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字塔型到橄欖型:中國收入階層結構亟需轉變

2021-01-09 搜狐網

  新華網北京3月14日電 (記者 趙新兵 秦大軍) 中國城鄉居民整體收入的基尼係數超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不同收入階層形成「金字塔型」分布,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以至懸殊。目前中國社會出現的「警惕徵候」引起正在參加「兩會」的專家學者的關注。他們呼籲,應儘快縮小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步使收入階層的結構從「金字塔型」向「橄欖型」轉變。

  據統計,2000年中國城鄉居民整體收入的基尼係數達到超過國際公認警戒線的0.417,佔總戶數20%的最富有戶收入佔全部收入的51%以上,20%的低收入戶只佔4%左右,兩者之比從改革初期的4.5比1擴大到12.66比1。年收入接近和超過20000萬元的佔總人口的3.5%,一半以上人口平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

  民建中央副主席、高級經濟師陳明德委員認為,收入差距的擴大,既有分配方式的市場化和改革的時空差帶來的影響,也有資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機制中非市場化的不合理因素的影響。而後者往往是出現畸形高收入的主要原因,如行業壟斷和部門通過高定價或不合理收費取得暴利;一些機構和個人利用手中權力尋租,獲取灰色、黑色收入等,這些不合理、不合法的暴富現象加劇了分配不公,引起社會不滿。

  專家認為,不能單從經濟角度來看待和解決收入差距問題,也應從推動民主政治的角度來促進問題的解決。重慶大學資源綜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陳萬志委員說,應重視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貧富差距等構成社會穩定指出的五大指標近十年每年遞減3.7%,由於這些問題和其它方面的原因導致改革的動力支撐出現一些問題,如弱勢群體對改革患上了冷漠症。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計委官員韓文秀表示,目前中國社會出現的收入分配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既要保持發展速度,也要注意經濟發展的平衡。要深化收入分配體制的改革,規範初次收入,強化再分配的調節力度。

  財政部負責人日前也表示,將圍繞收入差距問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加快住房分配、公務用車、職工福利貨幣化,加強稅收對高收入的調節。

  不少專家認為,上述措施的施行可能存在相當難度。

  陳萬志委員說,他贊同「初次分配注重效益,二次分配注重公平」,但他同時認為,也要注重做蛋糕的初次機會是否公平,看全靠重稅調節會否挫傷創造財富的積極性。

  為改變社會收入階層「金字塔型」結構,民建中央在向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提交的建議中,提出「應實施就業優先的發展戰略,讓更多的人參與分享經濟增長成果」。

  建議在提出實行完整的貨幣化工資制度,擴大居民收入來源,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稅收調節功能的同時,強調要「鼓勵智力勞動和智力投資,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者的收入,加快中等收入群體的成長」。

  專家認為,解決貧富差距懸殊問題的目標,就是造就一個「橄欖型」的社會收入階層結構。中共十六大報告中提出「擴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意義重大,「從近期來看,它有固本培元,改善廣大群眾生活,穩定社會的作用,從長遠來看,則有建設和完善與現代化相匹配的社會階層結構的經濟取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委員指出,目前社會上中等收入群體在培育內需方面處在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少數高收入階層消費空間不大,而低收入者則沒有太多的消費能力,只有中等收入群體有較強的消費欲望,是影響內需的主導力量。政府應在消除貧富差距過大的同時,通過政策鼓勵與市場機制,使中等收入者比例不斷增加。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蕭灼基委員則說,中國社會中等收入者目前只佔20%左右,社會收入階層結構主要是「金字塔型」,在一些經濟發達城市只能說出現了中等收入者擴大的趨勢,但未來能否真正生成「橄欖型」收入階層結構,關鍵要看今後十年消除貧富懸殊及壯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政策與實績。(完)

  

