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國國首條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示範線——長沙磁浮工程正式啟動載客試運營,中國成為世界僅有的4個掌握中低速磁懸浮列車技術的國家,全國矚目、世界關注。媒體、輿論界毫不吝惜賜予長沙中低速磁浮線「追風者」的美名。「追風者」,搶佔潮流、奮勇當先之謂也。
「追風者」的技術指標、「江湖地位」等足以讓湖南自豪、中國驕傲。以技術指標論,速度快、噪音小、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安全性和舒適度高,有效避免了普通城市地鐵的缺點,充分發揮了磁懸浮技術的優點。以「江湖地位」論,這是中國國內第一條自主設計、自主製造、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的中低速磁懸浮,是中國首條中低速磁懸浮商業運營示範線,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中低速磁懸浮商業運營線。這就是說,中國不僅完全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而且還在實際中發揮其經濟效益,從而使技術研發和經濟效益形成良性互動,這就走對了科研發展的正確道路。
「追風者」在湖南誕生,並且必將發展壯大,是頗值得思考和探究的。論經濟實力、科教水平、技術研發、產業發展、改革開放等,湖南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但也無需諱言,還真比不得東部發達省份。但是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蠻」,敢為天下先,解放前幹革命是這樣,現在搞經濟建設還是這樣。杜家毫省長在湖南日報發表《寫在長沙磁浮列車開通試運行之時》一文中曾披露:「……深知這是有風險的,也作了失敗的準備,一旦不成功就改為輕軌。」現在證明最後是成功了,應該說湖南精神功不可沒。
磁懸浮是高科技、高風險、高投入的活兒,光有精神還不行,必須得拿出實實在在的乾貨。湖南在磁懸浮領域開拓一片天地,一方面得益於良好的基礎。無論是中國南車,還是國防科大,經過幾十年發展,積累了雄厚的人才資源和技術力量,為湖南搶先研發、投入使用磁懸浮技術奠定了根本前提;另一方面得益於湖南對創新發展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發展居於首位。湖南踐行、貫徹創新發展理念起步早、措施實,效果自然就好。湖南省委、省政府2012年就頒布了《創新型湖南建設綱要》,對湖南創新的總體思路、建設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作出制度性安排。所以,我們看到,湖南創新成果不是零星式的爆發,而是呈現一種「井噴」之勢,譬如天河系列計算機、高鐵、工程機械製造、磁懸浮技術等,不僅是湖南的閃亮名片,而且是中國的閃亮名片。
「追風者」功成名就的標杆意義,不能局限於磁懸浮技術本身,也不能局限於將來在湖南、在全國甚至全世界能夠創造多少經濟效益,而是要深入研究「追風者」 成功的路徑,形成可以複製、可以推廣的經驗,由此及彼推向湖南具有比較優勢的高科技研究領域和高科技產業行業,促使湖南創新在更多領域和行業百花齊放、勇立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