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研究風暴,他開車衝進了龍捲風,再也沒回來

2020-12-01 網易新聞

本文系噠噠原創欄目《噠噠良品》出品,每天下午任性上線。脫掉嚴肅外套,我們給你最有趣的閱讀體驗!

6月23日下午,一場龍捲風襲擊了江蘇鹽城,截止現在(24日12點)已經有78人遇難,800多人受傷。為受難者祈福的同時,更多人在質疑為什麼沒有事先預警,為什麼未能很好的防護。

而龍捲風預測其實一直是氣象學的一大難題。在龍捲風高發的美國,有數千乃至上萬的人,為了收集龍捲風的數據,分析它的行走模式,每個夏季都奔走在追逐龍捲風的路上。

我們一般把他們稱為:追風者(Storm Chasers)。

而其中最早最出名的追風者,就是蒂姆·薩馬拉斯(Tim Samaras)。

讓我們從頭說起。

1957年11月12日,薩馬拉斯出生於科羅拉多州萊克伍德市。這個地區一面是落基山脈,一面是廣闊的平原。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一路北上,在春夏季形成強對流,往往形成龍捲風,每年都會造成房屋傾塌和人員傷亡。

但薩馬拉斯並不很畏懼。

6歲時,他看了電影《綠野仙蹤》。在電影裡,主人公被龍捲風吹起帶到了另一個國度,這個場景給年幼的薩馬拉斯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自此他開始著迷於龍捲風——這種天地間最為嚴酷的氣象災害。成為著名的追風人後,他回憶說:「看完電影後,我被迷住了。我告訴自己,明天就要去看龍捲風。」

同時,他在機械方面也展現出了自己超強的天賦。

12歲時,他就已經成為一名無線電操作愛好者,並且能利用舊電視獨立製作信號發射器。

16歲的時候,他成了一個無線電技術員。17歲還在上高中的時候,則是一個維修工廠的頭。

20歲的時候,他得到了五角大樓的通行證,負責武器系統的建立與測試。

因為天資太強,在從高中輟學後,一份簡歷都沒有的情況下,他成為了丹佛大學研究生院的座上賓。他還辦過一個針對無線電愛好者的特別課程——在當時的美國,水平之高無人能出其右。在朋友看來,如果聰明絕頂的他把畢生所學用來開發汽車或者研究武器的話,早就變成土豪了。

但他並沒有。

事實上,他過得很拮据。

他20歲開始追逐龍捲風,立志投身科研後,研究天氣難以爭取到資金支持。薩馬拉斯靠著非常有限的政府和媒體資助才勉強得以謀生,大部分時間都不得不節衣縮食。

因為沒錢,買不起高昂的儀器和設備,他自己動手製作、設計儀器以便省錢。在他所有的裝備中,除了超高速相機外,都是他自己設計和製造的。

而追逐龍捲風這件事,本身就意味著危險。

在上個世紀,人們還對龍捲風的形成機制以及路線預測毫無經驗。追風,意味著要靠自己的氣象知識和經驗判斷龍捲風路徑的變化。一旦出錯,就有性命之憂。

外出追風的時候,駕車與龍捲風在大平原上生死競速,三四天的時間內時刻警覺,睡眠不足和缺少淋浴是家常便飯,但是他一往無前。他說追逐龍捲風:「並非為了刺激,僅僅是為了科學。」

從20歲開始,每年的春夏季節,薩馬拉斯都在大平原上度過,僅僅依靠氣象雲圖和自己的經驗避開或者追蹤龍捲風。但他依靠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

《國家地理》跟拍薩馬拉斯12年之久的攝影師卡斯滕·彼得說:「他非常冷靜,在性命攸關的時刻,從來沒有犯過錯誤,或者有什麼驚慌失措的表現。他能夠細緻考慮周邊情況並作出決策。」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國家強風暴實驗室一直在嘗試將「龍捲風氣象臺」放飛到龍捲風中。通過成千上萬的小探測器,收集風暴中心的資料,但是嘗試了好幾年,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003年,薩馬拉斯在追逐南達科州曼徹斯特龍捲風時,憑藉經驗預測了龍捲風可能經過的路徑,先開車前往龍捲風前方,然後把自己做的探測器展開在地上,探測龍捲風的行進方向和破壞力。

接著就是與時間賽跑。

他開車逃離龍捲風前進路徑,並最終成功逃脫。82秒後,龍捲風中心通過了探測器。探測器測出了龍捲風內氣壓下降的最快速度(1分鐘內下降100百帕)以及龍捲風內部氣壓最低值(850百帕),這是人類測量到的龍捲風內部氣壓最低值。

