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1月20日,宋英傑獲得了2012年度「金話筒獎」,成為首位獲得中國播音主持界最高等級榮譽的氣象主持人。這體現了公眾以及全國廣播電視行業對電視氣象服務節目的關注和認可。正如宋英傑所說:「不是我應該獲得此獎,而是從事氣象服務的人應該獲得此榮譽。」
在我國電視氣象節目走過的三十多年發展歷程中,天氣預報主持人秉承著讓觀眾「看得清、聽得懂、記得住、用得著」的原則,用通俗平實的講解、親切動聽的聲音第一時間傳遞氣象信息,與觀眾共擔風雨、共享陽光。廣東省只有6名氣象主播,卻每天為上億觀眾提供繽紛多樣的節目;甘肅省首位氣象節目主持人王玉潔自學化妝、自學播音、自籌經費,擔當起隴原當家主播的重擔;從軍營裡走出來的「氣象先生」黃健和同事櫛風沐雨,用鏡頭記錄萬千氣象,用聲音傳遞陰晴冷暖;藏族人達瓦次仁從播音主持的「門外漢」自學成長為專業的西藏氣象主持人。
以天為食的氣象主播
——記2012年度「金話筒獎」獲得者宋英傑
中國氣象報記者 顧燕傑
1月31日,宋英傑(右)接受中國氣象網和新華網聯合訪談,介紹我國天氣預報的發展和變化。顧燕傑攝影
今年1月20日,宋英傑獲得了2012年度「金話筒獎」,成為首位獲得中國播音主持界最高等級榮譽的氣象主持人。這體現了公眾以及全國廣播電視行業對電視氣象服務節目的關注和認可。正如宋英傑所說:不是我應該獲得此獎,而是從事氣象服務的人應該獲得此榮譽。」「
在我國電視氣象節目走過的三十多年發展歷程中,天氣預報主持人秉承著讓觀眾「看得清、聽得懂、記得住、用得著」的原則,用通俗平實的講解、親切動聽的聲音第一時間傳遞氣象信息,與觀眾共擔風雨、共享陽光。廣東省只有6名氣象主播,卻每天為上億觀眾提供繽紛多樣的節目;甘肅省首位氣象節目主持人王玉潔自學化妝、自學播音、自籌經費,擔當起隴原當家主播的重擔;從軍營裡走出來的「氣象先生」黃健和同事櫛風沐雨,用鏡頭記錄萬千氣象,用聲音傳遞陰晴冷暖;藏族人達瓦次仁從播音主持的「門外漢」自學成長為專業的西藏氣象主持人。
他是我國第一批走上電視屏幕的天 能給予對方以啟發。氣預報節目主持人,他是首位獲得中國 他就是觀眾所熟識的中央電視臺天播音主持界最高等級榮譽——「金話筒 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宋英傑。獎」的氣象主播。 「民以食為天,我以天為食。」在新浪螢屏上的他,大氣從容、言辭簡練, 微博上,這位擁有近40萬粉絲的氣象主站在綠色的幕板前遊刃有餘,左手在半 播的籤名是這樣寫的,這是他一直秉承空隨意移動都能準確地指到只在屏幕裡 的服務宗旨。從1993年開始擔任中央顯現而實際並不存在的虛擬圖像;生活 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宋英傑在中的他,謙遜幽默、睿智博學,對氣象科 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20年。他始終用心去播報氣象信息,將傳播做到通俗化、學、社會話題見解獨到,即使寥寥數語亦形象化,使高深的專業術語轉化成大眾所能接受的通俗語言。憑藉深厚的專業背景知識、幽默風趣的談吐、自信篤定的形象,他獲得了最佳主持人「氣象先生」的稱號。
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宋英傑還會通過微博、博客等方式與公眾進行實時的溝通,對網友關心的天氣問題及時答疑解惑,參與討論各種天氣現象。網際網路無疑為他提供了一個可以全面施展才華的舞臺。從民間諺語到古代詩詞,從社會焦點到網絡熱詞……他總能巧妙地用氣象知識進行解讀,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氣象的美與真。螢屏上西裝革履、說話嚴謹的他,出現在微博上時,嬉笑怒罵、針砭時弊、詼諧輕鬆,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專注於氣象科普與公益事業,向大家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氣象先生」、一個親民的氣象知識傳播者。「預報智慧更多的是來自於幕後的預報員。我常常替他們接受鮮花,那我為什麼不能替他們背背黑鍋呢?」面對網絡上質疑、批評甚至責罵天氣預報的網友,宋英傑會耐心地疏解對方的怒氣。他總是帶著一種敬畏之情與一顆謙卑的心去工作,將批評和嘲諷看成是一種鞭策,進而轉化為一種「正能量」。
