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雲識天 咱身邊的雲彩有哪些小秘密

2020-11-23 中國山東網

2017/3/24 14:49:26   來源:東方聖城網    

  

  2014年8月份,天空晴好,只有少量捲積雲,邊緣有密捲雲。

  2015年7月天空出現的碎積雲

  2015年8月泗水山區出現的雲海,裡面有透光層積雲,還有部分碎積雲。

  去年6月,暴雨來臨之前,天空中出現蔽光層積雲還有少量碎雨雲。

  去年7月底,天空出現的蘑菇雲,這其實是禿積雨雲,左側薄的地方為密捲雲。

  去年7月,陣雨過後天空出現的淡積雲、碎積雲。

  去年9月出現的積雲性高積雲

  去年9月底,天空出現的透光層積雲,在夕陽的映襯下特別漂亮。

  去年11月天空出現的透光高積雲

  3月23日是第五十七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觀雲識天」,以突出表現雲在天氣氣候預測和水循環中的巨大作用。在古詩詞中「雲」的出鏡率就非常高,「朝辭白帝彩雲間」、「白雲深處有人家」、「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這些經典詩句裡都有雲彩的身影。小夥伴們最早接觸的天氣現象中「雲」也是最直觀、最變幻莫測的。從火燒雲、魚鱗雲再到「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的農諺,雲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出行息息相關,從古至今人們也一直在觀察雲、探索雲。為此,本報記者專門採訪氣象專家,揭秘濟寧雲彩的「家底」,看透雲裡的秘密。

  起底「雲族」成員 29類雲各有特點

  火燒雲、魚鱗雲、蘑菇雲……提到這些雲彩的名字,小夥伴們肯定不陌生,但是如果從氣象學角度來講,「雲族」可不是簡單用形狀、色彩來劃分的。據濟寧市氣象臺觀測場工作人員高廣強介紹,按雲的外形特徵、結構特點和雲底高度,雲分為低雲、中雲、高雲三族,十屬,二十九類,這些雲在咱濟寧都會出現。

  據悉,低雲多由微小水滴組成,雲底距地面較低,一般低於2500米,並隨季節、天氣條件以及地理位置而變化。低雲包括積雲(淡積雲、碎積雲、濃積雲)、積雨雲(禿積雨雲、鬃積雨雲)、層積雲(透光層積雲、蔽光層積雲、積雲性層積雲、堡狀層積雲、莢狀層積雲)、層雲(層雲、碎層雲)、雨層雲(雨層雲、碎雨雲)5屬(14類)。多數低雲都有可能產生降水。

  中雲則多由微小水滴、過冷水滴或冰晶、雪晶混合組成,雲底一般在2500米至3000米之間。中雲分高層雲(透光高層雲、蔽光高層雲)、高積雲(透光高積雲、蔽光高積雲、莢狀高積雲、積雲性高積雲、絮狀高積雲、堡狀高積雲)兩屬(8類)。高層雲在夏季多出現降雨,冬季則多有降雪發生。高積雲較薄時,則不會出現降水。

  高雲則由微小冰晶組成,雲底高度一般在5000米以上。其分為捲雲(毛捲雲、密捲雲、偽捲雲、鉤捲雲)、卷層雲(毛卷層雲、薄幕卷層雲)、捲積雲3屬(7類)。高雲出現降水較少。

  氣象員如何觀雲 天氣預報裡的多雲到底是多少

  29類雲小夥伴們只聽名字就已經傻傻分不清楚了,但是對於氣象觀測員來說,天空中有哪些雲他們如數家珍。記者讓高廣強看了一張去年7月底拍攝到的一張蘑菇形狀的雲彩,高廣強告訴記者,這其實是禿積雨雲,邊緣有少許密捲雲,禿積雨雲是積雨雲的一種,夏季經常出現,存在時間較短,但是容易產生雷暴、短時強降雨。

