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拍龍捲風,這群攝影師連命都不要了

2021-01-22 差評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自然氣象#系列徵文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我們不曾了解過的危險職業,「 追風者 」( the storm chaser ) 就是其中一個 。

介紹這個職業之前,我們先來聊聊讓這個職業成為可能的首要條件 —— 世界上破壞力最大的一種天氣現象之一,龍捲風。

雖然經常聽說這個名字,但你可能並不知道,全球每年因為龍捲風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了數百萬以上,而它的破壞力之所以如此巨大,不僅僅因為超高的風速帶來的強力,還因為它發生的頻率實在是太高了!

每年,光是在加拿大就會出現大約 80 次龍捲風,對於一些人口密集的國家來說龍捲風更是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像是孟加拉國每年都有將近 200 人死於龍捲風。。。

而追風者的工作就是超近距離探測這種極端氣象,你看到龍捲風逃都來不及,他們卻死命的追著龍捲風跑,恨不得一口氣衝到颱風眼裡去。。。

在 07 年,美國 Discovery 探索頻道拍了一部名為 Storm Chasers 的記錄片,記錄了 「 瘋狂 」 的攝影師 Sean Casey 和一群氣象學家勇闖龍捲風眼的整個過程。

雖然紀錄片從 07 年才正式錄製播出,但一心想衝進風眼的 Sean Casey 從四年前就開始了準備。

第一個要做的,就是訂製一輛能抵禦至少 136 千米每小時巨風的戰車。

這就是 Sean Casey 自製的戰車 TIV

其實 Casey 一行人的此次任務在 「 追風者 」 這個圈子都幾乎算得上是最高難度的。

普通的 「 追風者 」 通常只是在距離龍捲風好幾公裡外的地方觀測、記錄風速,他們中大多是極端氣候攝影師和氣象學家,拍到了滿意的照片、採集到的了有用的數據就可以趕緊走,但 Casey 他們不同,他們這次的目標是進入到龍捲風中心,也就是說要總共進出龍捲風風壁至少兩次。

任務重加上經費有限,Casey 決定親自操刀,從設計到改裝全部自己上手。

Casey 畫的重型裝甲戰車草圖

Casey 找來一輛福特皮卡車,保留了車頭作為戰車車頭,其他部分除了底盤全部拆除。

並重新裝上了總重 8000 磅( 將近 4 噸 )的鋼骨架和鋼板,換上了有 400 馬力的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所有車窗全部換上防彈玻璃。

為了方便拍攝,Casey 還在裝甲車的頂部安裝了可旋轉天窗,方便放置攝影機。

最後,Casey 還在裝甲車的四側安裝了液壓式巨型鐵爪,可以在強風來襲時,抓住地面,增加裝甲車的穩定性。

團隊一群人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終於把這個能抵禦最高 EF3 級別的大傢伙改裝完成,雖然是親自參與製作,但小辣椒覺得也沒有便宜多少啊,一不小心就花了 8 萬多美元呢。。。

如此精良的製作,配得上一個牛 X 的名字 —— 龍捲風攔截者( 簡稱 TIV )!

開上路,可真拉風

這裡順帶給大家科普一下龍捲風的風級,EF3 級的龍捲風風速就已經達到了 265.6 千米每小時,速度差不多跟剛剛過境的利奇馬一個級別。。。

藤田皮爾森規模

( 1 英裡等於 1.61千米 )

做完戰車,下一步就該準備可以實時預測龍捲風的儀器了,輪到同行的氣象學家 Josh 出場了,他製作了世界首個移動氣象站 DOW。

DOW 能快速探測到龍捲風的邊界層滾動,近乎精準的預判哪個地方馬上就會有風眼產生。

作戰時,DOW 會率先開到安全區域進行精準定位,再把信息發送給 TIV 裝甲車進行龍捲風攔截,後方由一個叫 SCOUT 的後援小組布下龍捲風風向檢測儀,方便 TIV 小隊安全撤退。

當然了,計劃雖然很看上去很 easy 但總歸只是計劃,在實際的作戰路上總有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

