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龍捲風研究中心:喇叭口的「追風者」

2020-11-26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王芃琹 肖陽 黃先香

  談起龍捲風,很多人頭腦中可能會浮現出美國,因為被稱為「龍捲走廊」的美國中西部地區是最著名的龍捲風高發地。而我國首個龍捲風研究中心,就建立在版圖猶如縮小版美國地圖的廣東省佛山市。

  「佛山地區西北面被山地環繞,呈近似三角形的喇叭口地形。來自北江、東江的冷空氣與來自珠江口的暖空氣在佛山地區容易匯集,一方面帶來充沛的雨水,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強對流天氣與龍捲風的相對多發。2006年至今,據不完全統計,這裡先後出現20次龍捲風。」廣東省佛山市氣象臺臺長、龍捲風研究中心主任炎利軍如是說。

  為了更好地摸清龍捲風的「脾氣秉性」,2013年8月,佛山市氣象局成立國內首個龍捲風研究中心。

  圖為2015年10月4日16時颱風「彩虹」的外圍螺旋雲系中的一個超級單體雷暴中產生了龍捲風,對佛山市造成明顯影響。佛山市龍捲風研究中心供稿

   「4·12疑似龍捲風」後的5小時

  今年4月12日,一團「疑似龍捲風」攪亂了佛山人的平靜生活。「佛山順德出現龍捲風,現場一片狼藉」「順德又現10級龍捲風,現場上演災難片」……一時間,各類報導如雪花般紛飛而至。

  回憶起當日情形,炎利軍說:「12日中午,微信朋友圈裡有人稱順德出現龍捲風。隨後,我們立即著手找尋目擊者,以便了解更多信息。」然而,他與同事打聽了一圈,發現所有人都是轉發所謂「現場圖文信息」,並沒有人親眼目睹。

  當時所有網傳的「龍捲風」照片,都是從同一個角度拍攝。「如果真是龍捲風,現場應該有很多目擊者,拍攝角度理應各不相同。此外,照片中的天空顏色和當日實際是不一樣的。此事可疑。」炎利軍說。即便心中已有初步判斷,他和同事還是第一時間奔赴風災現場——順德樂從鎮荷村。他們僅用了兩個多小時,便已初步達成結論:網傳「龍捲風」實際是雷雨大風。

  這一結論如何形成?炎利軍娓娓道來:「首先,災害現場有大樹倒伏,有廠房屋頂被掀開,這些樹木倒伏和屋頂被掀起的方向都是一致的,受影響區域超過500米,說明風向大致相同,沒有旋轉現象,這符合雷雨大風的基本特徵。同時,我們採訪當地群眾,並未有人看到或拍到漏鬥雲,也沒有人聽見龍捲風形成時發出的轟鳴聲。」

  監測數據印證了這一結論。佛山、廣州的雷達均沒有顯示天氣中有龍捲母體形成的中氣旋特徵。根據自動氣象觀測站的監測,也沒有觀察到明顯的渦旋結構。

  經過與省氣象專家的會商研判,佛山市氣象局得出結論,並在官方微博發布「樂從風災調查情況報告」稱:「4月12日下午樂從部分地方出現的風災由雷雨大風造成。」後來確認,網傳「龍捲風」圖片實為2015年10月4日的龍捲風。

  2015年10月4日龍捲風發生後,佛山市龍捲風研究中心前往受災現場進行災情調研,獲取第一手市資料,整合多方信息,期間進行多次航拍,獲得了較為及時、全面的 龍捲風災害信息。此次災害機理使用無人機對龍捲風進行調查,完成的10月4日龍捲風災害調查視頻在國內尚屬先例。圖為2015年10月4日龍捲風移動路徑造成災情景象。佛山市龍捲風研究中心供稿

  日常工作如同「還原犯罪現場」

  作為龍捲風相對高發地區之一,近10年來,佛山先後出現至少20次龍捲風,年均約1.6天,共奪走21人的生命,造成嚴重經濟損失。2011年4月17日,龍捲風襲擊了南海九江鎮與西樵鎮,造成3人死亡,27人受傷。同年5月7日,龍捲風再度襲擊南海羅村,導致2人死亡8人受傷,近萬平方米廠房被掀頂或倒塌。

  龍捲風監測預警是世界性難題。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所以大部分城市不敢輕易嘗試。佛山是一個製造業大市,民營經濟活躍。同時,這裡也是龍捲風高發地。一旦有龍捲風等強對流天氣登陸,將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因此,成立專業的研究機構勢在必行。

