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彩收集者手冊》:烤冷麵雲、飛碟雲、妖雲……到底什麼雲

2020-12-03 澎湃新聞

3月10日,日本宮崎縣與鹿兒島交界的新燃嶽火山噴發時,噴出的濃煙在天空大量堆積,附近的居民發現在天空中形成了一隻飛撲起來的粉紅色小貓,不少網友還對拍攝下來的雲的輪廓發揮想像進行「藝術創作」:

年初,在廣東等地區也出現了「方形雲」,「博物雜誌」的官微為大家釋疑:「這是陰陽天,冷氣團和暖氣團交鋒對峙造成的。但是今天廣東的這個很少見,應該是一個氣團插入了另一個更大的氣團,形成一個夾角。」博物雜誌也找到了衛星雲圖證明廣東的確出現了這個云:

網友戲稱這是上帝在「烤冷麵」

博物雜誌找到的當天的衛星雲圖

此外,最近幾個月在麗江、泰安等地也出現了「飛碟雲」。

2018年3月,譯林出版社出版了《雲彩收集者手冊》,該書作者為(英國)加文·普雷特-平尼,譯者為王燕平、張超。

《雲彩收集者手冊》是著名氣象愛好者組織——賞雲協會的官方出版物,加文·普雷特-平尼為會長,有105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雲朵愛好者供圖。這本書裡呈現了46種雲彩和大氣光學現象,涵蓋了太空邊緣的神秘夜光雲,和我們周圍常見的、但我們「不知所云」的重重霧靄。這本手冊也教大家如何通過「觀雲象」知道何時需要帶傘,坐飛機時怎樣觀雲解悶以及如何在「How is the weather today」之後增加尬聊話題。

其實提到賞雲協會,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雲——糙面雲。這種雲並不多見,為數不多的幾次被拍攝和記錄到的糙面雲所具有的共同特徵為:雲底具顆粒狀團塊、極端粗糙;波狀結構極度扭曲成巨大、不規則的褶皺,在沒被叫成糙面雲之前,民間樸素兒親切地稱其為——妖雲。

妖雲本尊:

關於雲朵的命名,值得一提的是200多年前,路克·霍華德(Luke Howard)提出了以拉丁名對雲彩進行命名的系統。這和生物界「界門綱目科屬種」的「雙名法」命名模式非常相似,從此,雲彩這種無生命的物質形態也像動物一樣有了「種」和「屬」的概念,形成了一個系統分類認知體系。1896年,國際氣象委員會出版《國際雲圖》,此後,《國際雲圖》多次再版、完善,上一個版本是1987年發布的,直到這個版本裡,也沒有收錄「妖雲」。

直到2008年,經過兩年的內部辯論及分工研究工作,正是賞雲協會的愛好者們提議將「糙面雲」確立為一個雲的新類型,他們將請求提交到了世界氣象組織,希望獲得權威組織的認可。然後又過了很多年,直到2017年,世界氣象組織正式承認了他們提出的Asperatus(糙面雲),將它收錄在2017年「3.23世界氣象日」剛剛發布的最新一版《國際雲圖》當中在線發表。

《雲彩收集者手冊》的兩位譯者中,王燕平為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業餘從事大氣現象攝影觀察記錄多年,張超供職於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國家天文》雜誌社,2014年,他們二人曾與王辰合著《雲與大氣現象》,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詳細介紹了雲彩分類體系。

2004年成立的賞雲協會現在在全世界有幾萬雲粉,《雲彩收集者手冊》主要是面向普通讀者,按主要的十個屬、七個雲種和變種、八個附屬雲和附屬特徵及若干大氣光學現象來分門別類介紹了四十六款雲,如果大家想了解100多種雲的全部和專業的知識,可以看《世界雲圖》和《中國雲圖》等。

《雲彩收集者手冊》中分「十種主要雲彩類型」「雲種和變種」「附屬雲和附屬特徵」「其他的雲」「雲的光學現象」五個大類,涵蓋了常見的積雲、積雨雲、層雲、捲雲,以及聽名字就很特別的輻輳狀雲、莢狀雲、雨幡洞雲、貝母雲、夜光雲、航跡雲等。

