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雲識天」探尋氣象的秘密

2021-01-08 瀟湘晨報數字報


3月19日,小朋友們現場體驗天氣播報。圖/通訊員高繼林

    本報長沙訊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觀雲識天」。3月19日上午,湖南省氣象局和湖南省氣象學會主辦,聯合社區、媒體招募學生、市民參與科普基地公眾開放活動,四百多位市民在湖南省氣象預警中心探索了氣象的秘密。

    「大家平常看天氣預報時,主持人身後的地圖都是靠電腦後期合成的,實際錄製的時候是沒有地圖的……」在湖南省公共氣象服務業務平面,學生及市民與氣象主持人近距離接觸,氣象主播肖瀟現場直播連線帶領大家探秘氣象工作的幕後環節,以及氣象節目的製作流程。

    在多功能會議廳,圍繞今年的主題,工作人員楊雲芸作了題為《觀雲識天--教你認識天空中的雲彩》的氣象科普講座,並進行現場互動答疑。主講人員運用動畫、天氣現象彩圖等圖文並茂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講述著雲的定義、形成過程等。活動現場還進行了抽獎,發放了《氣象知識》、《觀雲識天》等宣傳資料。

    記者儲文靜通訊員孫姣

相關焦點

  • 世界氣象日|觀雲識天!讓我們讀懂天氣「表情包」
    在缺乏天氣預報設備的古代,人們根據云的形狀、來向、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氣象規律,變成氣象諺語口口相傳。直到今天,不少天氣諺語還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中,預報未來天氣變化。&nbsp&nbsp&nbsp&nbsp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nbsp&nbsp&nbsp&nbsp讓我們一起「觀雲識天」&nbsp&nbsp&nbsp&nbsp解讀雲端的秘密!
  • 世界氣象日氣象專家教你「觀雲識天」
    為紀念第57個世界氣象日,3月23日,溫江區氣象局開展「3·23」世界氣象日科普宣傳系列活動,當天百餘名師生走進溫江區氣象科普教育基地,了解氣象科普知識。今年的世界氣象日主題為「觀雲識天」,溫江國家基準站高級工程師陳樂介紹,雖然每一朵雲都形態不一,但在氣象專家眼裡,雲層依然有規律可言。目前,常見的雲可以分為3族10屬29類。
  • 2017年世界氣象日主題——觀雲識天
    來自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消息,2017年世界氣象日(3月23日)將「觀雲識天」作為主題,以突出表現雲在天氣氣候預測和水循環中的巨大作用。縱觀歷史,藝術家、詩人、音樂家、攝影師和無數愛好者無不從雲身上汲取靈感,將其訴諸線條、詩句、音符和光影。例如,法國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創作的管弦樂《夜曲》之「雲」就成為印象派音樂中的傑作之一。
  • 「鯉魚斑」雲層意味著大晴天 世界氣象日解密「觀雲識天」
    小說裡的「神人」總能根據星雲變化推測天氣「呼風喚雨」,其實我們如果掌握一定的氣象知識,完全可以「觀雲識天」。今天是世界氣象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智協飛特意為揚子晚報讀者列出了多種觀雲識天的方法:「鯉魚斑」的雲層意味著大晴天,「鉤鉤雲」預示要下雨。記住這些門道,以後出門再也不用為「要不要帶雨傘」糾結啦。
  • 氣象專家介紹:觀雲識天 首先你得讀懂雲的語言
    ■天府早報記者朱佳慧「天上豆莢雲,不久雨將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雲向東,有雨變成風,雲向南,水漣漣,雲向西,下地披衣」,不論這些民間諺語有沒有科學依據,但在平時在生活中有些市民似乎都有觀雲識天的本領。
  • 科普小知識:觀雲識天,可讀懂「雲」對生活的影響
    上海市氣象局供圖 今天是世界氣象日,申城天氣「陰轉多雲」。如果細究這4個字,意思是人們視野所及範圍內,總雲量將從7成以上轉為3至7成。大片雲層,恰好點題。 「觀雲識天」是由政府間國際氣象合作機構世界氣象組織(WMO)確定的2017年世界氣象日主題。
  • 觀雲識天——「3·23」世界氣象日訪談
    今年是我們在省政府門戶網站和大家一起在線「說氣象」的第10年了,前幾年我們分別從天氣、氣候、氣象防災減災、氣象與民生、氣象技術發展等不同的主題,和大家交流過天氣氣候的相關知識。 [2017-3-23 10:01:46][楊金彪]: 今年是第57個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觀雲識天」。
  • 氣象專家談「觀雲識天」:天上灰布懸 雨絲定連綿
    省氣象局昨日舉辦「世界氣象日」公眾開放活動,專門就「觀雲識天」進行了科普講座。來自怡海小學、西湖小學等學校的400多名學生及家長參加了活動。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觀雲識天」。在省氣象預警中心,記者了解到,省內多個電視頻道的天氣預報節目都是在該中心錄製完成,這也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
  • 「觀雲識天」的故事:雲和天氣的那些事兒
