了「強中心」的夢想。
德勝新區的大規模開發建設,則始於21世紀初期。但受制於綜合服務功能不完善等瓶頸,順德中心城區一直沒有展現出應有的發展潛力。
尤其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資源流動不斷加速,而中心城區集聚人才、資本等高端要素的能力相對較弱,輻射帶動作用不足,更是成為順德發展明顯的短板。
那麼,對於順德而言,「強中心」的建設到底難在哪裡?
順德是中國最強盛的縣域經濟體之一。2017年的順德,GDP首次突破3000億元,綜合實力連續六年位居全國百強區之首。這樣的順德,要建設一個與經濟體量相匹配的中心城區,承載起250多萬居民對理想城市的美好嚮往,重託在肩,實屬不易。
最現實的還有,和其他新城區可以在一張「白紙」上作畫不同,順德中心城區所包括的大良,自順德明代建縣以來一直是政治文化中心,容桂則是傳統的經濟重鎮,兩個街道開發程度都很高,螺螄殼裡做道場,難上加難。
因此,如果說「村改」是一場「敢問路在何方」的大戰,那麼「強中心」就是一場「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大考,前者是對382個村級工業園改造的破舊立新,後者是對220平方公裡城區的精耕細作,落腳點都是進入新時代順德邁向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空間和環境再造問題。
2018年2月,順德中心城區建設工程指揮部揭牌成立,吹響「強中心」建設的衝鋒號。
這也釋放出一個明確的信號——順德中心城區的建設,不能再按部就班閒庭信步,也不能局限在過去傳統定位上,這片土地必須迎接城市經濟時代的新使命。
破局:空間聚焦品質,品質跑出速度
還是2018年,順德中心城區建設再次走進命運的轉折點。這次是在歲末,順德中心城區十大重點工程建設規劃公開發布,面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
這次發布其實定下了「強中心」的兩大基調,一是充分傾聽民意,二是重點項目帶動。
城市是一個容器,盛放著歷史和文化,還有社會記憶和生活。在順德看來,城市建設要讓公眾有話語權,尤其是中心城區的項目建設涉及面廣、影響深遠,必須始終堅持在充分論證、廣泛聽取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科學推進。
而且,作為順德中央活力區,中心城區發展定位不僅是嶺南水鄉現代城市樣板,也是廣佛都市圈綜合副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智能創新服務中心,選擇從哪些重點項目開始突圍至關重要。
最後,從幹部群眾、企業家,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從老幹部到專家學者,在反覆廣聽民意和多次進行方案比對的基礎上,十大重點工程正式出爐,打開了順德構建品質生活高地全新的想像空間。
攤開項目表,十大重點工程大概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回應市民所需所盼的,包括串起順德快速路網的交通暢行工程,跨越大良和容桂的「雙橋」,商業配套、醫療教育配套工程,桂畔海水系及眉蕉河綜合整治工程等。
第二類則是提高城市生活方式供給豐富度的,包括德勝河北岸的德勝體育中心和德勝廣場的順德區科學館,還有穿越在中心城區的順峰半馬健身步道、順峰山公園湖面上的光影文化展等。
一句話,抓住顏值和內涵兩大關鍵問題,千方百計做好聚人氣的文章,進而推動大良與容桂打破鎮域經濟的藩籬,形成緊密的經濟技術聯繫和生產生活協作,釋放人口聚集的能量,進一步提升中心城區的區域輻射能力。
方向既明,如何抵達?與村改在十個鎮街同時鋪開不同,「強中心」建設在空間上高度聚焦,造城之路更容易受到社會各界監督,更加考驗指揮部的統籌力度。
順德區四套班子領導也多次實地調研,督導中心城區重點項目推進落實。「高質量、高品質的城市生活,既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一座城市引進和留住人才的重要環境。」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強調,城市重大項目的建設要充分論證,充分聽取順德人民的意見,爭取社會各界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對於已經確定的項目,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狠抓落實,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快馬加鞭推進,推動順德城市高質量發展。
順德中心城區建設工程指揮部不負眾望。一方面是加大統籌力度,十大重點工程堅持「掛圖作戰」,建設勢如破竹。在過去一年多,指揮部的發布平臺往往平均兩三天就有一條項目完工的信息實時更新,可謂捷報頻傳。