除了狂風,還有冰雹、暴雨,除了極端天氣的阻撓,連硬體也老是不給力,不是 TIV 沒油了就是遇到發動機過熱,團隊連動都不敢動。

這些突發情況都簡單粗暴的考驗著團隊成員的隨機應變能力。。。

要知道轉瞬即逝的龍捲風可跟一呆就是好幾天的颱風不一樣,錯過了,下一個不知道要在什麼時候才能遇到了。

想起那首歌了麼「 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離不開暴風圈,來不及逃 」。。。

Casey 一隊人不是來不及逃,是趕不及追啊,錯過一個風眼,剩下的只有一片荒蕪。

整部紀錄片耗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歷盡千辛萬苦,不過好在 Casey 團隊之後終於完成了任務,在趕到 DOW 探測到的地點時,龍捲風就在他們正上方,當龍捲風完全形成時,他們正好就在風眼裡!

Casey 團隊終於如願拍到了的風眼裡的景象!

同時還採集到的了關於 EF2 級龍捲風的核心數據,便於未來更好的防範龍捲風帶來的人財損失。

不過可能差友們想不到的是,龍捲風除了 Casey 鏡頭中暴虐侵略性十足的一面,其實還有異常安寧壯麗的時候。

那就是龍捲風形成前的奇觀。

在 「 追風者 」 這個圈子裡,有很多人是專業的極端氣候攝影師,他們專門捕捉龍捲風 「 落地 」 前的景致,在他們鏡頭下龍捲風變得異常的安靜,甚至美得動人心魄。

攝影師 Marko Korosec 的作品

不管是在清晨十分。

雨後的正午。。

還是夕陽西下的傍晚,碰到這樣的景致,隨便一拍就是一張 Windows 桌面壁紙啊。

如果運氣好,還可以碰到水龍捲在海上形成之前的場景,畫面的每一秒都足以讓人屏息凝視,小辣椒實在是想像不出來置身於這樣一種瑰麗的氛圍中是怎樣的一種感受,估計只會剩下震撼二字留在腦子裡徘徊了。

「 追風者 」 這樣一個極度危險的特殊職業,可能並不能被很多人理解,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可能僅僅只是為了捕捉一個完美的圖景,也可能只是為了收集到關於龍捲風的各種研究數據。