    但對於 「觀雲識天」的氣象工作者來說,各種雲層、雲狀,結合雲底高度都能幫助他們判斷即將出現何種天氣現象。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地面與高空觀測室科長施麗娟告訴記者:「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 雲也有個性——觀雲識天
    民間一直有「觀雲識天」的說法,古往今來,智慧的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天氣經驗,對生產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氣象工作者來說,各種雲層、雲狀,結合雲底高度都能幫助他們判斷即將出現的天氣現象。在他們眼裡,千姿百態的雲都可以分為三種:積狀雲、層狀雲和波狀雲,它們皆因水汽垂直上升運動而形成。積狀雲是大氣對流的產物,這種雲底部平坦,頂部凸起。
  • 安徽含山:志願者進幼兒園開展觀雲識天活動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王鵬報導 作為2017年「3.23」世界氣象日系列活動之一,3月17日上午,安徽省含山縣氣象局組織氣象志願者來到含山縣慈暉幼兒園,圍繞今年氣象日的主題「觀雲識天」開展活動,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氣象科普體驗。  此次科普活動分室外與室內進行。
  • 觀雲識天 咱身邊的雲彩有哪些小秘密
    去年11月天空出現的透光高積雲   3月23日是第五十七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觀雲識天」,以突出表現雲在天氣氣候預測和水循環中的巨大作用。在古詩詞中「雲」的出鏡率就非常高,「朝辭白帝彩雲間」、「白雲深處有人家」、「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這些經典詩句裡都有雲彩的身影。
  • 首屆「觀雲識天」攝影大賽 《火燒雲》奪得第一名
    2017年貴州省氣象局首屆「觀雲識天」攝影徵圖大賽通過線上投票與線下專家評審,最終角逐出前50名優秀作品
  • 在以「觀雲識天」為主題的世界氣象日,我們與你分享
    圖片來源:賞雲協會網站圖集  在世界氣象組織新版本《國際雲圖集》的討論和籌備中,asperatus的名字最終被換成了asperitas(從形容詞到名詞)。世界氣象組織負責人羅傑表示,asperitas只是「四級分類」,不是一個主類,也不是一種主要的雲類型。
  • [世界氣象日]圖解:8顆衛星組成天基氣象災害監測網
    經濟日報原標題:觀雲識天準預報 防災減災解眾憂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我國綜合氣象觀測的整體實力已有顯著提升,基本建成天基、空基、地基三位一體的氣象災害立體監測網,為減少氣象災害損失、保護人民安全福祉提供了可靠支撐——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如約而至。今年,「觀雲識天」這一主題吸引了一眾「氣象粉」參與熱議。坐看雲捲雲舒,除了為生活增添愜意的美感外,還與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乃至生產活動息息相關。
  • 天上雲朵的秘密 你知道嗎?
    天上鯉魚斑,曬穀不用翻;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 天上雲朵的秘密 你知道嗎?……為紀念第57個世界氣象日,昨日,圍繞此次氣象日主題「觀雲識天」,溫江區氣象局開展「3·23」世界氣象日科普宣傳系列活動,當天百餘名師生走進溫江區氣象科普教育基地,了解氣象科普知識。一共有30種類型的雲  按照雲的外形、結構和成因,原本《國際雲圖集》收錄了29種類型的雲,今年新增加了一種類型的云:滾雲。
  • 走近你,天上的雲——寫在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
    每年的3月23日為世界氣象日,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觀雲識天。省氣象局在氣象日到來之際舉行了豐富的氣象科普活動,包括科普講座、攝影大賽等。   3月22日,氣象專家接受記者專訪,帶大家走進雲的世界。   春夏多積雨雲,秋冬多層雲   「雲是天氣現象的搖籃。」
  • 氣象日|天上這13種雲 你都認得嗎?
    ,今年的主題是「觀雲識天」。為科學普及氣象知識,擴大氣象宣傳覆蓋面,溫州市氣象局舉辦「觀雲識天」攝影活動,共收到50多位讀者超過250張流雲攝影圖片。先來觀賞一下淡積雲、碎積雲是一種垂直向上發展的雲塊,雲體輪廓分明,頂部凸起,雲底平坦,雲塊之間不相連接。外形類似棉花堆。
  • 氣象小編教你觀雲識雨(組圖)
    2016/8/4 18:07:31   來源:青島新聞網       民間有俗語說,六月的天,
  • 看雲識天氣有依據
    看雲識天氣有依據&nbsp&nbsp&nbsp&nbsp知多點,學多點。對於專業的科普知識,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枯燥無味,專業且不可讀,讓閱讀者望而卻步。因此,本報推出科普專欄,不定期邀請行業專家解讀科普知識,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和事例來講述,讓大家輕鬆閱讀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