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也有心情和個性?沒錯!看雲識天氣有依據

2020-11-25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什麼?雲也有心情和個性?

&nbsp&nbsp&nbsp&nbsp沒錯!看雲識天氣有依據

&nbsp&nbsp&nbsp&nbsp知多點,學多點。對於專業的科普知識,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枯燥無味,專業且不可讀,讓閱讀者望而卻步。因此,本報推出科普專欄,不定期邀請行業專家解讀科普知識,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和事例來講述,讓大家輕鬆閱讀長知識。

&nbsp&nbsp&nbsp&nbsp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胡玲玲 徐天保

&nbsp&nbsp&nbsp&nbsp「烏雲烏雲快走開,你可知道我不常帶把傘……」每次出行穿衣,都離不開看天氣,明天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觀雲識天」,世界氣象組織是這樣解釋主題:為了以突出表現雲在天氣氣候預測和水循環中的巨大作用,雲不僅可幫助驅動水循環和整個氣候系統,在天氣預報中預警作用也不可小視,它還是氣候變化研究中不確定性要素之一。今天,就請大家跟著本報記者和廣西氣象專家一起來看雲識天氣吧。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透光高積雲系統性地進入天空,若雲層朝蔽光高積雲發展,天氣將轉壞。記者 徐天保攝

&nbsp&nbsp&nbsp&nbsp入門級識雲

&nbsp&nbsp&nbsp&nbsp什麼雲配什麼天

&nbsp&nbsp&nbsp&nbsp還記得咱們初中課本裡那篇《看雲識天氣》的課文嗎?開頭就有這樣一句話: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那麼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原來,空氣上升絕熱冷卻形成了雲,這是雲的共性;但是水汽在凝結或凝華過程中有著不同的特點,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雲狀,這是雲的個性,因此氣象專家也正是利用雲的個性來分析研究天氣變化的。

&nbsp&nbsp&nbsp&nbsp此外,人們看不見水汽和大氣運動,但從雲的生消演變中卻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氣運動的一舉一動,而水汽和大氣運動對雨、雪、冰、雹等天氣現象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廣西地處低緯度地區,南面向著熱帶海洋,北面多是南嶺山地,西面緊靠著雲貴高原,境內河流縱橫,地理環境比較複雜,氣候多變,災害性天氣出現頻繁,同時也是全國降水量比較多的地區之一,而當強降雨、雷暴、颱風等災害天氣來臨之前,廣西天空中的雲也是各不相同的。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圖中是碎積雲和淡積雲,因空氣受熱產生對流而形成,若對流進一步發展,雲將垂直演變成濃積雲和積雨雲,產生雷雨天氣。記者 徐天保攝

&nbsp&nbsp&nbsp&nbsp初級識雲

&nbsp&nbsp&nbsp&nbsp民間農諺蘊含不少識雲知識

&nbsp&nbsp&nbsp&nbsp古往今來,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的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雖然農諺不一定百分百正確,但氣象專家分析說,這是勞動人民長期的觀測和實踐的經驗總結,雲的產生和消散以及各類雲之間的演變和轉化,因而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nbsp&nbsp&nbsp&nbsp專家還表示,每年的春季,廣西各地多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主要是層積雲影響造成。進入夏季,對流發展旺盛,各地的雲以積雲和積雨云為主,多雷雨天氣。夏季颱風影響頻繁,雲多以雨層雲和積雨云為主。秋季則對流減弱,天氣晴好,雲多以捲雲和高積云為主。冬季受冷空氣影響,各地的雲由捲雲、卷層雲演變為高層雲,並帶來降水。甚至有時也會出現層積雲帶來的陰雨天氣。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鬃積雨雲,遠處已出現雨幡,將帶來雷雨大風天氣。記者 徐天保攝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密捲雲和透光高積雲,天氣晴好。記者 徐天保攝

&nbsp&nbsp&nbsp&nbsp知多點

&nbsp&nbsp&nbsp&nbsp懂點農諺很有用

&nbsp&nbsp&nbsp&nbsp「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鉤鉤雲指釣鉤捲雲,這種雲的後面,常有鋒面(特別是暖鋒)、低壓或低壓槽移來,預兆著陰雨降臨。