我們俗稱的「飛碟雲」其實學名為莢狀雲

《雲彩收集者手冊》中這樣介紹莢狀云:如果要評選「天空中最奇怪的雲」,莢狀雲將是這一比賽的獲勝者。它的名字來自拉丁語,意為「小扁豆」,因其非常獨特的凸透鏡狀外形而得名。它們通常看起來像飛碟。這種雲被命名的時候,大概還沒人想出哪個拉丁語詞彙的意思是「形狀像UFO(不明飛行物)」。

莢狀雲可見於低雲族、中雲族和高雲族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雲族的莢狀高積雲。無論在怎樣的高度上,它們通常都是由潮溼氣流越過上升地形(例如小山丘或山峰) 形成的。當這一區域的大氣比較穩定,空氣會向下發展出波狀運動,無形之中上升,並在背風處下沉。如果爬升且被冷卻的空氣足夠多,波峰位置就會出現莢狀雲。這些雲不像大多數雲那樣隨波逐流,而是會在最強的風中盤旋(只要空氣速度保持恆定)。它們在氣流中的位置相對固定,就像在急流當中位於巨石後面的那片穩定的水波。當氣流中的潮溼空氣被乾燥空氣分成一層一層的,就可能會出現堆疊形態,也就是著名的「一堆盤子」(pile d』assiettes,法語,意為「該你洗碗了」)。

晴空萬裡時常見到的和在日劇《戀空》中被賦予浪漫情懷的「航跡雲」,其實就是飛機排出來的廢氣與周圍環境空氣混合後,水汽凝結而成的特殊雲系,中國民間愛好者也親切地稱其為「飛機拉煙」。

較高緯度地區易形成的「貝母雲」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為本書寫的序言中談道:「其實我們大陸也有很多雲彩愛好者,他們共同分享各種奇特的雲彩照片,還致力於弄清它們的形成機制。幾年前,遇到不太明白的雲,我也曾試著去找一些書,然後我發現,介紹雲彩的圖書,主要是看雲識天氣或者是雲彩民諺之類的,系統介紹雲彩分類的中文科普圖鑑大多是臺灣朋友翻譯過來的。」由此也可知大陸在雲朵的科普書籍方面的一些不足。

