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張姌
此時此刻,氣象應急服務車正奔馳在從溫州蒼南返回杭州的諸永高速路上,全車人都以不同的睡姿側著、倚著。大家剛剛完成「追風」任務,已是疲憊不堪。
我作為FM93交通第一廣播的氣象主播,跟隨浙江省氣象局氣象應急服務車,從8月1日開始,追蹤今年第9號颱風「蘇拉」。我將一路上的艱辛經歷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下來。
8月1日 星期三
颱風「蘇拉」步步逼近。13時,「蘇拉」已到溫州東南偏南方向575公裡的洋面上。14時,我接到任務,立即出發,與氣象專家們一起趕赴「蘇拉」可能登陸的地點——台州玉環。
迎颱風而上,被我們稱之為「追風」。氣象部門利用應急車可以得到準確的颱風動態變化和最新監測數據,為科研服務。而作為氣象新聞從業者,我需要把第一線的颱風情況及時、準確地報導給全省聽眾。
在10分鐘後,我們一行8人,登上了氣象應急服務車。這是一輛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氣象應急服務車,視頻會商、衛星通信、實地氣象信息採集等功能一應俱全。對於我來說,因有了去年追「梅花」的經歷,心裡多了些沉著。
氣象應急服務車一開出杭州市區,雨水就明顯增大了,窗戶在「咯吱」作響。經過將近6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終於在20時抵達了台州玉環。
與沿途的風雨相比,玉環有一種暴風雨前的寧靜——風不大,雨沒怎麼下。不過抬頭望去,厚厚的黑雲飄動的速度相當快。氣象專家介紹說,這就是典型的颱風雲,預計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襲。
22時,暴風雨如期而至,狂風咆哮、海浪翻滾持續一整夜。大夥也一夜無眠。
8月2日 星期四
早晨起床,發現賓館門外的小樹被風雨摧殘得七零八落。
昨晚的狂風暴雨只是「蘇拉」的「雕蟲小技」——邊緣影響。「蘇拉」加強為強颱風後,3時15分在臺灣省花蓮市秀林鄉登陸,登陸時近中心最大風力為15級,4時「蘇拉」再次減弱為颱風。
這時,我們接到上級指令,立刻掉頭輾轉到溫州蒼南——這是「蘇拉」可能第二次登陸的地點。
原本我們可以通過滾裝輪渡到樂清再上高速直達蒼南,可由於沿海的風浪超過了8級,輪渡早在昨天就全部停航,我們只好多走五六十公裡的路程繞道前往。
一上高速,風雨的力度再次加大。應急服務車的司機方師傅將雨刮打到最大檔,依然無法看清前方。高速公路上的其他車輛,都仿佛像蝸牛一樣在慢慢爬行。
14時,我們到達漁寮,頂著狂風,冒著暴雨,走訪當地的村民。該地在昨天上午已經疏散了所有遊客。政府對海濱的一些危房住戶,也採取了臨時安置措施。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釘上了長長的木板——居民們稱為「颱風板」,防止門窗被颱風吹破。
海浪翻滾著,發出巨大聲響。停在海邊的漁船像片片樹葉,隨風搖擺著。隨車的氣象工作人員佔據有利地形,趕緊架起檢測設備開始工作。此時該地風力5級。
8月3日 星期五
「蘇拉」最終以強熱帶風暴的量級,於8月3日6時50分,在福建福鼎秦嶼鎮登陸,登陸時近中心最大風力10級。而我們準備前往的目的地是距颱風登陸點只有43海裡的蒼南霞關鎮,那裡是著名的「羅莎」「桑美」等多個颱風的登陸點。
抵達霞關碼頭,我們才真正領略到颱風的強悍、威猛和無情。當地風力超過了8級,我在堤壩邊站了五分鐘左右,有種搖搖欲墜的感覺,在風雨中行進更是步履維艱。雨傘已經完全不起作用,我們只能穿上衝鋒衣。方師傅一再叮囑大家,下車時一定要用雙手推門,並且迅速地將門關上,不然很快車門就會被大風吹斷。沿堤壩的商店、酒店已經全部關門歇業了。不過沿海的居民相當淡定,對於每年夏天都會來幾回的颱風,早就見怪不怪了,甚至在自家門口搭起桌子,搓起了麻將。
結語:
在過去的幾天裡,我迎風冒雨,為聽眾直播連線15次,與其他電臺連線兩次,晚上無法睡眠,相當疲憊。但想到自己的勞作能夠讓廣大聽眾及時了解掌握颱風的最新動態,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心中還是快樂的。
8月6日,我們的氣象應急服務車又接到了新的任務,追逐今年第11號颱風「海葵」。新的徵程已經起航,「追風人」一如既往。
(責任編輯:李文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