  記者了解到,雲的觀測主要包括判定雲狀、估計雲量、測定雲高和選定雲碼,雲的觀測應儘量選擇在能看到全部天空及地平線的開闊地點或平臺進行,應注意它的連續演變。觀測時,如陽光較強,須戴黑色或暗色眼鏡。不過,由於目前衛星、雷達及地面觀測網已經全覆蓋,天氣預報準確率已經比較高,再加上通過肉眼判斷雲高也並非十分準確,目前不少一般氣象站已經取消了雲的觀測項目,濟寧地區目前只有兗州觀測場還保留該項目。

  細心的小夥伴們肯定要問,既然如此,天氣預報中為什麼時常會出現「多雲」、「少雲」呢?到底多少雲才算多雲?昨天,記者也採訪了濟寧市氣象臺臺長郭衛華,她告訴記者,天氣預報中常出現的「晴天」、「多雲」、「陰天」,在氣象行業標準中,實際上是以雲的面積佔據天空的百分比作為判別依據的,其中,雲量在0%至10%為晴天;10%至30%為少雲;30%至70%為多雲;大於70%為陰天。也就是說,晴天並非絕對的「萬裡無雲」,少雲在觀測中是必要項,但由於與晴天較為接近,因此在預報中並不常用。從視覺上來看,晴天或少雲時,萬裡無雲或僅有少量積雲;多雲時雲層遮蓋大部分天空,雲層多為積雲或範圍不大的層狀雲,陽光可透過雲層照射到地面;陰天時有大範圍層狀雲覆蓋天空,對透光率影響較大,一般看不到太陽。

  郭臺長告訴記者,天氣預報中的「晴轉多雲」指預報時段裡先出現晴天,後逐漸轉為多雲,側重於天氣轉變過程,意味天氣要發生變化;「晴間多雲」則是指多數時間為晴天,間或有雲,少部分時間雲量增多;「多雲轉陰」則預示著天氣有變壞的可能性,雲量逐漸超過70%。

  多數看雲識天氣諺語靠譜 性價比最高的還是「天氣預報」

  「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朝霞不出門,晚霞晴萬裡」……古人在觀雲的過程中總結了許多經驗,這些經驗以諺語的形式在民間傳播。在氣象專家看來,這些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常常有一定道理,因為雲的形成與天氣系統演變是密不可分的,通過前人不斷積累這些諺語比較靠譜。不過,與現代氣象預報相比,看雲識天氣的諺語在精確性和準確度上已經難以「匹敵」。但是,這些寶貴的農諺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在不方便獲取天氣預報時,這些諺語能提供一些參考。

  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

  天上掃帚雲,三天雨降臨。

  靠譜指數★★★

  這兩條諺語中的雲指的是鉤捲雲。鉤捲雲屬於高雲的一種,它呈積狀的一段代表高層有些上升運動,呈絲縷般分布的一段則代表高層風存在切變。這種雲常常出現在暖鋒或低壓、低壓槽過境前,因此也就預示著陰雨天氣將臨。但雨是不是能下三天,要看系統移動快慢,同時從出現鉤捲雲到降水發生還會有大概半天以上的時間,中間還會經歷雲的種類不斷變化、雲的高度逐漸降低的過程。

  天上鐵砧雲,很快大雨淋。

  靠譜指數★★★

  上述諺語中提到的是鬃積雨雲。它是積雨雲發展的成熟階段,雲頂有明顯的白色毛絲般的冰晶結構,多呈馬鬃狀或砧狀。積雨雲常產生雷暴、陣雨(雪),有時或降冰雹。不過,積雨雲雖然通常伴隨著雷雨,但是也要看具體位置,如果位置較遠,則不會下在自己頭上。

  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

  靠譜指數★★

  抬頭看天,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七彩光圈,裡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

1、凡本網專稿均屬於中國山東網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中國山東網的作者姓名。

2、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山東網)」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後儘快處理。

3、因使用中國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疏忽、合約毀壞、誹謗、版權或智慧財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中國山東網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4、一切網民在進入中國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網站聲明》並完全同意。

