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層:一個需要發展而非定義的概念

2021-01-08 搜狐網

  編者按:一個理想的社會,其大多數應該是由中產階層組成的社會。因為我們可以設想,在任何社會中,富人都不可能是其中的大多數(僅限於該社會來說),而窮人成為一個社會中的大多數則完全可以——事實上人類就是從這樣的歷史走過來的,但這並不是我們所願意見到的社會。然而,什麼是中產階層呢?或許可以有很多標準,但什麼是標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可以讓這個階層生長的空間。

  最近媒體正在討論一個令諸多人士都非常關心的話題,即什麼是中產階層?甚至人們相互之間都在將自己與中產階層比照:自己是否已經跨入中產階層的行列?對照的一個標準就是根據最近的一個抽樣研究報告,在中國,家庭年均收入在6萬~50萬元之間的收入階層應當是中產階層;該統計進一步指出,按照這個標準推算,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體的規模將由現在的5.04%擴大到45%。

  難以界定的「收入」標準

  這個標準是用分別通過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之間,美元和人民幣之間以及購買力評價等三重標準換算來進行的,而實際上通過三重標準進行換算,一個明顯的問題之一,就是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匯率,如果按照購買力評價標準換算,實際上不現實,因為購買力評價意義上的匯率究竟是多少,在目前尚未明確;除此之外,人均GDP多少和人均收入的高低之間的相關程度往往會因為不同國家之間的分配製度和條件不同而產生不同。因此,總體上看,這樣的中產階層收入標準能否適用於中國國情,還需要實踐來檢驗。

  而且,中產階層在國際上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即使按照收入標準,每個國家由於國情、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狀況不同,中產階層的收入標準實際上也不一樣。比如在美國,有人認為凡家庭年收入在2.5萬美元至10萬美元之間的都可以算是中產階層。而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印度現有中產階層約3億人,其標準是:凡年均稅後收入在3.375萬盧比到15萬盧比(約合700~3000美元)的家庭均可算是中產階層家庭。因此,就收入標準來看,國際上的確沒有一個統一的中產階層標準,如果參照國際標準定義中國的中產階層的收入標準,可能會產生一些問題。

  數字背後的真實內涵

  實際上,判斷中產階層不能夠僅僅看收入多少,還要看財富,即某一個時期收入的積累程度如何;收入和財富不同,收入是一個流量,而財富則是一個存量,收入高不等於擁有的財富就多,一個人(比如年輕的大學生)擁有很高的年薪或者工資收入,但是卻有可能沒有很多的財富,如沒有房子,沒有車子,沒有各種金融資產等;但是另一個人沒有很高的工資收入,但是他可能會擁有一生的財富積累,擁有房產、車子或者各種金融資產等。因此,判斷中產階層,除了看收入以外,還要看財富,而不能夠僅僅看收入的數量多少。

  其次,判斷中產階層還要分析其生活方式、思想狀態以及社會地位。從社會學角度來看,「中產階層」不僅包括經濟狀態,還應當包括地位、聲望、教養職業、社會交往等等諸多指標。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在50多年前早就強調,作為一個新興社會群體,與其生活、心理和社會地位狀態相適應,中產階層內涵還應當包括與之相聯繫的比物質收入更為重要的責任、權利。

  因此,中產階層首先是一種生活方式,除了緊張的勞動和工作以外,他還有充分的閒暇時間,不僅追求高收入,更注重生活質量的提高和改善。從經濟學角度來說,他可以根據勞動和閒暇的效用大小,在勞動和閒暇之間進行自主的選擇,因此對自己的勞動和工作具有自由自主的支配權。從社會地位來看,中產階層往往是構成一個社會的中間力量,不僅擁有較高的經濟地位,也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往往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和推動力。從思想狀態來看,中產階層一般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對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和社會認同感以及社會主流文化具有很強的影響力。

  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需要

  從宏觀意義上說,一個社會中究竟能否誕生出代表主流發展趨勢的中產階層,這取決於諸多的經濟社會發展因素和宏觀意義的基本條件。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層是誕生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程度高度發展,市場化程度高度完善,產業結構高度化演進,勞動就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社會財富積累到相當程度,並且收入分配相對公平,全社會教育程度相當高這樣一個物質基礎雄厚,政治制度完善以及文化設施發達,從而經濟社會福利程度較高的這一特定的階段上。因此,中產階層本身不是簡單的一個收入標準問題,而是與經濟體制變遷、經濟發展階段、社會結構以及文化心理等都發生十分深刻變化相聯繫在一起的綜合產物。

