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學案)

2020-12-06 加菲貓大語文

《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

加菲貓大語文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生動的科普文章。主要是介紹雲和天氣的關係以及看雲識天氣的基本經驗。文章緊密聯繫生活,語言生動形象,表述層次明白清晰,學生不僅能從中學到相關科學知識,還能培養獨立閱讀能力,並且更能養成在學習中細緻觀察生活、樂於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二、學生學情分析:

《看雲識天氣》一文,是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選取的對象是學生們熟知的一種自然現象——雲,對於這一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所包含的科學知識,孩子們關心的甚少,了解得甚少;這篇文章也是他們初次接觸說明文,對學習說明文沒有經驗上的儲備。但他們有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好奇心強,樂於探究,因此本篇文章學習起來,沒有什麼太大的阻礙。

三、教學目標

(1)注重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科技信息的能力,歸納和概括知識要點的能力。教給學生善用修辭、善用描寫、善用諺語等寫作手法。學習環環相扣、有條不紊的構思方法。

(2)練習快速閱讀,準確概括各段要點的能力;練習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練習學生拓展思維,積累的能力。

(3)學習本文要善於引導學生能細心觀察自然界中萬事萬物,從而激發學生去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調動學生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感情,為學生今後從事科學研究奠定堅實的感情基礎。

四、教學難點分析

(1)學習常用的說明方法,特別是打比方和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2)鞏固比喻的修辭,積累文中比喻句,體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請同學們展示一下你準備的有關天氣的諺語與圖片,與大家分享。再放一段音樂,請同學們描述一下畫面,陰雲密布,狂風大作,大雨點砸在盆上叮噹響,人們四下奔跑的聲音,雞鴨亂叫聲。從這段描述中,我們看到的是暴雨來臨時的場面,由什麼的變化引起了雨的到來?對,是雲、風的到來引起的,所以說,雲的變化就能暗示天氣的變化。(訓練學生聽、說的能力和想像力)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二、檢查預習:請學生出示自己預先準備的字詞課件,進行提問,檢測預習。

三、整體感知:

1、從題目上看,這是說明什麼的文章?主要寫的是什麼?

答:本文是說明雲和天氣關係的文章。是一篇事理說明文,具體、生動地介紹了雲的形態、變化及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說明了怎樣看雲識天氣。

2、請同學們再度課文自製圖表,列出雲與天氣的關係。選取其中優秀圖表,利用實物投影展示。

3.劃分斷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雲就像是天上的「招牌」,從而說明為什麼可以看雲識天氣。

第二部分(第2~6段):具體介紹雲的形態變化,雲上的光彩現象同天氣的關係,從而說明怎樣看雲識天氣。

第三部分(第7段):說明看雲識天氣的意義和局限性。

四、再速讀課文,找出說明方法。

(1)「捲雲、捲積雲、積雲、高積雲是天氣晴朗的象徵;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這些雲低而厚密,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分類別)

(2)「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這是什麼說明方法?(打比方)。

在文中找出其他運用這兩種說明方法的例子來:

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句子有:

(1)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

(2)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

(3)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捲雲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麵引起的粼波。

(4)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雲,叫積雲。

(5)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著雲看太陽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層毛玻璃,朦朧不清。

分類別:光彩有暈、華、虹、霞。

五、分析準確生動的語言特點,自主探究:

1、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作用是什麼?舉例說明,說明文中運用比喻要注意什麼?

本文中比喻的作用:一是知識性,如「捲雲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如果捲雲成群成行的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麵引起的粼波,這就成了捲積雲。」這裡的比喻分別說明了捲雲和捲積雲的特徵,二是形象性,便於讀者理解,比如: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說明文中運用比喻要注意:喻體能夠準確的說明事物的特徵和事理。

2、多媒體出示語句,加以分析,體味語言的妙處。

(1)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像奔馬……

(比喻、排比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節奏感)。

(2)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間籠罩得很陰森。

(對比,能使人們對事物獲得深刻的認識和鮮明的印象。)

(3)站得高的雲,叫捲雲。……這時的卷層雲得改名換姓,該叫它高層雲了。

(擬人,使被說明的對象具體生動形象。)

(4)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

(對比、引用,引用諺語可簡潔、通俗地說明有關問題。)

(2)準確生動的語言需要經過反覆錘鍊,比較下邊的原句和改句,找出改動的地方,從準確生動的角度說說改動之處的優點。

①原句:還有的像山、像水、像棉花……

改句: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獅……

②原句: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根本不能看見,天空被暗灰色的雲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

改句:最後,雲壓得更低,變得更厚,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雲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

③原句:從種種不同的雲中,我們能識別天氣的變化。

改句: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④原句: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氣候。