以順德光影文化展為例,從方案確定到建成開放用時僅兩個月,在開放當晚,便登上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如今,順德光影文化展先後榮獲第四屆中國文化旅遊產業巔峰大會「最佳文旅融合夜遊創意獎」和中照照明工程設計獎「優秀獎」,開放以來已接待市民遊客超過100萬人次,撬動周邊餐飲、住宿、旅遊等夜間經濟消費,成為帶動整座城市活力氣氛的網紅地標、打卡場景。
另一方面是將「強中心」作為創新引領窗口,帶動大良、容桂、倫教融合發展。比如容桂的中山加六線、桂南立交主線、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院、文化街區、漁人碼頭、容桂舊馬路等工程,通過加強區級統籌,大大加快了建設進度,也更加強化了中心城區集聚輻射能力。
歲過二十載,如今,順德中心城區終於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
迎新:城市變為風景,風景變為資本
11月7日起,連續3個周末,順德美食文化周在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和容桂漁人碼頭同時舉行,在吸引各地食客尋味覓食的同時,也迎來了四面八方對順德城市客廳的又一次檢閱。
無疑,這份答卷是沉甸甸的。過去三年,一批批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重大項目在順德中心城區拔地而起,悄然刷新著人們的觀念和想像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重新定義了城市生活美學的內涵與外延。
城市空間布局正在優化。高質量發展,意味著高質量的供給、高質量的需求、高質量的配置。放眼德勝新區,交通、文旅休閒、學校、公園、商業綜合體、博物館、醫院等項目接連落成,這裡已成為順德成長最快、活力最足、環境最優的區域。
城市經濟產業地理正在重塑。伴隨著城市環境的蝶變,順德推出順德港澳城、紅崗科技城、順德古城、順深產業城等重大平臺,集聚重大項目、培育重大產業,形成核心產業競爭力。隨著北京科技大學順德研究生院、力合清華科技園、新能源汽車小鎮、世界級開源晶片基地等項目的落地,順德中心城區正加速成為大灣區人才創新創業熱土。
城市價值正在重構。中心城區是一座城市的定盤星。正如珠江新城之於廣州,中環之於香港,都是毫無疑問的城市中心,是人才和資本湧入的第一站,也是城市最有力的心跳。
對順德來說,打造一個強有力的中心城區,對內凝聚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共識,對外則打破了過去「有產業無城市」「有城市無中心」的製造業城市刻板印象,在珠三角城市發展陣列中刷出了強烈的存在感。
這也意味著,作為廣佛高質量融合發展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心城區將以小體量釋放大能量,為順德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打開通往世界級城市群的通道,為順德以現代城市承載高端產業、高端資源提供新空間。
「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城市。打造中心城區是順德邁入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需求。」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表示,與鄉鎮經濟時代的去中心化不同,順德要搞科技創新,必須高度重視空間營造,也只有「強中心」才能營造出高質量的生活配套。
騰出空間營造環境,優越環境吸引人才,人才帶動創新湧動,站在三周年的新起點上,回望「強中心」戰略,不難發現它實際上與村改互相促進,與科技創新相得益彰,都是順德「再創業」必不可少的一環,是順德加快建設新時代廣東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實驗區的關鍵落子。
做強做好「強中心」的順德,正將城市變成風景,將風景變成資本,為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探索新經驗。
順德光影文化展自2019年春節期間亮相以來大放異彩,曾登上央視《新聞聯播》,迄今已接待市民遊客超過100萬人次。順德中心城區建設工程指揮部供圖
■聚焦
讓景觀引領城市生長
打造城市記憶點的順德實踐
從地標建築到特色小吃,再到方言風俗,對於一座城市,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記憶方法。千城千面,百花齊放。
作為世界美食之都,順德最鮮明的特色是美食雲集。但除了尋味順德之外,順德如何亮出更多城市形象新名片,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塑造更強烈的記憶點?