  在採訪過程中,炎利軍反覆強調:「龍捲風研究中心雖然是一個科研機構,但我們不是關起門來做科研,而是圍繞業務部門的需求開展科研工作。」

  一旦遇到惡劣天氣,或是預報有惡劣天氣,龍捲風研究中心會與業務部門進行商討研判,以提供技術支持。更重要的是,該中心會對每次災害進行勘測與機理調查,以便深入了解災害的成因。

  炎利軍戲稱,該中心的工作與美劇中「還原犯罪現場」的情節頗為相似。「我們需要第一時間對災害現場進行勘察、記錄,儘可能還原災害發生經過,從而分析災害形成的原因,也為日後分析、研究提供樣本。」他坦言,僅靠雷達、雲圖等進行分析,不能滿足防災減災工作的需求。

  在「疑似龍捲風」事件中,該中心5名人員攜無人機趕往現場,沿著樂從鎮荷村、大墩等地走了一遍。「災害現場往往只能提供零碎的線索。只有進行大範圍的勘察,才能將這些『碎片』拼成完整的『拼圖』。」炎利軍舉例稱,「一棵樹被風往南颳倒,這並不能說明什麼。但將所有被颳倒的樹在地圖上標註下來,便能提供有力的災害判斷線索。拿4月12日災害現場來說,荷嶽路的樹木向北倒,三樂路的樹向南倒,大墩工業東路的樹向東倒,幾乎形成了一個環形影響區域,這是雷雨大風中下沉氣流所形成的輻散區,很典型。」

圖為在強對流天氣來臨時,佛山市龍捲風研究中心工作人員對雷達圖進行分析和研判。

  研究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

  目前,龍捲風研究中心共有8名成員,均為碩士學歷,且大多是「80後」。由於特殊的工作領域,該中心對應聘者有著較高的要求。「我們要求碩士以上,且具有雷達、氣象等相關專業背景。」炎利軍坦言,如此「小眾」的專業,要引入高水平人才頗有難度。

  不過,令人驚喜的是,今年該中心成功「吸收」兩名博士後,近期即將到任:其中一名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另一名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說到這裡,炎利軍嘴角露出一抹笑容:「我們幾次去北京登門拜訪,才把這兩位博士後邀請過來。」

  由於國內尚無其他相關研究機構,為了尋求先進經驗,該中心派專員赴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強風暴分析預報中心(CAPS)訪問學習了一年。俄克拉荷馬州是龍捲風多發地帶。早在上世紀50年代,CAPS便著手研究加強龍捲風,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