改句: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①組改動的地方有:山—峰巒,水—河川,棉花—雄獅,原句和修改句雖然都用了比喻,但就準確、生動而言,卻有差距。山、水的概念太廣泛,不及峰巒、河川的概念準確、形象具體,棉花、薄紗,有形而無生命,不及雄獅奔馬,具有動態特點,更能突出雲彩的形象,更能生動。準確的寫出雲塊變幻、飄動的實況。

②組改動的地方有:根本不能看見——都躲藏了起來。修改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比原句既準確又生動形象。

③組原句和修改句意思雖然相同,語言則完全變了,修改句運用了比喻,把雲比成「招牌」,使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更明確、更形象化了。原句只能說明兩者有關係,但不能準確說明關係的性質。

④修改句改「氣候」為「天氣」,原句「氣候」用詞不準確,因為「氣候」一般是指較大地區裡較長時間的氣候情況,「天氣」是指較小地區和較短時間內大氣中發生的各種氣象變化。從天上的掛的雲能識別的是一天或數天較短時間的氣候情況,所以以用「天氣」為宜。

(3)、小結並拓展:本文之所以在語言上既準確又生動,主要是因為作者不斷的錘鍊語言。在本文的編寫過程中,作者曾作過多次修改,那麼請同學們也用自己的筆寫寫你眼中的雲朵,並反覆推敲。

六、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緊扣題目進行說明,層次十分清晰,首先說明看雲可以識天氣,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十分密切,雲是天氣變化的「招牌」。再說怎樣看雲識天氣,這是全文的重點,寫得詳細、縝密。在說明中,從現象入手,進而觸及事物的本質,雲的形態和光彩是現象;雲和天氣變化的關係,就是本質,雲的種類很多,但說明層次不亂,先說什麼,再說什麼,後說什麼,有助於把「看雲識天氣」的事理說清楚,最後畫龍點睛,說明看雲識天氣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文章不僅通過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和動態靜態相結合的描摹來體現生動具體形象,還藉助於詞語的錘鍊,表示時間、範圍的副詞來體現準確性,富準確於生動之中,這些都是我們在寫作中應該借鑑的。

七、拓展練習:

自然界有無窮的奧妙,你是否知道其他的有趣的現象或規律,用你生動的筆觸記錄下來,與同學們分享。

相關焦點

  • 中考說明文閱讀題精選:看雲識天氣
    中考說明文閱讀題精選:看雲識天氣     說明文閱讀是中考語文必考題型,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歷年語文中考中的說明文閱讀題。     閱讀《看雲識天氣》中的一段文字,完成14-18題。     ①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捲雲。
  • 教師資格證考試初中語文說課稿:看雲識天氣
    《看雲識天氣》說課稿一、教材分析1.單元教學目標:(1)單元內容:第四單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單元。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體裁、題材等豐富多樣,主題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看雲識天氣》是科普說明文;《綠色蟈蟈》是觀察隨筆;《月亮上的足跡》是記敘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總體上是繼第三單元之後,以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為內容組成。
  • 2014年教師招聘《看雲識天氣》第一課時
    2.課文的主體部分,即怎樣看雲識天氣這部分,由於雲層、光彩的種類繁多,變化複雜,學生一時難於分辨,所以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學的一個難點。解決辦法:1.通過分組討論進行制表的方法,並結合講解,從而使學生能更清楚地了解雲層、光彩的變化同天氣變化的關係,從而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2.利用多媒體手段演示雲與天氣的關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 2014年教師招聘《看雲識天氣》教案(新課標)
    17、《看雲識天氣》教案設計學習目標:①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要點。②理清文章的思路。③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④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教學重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 《看雲識天氣》課後練習題答案
    1.看雲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  2.設計一種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參考答案:  1.這道題檢查學生把握中......   一、默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題。
  • 2020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說明文閱讀題答題技巧,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說明文基本知識   1、概念: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介紹或解釋事物的狀態、性質、構造、功用、製作方法、發展過程以及內在事理的一種實用文體。
  • 「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原標題:「看雲識天氣」諺語準不準?   問:在缺乏天氣預報設備的古代,人們根據云的形狀、來向、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氣象規律,變成氣象諺語口口相傳。直到今天,不少天氣諺語還廣泛使用於日常生活中,預報未來天氣變化,比如「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東虹日頭西虹雨」等等。
  • 看雲識天氣:什麼雲會下雨or天晴?
    看雲識天氣:什麼雲會下雨or天晴?來源:臨沂天氣原標題:《看雲識天氣:什麼雲會下雨or天晴?》
  • 你知道怎樣看雲識天氣嗎?
    你知道怎樣看雲識天氣嗎? 2018年04月04日 17:24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你知道怎樣看雲識天氣嗎?
  • 2018年中考語文說明文知識點
    說明文知識點     特點 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兼用敘述、描寫、議論。     以解說或介紹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構造、功用、類別等或物理的含義、特點、演變等為主要內容。以客觀、準確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傾向。
  • 看雲識天氣有依據
    看雲識天氣有依據&nbsp&nbsp&nbsp&nbsp知多點,學多點。對於專業的科普知識,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枯燥無味,專業且不可讀,讓閱讀者望而卻步。因此,本報推出科普專欄,不定期邀請行業專家解讀科普知識,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和事例來講述,讓大家輕鬆閱讀長知識。
  • 雲騰致雨,古人教你看雲識天氣
    通過看雲,常常可以識別陰晴風雨,預知天氣變化。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很重視雲的觀測。《詩經·小雅》曰:「上天同雲,雨雪雰雰。」意思是說,下雪的雲,在天空中是均勻一色的。的確,冬季下雪之前,雲層常常是比較均勻的高層雲;而當下雪時,就變成雨層雲了,雲的分布同樣也比較均勻。夏季下大雨的雲一般是怎樣的呢?北宋蘇軾形容:滿座頑雲撥不開……浙東飛雨過江來。
  • 看雲識天氣,你會了嗎?
    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的變化,總結了豐富的"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將這些經驗編成諺語。我們在這裡將這些有關"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彙總在一起,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觀察對照。
  • 「觀雲識天」的故事:雲和天氣的那些事兒
    天上出現碎積雲,表明中低空氣層比較穩定,天氣晴好。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提供  看雲識天氣,需因地制宜  以耕地為生的農民懂得雲,他們根據云的形狀、移速、厚薄、顏色等特點判斷天氣趨勢,總結出看雲識天氣的經驗,並通過諺語代代流傳。「西北天開鎖,明朝大太陽。」
  • 看雲識天氣,您必看的生活小常識
    #日常生活中,天空中的雲是變化莫測,似乎毫無規律,更別說看雲識天氣。其實不然,天空中的雲不僅可以通過觀察判別天氣,並且他還是有名稱有分類的。大致可以分為高層雲、中層雲、底層雲,其高層雲是不帶來任何降水的。中層雲是偶爾帶來降水,底層雲往往是降水的主力軍。
  • 古代將軍,一定要學會「看雲識天氣」,有的現象連科學都無法解釋
    初中課本上有篇課文叫做《看雲識天氣》,估計很多讀者也都還記得,書中寫到;「天空的薄雲,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徵;那些低而厚密的雲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就是學完了這篇課文,我們才開始關注天上的雲彩,但是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人們就已經懂得「看雲識天氣」了!那麼古人是如何看的呢?今天就讓小編來給您揭秘!
  • 古代將軍的「看雲識天氣」,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
    在古代的時候,古人可不像現在一樣可以收聽天氣預報來獲知未來的天氣狀況。但是在當時,人們不管是日常出行,還是下地耕作,都要受到不少天氣的影響。這時候,聰明的古人已經憑藉著他們自己長期以來對天氣的觀察,總結出了一套準確率頗高的預測天氣的方法,並且還把這套方法運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去了。這便是今日小編要聊的古代將軍的「看雲識天氣」,有些現象如今用科學都解釋不了。大家可別覺得這是小編信口胡謅的,小編這麼說當然是有真憑實據的。早在唐朝就有文獻記載,當時人們的「觀天法」。
  • 看雲識天氣第四輯——「遇見滾軸雲,暴風雨來臨」
    小夥伴們,今天小編又來帶大家看雲識天氣啦,今天介紹的雲的形狀可能大家見得很少,就隨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滾軸雲是水平的管形狀雲,曾經有一個美國德州卡車女司機邦妮(Bonnie Mask),放假在家休息,早上一起來往窗外看,赫然發現低空中躺著一條非常長的「滾軸雲」(Roll Cloud),白色滾筒狀宛如一條空中走廊,緩緩地向前飄動,就好像一個橫著的龍捲風,她拍下影片上傳到網路,引發熱烈討論。隨後世界各地對滾軸雲的研究也開始逐漸增多。
  • 世界氣象日|觀雲識天!讓我們讀懂天氣「表情包」
    &nbsp&nbsp&nbsp&nbsp雲,就像是天氣的「表情包」&nbsp&nbsp&nbsp&nbsp天上掛著什麼雲&nbsp&nbsp&nbsp&nbsp往往預示著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nbsp&
  • 說明文閱讀得分不高?你需要研究一下這篇答題技巧啦!
    說明文主要考查考生從文中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設題主要圍繞準確認讀、準確理解、準確篩選來考慮。解題的程序,有句順口溜:「先讀原文通大意,再讀題做標記,找出範圍對應句,比較選項看差異。」一、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