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清華社科學院院長:中國目前是什麼樣的社會結構

2020-12-05 OFweek維科網

  4月18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社會學家李強教授在清華大學標誌性建築新清華學堂發表演講:「中國離橄欖型社會還有多遠」。

    李強是著名的社會學家,長期關注中國社會分層與社會結構問題,是中國社會分層研究領域的權威。1999年,清華社會學系復建,李強擔任首位系主任,陳達、費孝通等幾代人開創的清華社會學傳統開始重新煥發生機。

  文章長達兩萬字,李強對中國目前的社會結構、社會下一步往哪裡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度闡釋。主題宏大但卻與我們日常生活卻息息相關。看完演講實錄,頓感酣暢淋漓,對很多困惑的社會問題也茅塞頓開,願這樣的文化饕餮、思想大餐也能延展你的視野,提升你的素養,豐富你的思想!

  今天講的題目就是《中國離橄欖型社會還有多遠》。先介紹一下到底什麼叫橄欖型社會?

  什麼是「橄欖型社會」

  我是做社會學研究的,社會學屬於社會科學,我們一般稱作實證型社會科學。社會科學在表述它的理論思想的時候,也常常採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比如,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庫茲涅茨,他曾經提出過「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形狀就是把英文字母U倒過來,用它解釋經濟發展與不平等之間的關係。又如,政治學家戴維斯,曾經提出J曲線理論,就是斜著寫的英文字母J,用它來表示經濟滑坡引發的社會的失序等等。

  而橄欖型社會也是形象比喻,是用一個形象的圖形來表現社會結構,解釋一個社會是怎樣構成的。

  社會是怎麼構成的呢?社會當然是由人群構成的,是由各個群體、各個階層構成的。而橄欖形社會,也叫叫做紡錘型社會,就是兩頭小中間大,也叫做「中等收入層」或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社會。這樣的社會結構被認為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現代社會結構。

  長期以來,社會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一種優化的社會結構或者一種理想的社會結構,在現代社會中,終於發現了,是橄欖型社會結構。所以,這也體現了社會學家的人文情懷。人們一直在憧憬美好的社會,比如康帕內拉,寫了太陽城,描述美好社會,莫爾寫烏託邦,其實也是在憧憬美好的社會。當然作為社會科學學者,肯定是要做實證研究的,而橄欖型社會不僅僅是憧憬,它更體現了人們對現實社會的研究和考察,特別是對於現代社會結構的一種考察。

  那麼,誰最先提出了這樣一種想法呢?即討論中產社會,討論中等階層的社會,一般認為,從學術上,最早比較全面闡釋此種社會現象的理論家是德國社會學家:埃米爾?萊德勒,早在1912年他寫了一本著作,提出了中產階級社會的觀點,也是基於他對於德國社會的觀察和思考。他發現在當時的社會中產生這樣一種中產階層,這個階層在逐漸發展和擴大。

  當然,後來的理論家還有很多,一般大家熟悉的是美國社會學家賴特?米爾斯,又如大衛?洛克伍德研究英國中產階級。還有大理論家丹尼爾?貝爾,他提出後工業社會產生了一種新型的社會結構。卡爾?馬克思也是社會結構理論的大家,我相信,如果大家真的研讀了他的著作的話,就會發現,他確實在理論上涉及這個問題了。我們讀馬克思的著作,就會發現在《剩餘價值理論》著作中,他談到過這個問題。《剩餘價值理論》也被稱為資本論第四卷,是後來整理馬克思的手稿、讀書筆記出版的著作。在《剩餘價值理論》或《剩餘價值學說史》中,馬克思在兩處都提到了,中產階級會逐漸擴大,馬克思還說,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進程正是這樣。

  我們都知道,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裡闡釋的中產階級解體的現象。但是,如果仔細分析馬克思的分析邏輯,就會認識到,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中產階級分化了一定會引發社會的動蕩與不穩定。反之,如果中產階級不分化,那自然預示著社會的穩定。我們很容易理解,如果中產缺失,一個社會兩極分化,那社會是一定要動亂的,一定要發生問題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馬克思論證的邏輯恰恰與我們講的橄欖型社會的邏輯是一致的。

  橄欖型社會結構,以及關於社會結構的討論在我們國家是比較熱烈的,為什麼呢?