  藉助與國內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的合作,該中心的科研能力持續提升。在發展規劃中,到2020年,佛山力爭建成結構合理、功能齊備、技術先進的龍捲風現代化監測業務體系。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6年6月2日三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一個"追風者"死亡的警示:勿弱化對危險感知
    中新網6月4日電 綜合報導,俄克拉荷馬州和臨近地區上周末遭龍捲風侵襲,死亡人數目前已經升至18人。其中,3名追蹤龍捲風的研究者在此次風災中喪生,這可能是首起職業「追風者」遇難事件。  事實上,就在這起災難發生之際,風暴追蹤者(「追風人」)可謂登上了美國流行文化的頂峰,其熱門程度可媲美很多真人秀裡的名廚和室內設計師。
  • 這,才是真正的追風者!
    影片講述了在同一天,史無前例的多個龍捲風同時席捲了一個叫做西弗敦的小鎮,大多數居民都在慌亂逃生,而一些「追風者們」則逆流而上,不停追趕漩渦,拍攝這個撼天動地的極端景象。 國內也有一些「追風者」,或是狂熱,或是僅僅假借追風的引申含義。
  • 為了研究風暴,他開車衝進了龍捲風,再也沒回來
    而其中最早最出名的追風者,就是蒂姆·薩馬拉斯(Tim Samaras)。讓我們從頭說起。通過成千上萬的小探測器,收集風暴中心的資料,但是嘗試了好幾年,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2003年,薩馬拉斯在追逐南達科州曼徹斯特龍捲風時,憑藉經驗預測了龍捲風可能經過的路徑,先開車前往龍捲風前方,然後把自己做的探測器展開在地上,探測龍捲風的行進方向和破壞力。
  • 氣象博主卞贇講述「追風者」背後的故事
    mp4卞贇是一個「追風者」,不僅經歷過大風,甚至還「追」過13級颱風。簡單來說,「追風者」就是追逐大風的人。颱風、颶風、龍捲風......總之哪風大,往哪跑。做一位「追風者」到底有多危險?13級颱風到底有多恐怖?在即將播出的《我中國少年》中,卞贇做了分享。
  • 廣東龍捲風平均一年5.2個 最多發地區在佛山
    近年最嚴重災害發生在東莞 最多發地區在佛山  在颱風「彩虹」以15級風力猛撲向湛江的同時,珠三角的廣州、佛山甚至粵東的汕尾都出現了龍捲風。其實,這種自然現象在廣東並不罕見。平均每年,這片土地至少要遭受5.2個龍捲風襲擊,給人們留下過深刻的記憶。
  • 美追風小組追逐5個龍捲風拍到壯觀漏鬥雲
    北京時間6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風暴預測中心眼中「風險很小」的風暴6月1日迅速演變成一場追逐龍捲風的「精彩演出」。這一天,美國科羅拉多州東南部和內布拉斯加州鍋柄狀突出地帶出現了壯觀的龍捲風景象。「風暴追逐2010」小組對同一個系統引發的共持續4個多小時的5個龍捲風進行了拍攝。
  • 為了拍龍捲風,這群攝影師連命都不要了
    而追風者的工作就是超近距離探測這種極端氣象,你看到龍捲風逃都來不及,他們卻死命的追著龍捲風跑,恨不得一口氣衝到颱風眼裡去。。。在 07 年,美國 Discovery 探索頻道拍了一部名為 Storm Chasers 的記錄片,記錄了 「 瘋狂 」 的攝影師 Sean Casey 和一群氣象學家勇闖龍捲風眼的整個過程。
  • 「追風者」的標杆意義
    媒體、輿論界毫不吝惜賜予長沙中低速磁浮線「追風者」的美名。「追風者」,搶佔潮流、奮勇當先之謂也。 「追風者」的技術指標、「江湖地位」等足以讓湖南自豪、中國驕傲。以技術指標論,速度快、噪音小、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安全性和舒適度高,有效避免了普通城市地鐵的缺點,充分發揮了磁懸浮技術的優點。
  • 最強颱風及龍捲風夾擊廣東 佛山3人遇難(圖)
    廣東順德出現龍捲風。新華社發京華時報訊今年第22號颱風「彩虹」4日下午在廣東湛江強勢登陸;廣州、佛山、汕尾等地4日遭突發龍捲風侵襲,一天之內,廣東多地遭狂風襲擊。記者了解到,颱風「彩虹」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十月份登陸廣東最強的颱風,10月份佛山出現龍捲風是有資料記錄以來的第一例。
  • 遇到龍捲風、地震、泥石流,如何自救?佛山專家支招!
    據佛山氣象臺最新預報未來兩天,佛山有強對流天氣↓↓↓預計9日夜間開始部分地方轉有雷雨,10到11日降雨明顯,有中雷雨,局部大雨,並伴有雷電、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高溫緩解最近,佛山陸續公布了各級學生復學返校的時間表。佛山市疾控中心應急科科長麥冰透露,其實在早期,衛生和教育部門就已經緊密合作,每所學校都有一名衛生健康副校長駐守在學校裡面。
  • 廣東佛山遭遇龍捲風襲擊 強度達到F2級
    中新網廣州5月8日電 (唐貴江 董永春) 近期廣東頻遭強對流天氣襲擊並造成多人傷亡,8日趕赴廣東佛山南海災害現場參與調查的廣東省氣象臺臺長馮業榮表示,經確認南海7日遭遇的是龍捲風襲擊,強度達到美國龍捲風強度標準的F2級,現場人員稱龍捲風出現持續的時間不超過1分鐘。