這些一手數據有助於科學家理解龍捲風的動力學原理以及龍捲風的形成方式。通過這些數據,氣象學家可以作出更精確的預報,給公眾更及時的警報。

而在多年實地追蹤龍捲風的工作中,他帶著儀器,置身於龍捲風中心,測量壓力、風速以及其他大量一手數據。如果沒有他深入險境得到的這些一手資料,對龍捲風的研究絕對無法推進到今天的地步。

他觀察龍捲風的方向,傾聽龍捲風的動靜,嗅聞龍捲風的氣味。他畢生所熱愛的事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他在接受美國《國家地理》的採訪時說,龍捲風有時聞上去就像剛切割的新鮮青草;如果龍捲風毀壞了一座房屋後,空氣聞起來就像煤氣;有時候會在龍捲風現場聞到泥土新鮮氣息,好比開著一臺推土機碾過田野。

龍捲風的聲音也經常發生變化——如果它襲擊了空曠地帶,聽上去就像瀑布轟鳴;如果它不幸出現在人口稠密的地方,聽上去更像是打雷。

他有深愛並且相伴一生的妻子,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保羅從小受他的影響,成為了一個非常出色的攝影師,也一直跟隨著父親外出追風。

父子二人一起在大平原上馳騁追風的情景,想想就熱血。

但是2013年的那場龍捲風改變了這一切。

2013年5月底,薩馬拉斯團隊到俄克拉荷馬州進行當年的第5次外出追風。就在這一次,他們在接近龍捲風後,風暴突然出乎意料地轉向。薩馬拉斯被風捲起甩出800米遠,當場死亡,兒子保羅和助手卡爾也不幸身故。

在他離開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紀念碑。

而他遇難前的一小段視頻資料也被保留了下來,這是一個追風者的最後時刻。為風暴而生,為風暴而死,向著龍捲風而去的時候,他是那麼平靜。

我們無法推測,被龍捲風帶走的那一刻,他是不是感到了面臨死亡的恐懼,也無法知曉他是在狂風之中直接窒息,還是被摔下後才痛苦的死去。

我們只知道,他為追逐龍捲風這個事業奉獻了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

而因為薩馬拉斯多年來的精確測量以及許許多多氣象科學家的貢獻,我們終於得以知道龍捲風的大致形成原理。

我們知道龍捲風多發生在高溫高溼的不穩定高對流氣團中,常常雷暴的副產物,尤以下午至傍晚最為多見。

我們知道龍捲風雖然不能預測,但能通過氣象雲圖中單體對流的強度依然能在災難發生前大致預判情況。

這次的江蘇鹽城龍捲風,本質上是因為副熱帶高壓進一步北抬,東北地區有冷渦活動。蘇北(鹽城)位於高空槽前,急流入口南側,當地有個弱的冷中心,加上梅雨鋒的影響,形成了強對流,單體活動劇烈。

在事發前已經有氣象愛好者通過分析雲圖提出了發生龍捲風的可能。

而在薩馬拉斯的故鄉,龍捲風高發地美國,龍捲風預警大概能提前平均8-10分鐘,也就是在龍捲風快形成或剛形成時,根據地形情況,結合預報員的經驗來判斷其影響範圍和移動路徑,發出警報。

而這些數據和經驗,都凝聚著以薩馬拉斯為首的追風者們和氣象學家們的不懈努力。

為了能讓我們免於天災之苦,他曾經傾其所有。

資料來源:部分編譯自英文維基百科,美國《國家地理》,《經濟學人》等。

版權聲明:本文系網易《噠噠良品》獨家原創,任何媒體或網站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本文來源:噠噠良品 責任編輯:劉玲玲_NQ5635