但也許對於每個追風人來說,每一次追風都是在挑戰極限,能為了心中的夢想步履不停,實在是太帥氣了。

「 愛情來的太快。。。 」

相關焦點

  • 世界上交配時間最長的動物,長達14小時,為了後代連命都不要
    每個動物發情時間有所不同,交配的時間也有所不同,目前在世界上存在的所有物種裡,交配時間最長的動物,交配時間可長達14個小時,甚至為了繁衍後代連命都可以不要,那麼這個交配時間最長的動物,到底是誰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 單反毀一生:野外攝影師的辛酸血淚史
    他們就是野外攝影師,為了讓大家認識更真實的自然,也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戰鬥。雖然收穫頗豐,但野外攝影師的辛酸血淚是常人很難想像得到的。所幸攝影師還有「備胎」,才拍下了這難得的一幕。她表示,路人大部分都嘲笑她的模樣,但也有人鼓勵她這麼做。經過這種「膽量訓練」,西莫妮不再對身體感到羞恥,也希望外界不要用有色眼光看待她的作品。
  • 攝影師拍龍捲風閃電照 景象震撼令人生畏
    據外媒報導,31歲的龍捲風追逐者詹姆斯曾是個膽小的人,但卻從事了一項最危險也最刺激的工作。他鏡頭下數以千計的龍捲風、暴風雨及閃電照片令人望而生畏卻又心生感嘆,自然的無盡力量遠超人類想像。因為每年有超過3000個龍捲風「光臨」俄克拉荷馬州,這讓詹姆斯頗為興奮。畢業後,詹姆斯便一直在美國中部廣袤的平原上追逐龍捲風的足跡,並拍下許多震撼的照片。  據悉,在詹姆斯的座駕裡,雷達軟體、GPS定位系統、衛星及照相機都是必不可少的裝備。
  • 攝影師追擊史上最危險龍捲風 末日景象驚心動魄
    2018年9月25日報導,在一場名為埃爾裡諾(El Reno)的龍捲風中兩名風暴追逐者和一名國家地理攝影師在龍捲風中喪生,同為風暴追逐者的48歲攝影師Greg Johnson九死一生活了下來,用鏡頭記錄下了這場超級龍捲風來襲的恐怖瞬間。
  • 為了研究風暴,他開車衝進了龍捲風,再也沒回來
    6月23日下午,一場龍捲風襲擊了江蘇鹽城,截止現在(24日12點)已經有78人遇難,800多人受傷。為受難者祈福的同時,更多人在質疑為什麼沒有事先預警,為什麼未能很好的防護。而龍捲風預測其實一直是氣象學的一大難題。在龍捲風高發的美國,有數千乃至上萬的人,為了收集龍捲風的數據,分析它的行走模式,每個夏季都奔走在追逐龍捲風的路上。
  • CSVA星空攝影師周博拍下「紅色精靈」奇觀
    話說中國星空視覺聯盟(CSVA)真是個神奇的組織,聯合發起人Jeff的七色日華奇觀還沒來得及給大家推送,CSVA星空攝影師周博拍攝的「紅色精靈」又在群裡炸開鍋了!來個特寫:要知道,全球能拍到「紅色精靈」奇觀的人都不多,中國天文界留下的影像資料更是少之又少!目前能見到的國際和國內有關攝影師拍攝到這一天象奇觀的報導也極少。那麼到底什麼是「紅色精靈」呢?
  • 克羅埃西亞海上龍捲風襲擊遊艇瞬間(組圖)
    這張令人驚異的照片顯示的是位於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近海的一艘遊艇正遭到海上龍捲風襲擊在黑壓壓的積雨雲下方,一艘遊艇正駛向亞得裡亞海上出現的一股龍捲風  北京時間6月17日消息,這張令人難以置信的照片顯示的是克羅埃西亞水上形成的致命龍捲風,正在襲擊一艘遊艇的驚險瞬間
  • 超炮T:正義的夥伴白井黑子,為救狗子連命都可以不要的美山寫影
    新的一集《超炮T》沒有炮姐,但是卻有英姿颯爽,正義夥伴的白井黑子以及恆溫死神初春飾利,以及還有為了救狗子,費盡心思,甚至連命都可以不要的美山寫影。總之這一集,還是非常有看點的。
  • 男攝影師、女攝影師拍女生模特拍人像,是不是女攝影更加有優勢?
    把女生把模特拍美,其實和拍攝的攝影人的性別沒有關係。很多人像攝影大師都是男攝影,這一點不用質疑。女攝影師更容易把女生拍美,這句話我不太認同。或者可以換個說法,女攝影師拍女生會有一定優勢。女攝影師拍女生,溝通更方便女攝影師拍女生,因為大家有共同的話題,交流也更加方便。同性之間的相處也可以更加親密自然。比如幫模特整理服裝,比如提醒她某個動作沒到位。這些肢體上的接觸,女生與女生之間就沒有啥顧慮。
  • 攝影師和普通人拍照有啥區別?這篇文章告訴你拍好照片的秘訣
    很多人都喜歡拍攝照片,有的人拍攝技術高超,經常拍攝出好看的照片;而大多數人拍照都是屬於普通水平,照片效果也趨向普通。那麼,攝影師和普通人拍照有啥區別呢?難道普通人拿著和攝影師相同的器材、拍攝一樣的攝影題材、站在相同的拍攝位置就能拍好照片嗎?
  • 解密高爾夫攝影師:這活不是誰都能幹