當別人問起這份工作是否枯燥時,宋英傑很詫異地說:「我一點不覺得枯燥。我特別喜歡這份工作的快節奏與挑戰性。」正是出於這份熱愛,他從沒停止過探尋如何播報才能讓公眾看得清、聽得懂、記得住、用得著。中央電視臺每晚《新聞聯播》之後的《天氣預報》主持人口播部分雖然只有1分49秒,但裡面的學問可不少。當全國天氣災害多發時,大量的警報信息需要濃縮在1分49秒裡,這要求主持人能夠清晰而不侷促地在短時間內將信息播報準確;當全國天氣以晴為主時,在看似沒有話題的情況下,要求主持人能夠讓這1分49秒豐滿而流暢。在口播的過程中,時長的誤差不可超過3秒。這個壓縮與擴充過程考驗著主持人的應變能力,外行人往往難以體會其中的艱難。
今年1月20日,在北京舉辦的2012年度中國播音主持「金話筒獎」頒獎典禮上,宋英傑成為了首位獲得該獎的氣象節目主持人。在收穫了播音主持界的最高獎項後,他感慨道:「獲得『金話筒獎』有些意外,不是我應該獲得此獎,而是從事氣象服務的人應該獲得此榮譽。到目前為止,氣象電視節目已經發展了30多年。『金話筒獎』是對氣象電視節目發展的認可。」
廣東那群氣象主持人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郭婷 林丹
2010年7月23日,颱風「燦都」襲擊廣東,主持人馬俊在狂風暴雨中做現場報導。攝影葉國才
字正腔圓、光鮮靚麗、指點風雲——這是大多數人對氣象主播的第一印象。但是,在螢屏外的他們都有著怎樣的性格與故事呢?筆者採訪了廣東氣象影視宣傳中心的主播,了解他們螢屏背後的故事。
「我做的節目,有我的靈魂在裡面,雖然還沒能以最好的方式表現出來,但是我在努力。」柴林這樣總結自己的工作。
柴林擔任氣象主播有12年了。值班編導一看是他當班就可以把心放在肚子裡了。親切的語調、準確的指圖、控制得當的節奏形成了他的播報風格。他經常主動參與稿件的創作,修改稿件內容,提出製圖意見。
柴林是經濟管理專業出身,無論是播音主持還是氣象知識都是自學成才。他說道:「我是氣象節目的主持人,我需要把編導的思路轉化為自己的思路,然後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出去。」氣象的專業性很強,單純的理論積累是必要的。柴林一有空就自學氣象知識,「當我看到周圍的人把全部熱情投入到這份工作中時,對我也是一種感染。」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主持人,必須紮根於生活,不斷地從生活中汲取養分,從而挑戰自我、提高自我。」馬俊時刻這樣提醒自己。
馬俊是廣東氣象影視宣傳中心的「多面手」。在天氣預報節目裡,他是儀表堂堂的天氣主播;在預警信息宣傳片裡,他是古靈精怪、一人配多角的卡通配音高手;在中國氣象頻道的新聞節目裡他又變身為記者,採訪漁民、交警、商販、市民,為觀眾帶來最新的前線資訊。此外,在廣東省氣象局團委,他是文體委員,曾獲得「廣東省優秀團幹」和「廣東省直青年朗誦大賽金獎」。
然而,最令他自豪的還是「追風專業戶」的稱號。眾所周知,廣東是易受熱帶氣旋影響的省份,因此從2010年開始廣東氣象影視宣傳中心擁有了自己的衛星直播車,「追風報導」成為了汛期的重頭戲,而馬俊成為了報導骨幹人員。
在直播連線時,為了拍攝效果好,馬俊總是迎著風站著,有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他的眼睛無法睜開,一張嘴就會灌滿風和雨。只需要半分鐘的話,他說了一分鐘還沒有說完。雖然穿著雨衣,但雨水常常順著縫隙進去,等一條新聞錄完,全身上下基本就溼透了。由於人手有限,「追風小組」的配備是最精簡的。馬俊常常要身兼出鏡記者、編導、聯絡人員等數職,既要自己觀察、採訪,又要拍攝照片、編輯文字。
廣東是一個有著眾多粵語頻道的省份,所以氣象主播裡自然少不了土生土長的廣東人,郭璐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曾主持過新聞、名人訪談及政經專題等類型的節目,2012年4月入職廣東氣象影視宣傳中心,算是氣象主持行業中的「新人」。如今她已經成為廣東影視王牌節目——《珠江新聞眼》氣象連線板塊的負責人,從策劃到寫稿再到主持,全權負責。講到粵語主持和普通話主持的不同點,她說:「粵語更本地化一些,我們需要去搜集更多地道的廣東民諺俗語。一來可以增強播報時的語言特色,二來能達到傳承粵語文化的目的。」
