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雲也有心情和個性?
    沒錯!看雲識天氣有依據
    知多點,學多點。對於專業的科普知識,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枯燥無味,專業且不可讀,讓閱讀者望而卻步。因此,本報推出科普專欄,不定期邀請行業專家解讀科普知識,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和事例來講述,讓大家輕鬆閱讀長知識。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胡玲玲 徐天保
    「烏雲烏雲快走開,你可知道我不常帶把傘……」每次出行穿衣,都離不開看天氣,明天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觀雲識天」,世界氣象組織是這樣解釋主題:為了以突出表現雲在天氣氣候預測和水循環中的巨大作用,雲不僅可幫助驅動水循環和整個氣候系統,在天氣預報中預警作用也不可小視,它還是氣候變化研究中不確定性要素之一。今天,就請大家跟著本報記者和廣西氣象專家一起來看雲識天氣吧。
    
    透光高積雲系統性地進入天空,若雲層朝蔽光高積雲發展,天氣將轉壞。記者 徐天保攝
    入門級識雲
    什麼雲配什麼天
    還記得咱們初中課本裡那篇《看雲識天氣》的課文嗎?開頭就有這樣一句話:天上的雲,真是姿態萬千,變化無常。那麼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原來,空氣上升絕熱冷卻形成了雲,這是雲的共性;但是水汽在凝結或凝華過程中有著不同的特點,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雲狀,這是雲的個性,因此氣象專家也正是利用雲的個性來分析研究天氣變化的。
    此外,人們看不見水汽和大氣運動,但從雲的生消演變中卻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氣運動的一舉一動,而水汽和大氣運動對雨、雪、冰、雹等天氣現象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廣西地處低緯度地區,南面向著熱帶海洋,北面多是南嶺山地,西面緊靠著雲貴高原,境內河流縱橫,地理環境比較複雜,氣候多變,災害性天氣出現頻繁,同時也是全國降水量比較多的地區之一,而當強降雨、雷暴、颱風等災害天氣來臨之前,廣西天空中的雲也是各不相同的。
    
    圖中是碎積雲和淡積雲,因空氣受熱產生對流而形成,若對流進一步發展,雲將垂直演變成濃積雲和積雨雲,產生雷雨天氣。記者 徐天保攝
    初級識雲
    民間農諺蘊含不少識雲知識
    古往今來,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的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雖然農諺不一定百分百正確,但氣象專家分析說,這是勞動人民長期的觀測和實踐的經驗總結,雲的產生和消散以及各類雲之間的演變和轉化,因而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專家還表示,每年的春季,廣西各地多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主要是層積雲影響造成。進入夏季,對流發展旺盛,各地的雲以積雲和積雨云為主,多雷雨天氣。夏季颱風影響頻繁,雲多以雨層雲和積雨云為主。秋季則對流減弱,天氣晴好,雲多以捲雲和高積云為主。冬季受冷空氣影響,各地的雲由捲雲、卷層雲演變為高層雲,並帶來降水。甚至有時也會出現層積雲帶來的陰雨天氣。
    
    鬃積雨雲,遠處已出現雨幡,將帶來雷雨大風天氣。記者 徐天保攝
    
    密捲雲和透光高積雲,天氣晴好。記者 徐天保攝
    知多點
    懂點農諺很有用
    「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鉤鉤雲指釣鉤捲雲,這種雲的後面,常有鋒面(特別是暖鋒)、低壓或低壓槽移來,預兆著陰雨降臨。
    「炮臺雲,雨淋淋」——炮臺雲指堡狀高積雲或堡狀層積雲,多出現在低壓槽前,表示空氣不穩定,一般隔8到10小時左右有雷雨降臨。
    「天上鯉魚斑,明日曬穀不用翻」——鯉魚斑指透光高積雲,往往處在由冷變暖的變性高壓氣團控制下,雲層如果沒有繼續增厚,短期內仍是晴天。
    「魚鱗天,不雨也風顛」——魚鱗天指捲積雲,出現這種雲,表明高層大氣層不穩定,如果雲層繼續降低、增厚,那麼很快會下雨或颳風。
    「日落射腳,三天內雨落」——指太陽從雲層的空隙中照射下來,稱「日射腳」,傍晚出現日射腳,說明對流作用強烈,預示有雨。
    「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早晨東方無雲,西方有雲,陽光照到雲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陰雨系統移來,天氣將會轉陰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邊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對流減弱,形成彩霞的東方雲層,將更向東方移動或趨於消散,預示著天晴。
    「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根據云的移動方向來預測陰晴,雲向東、向北移動,預示著天氣晴好;雲向西、向南移動,預示著會有雨來臨。
    雲朵也排「九族」譜,可以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