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青春都是在為中年做準備。
整整20年前,《大敗局》出版,六年之後,《激蕩三十年》面世。
許多答案被擺在了公眾面前。原來,我們早已習慣的日常生活中竟發生著如此激蕩人心的故事,無論成敗,中國人整體經歷了一場歲月的青春風暴,就像一個野蠻生長的青年,走向了更加穩健的時代。
時代,永遠都是最好的時代。
此後,吳曉波的商業觀察沒有停止,他繼續深入中國企業第一線,發現更多變化與新故事。尤其是2020年疫情之下,居然成了他深入探訪企業數量最多的一年。
當新國貨成為消費升級的顯性終端之際,吳曉波頻道以一種更加年輕又洞明的方式參與到這一新的商業洪流之中,作為更加主動的新國貨創新推手,推出了「金物獎」,希望打造成為中國商業、中國製造的明珠式標杆,去推動新國貨走出「異常困難的時刻」,伴隨所有中國人走向下一個激蕩的時代。
1
金物獎背後的商業群像演變
2020年9月,由吳曉波頻道、890新商學、新匠人新國貨促進會聯合發起金物獎·新國貨創新大賽(2020)。
金物獎以「弘揚工匠精神,振興國貨品牌」為使命,致力於推動和支持新國貨品牌和企業的崛起,通過尋找和發現具有原創力、創新力以及市場回報能力的新一代國貨產品,來表彰和獎勵中國品牌和企業崛起中做出卓越貢獻的新國貨產品以及在推動新國貨運動中卓有成就和具有突出貢獻的代表人物。
耳熟能詳的新國貨品牌及其背後的創業故事,儘管比《激蕩三十年》離我們更近,卻有著更加打動人心的東西。
它誕生於這樣的邏輯之下:與激蕩三十年間的那些商業故事相比,新一代商業階層的創業、創新加入了更多的元素,移動網際網路、Z世代、新國貨、圈層、升級……匠人精神的加入既是國家號召,更是民間消費升級的自我覺醒,因此今天的創業者要創造的東西超越了金錢這個單一指標,新品牌、新文化、新生活方式,這些與品質、精神有關的因子成為一種複合線索。金物獎正是要在這一層面凝結這些線索,更是為新的中國商業路線點亮第一盞明燈。
透過金物獎的故事,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兩個趨勢的變化,這也聚焦折射出今日之中國商業群像的集體轉變。
趨勢一是從「第一個」到「第一」的轉變:
今天已經很少再提第幾代企業家了,而在改革開放最初三十年,存在著明確的企業家代際標準。這至少說明,在今天的新商業活動中,出現了用以往的標準無法界定的新行為特徵。最突出的一個行為特徵是:過去創業者更容易追求「第一個」,第一個做玻璃的、第一個股改的、第一個賣電器的……而在今天,創業者們更傾向於成為「第一」:即便是在一個已經成熟的行業內,新的創業者依舊有機會成為第一。這背後是深刻的時代變化以及由此而來的創業者身份變化。
幾乎所有的「網紅」新國貨品牌都具備這一特徵,比如斬獲金物獎(2020)金獎的小熊早餐機,三明治烤盤+不粘煎盤+1.3升小奶鍋的多配件組合為新生活方式提供了豐富的一體化早餐場景,優美設計與烹飪玩法又為其創造了社交價值。小熊電器在中國家電消費領域內開闢出新的領域「萌家電」,一步步成長為領域內的領先者;同樣斬獲金獎的元氣森林燃茶,也是在茶飲賽道內通過品質製造與新渠道營銷成為「國民級」飲料品牌。
趨勢二是從「追風」到「造物」的轉變:
由第一個與第一的不同,表面看是商人群像的身份演變,本質上是時代對創業行為的新要求,過去是追風,追擊一個空白的風口;現在是造物,沉在已有的領域內沉著製造,製造金物,更是通過全新的生產關係催生新的生產力。
這種轉變可以用雲跡機器人的故事來進行解釋:「智能商用服務機器人潤」悄無聲息地覆蓋了酒店智能送物機器人領域,社交圈中常見的場景:打開酒店房門,外面是一個憨態可掬的送物機器人,很有可能就是雲跡機器人。此外,雲跡科技在住宿業、物流運輸業、行政服務機構、網際網路行業、機器人科研、社區服務等多種場景中已實現大範圍應用。在不知不覺間,人們才開始知道我們中國製造原來已經有了這麼牛的產品。
無論第一個到第一的轉變,還是追風到造物的轉變,背後的本質其實是中國製造發展到了一定階段,隨著消費升級、數位化升級的提出,如何用更優質、更創新、更能將產品回歸到人本身的需求這樣的視角,讓改變發生。
從這個視角來看,商業在推動社會進步這一層面的意義體現的更加突出,而這也是金物獎要點亮的方向:商人這個群體在歷史上的風評褒貶不一,但創業者、製造者在這個時代,確實擁有著沉下心、做事情、讓生活更美好的品格。看似小變化,實則大格局。
