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報風雲的從不是風雲人物
芒果氣象主播肖瀟講述藍板背後的故事
2015年11月19日
關注天氣的人,運氣往往不會太差。但你有關注那些可能只有聲音出鏡、每天固定為你播報天氣的人嗎?
近日,一個關於「氣象主播」的帖子在網上出現,網友整理了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氣象主播的風格:韓國流行美女主播、歐美都是逗比大叔風,相比之下,國內的氣象播報員都如此低調,像央視的「氣象先生」宋英傑主持18年,對觀眾而言,估計他的聲音比臉更熟悉。 記者沈參王路長沙報導
「其實現在在國內,氣象主播還是屬於記不住名字的播報員吧,一切以節目為主。」昨日,記者採訪到了湖南衛視「衛視氣象站」的主播肖瀟。這位年輕的女主播透露,目前國內主播走的還是端莊大氣的主播路線,「不過偶爾我們也會萌萌噠。」
端莊大氣為主,現在變得更活了
2011年,肖瀟畢業後進入湖南省氣象局,成為了一名氣象主播。肖瀟透露,目前氣象主播都還是從播音主持方向選拔,「一般都招聘播音主持專業學生,然後再培訓」。對於年輕的主播們,最難的是指圖,「就是指每個地理方位,要越精準越好,不能出錯,這個是要訓練的」。最重要的則是信服度,「就是要讓觀眾看起來可信,他們會願意接受你傳遞的信息」。也因此,氣象主播一般都會穿得比較端莊、中性,「基本上以套裝為主,湖南的氣象節目還比較放得開,夏天可以穿連衣裙」。
播報風格上,氣象主播的風格會類似新聞主播,「比較端莊利索,態度平穩,但是語氣要抑揚頓挫」。不過,隨著氣象節目越來越多樣化,氣象播報也開始越來越活潑。播報員們也會將一些網絡詞彙等代入,來增加節目吸引力:「比如有一期剛好是北京初雪,長沙氣溫將近30°,當時就用了網上那句『你在北方寒冷的夜裡裹著貂,我在南方豔陽天裡露著腰』;還有連續下雨的一周,可能就會調侃說蕭敬騰要來了。
不同的節目也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湖南衛視每天兩檔氣象播報,「中午的是旅遊氣象,可以活潑一點,帶一下旅遊景點,晚上的緊跟著《新聞聯播》播出,就必須比較正式」。在電影頻道播出的節目,就會將氣象跟電影扯在一起,「在少兒頻道的氣象節目,可能就會扯一些知識,比如這周下雨,就會科普一下雨衣的前世今生」。
天氣預報不準,會被瘋狂@
氣象主播做久了,會養成一些「職業病」,「比如瘋狂關注天氣,而且跟別人聊天氣會特別喜歡說些官方術語,北風幾級轉幾級、中到大雨等等,大家就會調侃」。知道她是氣象主播後,她就成了朋友們的氣象專家,「經常有朋友會突然打電話來說,『快,嶽陽今天下午會不會下雨』,我就說,『我也沒有那麼神好嗎!』」
一直以來,天氣預報總被吐槽說「太不準」。肖瀟也被吐槽過,「有一天我播報天氣說長沙有大雨,結果第二天陽光燦爛,然後微博上就被瘋狂@,說怎麼回事!」不過對此她也表示很冤枉,「其實現在天氣預報已經很準了,只是一般報的得準確的時候,大家不會去在意,只要一旦不符,立馬就會覺得怎麼這麼不準」。
有時候還有一些好笑的投訴。「有一次我還被人打電話投訴,說穿的裙子太皺了,我也沒想到居然這個也會被注意到。」肖瀟說。
國外氣象主播畫風不同
在韓國,氣象主播是非常會找存在感的。「她們可以穿得很開放,短裙、絲襪,很生活化,主持的時候也會很女人,但我們的話會儘量中性」。
歐美的主播們則是浮誇風,「動作都會比較誇張,她們的播報很多是直播,會連線天氣預報員,兩人還要聊會天,說點家常話,整體風格很隨意」。此前網上還流傳一段視頻,講一位美國男主播抱剛出生的兒子出鏡報天氣。
在日本,氣象主播地位很高,「因為日本天氣變化比較快,他們的天氣預報都是直播,而且頻率特別高,一天很多檔,所以氣象主播還是很重要的」。
52秒的播報,鏡頭還不多
與國外各種奇特風格的氣象主播不同,在國內氣象主播屬於「記不住名字」的播報員,他們有一條原則——節目至上。「就是一切要以你背後的藍板(氣象圖)為重,不能凸顯你自己。」節目中,一般氣象員都站在鏡頭的最邊邊,「要保證不擋到背後的氣象圖」。甚至有時候可以半身出鏡,「有時候要指你附近地區的氣象,為了不遮擋到,人就要退後一步,那人就(從鏡頭中)出去了。但只要聲音還在就可以的」。
一般而言,氣象播報的時間都不會太長,所以主播們的鏡頭也不會太多。「像湖南衛視的氣象播報應該是52秒,所以你要一口氣把它播報完趕時間,也不會去想今天穿得好不好看鏡頭好不好。」所以,雖然當了四年播報員,能夠認出肖瀟來的並不多。「有時候跟朋友一起吃飯,會有人問你是不是主持人,但是一般都叫不出名字啦」。
對此肖瀟偶爾也會「心塞」,「畢竟還是有主播夢嘛,不過也很正常,你就是一個服務性工作,傳播第一」。
直播型專家型更出彩
隨著網際網路以及通訊的發達,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再守著電視看天氣預報。肖瀟認為很正常,「因為手機電腦上都可以隨時查詢天氣,可能看的年輕人比較少了,但中老年受眾還是很多的」。在她看來,未來的氣象播報可能會向直播型轉變,「會變得更加即時」。此外,氣象主播的另一個趨勢就是專家型,「現在氣象主播更多是從播音主持專業進來,吃的還是青春飯,而在歐美,氣象主播更多是專業的氣象人才,我覺得以後往專家型發展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