相關焦點

  • 冷門災難片《不懼風暴》,倔強的老大爺和龍捲風正面硬剛
    為了票房,很多電影公司發行了很多龍捲風相關的電影和資料片。為了流量,YouTube上的視頻博主們對龍捲風趨之若鶩。在人心和利益的驅使下,龍捲風這種本該為人所憎惡的自然災害,卻搖身一變,成了眾人寧願冒生命危險,也要競相追逐的「搖錢樹」。「所有人都想靠拍龍捲風視頻來賺錢。」
  • 《不懼風暴》:美式災難片故事沒創新 視效救場
    《不懼風暴》:美式災難片故事沒創新 視效救場 時間:2014.09.1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達達先生 分享到:
  • 為了拍龍捲風,這群攝影師連命都不要了
    在 07 年,美國 Discovery 探索頻道拍了一部名為 Storm Chasers 的記錄片,記錄了 「 瘋狂 」 的攝影師 Sean Casey 和一群氣象學家勇闖龍捲風眼的整個過程。雖然紀錄片從 07 年才正式錄製播出,但一心想衝進風眼的 Sean Casey 從四年前就開始了準備。
  • 美女教師 追逐風暴拍攝龍捲風和閃電
    阿比那提自學了有關雲和天氣的知識,前往美國等龍捲風多發地追蹤,拍攝危險又刺激的龍捲風2007年,他加入風暴追逐者團隊,在美國各處旅行抓拍龍捲風照片。在過去10年間,阿比那提已經追逐到70多次龍捲風和400多場風暴。
  • 揭秘龍捲風——研究仍在繼續
    揭秘龍捲風的形成   大自然以她的反常而著稱。上周肆虐美國中部地區的龍捲風就是一例。   就在「旋渦2」(旋渦2是歷史上最大的龍捲風研究項目的一部分)的科學家們僅僅抓住了一次龍捲風的研究機會,收拾起他們的儀器後幾天——美國中西部的7個州遭受到了超過75次龍捲風的襲擊。
  • 為什麼美國總出現龍捲風?龍捲風是如何形成的?
    哈羅德·布魯克斯是國家強風暴實驗室資深科學家,他曾經追蹤過龍捲風,現在他在龍捲風走廊中心地帶,俄克拉荷馬州諾曼市研究他們龍捲風成型需要的一些特殊成分,這些成分在龍捲風走廊,到處都是。但在龍捲風走廊,有一股強氣流從西向東流動,被稱為噴流,再加上山上的冷空氣一起吹走了雨水,保證上升氣溫,溫暖溼潤,這使得風暴加強,龍捲風走廊有很多不同速度和方向的風海灣的氣流緩慢流入平原,同時,山區的噴流提供了向東流動的穩定的高速氣流,因為噴流速度更快,且方向不同,所以下方的海灣就會像橄欖球一樣旋轉,當旋轉空氣被拉入上升氣流時會傾斜,但他會繼續旋轉,導致整個上升氣流旋轉
  • 美國龍捲風致2死 數以百計建築物被風暴夷為平地
    美國龍捲風致2死原標題:美國龍捲風致2死,男子在廢墟裡彈鋼琴:在風暴中仍能找到希望據美媒4月15日報導,一場龍捲風造成田納西州查塔努加市2人死亡,多人受傷,約150他希望告訴人們,「在風暴中仍能找到希望」。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及美國廣播公司13日報導,強風暴席捲了美國12個州,阿拉巴馬州、喬治亞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都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包括數次龍捲風、洪水和大冰雹在內的強風暴。截至13日晚間,超過97萬人收到強風暴帶來的停電影響。
  • 高郵男子開車打瞌睡,連撞兩車衝進噴泉池!
    開車的時候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然而,就在近日,高郵的一位陳先生就因為開車時打起了瞌睡,不僅連撞兩車,還把自己的車開進了廣場的噴泉裡。根據視頻的顯示:當天下午,陳先生的一輛白色轎車從高郵的海潮路由東向西直行,突然方向走偏,撞上了右前方的車輛,情急之下,這輛白色轎車並沒有緊急剎車,而是一路向右前方衝去,又將非機動車的一輛電動車撞倒,最後,一頭衝進了路邊的噴泉池中。
  • 風暴愛好者冒死拍下龍捲風,好像是在看史詩級的災難大片
    龍捲風是大氣中最強烈的渦旋的現象,常發生於夏季的雷雨天氣時,尤以下午至傍晚最為多見,影響範圍雖小,但破壞力極大。一般來說的話,像電影裡面《龍捲風》那樣的額場景,都是只有後期特效才能製作出來的,但是現在我們現實生活裡面,真的有一群風暴愛好者,他們在全球各地追逐龍捲風,這可不僅是為了科學研究,更多是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激情吧。