  • 龍捲風襲美國致20人死亡 最小遇難者僅17天大
    中新網6月6日電 據外電報導,美國俄克拉荷馬州驗屍官辦公室5日證實,上周末侵襲俄州和鄰近地區的多起龍捲風已造成至少20人死亡,其中包括7名兒童。驗屍官辦公室稱,目前只有一名遇難兒童的身份還沒有得到確認。據悉,年齡最小的遇難者是一名僅17天大的嬰兒。而79歲的漢密爾頓是年齡最大的遇難者。
  • 20年後重溫經典《龍捲風》
    忽然想看部老電影,在某個充了VIP的視頻平臺上,翻到了《龍捲風》的牌子。依稀記得第一次看這個片子的時候還是在大學,那時如花的青蔥歲月正被撲面而來的各種好萊塢大片充斥得滿滿當當,滿腦袋就剩下特效帶來的震撼和廉價愛情味精的味道了。20年後,作為氣象從業者,光看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湧上心頭的就變成了各種專業詞彙,不覺有了重溫的衝動。
  • 風暴愛好者冒死拍下龍捲風,好像是在看史詩級的災難大片
    龍捲風是大氣中最強烈的渦旋的現象,常發生於夏季的雷雨天氣時,尤以下午至傍晚最為多見,影響範圍雖小,但破壞力極大。一般來說的話,像電影裡面《龍捲風》那樣的額場景,都是只有後期特效才能製作出來的,但是現在我們現實生活裡面,真的有一群風暴愛好者,他們在全球各地追逐龍捲風,這可不僅是為了科學研究,更多是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激情吧。
  • 「世界末日」越來越近,看下這部龍捲風災難片吧!
    幼年的經歷促使喬長大後成了一名專業研究龍捲風的氣象專家。時至九十年代,喬的丈夫比爾.哈汀帶著女友美麗莎前來找喬在離婚證書上簽字。比爾也曾經是追逐龍捲風的氣象專家。在喬的追風隊中,喬告訴他他以前設計的龍捲風探測儀「多羅茜」已經製造成功了;比爾十分高興,終於決定再一次追風。在追風的路程中,另一支由裘納斯帶領的車隊超過了他們。
  • 美國三名龍捲風研究員追逐旋風畫面時殉職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廣網「6月3日報導,美國三個專門研究龍捲風的資深研究員,上周在俄克拉何馬州追風的時候喪命。31日侵襲俄克拉何馬州的龍捲風,共奪走13條人命。據報導,當天提姆•薩馬拉斯和他的兒子保羅以及他們的研究夥伴卡爾揚,在俄克拉何馬雷諾市附近捕捉龍捲風畫面時,所乘坐的車子被時速高達每小時265公裡的狂風捲入空中,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起龍捲風研究員殉職的案例。據其他研究者說,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挽救生命,追逐龍捲風的目地,無非就是想通過畫面與第一手資料,教育大家龍捲風的毀滅性,提升大眾的防災意識。
  • 「彩虹」災難:廣東龍捲風已致近100人死傷 廣西87萬人受災
    10月4日,受強颱風「彩虹」外圍環流影響,廣東佛山、汕尾、廣州等沿海地區多處出現龍捲風,最遠處離「彩虹」登陸點將近700公裡。其中佛山龍捲風造成3人死亡、多人受傷,這是廣東近幾年來發生的又一起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的龍捲風事件。
  • 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掛牌成立
    佛山日報訊 記者譚海琪報導:為了深入挖掘珠三角基塘農業系統的功能價值,昨日,廣東佛山珠三角基塘農業研究中心在市農科所掛牌成立。研究中心還將陸續在南海、三水、高明等區設立工作站,協助開展項目研究和項目成果轉化。基塘農業系統是珠三角人民創造的一種高效的農業物資循環利用模式。
  • 10月份最強颱風「彩虹」及多處龍捲風夾擊廣東
    當日14時10分,強颱風「彩虹」在廣東湛江市坡頭區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最大風力達15級,同時導致湛江市區首次出現18級陣風,創歷史紀錄。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10月4日,廣州市民冒雨出行。據廣州市氣象局通報,今年第22號強颱風「彩虹」於14:10在廣東湛江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5級(50米/秒)。
  • 一部經典災難電影,比颱風更猛的超級龍捲風,看完都會更珍惜生命
    專門致力於對風暴的研究,時至90年代喬的丈夫比爾也曾是一名氣象專家,兩人因為矛盾分開不久之後比爾帶著女友梅麗莎前來找喬,並向她索要籤了字的離婚協議書。喬有一絲失落,但仍爽快的給了比爾,因為他正心存於自己的機器研發中,無暇顧及其他的事情隨後喬告訴比爾之前設計的龍捲風探測儀桃樂絲已經製造成功了,用它來了解龍捲風的秘密,可以改進預警系統,把預報時間從三分鐘提前到十五分鐘,這樣可以為受災地區的人們爭取到更多時間,比爾十分高興,恰逢龍捲風來臨,陰差陽錯比爾也加入到追風行列,比爾發現此次追風除了喬的團隊,還有另外一支丘納斯帶領的團隊,丘納斯取得了大公司的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