  一定與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中國社會改革開放38年以來,社會進步速度非常快,我們完成了兩件大的事情,一件事情叫做工業化,一件事情叫城鎮化。城鎮化率按城鎮常住人口計算,已經超過50%了。

  我們在思考,中國社會下一步往哪裡去發展?怎麼去發展?如果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的話,我們就能理解了,我們今天所提出的這個問題,是未來社會結構發展方向的問題,是希望未來中國形成一種橄欖型的社會結構。

  其實中央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就是中央在很多文件中強調說,我們要不斷擴大中等收入者在全社會的比例,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裡也專門提到「逐步形成橄欖型分配格局」。當前是中國社會現代化轉型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要思考,下一步我們怎麼來推進這個社會?如果說從社會結構的角度來看,橄欖型社會是我們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是和諧社會的象徵。大家想想,橄欖型的對立面是什麼?是兩極分化啊,那肯定不是我們願意見到的。

  所以,這樣就能理解,我們實際上是想推進社會的結構優化。當然橄欖型社會的形成,肯定需要很多條件,後面,我會具體分析這些條件。

相關焦點

  • 積微成著,守正致遠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舉辦2020年師生...
    在這12個新學院中,文學院的牽頭合作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院長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所長、著名文學家劉躍進研究員,副院長是語言學研究所所長、著名語言學家張伯江研究員。文學院首位特聘教授為文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中國魯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著名學者董炳月教授,院長助理為文學研究所科研處副處長張媛老師。
  • 「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召開
    ,推動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暨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2020年高層論壇」於9月19日在南京審計大學舉辦,論壇主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定型的哲學根據」。
  • 「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在寧召開
    中國江蘇網訊 9月19日,為貫徹落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學習,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暨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2020年高層論壇在南京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定型的哲學根據」。
  • 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塔吉克斯坦科學院舉辦「中塔『一帶一路』合作...
    中國網11月19日訊(記者慄衛斌)今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與塔吉克斯坦科學院共同舉辦《中塔「一帶一路」合作:機遇與挑戰》視頻會議。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翔和塔吉克斯坦科學院副院長薩伊多夫出席會議並在開幕式致辭。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在全國MPA院長工作會議上榮膺兩項重要獎項
    我院在全國MPA院長工作會議上榮膺兩項重要獎項11月4-5日,由全國MPA教指委主辦,福州大學承辦的2020年全國MPA院長工作會議在福州召開。參加院長工作會議的中央組織部傅興國副部長在會議上高度肯定了MPA專業學位教育在全國幹部隊伍建設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要求辦學院校要更緊密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幹部七種能力和國家發展需要,全面提高MPA研究生的能力和水平。
  • 中國政治學人:自信自強 不負偉大時代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
    以堅定的政治自信和學術自信開展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所長張樹華出席會議並講話。他指出,中國政治學人尤其是中國社科大政府管理學院學人,要有堅定的政治自信和學術自信。
  • 廣東省科學院院長廖兵:打造綜合產業技術創新中心
    正值「十四五」開新局之際,廣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廖兵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表示,省科學院將打造卓越的綜合產業技術創新中心,更好地服務廣東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省科學院聚焦區域產業發展,布局產業技術研究院(公司),開展高端技術的孵化。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專注於技術育成與孵化的產業技術研究院(公司),採取市場化運作,由技術經紀人團隊專業運營,院屬科技資源提供支撐,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和政策鏈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利益捆綁、利益共享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採用初創公司的模式,推動高新技術的前期育成孵化,加速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 ...訪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薛惠鋒
    16日,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二研究院)院長薛惠鋒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系統科學與工程在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當中是什麼樣的定位?有什麼樣的使命?
  • 運動中感悟快樂生活——記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球協會成立
    文/ 黃芳中國社會科學院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現有研究院所30 多個,研究中心40 多個,二三級學科近300 個,重點學科120 個,其任務是創造性地開展理論探索和政策研究,肩負著提高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水平和理論創新的使命