  中產階層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小問題,而是一個具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大問題、大事情。中產階層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特別是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更具重要的特殊意義。

  就當前的中國而言,現在的問題並不是要急於擴大、增加甚至於「統計出」究竟有多少中產階層的問題,更不是依靠單方面的意願人為地「製造出」一個中產階層群體。未來會有多少比例人口成為中產階層,所有這些實際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首先通過加快體制和制度創新,奠定中產階層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條件。另一方面,需要在此基礎上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並以此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和演進,形成中產階層發展需要的合理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為中產階層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唯有如此,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才能夠離中產階層越來越近,中國真正意義上的中產階層才能夠作為一個階層而出現,才能夠作為一個社會中堅力量而出現。

  (作者為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副研究員)

( 責任編輯:周克成 )

相關焦點

  • 中等收入群體與中間階層的概念定義——社會學與經濟學取向的比較
    在當今中國社會,社會中間階層正在興起,其數量在持續增長。大量的媒體報導、市場分析報告和學者專家的論述,對這個群體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描述分析,「中等收入群體」「中產階級」「中間階層」「中產階層」等成為中國民眾所熟悉的詞彙,媒體和學者也熱衷於對此進行討論。然而,至今為止,不論是學者專家還是社會公眾,都未能對中國中間階層或中等收入群體的概念界定達成一致意見。
  • 陸學藝:中產階層是職業概念 不能以錢來劃分
    嘉賓簡介:陸學藝,著名社會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主要觀點:中產階層是一個職業概念,而非收入。副教授月收入2000,欠一屁股債,還是中產。開計程車的人,不管收入多少,都不是中產。
  • 如何定義中產階層?2020年中產階層有望達4億人
    不久前,一條因「年收入12萬元以上被定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的新聞,給所謂的「高收入群體」帶來不小的恐慌,並引發「中產階層」的集體吐槽。儘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微博)專家對此進行了闢謠,但是由此引發的話題仍持續發酵。
  • 月薪多少才能算是中產階層?
    如果是按照世界銀行和胡潤發布的統計數據來看,年收入12萬至50萬元(月薪1萬至4.1萬)以內都算是中產階層,年收入達到50萬以上算是高收入階層,而年收入達到600萬至一個億以上則屬於是富人或者富豪。顯然如果是按照胡潤的這個標準,中國的中產階層人群可以說相當稀少,也不符合我們的實際情況。
  • 中國的中產階層應該如何定義,理性分析你就明白了,不能一概而論
    中國的中產階層應該如何定義,理性分析你就明白了,不能一概而論大家都知道,我國現在的主力軍就是中產階級,這一階級涵蓋了我國大部分的國人。而大家有時候也會好奇,到底是怎麼規定是否進入中產階級呢?有的朋友表示,直接按存款多少或者收入來衡量不就可以了,但這樣顯然是有些不客觀的。
  • 年入25萬到50萬才算中產!英國電力人到底是什麼階層?
    說起階層概念,恐怕世界上沒有人比英國人更傲嬌了,傲嬌到會根據你的說話口音判定你是哪個階層的人(特指土生土長的英國人),這要是放在中國如果普通話不夠好怎麼混啊?!女王也說過這世界上沒有美式英語這一說法,只有英語和錯誤。也沒有太多國家會像英國一樣搞出一個階層計算器,還放在BBC官網上。
  • 2020年中國中產階層或達4億人 哪些人算中產階層?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1月15日訊  不久前,一條因「年收入12萬元以上被定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的新聞,給所謂的「高收入群體」帶來不小的恐慌,並引發「中產階層」的集體吐槽。儘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專家對此進行了闢謠,但是由此引發的話題仍持續發酵。
  • 中產階層正經歷三場賽跑,每一場都驚心動魄
    段子真假姑且不論,中產的加班之痛卻是明明白白寫在紙條上了。  對中產群體來說,最重要的東西無非兩個,財富和時間。實現財務自由,很大程度也是為了解放自己的時間。  只是現階段,在這條「時間跑道」上,中產群體很難改變被動姿態。為了保住崗位,他們需要加班;為了加薪,他們需要加班。
  • 中產階層的名校陷阱……