相關焦點

  • 「觀雲識天」探尋氣象的秘密
    圖/通訊員高繼林     本報長沙訊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觀雲識天」。3月19日上午,湖南省氣象局和湖南省氣象學會主辦,聯合社區、媒體招募學生、市民參與科普基地公眾開放活動,四百多位市民在湖南省氣象預警中心探索了氣象的秘密。
  • 氣象專家談「觀雲識天」:天上灰布懸 雨絲定連綿
    長沙晚報訊(記者 謝春年 通訊員 羅丹) 連綿的陰雨,天上的雲會有什麼特徵呢?省氣象局昨日舉辦「世界氣象日」公眾開放活動,專門就「觀雲識天」進行了科普講座。來自怡海小學、西湖小學等學校的400多名學生及家長參加了活動。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觀雲識天」。
  • 2017年世界氣象日主題——觀雲識天
    來自世界氣象組織(WMO)的消息,2017年世界氣象日(3月23日)將「觀雲識天」作為主題,以突出表現雲在天氣氣候預測和水循環中的巨大作用。縱觀歷史,藝術家、詩人、音樂家、攝影師和無數愛好者無不從雲身上汲取靈感,將其訴諸線條、詩句、音符和光影。例如,法國著名作曲家德彪西創作的管弦樂《夜曲》之「雲」就成為印象派音樂中的傑作之一。
  • 安徽含山:志願者進幼兒園開展觀雲識天活動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王鵬報導 作為2017年「3.23」世界氣象日系列活動之一,3月17日上午,安徽省含山縣氣象局組織氣象志願者來到含山縣慈暉幼兒園,圍繞今年氣象日的主題「觀雲識天」開展活動,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氣象科普體驗。  此次科普活動分室外與室內進行。
  • 氣象專家介紹:觀雲識天 首先你得讀懂雲的語言
    ■天府早報記者朱佳慧「天上豆莢雲,不久雨將臨」「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雲向東,有雨變成風,雲向南,水漣漣,雲向西,下地披衣」,不論這些民間諺語有沒有科學依據,但在平時在生活中有些市民似乎都有觀雲識天的本領。
  • 「觀雲識天」的故事:雲和天氣的那些事兒
    但對於 「觀雲識天」的氣象工作者來說,各種雲層、雲狀,結合雲底高度都能幫助他們判斷即將出現何種天氣現象。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地面與高空觀測室科長施麗娟告訴記者:「雲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麼雲,就將出現什麼樣的天氣。」
  • 首屆「觀雲識天」攝影大賽 《火燒雲》奪得第一名
    2017年貴州省氣象局首屆「觀雲識天」攝影徵圖大賽通過線上投票與線下專家評審,最終角逐出前50名優秀作品
  • 雲也有個性——觀雲識天
    民間一直有「觀雲識天」的說法,古往今來,智慧的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根據云的形狀、來向、移速、厚薄、顏色等變化,總結出了豐富的天氣經驗,對生產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還有「早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是說假如見到朝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陰雨系統移來,天氣將會轉陰雨;到了傍晚如果出現晚霞的話,則預示著天晴。「雲往東,車馬通;雲往南,水漲潭;雲往西,披蓑衣;雲往北,好曬麥」也是人們耳熟能詳的諺語,這是根據云的移動方向來預測陰晴,雲向東、向北移動,預示著天氣晴好;雲向西、向南移動,預示著會有雨來臨。
  • 世界氣象日|觀雲識天!讓我們讀懂天氣「表情包」
    &nbsp&nbsp&nbsp&nbsp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nbsp&nbsp&nbsp&nbsp讓我們一起「觀雲識天」&nbsp&nbsp&nbsp&nbsp解讀雲端的秘密!
  • 「鯉魚斑」雲層意味著大晴天 世界氣象日解密「觀雲識天」
    小說裡的「神人」總能根據星雲變化推測天氣「呼風喚雨」,其實我們如果掌握一定的氣象知識,完全可以「觀雲識天」。今天是世界氣象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智協飛特意為揚子晚報讀者列出了多種觀雲識天的方法:「鯉魚斑」的雲層意味著大晴天,「鉤鉤雲」預示要下雨。記住這些門道,以後出門再也不用為「要不要帶雨傘」糾結啦。