    但是,風景拍多了,你總會審美疲勞吧。何不換個思路,挑戰一下,試著拍攝高爾夫比賽,這絕對不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你會發現風景也享受了、球也練了,同時還能賺到錢——不過,前提是你的攝影技術一定要過關。這項既高雅又不缺錢的體育運動,當然也少不了攝影師來記錄精彩瞬間。目前,我國的高爾夫市場發展已有二十餘年,近年來國內的高爾夫賽事也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一張高爾夫球場照片售價500-900元,甚至上千元,高爾夫攝影師月薪能達到上萬元。可是國內高爾夫攝影師卻沒有遞增,整個市場急缺高爾夫攝影師。因為這樣令人眼紅的職業,不是每個人都做得來,國內達到專業級別的高爾夫攝影師屈指可數。
  • 西班牙上千隻鳥集體飛舞鋪天蓋地仿佛龍捲風(組圖)
    西班牙攝影師馬可拍下群鳥飛舞畫面。國際在線專稿:據俄羅斯RT網站12月28日報導,西班牙一名攝影師拍到上千隻歐椋鳥齊齊盤旋在上空,形成「魔雲」鋪天蓋地席捲而來,並在天空不停飛舞變換陣型,景象如龍捲風。歐椋鳥群舞的自然原因尚未得到一種詳盡的科學解釋。
  • 不要試圖製造龍捲風 —— (從樸樹的歌詞,到《奇遇人生》的龍捲風)
    這句詞來自《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 那些疑問從來沒有人回答就讓他們都去吧隨著風遠遠去吧讓該來的來我們在這裡等待  」我突然感覺,這句詞和《奇遇人生》裡「春夏和阿雅追龍捲風」那期有異曲同工之妙。節目裡,他們一起去追不一定能追到的龍捲風。
  • 很多攝影師在這裡一待就是好幾個月,就為了能拍到火焰瀑布的奇觀
    很多攝影師在這裡一待就是好幾個月,就為了能拍到火焰瀑布的奇觀。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內,有一處瀑布,從約152米高的花崗巖壁上垂落而下。形似馬尾,在特定的時間裡,就像奔騰的「火焰」直洩而下,遊客稱它為「火瀑布」。
  • 罕見龍捲風突襲香港(圖)
    貨物起卸區的機群陷入巨型風柱內,兩部小型貨車及大批貨物被卷上半空飛舞,貨車側翻損毀,司機及時跳車手臂骨折受傷,貨物擊毀一架正在加油貨機的機門,同時令輸油管毀爛嚴重漏油,消防車緊急出動防止爆炸發生。現場目擊者拍下在香港難得一見的龍捲風肆虐情景,歷時5分鐘。政府發言人表示,將這次緊急行動列為「特別服務」個案。
  • 攝影師拍超級細胞雷暴雲 似原子彈爆炸(組圖)
    該組照片展現了美國各地的巨大風暴與閃電、龍捲風共同吞噬天空,形成了一個個寬高長達幾英裡的雷暴景象。該雷暴現象的持續時間可以長達10個小時,其帶來的板球般大小的冰雹給地面人員、建築帶來巨大破壞。這種風暴可以發生在世界任何地方,不過最常見於美國中西部和南部平原地區。
  • 拍人像如何獲得黑色背景?攝影師:這4個方法比較常用
    一般人都有過在攝影棚裡拍照的經歷。攝影棚裡的背景布有很多種,其中就有黑色的背景布。拍片的時候把它們搖下來,當成純黑背景就可以了。除了在影棚裡用純黑背景布,在生活中,只要有黑色的大面積的拍攝環境,也可以用來當成是純黑背景。比如,在人像模特身後搭一塊黑色的絨布。2、黑白攝影。攝影技術的發展是先有黑白,後有彩色。黑白攝影是永恆的經典。
  • 攝影師在珠峰下拍到這痛心的一幕!
    但3位風景攝影師,卻在一座座美麗的雪山下,拍到了這痛心的一幕。為了解決垃圾問題,很多景區不得不關上了大門。(2019年在貢嘎山子梅埡口,海拔4550米;拍攝:伊冉) 多年來,我親眼見過雪域的犛牛因誤食塑料垃圾而窒息;伊冉:「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登山愛好者們,能有這樣的意識,帶一點垃圾下山,共同維護這聖潔雪山
  • 當基拉韋厄火山爆發時,可怕的龍捲風出現了!
    夏威夷猛烈的基拉韋厄火山噴發摧毀了這個沒有防禦能力的大島上數百座房屋,一場可怕的火山龍捲風從地獄中冒出來,帶來了新的災難性危險。自從一個多月前的5月3日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開始噴發以來,夏威夷寧靜的叢林景觀已經轉變成聖經中的火和硫磺場景。
  • 攝影師拍積雨雲 網友高喊:打雷啦要下雨啊快收衣服吧
    2017年3月26日,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23日報導,近日,澳大利亞雪梨市天氣反常,經過了一場小型龍捲風之後,天空中形成了各種奇異的雲朵。21歲的攝影師安德魯·庫尼(Andrew Cooney)遂決定將這些奇異景象拍攝下來。出乎意料的是,他竟拍到了酷似不明飛行物的罕見積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