2
中國商業新線索
這種沉下心來的大格局,其實也印證了中國商業已經浮出水面的新線索。
這一新線索,從金物獎背後的那些美好產品的故事來看,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線索一,品質與顏值:
金物獎凝結的新國貨好物,底層特徵是產品本身的品質過硬,同時設計輸出高顏值。契合的是新消費背景下的需求升級。
吳曉波說:「國潮的復興,是大家從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去尋找自己的審美趣味開始的。」
「審美趣味」,擊中了新國貨的精神內核。比如鍾薛高與五芳齋聯名的「清煮箬葉雪糕」、人體工學龍頭企業樂歌的「智能電動升降家居桌」、新能源汽車零跑的「T03」、MAOSTYLIST的西遊有靈系列……
清新美麗的顏值背後不正是審美趣味的重新發現嗎?中國商業並非生來就是小作坊、土特產,而是因為種種複雜原因,跨越農業與工業以至於現在的數位化時代,其中必然存在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過去的製造拼的是效率,先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如今拼的是升級,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
線索二,圈層與出圈:
幾乎所有的新國貨品牌都是以移動網際網路作為品牌渠道,以特定的圈層積累用戶,在某個特殊的時間點實現出圈,成為縱深視野下的更廣闊的消費者群體的選擇。
這其實說的是品牌與消費者建立新連接的問題。營銷渠道在過去被認為是拿錢砸出來的,做廣告,找代理,鋪貨。這個鏈條在今天需要進行升級,對於新國貨品牌來說,甚至是再造。用截然不同以往的方式,以原點滲透的方式而非大雨傾城,因為涉及到成本、節奏、信任感等等方面,新國貨、新品牌既需要更靈活快速的生長節奏又要極力避免沉沒成本,精確而有把握地觸達目標受眾這一要求,造就了「圈層-出圈」的連接方式。
比如「閭山雞蛋」、青花老醋都是遼北地區小有名氣的本地好物,通過新的包裝、社群營銷等新途徑,逐漸走出了小圈子,被更多人知道。
再比如種草與拔草,用吳曉波頻道一位小編的話來講就是:「在新國貨的世界,我不斷被種草,又不斷為別人種草。」
社群、直播、圈層,成了尋找新國貨、發現金物的大本營,也成了出圈的起點。在本質上,這是一種口碑傳播,但由於這個時代的信息傳播機制,為商業觸達的大爆炸提供了某種不可思議的可能性。
線索三,年輕與成熟:
新國貨品牌無論是老品牌還是新創品牌,嫁接數位化的總體年限都很年輕,創業者與品牌的實際年齡或心態都寫著「年輕」,消費者群體也以年輕人為主要構成,但無論是產品本身的邏輯還是品牌形象,都顯示出一種更成熟的商業理念與契約精神。
這是超越產品本身之外的更高層次的新線索,中國商業並未隨著創業者群體、消費者群體的年輕化而失去堅定的底盤,反而表現出令人感到安全欽佩的格局。
疫情之下,創業者尤其是年輕人們表現出來的超越年齡的成熟,那種對於商業與社會之間尋求平衡點的穩重,打動人心。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新國貨絕不是一次偶然的相遇,而是中國商業一步步發展至今的必然結果。
80後已經邁入社會中流,90後帶著銳利的洞察正在崛起,95、00後頂著網生代的特徵去看待世界,但他們其實都是新時代下的老國人——中國人身上的那些叫人動容的品質他們都有,而新時代注入的進取與思考,他們更是得天獨厚。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相信中國商業擁有更好的明天呢?
金物獎的設立,將所有這些新線索凝結在一起,本身就是一部新的商業觀察文本——將隱藏在商業表象背後的規律再度呈現給這個時代,將年輕人身上的老品質加以確認。
最後,以《激蕩三十年》裡的一段話作為結尾,也作為新的展望:「當這個時代到來的時候,銳不可當。萬物肆意生長,塵埃與曙光升騰,江河匯聚成川,無名山丘崛起為峰,天地一時無比開闊。」
————
附:金物獎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