相關焦點

  • 這是什麼特效?大理上空驚現魔幻「飛碟雲」!
    南非幾年前就曾出現一樣的場景,照片中那些詭異的碟形雲朵像UFO一樣懸浮在天空之中,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據悉,氣象學家將這種雲朵稱作「莢狀高積雲」。當劇烈而又溼潤的風吹過山峰或者山谷等不平的地形時,就會形成莢狀雲。風景如畫的開普敦周圍都是這種地形,咱們的大理也是蒼山環繞!
  • 《雲彩收集者》:抬頭看雲,低頭撩你
    在裝逼之前,你需要一個法寶,它不是金箍棒,也不是芭蕉扇,它是一本書,名字叫做《雲彩收集手冊》。這是一本高顏值、高逼格的裝逼神書,能讓你分分鐘昂首挺胸,霸天裝逼。有了這本書,你就相當於承包了整片天空。簡直就是牛氣沖天啊。
  • 科學網—仰望天空 收集雲彩
    不過,《雲彩收集者手冊》的作者加文·普雷特-平尼告訴人們,雲彩也能收集。 加文·普雷特-平尼是英國「賞雲協會」會長。他原本是英國知名記者,畢業於牛津大學,因為喜歡看雲,也喜歡鑽研與雲彩相關的知識,進而成立了賞雲協會。通過這本手冊,我們不僅能學習如何識別各種獨具特色的雲彩種類,還能學會收集雲彩的方法。
  •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丨賞雲大賽又來了
    看到形狀特別的雲彩,我們誰都會忍不住拍下來,遇到陰沉沉馬上要下雨的黑雲又難免嚇得往家裡跑。但云彩分多少種,各有什麼不同,你能說清楚嗎?譯林君給大家推薦一本「網紅」小書《雲彩收集者手冊》,它能帶你認識46種雲彩和大氣光學現象,讓你知道什麼時候需要帶傘,還能讓你在朋友圈攝影大賽中脫穎而出……今天是第六十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候與水」。那麼,我們就從和降雨有關的雲彩開始識雲之旅。
  • 等雲來,科普工作者張超的視覺旅行
    在讀者群中頗受好評的《雲與大氣現象》便是出自他與另兩位好友之手。今年上半年,由張超參與翻譯的《雲彩收集者手冊》中文版也在國內上市,著者是英國賞雲協會的創始人加文·普雷特-平尼。張超說,這本書也是他一直以來學習雲知識的書籍之一,對於入門來說既簡便又有趣。
  • 你看雲的樣子真美
    如果按古怪程度給全球的興趣社團排個名,英國人加文·普雷特·平尼創立的賞雲協會可能會上榜。這個協會擁有4萬個會員,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他們都對同一件看似荒謬的事兒無比著迷——收集雲彩。    這種藏品不能被夾進集郵冊等著升值,不能被擺進櫥櫃向人炫耀,也不能在收藏者之間交換。
  • 今日立夏,有幾朵雲彩來和我們聊聊天
    我們誰都會遇到過幾朵或幾片讓人驚嘆「真好看」的雲彩,也難免會被陰沉沉馬上要下雨的黑雲嚇得往家裡跑。但云彩分多少種,各有什麼不同,你能說清楚嗎?——哈哈,不能也沒關係,還可以猜一猜。今天書評君就請雲彩們,給大家出了幾道簡單的「考試題」。
  • 盤點全球奇幻雲彩:美國乳房雲 蘇格蘭UFO狀雲
    一位來自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風暴追逐者Mike Hollingshead拍攝了一組令人難以置信的天空中「雲泡沫」的照片。據了解,這些雲彩被稱為是「乳房雲」,是雷暴天氣過後才能出現的罕見的雲彩狀態。這些令人驚嘆的照片展現了100英裡(160公裡)的長雲,它看起來就像是汽泡紙覆蓋了整片天空。
  • 一朵雲能有多少種模樣?在這裡,每一朵雲都有自己的故事
    「在雲間」社群的創立者名叫盧滄龍,今年30歲的他其實是浙江麗水人,畢業於浙江大學光學工程專業,之後就去了北京。▲雲屬:碎積雲 捕雲者:瑜公瑾 地點:北京盧滄龍說,正式收集雲彩應該是從 2015 年開始。
  • 像UFO的雲彩 — 莢狀雲
    恩,不管你認不是認識,小編今就給你介紹介紹「莢狀雲」如果你對它有了解,建議也往下看看,也許有你不知道的菜單附在文章後面。上圖就是莢狀雲。莢狀雲,又稱飛碟雲,狀如飛碟,常被誤認為外星飛船或不明飛行物。是一種自然天氣現象,經常在溼潤空氣經過山脈上空時出現。如果空氣在經過山脈上空時溫度下降,空氣中的水分就會凝結成莢狀雲。所以有山的地方,就有一定形成莢狀雲的機率。
  • 說了好幾年的【世界10大奇雲】到底是些什麼雲!