此外,廣東氣象影視的大家庭中還有親切的鄰家大姐姐魏玲、帥氣小生朱文斌和能說會道的北京爺們兒石偉豪。氣象主播們來自五湖四海,他們因為氣象而匯集在一起。他們風格不同,有專業嚴肅的,有生動活潑的,也有親切自然的,為觀眾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氣象節目。他們雖然只有6個人,每天卻為廣東上億的觀眾提供氣象服務。
用執著釀出氣象人生
——記西藏自治區氣象主持人達瓦次仁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央吉次仁 記者 次吉
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達瓦次仁(右)與內地同行交流氣象節目內容。圖片來自中國氣象報西藏記者站
今年43歲的西藏氣象主持人達瓦次仁依舊充滿活力,愛唱、愛跳、愛笑。他有著偏黑的皮膚、高高的鼻梁、深邃的眼眶。炯炯有神的雙眸裡透著男人的剛毅。人們第一眼見到他,就很容易被他的帥氣所吸引。
達瓦次仁是西藏目前唯一的「氣象先生」,是山南乃東人。出眾的外表和堅持不懈的毅力使他在西藏「小有名氣」。他是一個出色的歌舞者、演講者,還是一個優秀的節目主持人。
達瓦次仁從小就喜歡唱歌。他曾在山南地區的洛隆縣和隆子縣從事地面測報工作,艱苦的條件並沒有使他消沉。歌聲讓他的生活充滿了快樂。達瓦次仁還是單位的舞蹈比賽主力,無論是藏族舞蹈,還是印度舞蹈,他都能夠揮灑自如。才藝出眾的他多次獲得獎勵。
2004年7月,在西藏自治區氣象局舉辦的「西藏氣象文化周」活動中,達瓦次仁獲演講比賽一等獎;2005年9月,達瓦次仁獲得了中國氣象局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氣象人精神」演講比賽一等獎;他還榮獲2010年上海世博會「優秀氣象主播」稱號。他曾多次成功主持全區各種大型晚會。
達瓦次仁與氣象節目結緣於2005年9月。在獲得了「全國氣象人精神」演講比賽一等獎後,他被調到西藏自治區氣象臺影視中心。在集中培訓了三天後,他開始上崗了。在第一次面對攝像機時,他並不緊張。但由於沒有經驗,他在主持節目時,有點像在演講。他並不氣餒,將第一次主持的節目刻成光碟,一有時間就拿出來觀看,尋找差距,不斷琢磨,提高自己的主持水平。在不斷的摸索中,他終於形成了自己的主持風格。
他幹一行,愛一行。這和他的經歷是分不開的。達瓦次仁最初是基層氣象工作者,1996年1月被聘為大氣探測助理工程師,在山南地區隆子縣氣象站從事地面測報、小球測風和人工影響天氣工作;1998年8月被調到山南地區氣象臺從事地面測報和氣象數據傳輸工作。2005年,他被西藏自治區氣象局授予「百班無錯情」獎勵。這些基層工作經歷為他的氣象主持生涯奠定了專業的基礎。他深知每一個氣象數據背後辛勤的汗水,珍惜每一次將預報結論呈現給觀眾的機會,勤勤懇懇,風雨無阻。
當回憶起這些成績,達瓦次仁感慨地說:「正是有了眾多人的幫助,我才有了今天。這些成績是屬於他們的。我沒有理由不努力,我會一直努力下去。」
軍營裡走出來的「氣象先生」
——記湖南省氣象節目主持人黃健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 尹婷
黃健在演播室錄製節目。攝影姚宏權
從軍營裡走出來的黃健,是湖南省氣象節目主持人。他身上既充滿年輕人的朝氣與活力,又具備氣象工作者敬業愛崗、吃苦耐勞、積極向上的優良品質。「對於氣象知識,我一點兒也不陌生。」2001年,黃健入伍廣州軍區某部。他曾在部隊氣象站待過一段時間,全面掌握了地面觀測、預報等基礎知識。2003年他退伍後,由於興趣愛好,報考了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專業。2008年,黃健如願成為了一名氣象節目主持人。「氣象節目並不是簡單地把氣象結論播報出去。氣象是一門嚴謹的科學,要求主持人將枯燥的預報信息用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語言呈現在電視觀眾面前。」黃健說道。
每天錄製節目前,黃健都會做足準備工作。他從不滿足於現狀,從自身找差距、找不足。長時間的勤奮與用心,讓他在節目中遊刃有餘,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而他大氣、親和、睿智的主持風格也逐步形成。