&nbsp&nbsp&nbsp&nbsp「炮臺雲,雨淋淋」——炮臺雲指堡狀高積雲或堡狀層積雲,多出現在低壓槽前,表示空氣不穩定,一般隔8到10小時左右有雷雨降臨。

&nbsp&nbsp&nbsp&nbsp「天上鯉魚斑,明日曬穀不用翻」——鯉魚斑指透光高積雲,往往處在由冷變暖的變性高壓氣團控制下,雲層如果沒有繼續增厚,短期內仍是晴天。

&nbsp&nbsp&nbsp&nbsp「魚鱗天,不雨也風顛」——魚鱗天指捲積雲,出現這種雲,表明高層大氣層不穩定,如果雲層繼續降低、增厚,那麼很快會下雨或颳風。

&nbsp&nbsp&nbsp&nbsp「日落射腳,三天內雨落」——指太陽從雲層的空隙中照射下來,稱「日射腳」,傍晚出現日射腳,說明對流作用強烈,預示有雨。

&nbsp&nbsp&nbsp&nbsp「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早晨東方無雲,西方有雲,陽光照到雲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陰雨系統移來,天氣將會轉陰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邊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對流減弱,形成彩霞的東方雲層,將更向東方移動或趨於消散,預示著天晴。

&nbsp&nbsp&nbsp&nbsp「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根據云的移動方向來預測陰晴,雲向東、向北移動,預示著天氣晴好;雲向西、向南移動,預示著會有雨來臨。