    來源:實戰財經作者:Serenia,原載:豆瓣,本文版權歸屬作者和原媒體所有前段時間亞投行行長候選人金立群的女兒金刻羽的履歷在媒體上被炒作,引發了國人一貫如二極體般非通即斷0/1的大爭論,拜金派如見天人,這也難怪,在一個滿街「我爸是李剛」和哈佛歪瓜橫行的時代,金姑娘中規中矩確實值得表揚。
  • 夫妻一個月拿多少,算中產階層?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的收入水平也在提高,確實基本上每個人對於每月的薪水還會比較在意的,最近有一個問題比較有意思:月薪不到6000的人多嗎?這確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網上曬自己工資的人很多,動輒就有5位數的工資單甩到了網上,但是目前我們國內工資的整體情況到底是什麼呢?
  • 準確把握新的社會階層的概念與屬性
    【摘要】新的社會階層主要是指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變革中出現的以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新生社會力量。新的社會階層概念經歷了由「六種人」到「四個群體」的變化。相應的,其政治屬性也由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轉變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勞動者。
  • 在北京,家庭月入多少,才能算中產階層?4萬!5萬!6萬……
    在北京 一個家庭月入多少 才能算中產家庭? 」 說得仿佛中產就是幸福的代名詞 一不用為生活瑣屑而苦愁 二不會因錢財資產過多而心力憔悴 (註:在我國一般將其稱為中等收入群體、中間階層等,這與發達國家的中產階層概念相接近。
  • 重新定義一個至關重要的科學概念
    一個至關重要的化學概念在化學中,有一個全世界的化學家和材料學家幾乎每天都會用到的概念,它常被視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個維度」。研究人員已經無數次地將它用於分子和材料的設計上。它衡量的是不同原子吸引電子的強度。
  •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及科學定義
    1980年國際自然保護同盟的《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必須研究自然的、社會的、生態的、經濟的以及利用自然資源過程中的基本關係,以確保全球的可持續發展。」1981年,美國布朗(LesterR.Brown)出版《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長、保護資源基礎和開發再生能源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 濟南學者自創中產收入計算公式:深圳居首
    2009年1月,他的著作《家庭、社會與購買力》——— 相對最大購買力數學模型在經濟學和社會學中的應用正式結集出版,其中,中產階層的界定和劃分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他認為,中產階層應以家庭為基本衡量單位,因為「中產」衡量的是一種生活水準,這就無法脫離家庭這個小單位,與此同時,中產階層的量化標準還是動態的,可以隨著時間、地點和家庭成員數量的變化而發生變動。他舉例說,比如,同樣是月收入1萬元,一個人花跟兩個人、三個人消費肯定不同,而這1萬元的收入在上海消費跟在濟南消費,購買力肯定不一樣,今年和5年前相比,購買力也不同。
  • 對新社會階層概念陌生
    點擊收聽>>>  全國政協十一一屆一次會議昨天下午舉行記者招待會,邀請五位新階層人士舊社會責任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請聽中央臺記者陳程、王濤的報導:  新階層是指改革開放以來的新生群體,他們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知識分子組成。
  • 如何定義「中消化道」的概念?
    隨著醫學的發展及對消化道定位越來越精確的要求,近年來有學者提出將消化道分為上消化道、中消化道及下消化道,並在多篇文獻中有所報導。中消化道的定義較為模糊,有稱為「中腸」、「中腸道」等。2006年,德國E11等在《Endoscopy》雜誌提出了「中消化道」這一概念。在國內,張發明教授於2011年在《消化道支架》一書中介紹了中消化道這一名詞。
  • 一個階層的符號
    對智能化、節能、生態、綠色建築這些名詞概念也早已司空見慣。建築的人性化設計給開發商帶來的好處已日益顯現,除了提高建築室內舒適度、節約能耗、提高項目在出售或出租市場的競爭力,以及提高企業項目自身市場形象和降低對環境汙染方面有很大的好處外,最重要的是能夠滿足不同客戶對居住環境的訴求。
  • 重新定義一個至關重要的科學概念|化學|martin rahm|萊納斯·鮑林|...
    一個至關重要的化學概念在化學中,有一個全世界的化學家和材料學家幾乎每天都會用到的概念,它常被視為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個維度」。研究人員已經無數次地將它用於分子和材料的設計上。它衡量的是不同原子吸引電子的強度。
  • 來看一下中產階級的定義,你算是中產階級嗎?網友:「心塞」
    中產階級標準目前在世界範圍內對中產人群並沒有統一的概念,以經濟地位、社會階層和文化素養作為考量,中產階級的意思大致是處於比較中層的概念。這個群體接受過較為完善的教育,並且有立足於社會的資本,同時也擁有這比較高質量的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