相關焦點

  • 中央不可能追求「紡錘型」社會結構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要積極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中國知名的政治經濟學者、西北大學博士生導師馮子標說:「這表明,中國決心構建經濟學上所推崇的『紡錘型』收入分配結構。」
  • 中產階級縮水 日本社會結構向「金字塔型」下沉
    新華社東京5月28日專電 財經觀察:中產階級縮水 日本社會結構向「金字塔型」下沉新華社記者沈紅輝二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形成中產階級隊伍龐大的「橄欖型」社會。但近年來,「安倍經濟學」未惠及民眾,造成貧富加劇,加上人口老齡化嚴重,社保負擔沉重,就業形勢低迷,日本社會結構逐漸向「金字塔型」下沉。
  • 【深度好文】清華社科學院院長:中國目前是什麼樣的社會結構
    4月18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社會學家李強教授在清華大學標誌性建築新清華學堂發表演講:「中國離橄欖型社會還有多遠」。    李強是著名的社會學家,長期關注中國社會分層與社會結構問題,是中國社會分層研究領域的權威。
  •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鬚注意「非人均」因素
    本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等收入群體的崛起,所謂中等收入群體,即是一個區域在一定時期內收入水平處於中等區間範圍內的所有人員的集體。中等收入群體在整個社會中,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 花長春:中等收入階層邊際消費傾向呈現「M」型,因何「塌陷」?
    我們一般理解國內大循環其實是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短期的,我們幾個金融科技領域的老師都講到了短期的調研數據顯示收入分配在惡化,尤其是中低收入這個層面的。今年居民消費和可支配收入現在降到了65以下,比正常情況低了8個點。一方面央行還是放了一點水,另一方面,大家消費是比較謹慎的,所以我們看到儲蓄存款上半年上了8.33萬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萬億,對消費打擊比較大的還是低收入人群。
  • 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應糾正「五種偏向」
    眾所周知,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理順收入分配關係,打造橄欖型分配格局,有關百姓的「錢袋子」,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切入點,也有關是當前人民群眾最為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
  • 中等收入群體與中間階層的概念定義——社會學與經濟學取向的比較
    因此,要針對中國現實提出中國中間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的明確定義,需要認真分析西方已有文獻定義中產階級的各種取向,以及中國學者對其的理解與應用。他們選擇了中國城市戶籍人口的平均收入線作為參照基準,把高於平均收入2 .5 倍及以上的收入群體定義為「高收入層」 ,把低於平均收入線50 %及以下的收入群體定義為「低收入層」,把低收入的上限到平均線之間者定義為「中低收入層」,把平均線以上到平均線的2 .5 倍的人群定義為「中等收入層」。李春玲(2008)把李培林確定的「中等收入者」上限——城鎮人均收入的2.5倍作為劃分中等收入層的標準。
  • 宇宙第一真理:金字塔原理,你在其中卻沒完全掌握的階層躍遷密鑰!
    得了癌症的遊客,到金字塔旅遊了一天,癌症消失了! 去挖金字塔寶藏的人,都得了稀奇古怪的病,死了! ...... 更神奇的是世上最硬的物質金剛石,它是四面體結構,也就是神奇的金字塔型!
  • 在日華人增長趨於平穩 社群結構呈「金字塔型」
    中新網7月10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在過去30年裡,在日華人總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狀態,就像中國經濟經過了30多年的高速成長後會逐漸進入平穩發展時期一樣,在日華人可能也正從高速增長進入平穩態勢。在日華人社會經過30年的發展,已由過去扁平而單一的留學生群體,發展為「金字塔型」的社群結構。
  • 準確把握新的社會階層的概念與屬性
    【摘要】新的社會階層主要是指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以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新生社會力量。新的社會階層概念經歷了由「六種人」到「四個群體」的變化。相應的,其政治屬性也由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轉變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勞動者。
  • 【考向預測】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圖的判讀
    在"新生人口性別比例"方面,中國、印度等國家長期處於嚴重失衡狀態。人口遷移的基本原因是推力和拉力因素。而一地的推力和拉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其中,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是造成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原因。人口遷移對環境、社會經濟產生了深刻影響。如下圖:第二,可將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分為兩類:一類是因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刺激因素;另一類是個人動機變化產生的因素。
  • 城鄉收入差距日益擴大 四川消費需求啟動艱難
    基尼係數越大,不均等程度越高;基尼係數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統計結果顯示,1998年城鎮居民基尼係數為0.29,到2004年迅速擴大到0.35,同期農村基尼係數由0.26擴大到0.29。表明無論城鎮居民還是農村居民,其內部收入分配差異均呈擴大之勢。相對農村居民而言,城鎮居民收入分配差異更大,不公平程度更高。
  • 重慶形成六大社會階層 收入最高相差兩萬多元
    市統計局按照我市現狀,以1%人口抽樣調查中的職業劃分為依據,形成了六大社會階層,即單位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商業服務業人員、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和生產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即簡稱為負責人、技術人員、辦事人員、服務人員、農民和工人。
  • 中國的基尼係數與中產階級數量
    現在中國的社會階層日趨固化,表現為,富人的下一代仍然是富人,「富二代」,而窮人的後代依舊是窮人。因為富人的孩子一出生就可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佔有更多醫療、教育等社會資源,正如同人們所描述「出生時嘴裡就含著金鑰匙」。
  • 肖鋼訪談:通過七大轉變改變A股「倒金字塔」結構
    股票市場投資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短期方向型交易者,主要通過方向性投資獲取短期波動的價差收益,同時為市場注入豐富的流動性。第二類是中長期價值型投資者,主要以獲取股息和長期增值等收益為主,根據公司的基本價值,採取買入並持有、動態調整的策略,成為市場中長期價格中樞,發揮市場「穩定器」的作用。第三類是套利型投資者,主要在期現貨之間進行跨市場、跨產品交易,有利於價格發現和提高定價效率。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生存型消費佔比下降 發展型消費佔比上升...
    世界銀行和錢納裡的經濟發展階段判定標準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科學性,其中,世界銀行按照2015年人均國民收入將國家劃分為高收入國家、上中等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下中等收入國家、低收入國家5個等級。藍皮書報告指出,參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以人均GDP作為替代變量的話,廣州在2010年人均GDP已達84568元,步入「高收入」城市行列,發展到2017年,廣州人均GDP達到148314元。
  • 中國鄉土社會正在發生十大轉變
    原標題:中國鄉土社會正在發生十大轉變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鄉土社會發生著深刻劇烈的變化。但不管鄉土社會如何轉型、怎樣變化,以鄉為基點的活動空間不會變,以土為基礎的生存依託不會變。鄉村振興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強音,鄉村要振興,首先應認清鄉土社會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
  • 埃及金字塔真的僅僅是法老之墓嗎?它的真實用途又是什麼?
    其實這種觀念並不是只有中國人才,有,世界各地的人民都有尊重死者的風俗習慣。拿古埃及舉例,他們不僅十分嚮往和想要了解自己死後的生活,他們還格外的注重生前的財富積累。換句話說,幾乎每個古埃及人在生前都會為自己的身後事做最好的打算。那麼普通民眾尚且如此,就更別提處於社會階層頂端的統治者階層了。大約在公元3500年,尼羅河流域附近開始出現了封建的奴隸制國家形態。
  • 中產階層:一個需要發展而非定義的概念
    對照的一個標準就是根據最近的一個抽樣研究報告,在中國,家庭年均收入在6萬~50萬元之間的收入階層應當是中產階層;該統計進一步指出,按照這個標準推算,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將由現在的5.04%擴大到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