  • 佛山龍捲風研究中心:喇叭口的「追風者」
    而我國首個龍捲風研究中心,就建立在版圖猶如縮小版美國地圖的廣東省佛山市。  「佛山地區西北面被山地環繞,呈近似三角形的喇叭口地形。來自北江、東江的冷空氣與來自珠江口的暖空氣在佛山地區容易匯集,一方面帶來充沛的雨水,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強對流天氣與龍捲風的相對多發。2006年至今,據不完全統計,這裡先後出現20次龍捲風。」廣東省佛山市氣象臺臺長、龍捲風研究中心主任炎利軍如是說。
  • 海嘯地震龍捲風一片看全 《全球風暴》曝新預告
    海嘯地震龍捲風一片看全 《全球風暴》曝新預告 在影片中,海嘯、寒潮、冰雹、龍捲風、雷暴、高溫、地陷等將輪番登場,對觀眾熟悉的世界地標城市杜拜、裡約、東京、孟買、奧蘭多、莫斯科、香港等發起毀滅性暴擊。
  • 颱風、颶風、龍捲風很強嗎?跟其他行星的風暴相比不值一提
    颱風、颶風、龍捲風很強嗎?龍捲風是發生於直展雲系底部和下墊面之間的直立空管狀旋轉氣流,相較颱風和颶風而言,它在短時間內造成的破壞力更大,其中心風速可達100-200米/秒,捲起屋頂、汽車不在話下,美國中部每年都會遭受數十場龍捲風的肆虐
  • 颱風颶風和龍捲風跟這幾地方的風暴相比簡直弱爆了!
    從太空中看颶風然而在美國的中西部地區還有一個風暴怪獸就是龍捲風。龍捲風也地球上惡劣風暴天氣的典型代表。龍捲風所到之處,拔起大樹,掀翻車輛,摧毀房屋,真是一個人當殺人,佛擋殺佛的主兒。龍捲風的風力也達到了320公裡/小時。
  • 「世界末日」越來越近,看下這部龍捲風災難片吧!
    一家,喬的父親為了保護家人而被風暴捲走。幼年的經歷促使喬長大後成了一名專業研究龍捲風的氣象專家。時至九十年代,喬的丈夫比爾.哈汀帶著女友美麗莎前來找喬在離婚證書上簽字。比爾也曾經是追逐龍捲風的氣象專家。在喬的追風隊中,喬告訴他他以前設計的龍捲風探測儀「多羅茜」已經製造成功了;比爾十分高興,終於決定再一次追風。在追風的路程中,另一支由裘納斯帶領的車隊超過了他們。
  • 海嘯冰雹冰封龍捲風!《全球風暴》一網打盡氣象災難
    由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災難科幻動作電影《全球風暴》(Geostorm)將於10月16日在北美上映。影片集結全門類氣象災害,海嘯、冰雹、雷暴、龍捲風、極寒災害等組團登場,規模和破壞力空前升級,花式摧毀全球地標城市。
  • 追風者拍到加拿大超級龍捲風?闢謠:系電影特效
    追風者拍到加拿大超級龍捲風?還有網友言之鑿鑿地表示,這段視頻「是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花了100萬美元買回來的,切勿錯過觀看機會」。多個傳言截圖傳言屬實嗎?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核實發現,這段視頻並非所謂的「加拿大龍捲風實拍」,而是2014年美國電影《不懼風暴》中的特效畫面。對於這段在微博中熱傳的視頻,新浪微博已通過官方闢謠欄目發布了闢謠信息。
  • 《全球風暴》超大龍捲風100個閃電暴擊
    《全球風暴》超大龍捲風100個閃電暴擊 《全球風暴》是《獨立日》(Independence Day)製片人迪安·德夫林(Dean Devlin)自編自導的全球性災變故事,以好萊塢頂級水準打造「全門類氣象災難」的視聽盛宴,科幻史詩範兒的太空搶險和綁架總統的動作戲帶來更多看點。影片也通過高科技反噬人類來反思科技進步的得失,帶來更多看點。《全球風暴》是2017年唯一一部進口災難巨製,目前電影票預售已在各大售票平臺和影院全面開啟。
  • 颱風能引發龍捲風?你沒看錯
    2.龍捲風更神秘莫測 龍捲風:來無影、去無蹤,頃刻間形成,頃刻間消失,最長不過幾小時 颱風:從出生到壯大再到登陸,需要數日,足夠我們提前預知Tips: 龍捲風幾乎無法預測。及時做出預警的是佛山市氣象局,這裡設有我國首個專門龍捲風研究機構佛山市龍捲風研究中心。該中心專家認為,「山竹」引發的龍捲,正是一個典型的珠三角颱風龍捲——誕生於颱風的東北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