&nbsp&nbsp&nbsp&nbsp雲朵也排「九族」譜,可以學學

&nbsp&nbsp&nbsp&nbsp

相關焦點

  • 雲也有個性——觀雲識天
    民間一直有「觀雲識天」的說法,古往今來,智慧的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天氣經驗,對生產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還有「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是說假如見到朝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陰雨系統移來,天氣將會轉陰雨;到了傍晚如果出現晚霞的話,則預示著天晴。「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也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諺語,這是根據云的移動方向來預測陰晴,雲向東、向北移動,預示著天氣晴好;雲向西、向南移動,預示著會有雨來臨。
  • 「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原標題:「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問:在缺乏天氣預報設備的古代,人們根據云的形狀、來向、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氣象規律,變成氣象諺語口口相傳。直到今天,不少天氣諺語還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中,預報未來天氣變化,比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東虹日頭西虹雨」等等。
  • 說明文——《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學案)
    對,是雲、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說,雲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的變化。(訓練學生聽、說的能力和想像力)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 2014年教師招聘《看雲識天氣》第一課時
    對,是雲、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說,雲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的變化。(訓練學生聽、說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講述雲和天氣的關係的課文——《看雲識天氣》。(一)明確目標1.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2.理清如何看雲識天氣。3.打比喻、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 《看雲識天氣》課後練習題答案
    1.看雲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  2.設計一種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參考答案:  1.這道題檢查學生把握中......   一、默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題。
  • 看雲識天氣:什麼雲會下雨or天晴?
    看雲識天氣:什麼雲會下雨or天晴?>堡狀層積云:炮臺雲 雨淋淋堡狀高積云:炮臺雲 雨淋淋>絮狀高積云:棉花雲 雨快臨>15日夜間到16日白天,陰大部地區有陣雨轉多雲,偏南風轉偏北風3級左右,氣溫19~29℃;16日夜間到17日白天,多雲,西北風2~3級,氣溫17~26℃。
  • 你知道怎樣看雲識天氣嗎?
    你知道怎樣看雲識天氣嗎? 2018年04月04日 17:24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你知道怎樣看雲識天氣嗎?
  • 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語文說課稿:看雲識天氣
    《看雲識天氣》教材分析(1)內容分析:《看雲識天氣》是一篇舊課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形態的雲和天氣的關係;不同光彩的雲和天氣的關係。從寫作上看:.層次清楚,有綱有目;.能抓住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語言準確,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把雲寫得生動形象;運用了下定義、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等說明方法。
  • 「看雲識天氣」,看到這些雲你應該考慮躲雨了
    看雲識天氣雲是地球上水循環的有形結果,太陽輻射照在地球的表面,地表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小塵埃(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樣就產生了雲的外觀。
  • 「看雲識天氣」,看到這些雲你可以安心出門辦事
    看雲識天氣雲是地球上水循環的有形結果,太陽輻射照在地球的表面,地表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小塵埃(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6000米)和高雲(高度6000米以上)。
  • 雲騰致雨,古人教你看雲識天氣
    天上的雲,姿態萬千,變幻無常。通過看雲,常常可以識別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重視雲的觀測。《詩經·小雅》曰:「上天同雲,雨雪雰雰。」意思是說,下雪的雲,在天空中是均勻一色的。古人還根據云層的形狀、薄厚、顏色及其變化,總結出一系列「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如「天有城堡雲,地上雷雨臨」,其中的「城堡雲」和「炮車雲」形狀相仿,都是可以產生雷陣雨的雲體。不僅有「看雲預測雨」,也有「看雲預測晴」。如「天上魚鱗斑,曬穀不用翻」,這裡的「魚鱗斑」指的是一種透光高積雲。
  • 氣象專家介紹:觀雲識天 首先你得讀懂雲的語言
    ■天府早報記者朱佳慧「天上豆莢雲,不久雨將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雲向東,有雨變成風,雲向南,水漣漣,雲向西,下地披衣」,不論這些民間諺語有沒有科學依據,但在平時在生活中有些市民似乎都有觀雲識天的本領。
  • 「觀雲識天」的故事:雲和天氣的那些事兒
    天上出現碎積雲,表明中低空氣層比較穩定,天氣晴好。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提供  看雲識天氣,需因地制宜  以耕地為生的農民懂得雲,他們根據云的形狀、移速、厚薄、顏色等特點判斷天氣趨勢,總結出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通過諺語代代流傳。「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
  • 看雲識天氣,您必看的生活小常識
    #日常生活中,天空中的雲是變化莫測,似乎毫無規律,更別說看雲識天氣。其實不然,天空中的雲不僅可以通過觀察判別天氣,並且他還是有名稱有分類的。大致可以分為高層雲、中層雲、底層雲,其高層雲是不帶來任何降水的。中層雲是偶爾帶來降水,底層雲往往是降水的主力軍。
  • 看雲識天氣,你會了嗎?
    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的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我們在這裡將這些有關"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彙總在一起,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觀察對照。
  • 古代將軍,一定要學會「看雲識天氣」,有的現象連科學都無法解釋
    就是學完了這篇課文,我們才開始關注天上的雲彩,但是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人們就已經懂得「看雲識天氣」了!那麼古人是如何看的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他在《佔雲氣篇》中詳細的描寫了「雲」或「氣」和軍事戰爭之間的關係,所以可見古人「看雲識天氣」主要是用於戰爭而非農業生產!書中記載:「天地相感,陰陽相薄,謂之氣。久積而成雲,皆物形於下而氣應於上……荊軻入秦,白虹貫日;高祖在沛,彤雲上覆……佔氣而知其事,望雲而知其人也。」可見「雲」是由「氣」累積而成,而「氣」則是由「人」而生,因此人聚而生氣,氣積而成雲,所以「雲」和「人(戰爭)」有著密切的關係。
  • 中考說明文閱讀題精選:看雲識天氣
    中考說明文閱讀題精選:看雲識天氣     說明文閱讀是中考語文必考題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歷年語文中考中的說明文閱讀題。     閱讀《看雲識天氣》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8題。     ①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捲雲。
  • 看雲,能否「識」天氣?
    而在網絡上,不少網友圍繞「如果忘記查看天氣預報,如何判斷是否會雷雨來臨」展開熱烈討論。看雲究竟能否「識天」?所謂可以通過查「怪雲」來預判龍捲風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雲與天氣活動有何關係?陽光在冰晶或水滴上發生多次反射和折射,不同角度的光將陽光的七彩色呈現。  至於網友所說地震前後可能出現的「地震雲」,劉湊華認為,以現在有限的研究樣本來看,地震發生地出現的雲從形態特徵上看並無特別之處,很難說與地質活動本身有關。  觀測雲有何價值?
  • 2014年教師招聘《看雲識天氣》教案(新課標)
    17、《看雲識天氣》教案設計學習目標:①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②理清文章的思路。③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④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教學重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 世界氣象日|觀雲識天!讓我們讀懂天氣「表情包」
    nbsp&nbsp&nbsp這也是人們常說的「看雲識天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這類的諺語大家一定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