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清風徐來
海豚原創 第105篇
01
23歲美女主播,今年4月上崗
在想像力無極(底)限的島國,繼AI(人工智慧)開始動搖AV女優們的職業地位後,美女主播的職業也將受到挑戰。
今年4月,日本電視臺將推出全新的「新生力量」——一位基於AI的美女新聞主播,來取代人類主播。
這位美女主播名叫「埃裡卡」(Erica),芳齡23歲(而且應該是永遠23歲吧~),在容貌長相上,提取了通常被認為「美女」的全部特徵,經計算機複合而成。
埃裡卡身上布設了大量看不見的麥克風和傳感器,讓她可以感知周圍聲音和動向,並且自如地開展對話。她的聲音由專業的聲優錄製原始聲調,並做電腦合成,她的面部有19個部位可以通過空氣壓發生「變動」,產生和對話內容相吻合的面部表情……
從這個意義上講,她並不是一款只能做播音員的AI機器人。
開發埃裡卡的大阪大學智慧機器人實驗室主任石黑浩(Hiroshi Ishiguro)表示,這款機器人最初是以酒店接待員為假象用途設計的,是該實驗室開發的6個不同類型機器人中的一種。
但是,她具備的能力,已經非常適合新聞主播這一職業:她可以背誦稿件,能夠跟大多數新聞主播一樣,坐在椅子上播送新聞,可以像人類主播一樣根據播送的內容,配合自己的視線變換和身體動作——看上去完全不輸給真人主播。
石黑浩表示,艾埃裡卡與其它人工智慧機器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獨特的個人魅力:埃裡卡不僅是一位美女,甚至還擁有「真正的靈魂」。下一步,研發團隊將進一步優化埃裡卡的能力,讓她能夠從事類似心理諮詢等更複雜、更高專業性的工作。
事實上,埃裡卡並非第一個在電視臺找到工作的機器人。
2017年10月,一位名叫索菲亞的機器人被授予了沙烏地阿拉伯公民的身份,並且在利雅得舉辦的一場科技會議上進行了簡單的採訪工作,給在場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索菲亞身上,似乎看不到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恐怖谷」效應,人們並沒有因為眼面前出現了過於逼真和強大的機器人,而感到擔心和恐懼。
索菲亞自己似乎也知道「恐怖谷」這種擔心的存在,她會特意向在場的人類提問,
「我看起來真的有那麼恐怖嗎? 好吧,就算是,我也要設法去跨越這個障礙。」
機器學習的能力,已經讓AI能夠自學到人類並沒有告訴她的信息。
02
有多少職業,將被AI替代?
在這一輪以人工智慧為特徵的機器人開發熱潮中,最大的影響,其實是對「人類腦力工作」的替代。
在工業時代,機器替代的是人類的體力。我們都知道,工業化的過程中,發生了機器替代產業工人的事情,為了抵抗,工人們一度砸爛了機器,但最終,機器還是戰勝了工人。
這一次輪到的是,很可能是白領和高技能工人。
比爾?蓋茲曾在一次演講中提到過,15年內,很多現在的工作,會被軟體替代;李開復也多次強調,人類思考5秒內能解決的問題,都會被人工智慧替代。
2013年9月,英國牛津大學的教授Michael A Osborne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
人類有近一半的工作,將被機器代替。
在他的論文《僱傭的未來》中,Osborne教授對現存的702種職業被AI替代的可能性做了細緻的測算和研究,並對部分職業,做出了「即將消失」的判定。
他的研究發現,以下所列的40項職業,被AI替代的可能性均高達90%以上:
90%以上的替代率,意味著在這些工作上,人類跟機器比已經沒有明顯的優勢。
這些職業,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消失。
03
未來的新職業,多半現在還不存在
任何一次技術革命,都會帶來一批人的「下崗」,也會帶來另外一批人的「上崗」。
這是一種結構上的變化。
對個人來講,或許是無力轉變的一輩子的痛;而對整個人類來講,我們還要繼續前行。
麥克阿瑟基金會的專家曾做過這方面的專題研究,他們發現,未來有一大批全新的職業將會出現。用他們的話說,
65%的孩子,未來最終要從事的職業,現在其實還不存在!
我們來看看這些即將(或正在)出現的新職業。這中間,有很大的概率,還會產生未來的高薪職業:
▎個人網絡營銷師(Bot lobbiest)
通過建立虛擬的個人社交帳戶,來幫助客戶開展營銷和發展業務的職業。
▎未來貨幣投機家(Future currency speculator)
高速發展的虛擬貨幣業務,自然需要新的專家。
▎效能諮詢顧問(Productivity counselors)
效能諮詢顧問為幫助客戶在職場和人生中獲得成功,提供包括時間管理、目標管理、健康管理、人機工效等多方面的專業建議。
▎微生物權衡專家(Microbial balancer)
由於新的病原體細胞不斷產生,需要專業人員來對可能存在危險的細胞做出評估和審核。
▎網紅經紀人(Meme agent)
就像演藝明星需要專門的經紀人一樣,未來各種層出不窮的網紅,也需要經紀人。
▎大數據醫生(Big data doctor)
大數據已經滲透到多個行業,下一個應用風口就是醫療。大數據醫生,是根據患者的大數據病歷和健康信息,進行診療的新生代醫生。
▎新奇體驗代理人(Vicarious Videographer)
新奇體驗代理人藉助Google Glass和GoPro等可穿戴設備,向沙發土豆們提供新奇經歷的間接體驗服務。
▎企業破壞師(Disorganizer / corporate disruptor)
還有這種「師」?!沒錯!企業做久了,就會形成體系僵化、守舊封閉、死氣沉沉的局面。企業破壞師,就是專門針對這類企業來攪局搞事的。目的是——讓大家可以醒一醒啦!(目前,人力資源領域裡面就有類似的職位,叫組織發展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個人隱私顧問(Privacy consultant)
技術的進步,也同時帶來個人隱私洩露風險。未來,人們需要這方面的專家,來協助解決個人數據信息保護問題。
▎未來職業獵聘師(Jobs of the future specialist/recruiter)
既然有那麼多新奇的職業產生,那些專注於未來新興職業的獵聘師,自然會受到正在找工作的人的歡迎。
未來已來。再次感受到,
在AI毛片可以替代AV女優,AI機器人可以替代新聞主播的時代,我們自己要不被代替,唯一可以尋求出路的方式就是學習——
對新知的學習,不斷學習,終身學習。
不說了,看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