順德中心城區已經交出了答案。提高城市辨識度,別具一格的地標建築不可或缺。如今,不管是形似金鳳凰展翅欲飛的德勝新城中軸線,還是外觀酷似飛機發動機扇葉在光影中飛速旋轉的工業發展館,抑或是亞託裡尼風格的容桂漁人碼頭,它們是視覺性的升級,也是觸手可及的城市記憶。
在這裡,光和影的魔法同樣被嫻熟使用。圍繞德勝河「一河兩岸」,順德中心城區建設了流光溢彩的亮化工程風景線。—盞盞燈火猶如璀璨星河,鋪灑在河面之中,閃爍在大橋上,鑲嵌在樓宇之間,散布在河堤岸線之中,點綴在公園綠道之內。五顏六色的變幻交替,仿佛給順德的夜晚披上了絢麗斑斕的霓裳,讓嶺南水脈的韻、岸線建築的形,盡情展現,令人賞心悅目。
在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馬向明看來,農耕時期的城鎮沿水發展,工業化時期更多是依靠道路,當前城市的轉型提質又重新回到水岸邊。
因此,以嶺南水鄉現代城市樣板為目標,圍繞「水」增進城市景觀特色,也是順德「強中心」建設的重要路徑。
作為順德投資最大的生態環保工程,桂畔海水系綜合整治工程覆蓋59條河湧,包括131個子項目。目前,該工程中心城區範圍已基本完工,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景象處處可見。
在整治過程中,順德特別強調人與自然、人居水岸、親水樂水的主旨,增設多元的戶外主題活動區,把水系、綠地、公園、社區通過多種慢行道銜接,形成生態共同體,營造開放共享的宜居生態美麗品質城市空間,煥發嶺南水鄉魅力。
一座優秀的城市,往往擁有強烈的人文吸附力。也因此,一個好的城市公共空間不只是在「造景」,更要藉此「化人」。
今年秋季,一場2020順德音樂季——「傾情12夜」順德城市歌手大賽,分別在順峰山公園、金鳳凰片區、漁人碼頭等進行露天演出,歌手們動情放歌,人們或駐足流連,或回首顧盼,豐富了中心城區的夜間文旅體驗,也讓城市在藝術的共情中溫暖起來。
根據計劃,順德將在2021年建成華蓋路—清暉園商圈、順峰山公園—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金鳳凰—漁人碼頭商圈兩大高品質夜間經濟集聚區,一個全新的令人記憶更深刻的城市公共空間正在打開。
■聲音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
建設「強中心」是順德城市邁入3.0階段的必然需求
在「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時代,順德在空間上是去中心化的。但到了高質量發展階段,順德要做科技做創新,空間必須聚焦,聚焦的前提就是有一個「強中心」,因為只有「強中心」才能夠營造出高質量的生活配套,才能提供科技創新人才高質量的生活方式。
向什麼方向去聚焦?最佳的選擇就是大良容桂。因為本身這裡就是整個順德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科技教育衛生文化資源是最豐富的,在這個地方打造「強中心」成本最低、而且效率最高。
城市發展分為以港口為核心的1.0時代、以中央商務區為中心的2.0時代、如今以高質量公共空間為中心的3.0時代。
比如造人工湖,就是3.0時代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我看到順德中心城區也有桂畔海、德勝河,如果把空間營造好,把教育醫療等配套做好,一定可以吸引那些人才過來,打造科技創新聚落。
在我看來,和廣州的距離不遠不近,將是順德的一個優勢。因為未來代表城市先進生產力的高質量發展集聚區域,很可能是在大城市的腰部。
比如,杭州的未來科技城、上海的張江、舊金山灣區的矽谷,都是離大城市的核心區大概二三十公裡這樣的區間。
因為要搞創新,必須要高度專注,需要跟霓虹閃爍的繁華都市生活保持一定的距離。同時,搞科技創新也要交流,會發生圈層效應。比如圍繞蘋果公司,其他的公司會形成一個特殊的產業圈層,形成特有的產業集聚效應。
因此,從廣州來看,頭部就是CBD,珠江新城。尾部就是遠郊新城,比如增城從化。順德距離珠江新城大概也就30公裡,這裡屬於廣州的腰部,將是順德未來發展科創產業的一大優勢。
撰文:蔣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