    「十大」的雲彩裡,其實很多是平凡的類型,但它們的極端典型案例十分不平凡,水母雲就是如此。|落幡洞雲灰機:輕輕的我走了,不成想改變了一絲雲彩~落幡洞雲,關鍵詞是有洞、洞裡又有雲。不是我算數不好,而是…「十大奇雲」,其最初版本是BBC評出的「世上罕見又壯觀的9種雲彩」,也就是以上9種雲彩。人類有個習慣,凡是數字,都愛湊整。
  • 你猜,一朵雲等於幾頭大象的重量?
    小時候,我覺得所有雲都是熊的形狀,別問我為什麼。但我妹妹看見過兔子狀、小孩狀、火箭狀,還有賽車形狀的雲朵。這些巨型的棉花糖在她的眼中擁有千奇百怪的形狀。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凝視天空的時候,看著雲捲雲舒、變幻莫測。但大家眼中的雲好像都不太一樣,而且隨著時間流逝,雲也不斷在變——形狀改變,移動,甚至消失。
  • 地震雲是如何產生的?是什麼形態的雲彩?地震跟月亮有什麼關聯?
    舉報   日本九州大學真鍋大黨認為:由於地震之前地熱的增高,加熱空氣,使之上升擴散到同溫層,在1000米高空形成細長的稻草繩狀的雲帶
  • 快來看看各類雲到底在預示什麼?
    預測地震一直是人類渴望獲得的一項本領,有人說有一種神奇的雲彩可以用來預測地震。這種雲彩被叫做「地震雲」。下面我們來看看,那些看起來很神奇的雲都是怎麼形成的,它的出現究竟都預示著什麼???
  • 當美麗的雲彩出現在天空中,你會不會拍下來呢,這些雲你見過嗎?
    雲彩天天見。偶爾有一兩朵像某種動物或者什麼圖案的,大家都會比較興奮,但是地球上還出現過很多更奇葩的雲彩,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外星的,咱們一起來看看吧。世界上有一種雲叫做珠母雲。別擔心,這雲和母豬並沒有關係。
  • 雲到底是什麼?是固體還是液體呢?
    天空中的雲,實際上就是「水」,可能是以液態(小水滴)或者固態(小冰晶)的形式存在。雲的形成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一個重要環節。太陽照在地球的表面,地表的液態水蒸發形成水蒸氣。當含有水蒸氣的潮溼空氣上升的過程中,因為外界氣壓隨高度降低,潮溼空氣團的體積逐漸膨脹,在膨脹過程中要消耗自己的熱。這樣空氣就邊上升邊降溫。
  • 雲的奇觀;莢狀雲、乳狀雲、管狀雲、灘雲、馬蹄狀漩渦雲等
    (雲的形成圖示)b,莢狀雲;天上豆莢雲,地上曬煞人;豆莢雲,無風無雲得幾晨。( BBC紀錄片《我們的地球》,片中的「豆莢」雲被晚霞染紅,宛如外星人的飛碟。)(雲層和雲屬劃分。)(「莢狀雲」;富士山和雲。)(莢狀雲;法羅群島中的雲蓋島,小島頭上常年有莢狀雲覆蓋。)
  • 計雲:雲捲雲舒 每一朵都有自己的精彩
    寶光,也叫佛光飛機上拍到的組合冰暈計雲在觀雲本期雲課堂視頻二維碼人類始終對天空充滿著好奇。近年的微信朋友圈,更是藍天、雲朵、彩虹屢屢「霸屏」。那麼,你可知道十大奇雲有哪些?什麼是虹?什麼是暈?天空的雲捲雲舒中,還有太多的故事可以探尋……前不久,「青睞」邀請到博物學者、攝影師、科普作者、天象愛好者計雲老師做客第35期雲課堂,分享了他多年追雲、觀天象的成果和體會。計雲做事非常認真,講課當天,他提前三個小時便來到雲課堂直播間,經過一番測試和演練,晚八點準時開講。在課堂上,他旁徵博引,配合小視頻和圖片,直觀生動講述的新知趣聞,使那些高深莫測的天象知識也變得通俗易懂。
  • 天上是什麼雲?雲的三族十屬
    小編在去年到友校上暑校的時候被計算機學院的同學指著天上的雲問:這是什麼雲?我答不出來剛考完大氣與海洋學的本編我答不出來!可惜因為疫情大家今年在全國各地沒辦法「借鑑」作業了哈哈哈哈三族十屬要討論雲的三雲十屬,首先,我們要知道雲是什麼。
  • 雲的種類與特徵
    對天氣變化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天上掛什麼雲,就有什麼天氣,所以說,雲是天氣的相貌,天空雲的形狀可以表現短時間內天氣變化的動態。雲是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現象,所以關於它的諺語最多,也比較符合科學原理。  霧也是懸浮在高空中的密集的水滴或冰滴。從存在的實體講,霧和雲並沒有差別。但從它們形成的原因和出現的環境來看,卻是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