  •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方軍坦言,農科研究生教育的關鍵就是要處理好教育和科研這一對基本關係,兩點都不能偏廢,不能脫離科研工作來搞研究生教育,也不能單純為了出科研成果,而忽略了人才培養。為此,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採取的是科教深度融合的「兩段式」培養。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舉行2020迎新典禮
    9月17日晚,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哲學院「2020迎新典禮」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良鄉校區北綜合樓221階梯教室舉行。這是在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科教融合戰略背景下應運而生的12個學院中的哲學院師生首次正式見面。典禮前,張政文校長、王兵副書記與哲學所領導進行了會談。
  • 中國航天十二院院長薛惠鋒 深度好文
    這兩次文藝具有相同的邏輯,即:經濟社會的發展瓶頸,迫使人類產生思想文化的革命,進而引發新的科學革命、技術革命、產業革命、社會革命,直到再次遇到瓶頸,催生新的文藝復興。在此基礎上,他開啟了創建系統學的探索,從早年的《工程控制論》,到1978年《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一文發表,再到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理論的提出,錢學森建立了系統科學的完備體系,以社會系統為應用研究的主要對象,取得了經世致用的一系列重大成果。有人評價,系統科學的發展,是一次科學革命,其重要性絕不亞於相對論或量子力學。
  • 郭沫若為何能當中國科學院院長,那是你不知道他在當時的地位
    全文如下:郭沫若院長:一、茲頒發中國科學院銅質印信壹顆,文曰「中國科學院印」,希即具領。二、希將啟用日期並拓具印模壹份,報府備查。主 席 毛 澤 東 一九四九年十月三十一日現在有很多人不理解,郭沫若又不是科學家為什麼能當中國科學院院長?
  • 宋德雄任江西省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10月19日,江西省科學院召開幹部大會,宣布省委關於省科學院主要負責同志職務調整的決定:宋德雄同志任省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熊紹員同志不再擔任省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職務,另有任用。
  •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付小兵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付小兵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楊雅雯  「我的潰瘍已經70多年了,你們能幫我治好嗎?」浙江省金華市湯溪鎮89歲的傅大爺拖著大面積爛枯的左小腿,坐在付小兵團隊醫護人員的面前,眼中滿是期待。  「我們試試吧。」聞著撲鼻的惡臭氣味,付小兵鄭重地點了點頭。
  • 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主任宋德雄履新江西省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主任宋德雄履新江西省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宋江雲 2020-10-19 21:29
  •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中國社會科學院 –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中俄地方合作:新規劃、新前景」研討會在京舉行。(李曉曼 攝)中國網4月2日訊 (記者 李曉曼)4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中俄地方合作:新規劃、新前景」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中俄兩國30餘家知名智庫、高校的專家學者和媒體記者近8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 洪永淼加盟中國科學院大學,此前為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此前擔任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的洪永淼教授已加盟中國科學院大學。據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網站消息,2021年1月4日下午,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士洪永淼教授為國科大師生做了題為「大數據革命和中國經濟學研究範式」的講座。
  • 鹿心社會見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24日訊(記者 陳貽澤)12月24日,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鹿心社在南寧會見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一行。廣西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有很好的基礎和條件,希望中國中醫科學院和各位專家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積極指導和大力支持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加強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培養合作,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助力廣西把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做實做大做強。黃璐琦表示,廣西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前景很好。
  •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餘學清院長一行到訪省科學院共...
    1月5日,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醫學科學院)院長餘學清等一行到訪省科學院,就推進醫療和大健康領域的科技合作進行了深入座談交流。省科學院院長廖兵,副院長李定強、周舟宇等參加座談會。廖兵表示,省科學院院屬多家研究所從事相關領域的研發和創新,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醫學健康領域的科技創新,正著力打造生物醫學領域高水平實驗驗證平臺,希望與省人民醫院加強對接合作、協同創新。 餘學清介紹了省人民醫院在相關領域的進展和布局。他表示,省人民醫院希望加強與院外單位的合作,在發揮自身醫療服務水平和質量優勢的同時,挖掘內部科研教學工作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