除了完成日常節目主持之外,他還負責《越播越開心》《氣象天地》《氣象伴你行》等戶外創意類節目的整體策劃、人員組織、稿件編寫等工作。有時他還參與外出採訪,製作機,黃健沒有戴手套、帽子,舉著攝像機科普專題片、暴雨紀實專題片、形象宣站了一個上午。2012年10月,黃健參與傳片等。他的身影還常常出現在湖南「走轉改」活動,到張家界拍攝專題片。氣象部門各類文藝晚會上。為了拍出好的畫面,黃健和同事步行數2011年1月17日,一場大範圍的低裡。他扛著40斤重的設備爬山,到了目溫雨雪天氣侵襲湖南。黃健和他的同的地,跪著拍、趴著拍、仰著拍……為了事頂著鵝毛大雪、冒著嚴寒外出採集氣拍出好片子,他忘記了山風的寒冷,不象新聞。在雪地裡,為了靈活操控攝像斷調整各種拍攝姿勢。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黃健還積極參加演講比賽。2008年,他代表湖南省氣象局參加全省演講比賽,獲得了一等獎。「我是來自湖南省氣象局的一名普通氣象影視工作者,寒暑經年,春夏秋冬,我和我的同事們用鏡頭記錄萬千氣象,用聲音傳遞陰晴冷暖,用心感悟氣象情懷……」2010年9月,黃健以《我是一臺攝像機》參加「全國氣象行業弘揚氣象工作者優良傳統與作風演講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為湖南氣象部門樹立了良好形象。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黃健連續四年獲得省氣象服務中心年度「優秀」。前不久,他還獲得「2012年度湖南氣象科技服務年度優秀」。
「電視節目是一個合作的藝術,主持人如果離開團隊便沒有多大的用武之地。我能夠獲得大家的肯定,離不開我們這個團隊成員之間的默契、信任與支持。」面對成績,黃健謙虛地說道。
愛紅妝更愛氣象
——記甘肅省首位氣象節目主持人王玉潔
中國氣象報記者 倪永強 通訊員 苑海燕
王玉潔是甘肅省首位氣象節目主持人。從1998年開始至今,她的主持經歷已有15年。知性大方的形象,親和自然的主持風格,這是她留給大家的印象。
在這15年中,她每天要在隴原螢屏《天氣預報》節目中為觀眾認真、嚴謹地播報未來幾天的陰晴冷暖情況。在王玉潔看來,這是一種驕傲與責任,更是觀眾對她的信任。作為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視氣象節目已成為氣象部門的重要窗口之一。王玉潔時刻提醒自己,要用最真摯的情感、最貼切的語言去解讀天氣、服務大眾。
在她工作的前五年裡,單位經費緊張,沒有化妝費、服裝費,待遇低、工作多。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王玉潔迎難而上,從未向單位提過任何要求。沒有節目經費,她自己想辦法,從不給單位增加負擔。沒有專門的化妝師,她翻找化妝書籍,自己學習化妝。
王玉潔不是播音科班出身,需要靠自己潛心摸索學習。作為一名氣象學碩士,她積累了深厚的氣象理論知識,但缺乏演播技巧。在工作之餘,她不斷模仿學習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節目,努力彌補差距,以提高自身的主持水平。為使得天氣預報節目輕鬆自然,她不放棄任何學習機會,向省內外同行請教,專心研究氣象節目的特點,揣摩總結氣象節目的主持技巧。
天道酬勤,付出總有回報。2000年,在第三屆全國電視氣象節目觀摩評比中,她主持的《交通氣象》電視節目獲得「創意三等獎」。2004年,在第五屆全國電視氣象節目觀摩評比中,她獲得「主持藝術二等獎」,這是迄今為止西北省份主持人在該項評比中獲得的個人最高獎。這份獎勵為甘肅省氣象部門贏得了榮譽。
近幾年來,氣象節目主持人不斷增加。王玉潔主動擔起指導新人的重任。有著多年主持經驗的她經常與新人探討如何豐富節目主持語言,如何提高專業修養和業務水平。她說:「我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幫助,使新人能儘快進入角色。」
除了做好每天的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外,王玉潔還積極參與節目的策劃。尤其是在遇到重大天氣過程、重要節日等特殊時段,她和製作人員緊密配合,出謀劃策,共同製作完成節目。
現在的王玉潔比以前更忙碌了,她還負責省級氣象影視及專業服務的管理與營銷。身兼數職的她除了主持節目,還要開拓業務。即使再忙碌,她還是抽出時間參與科研。2007年,她被評為「十一五」期間全國氣象科技服務先進個人。她還獲得了甘肅省氣象局「科技進步獎」,在各類期刊發表和翻譯的學術文章達十幾篇。
(責任編輯:張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