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死者為大」。其實這種觀念並不是只有中國人才,有,世界各地的人民都有尊重死者的風俗習慣。拿古埃及舉例,他們不僅十分嚮往和想要了解自己死後的生活,他們還格外的注重生前的財富積累。換句話說,幾乎每個古埃及人在生前都會為自己的身後事做最好的打算。那麼普通民眾尚且如此,就更別提處於社會階層頂端的統治者階層了。大約在公元3500年,尼羅河流域附近開始出現了封建的奴隸制國家形態。
也由此出現了很多的法老階層,而且再加上他們十分信奉來世論,所以就更加注重自己的陵寢修建。所謂的來世論,簡單的來說就是古埃及人認為只有死後的生活才是永恆的生活,而塵世的生活實際上只是一個階段而已,所以人在死後才能夠得到最終的超脫。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之下,統治者就會為自己修建富麗堂皇的金字塔。金字塔具體的出現時間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並不是古埃及人們與生俱來就擁有的墓葬形態和墓葬方式。
在一個名叫伊姆荷太普小夥子進行設計金字塔之前,絕大部分埃及人死後都會被葬入由長方形磚塊建成的墓穴中。但是伊姆荷太普後來發明了一種新的設計,於是金字塔就橫空出世了。一般而言,金字塔都是上小下大的錐形結構。這種錐形結構一方面反映了古埃及人對於太陽之神的崇拜與追捧,另一方面也體現出了他們在墓葬方面的某些思想。
比如法老死後可以升天,而這樣的梯形結構是可以幫助法老儘快步入純淨之地的。公元前2750年的時候,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座金字塔。後來建造金字塔竟然逐漸流行開來,甚至已經成為了法老階層獨享的墓葬。而這種習慣也在前2686至2181年的古國王時期尤為興盛發達。以新建於前2580年的胡夫金字塔為例。在公元519年永寧寺塔建造完成之前,胡夫金字塔一直都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建築物。
所以由此也就可以想像,在生產力尚不發達的古埃及,想要修建這樣一座高大的金字塔,難度是非常大的。根據專家和學者們的研究,胡夫金字塔一共建造了20年的時間,每年都需要更換10萬人來修建。就僅從修建人數上就能夠看出法老統治的殘酷性。除此之外除了修建時間太長,修建人數過多之外,胡夫金字塔的設計也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再加上當時修建金字塔的石料也是完整而又巨大的,所以運輸起來也有很多的問題和麻煩。
不過這些也不能難倒充滿智慧的古埃及人。因為他們會利用自己已經發現和明了的自然界規律來運送那些看上去巨大無比的石塊。等到尼羅河漲水的季節他們就會利用一種遇水就變得潤滑無比的紅土來運送石塊。而且等到建造工作大致完成的時候,那些古埃及的能工巧匠們也會隨之轉變坡道。一開始他們使用的是主斜坡道,後來改成了爬金字塔的階梯。
而這樣的好處就在於當金字塔建成之後,就會在風吹日曬的風化作用之下自然地變成塔狀。而這樣無疑是可以節省很多人力物力的。所以想要建造一座恢宏的金字塔,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也正因如此,胡夫金字塔才被譽為世界奇蹟。人們今天肯定胡夫金字塔不單單是因為它高大雄偉的外表。
更因為在如此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古埃及人民還能夠建成這樣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建築物。這顯然是需要毅力和智慧的。1798年,拿破崙攻入埃及的時候還情不自禁的被胡夫金字塔所吸引,並且用非常豪邁壯闊的語言讚美胡夫金字塔。但是在第六朝過後,這種新建金字塔的風潮就有所低落。因為當時煩惱階層的權力有所分散,再加上古埃及人民也一直進行不斷的反抗。
後來甚至在一些激烈的武裝衝突中憤怒的埃及人民會打開金字塔,將裡面已經製成乾屍的法老木乃伊拖出來。所以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建造金字塔的風潮才慢慢減弱。相信很多讀者讀到這裡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法老階層要耗費如此大的心血去建造金字塔?難道真的只是因為他們所信奉的來世論嗎?
很多專家學者也和讀者們有著一樣的疑惑,於是他們就對那些神秘莫測的金字塔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甚至還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金字塔根本就不是古埃及人類創造的。因為當時金字塔建造完成的時候,人類還處於較為原始的史前狀態。但是只要細緻地觀察這些金字塔其實就不難發現,金字塔的每一面上都有著一條筆直的直線。如果金字塔真的是古埃及人民創造出來的,那麼這些直線又是如何印刻上去的呢?
除了這些筆直的直線之外,金字塔塔身處處可見黃金分割比例。難道這些都是不經意中出現的巧合嗎?不僅如此,就連金字塔坐落的緯度也非常的蹊蹺,因為它處於所謂的黃金緯度地帶。而且所處的位置和正北方向有著極小的誤差,如此細小的差距,在現代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也是需要藉助衛星等工具才能夠實現的。
所以很多人都猜測金字塔其實並不是由古埃及人建造的。而且還有人從生命能量的角度給出了更加有力的解釋。他們也由此認為金字塔是某種史前超級文明留下的文明遺作。一般而言,人們的生命能量都是水平流動的,但是一到了金字塔附近,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改變。
這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某些超越自然力量的傳送物質和能量的建築。但是這些猜測也僅僅都是學者們的一家之言罷了,畢竟金字塔建造完成的時間太過於久遠,所以,想要得出更加科學的結論還需要等待更有利的證據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