  • 科普小知識:觀雲識天,可讀懂「雲」對生活的影響
    原標題:今年世界氣象日主題變得更接地氣,從微觀出發貼近公眾認知 觀雲識天,可讀懂「雲」對生活的影響 一片雲,能有多複雜?觀雲識天,又是否太過古老?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表示:「從微觀出發,更能貼近公眾認知。」 一小片雲重640噸,等於80頭大象 雲遠比人們想像得更複雜更有趣。 電影《大話西遊》裡紫霞對至尊寶道出的經典對白廣為人知:「我夢中的白馬王子,是一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駕著七彩祥雲來迎娶我。」
  • 世界氣象日氣象專家教你「觀雲識天」
    今年的世界氣象日主題為「觀雲識天」,溫江國家基準站高級工程師陳樂介紹,雖然每一朵雲都形態不一,但在氣象專家眼裡,雲層依然有規律可言。目前,常見的雲可以分為3族10屬29類。今年世界氣象組織推出了新版《國際雲圖集》,確認了10大基本雲屬,這10個屬又按形狀和內部結構細分成不同的種類,共有約100種組合。如何能在短時間內「觀雲識天」?
  • 觀雲識天——「3·23」世界氣象日訪談
    [2017-3-23 10:01:46][楊金彪]: 今年是第57個世界氣象日,今年氣象日的主題是「觀雲識天」。「祥雲在天,美景無邊。」古代以「祥雲籠罩,紫氣東來」來形容帝王之氣,可見古代就有觀雲識天象。
  • 在以「觀雲識天」為主題的世界氣象日,我們與你分享
    在羅馬的7個月裡,他注意到一件事:他看過的所有畫和壁畫都「擠滿」了雲彩,它們無處不在。用普雷託爾·平尼的話說:「這些美麗的雲彩,就好像宗教聖徒的沙發。」但當他抬起頭來,真正的羅馬天空通常卻沒有雲。無盡的藍色空虛讓他不習慣了,他記得小時候,在人們的故事裡,總有想要爬著長梯去雲彩上收棉花的事。
  • 2014年教師招聘《看雲識天氣》第一課時
    (3)第一段中哪些內容照應「姿態萬千」,哪些內容照應「變化無常」?「有的像羽毛,輕輕地飄在空中;有的像魚鱗,一片片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有的像羊群,來來去去;有的像一張大棉絮,滿滿地蓋住了天空;還有的像峰巒,像河川,像雄師,像奔馬……」這些內容與「姿態萬千」相照應。「它們有時把天空點綴得很美麗,有時又把天空籠罩得很陰森。
  • 科學網—仰望天空 收集雲彩
    國內也有很多雲彩愛好者,他們共同分享各種奇特的雲彩照片,並關注云彩背後的科學知識,如張超、王燕平和王辰曾寫有《雲與大氣現象》,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介紹了雲彩分類體系。而王燕平和張超夫婦也是《雲彩收集者手冊》的譯者,記者就有關雲彩的相關問題採訪了王燕平。 《中國科學報》:《雲彩收集者手冊》一書對普通讀者而言,有了一個了解雲彩的機會。
  • 《看雲識天氣》課後練習題答案
    1.看雲識天氣最基本的經驗是(用課文中的原話):  2.設計一種表格,列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徵和它們分別預示的天氣情況。  參考答案:  1.這道題檢查學生把握中......   一、默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題。
  • 說明文——《看雲識天氣》教學設計(學案)
    (訓練學生聽、說的能力和想像力)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象。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在一直留心觀察自然界,以掌握規律,為人類服務。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雲識天氣》。
  • 《雲彩收集者手冊》:烤冷麵雲、飛碟雲、妖雲……到底什麼雲
    2018年3月,譯林出版社出版了《雲彩收集者手冊》,該書作者為(英國)加文·普雷特-平尼,譯者為王燕平、張超。《雲彩收集者手冊》是著名氣象愛好者組織——賞雲協會的官方出版物,加文·普雷特-平尼為會長,有10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雲朵愛好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