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職業都消失了,對於現在正在工作的你,和以後將要工作的你,這一定是一個將要考慮的問題,究竟那些工作會消失,哪些工作能幹得長久呢?
2013年9月,牛津大學有兩位教授寫了一篇論文叫做《僱傭的未來》,文中對如今700多個植業進行了評估,結果說未來10年將會有一半的職業會消失,那麼接下來就和大家介紹幾個一定會消失的職業。。
第一個,司機,尤其是貨車司機。
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成熟之後,這種沒有生命安全的司機就會先消失,因為如果運人可能要求還會很高,一時間不會完全取代,但是運貨要求不那麼高,那麼隨著技術發展,那些和人命相關的駕駛職業也會被取代,比如計程車、公交車。自動駕駛其實分5個級別,日本豐田公司就曾宣布在今年要普及3級自動駕駛,就是車子已經在自動駕駛,但是車上要有司機,一旦有情況立馬切換回手動,司機要一直看著它。那麼在2025年,可能就要普及4級自動駕駛,基本就是自動駕駛了,但是回保留方向盤,2030年之前就要普及等級5的自動駕駛,那就真的沒有人駕駛了,方向盤也就沒了。10年後馬路上跑的車就沒有司機了,車子自己在跑。
那麼不光汽車,以後的輪船飛機都將實現自動駕駛,尤其是飛機,根據現在的空難統計,從1950年到2019年所有的空難事故由82%是人為造成的,天氣原因只佔10%,還有8%是劫機之類的特殊事件。人總會受心情、疲勞或健康的影響,就會產生失誤,但是機器就不會,所以司機或者飛行員是將來很可能快速被取代的。
下一個消失的職業就是實體店的店員。
其實我們發現現在已經消失了一些了,而且很多實體店都快難以生存了,因為疫情我們現在都是直播帶貨了,除了一些特殊的東西必須在店裡買之外,很多實體店好像現在存在性堪憂。去年特斯拉宣布將把自己所有的店面無人化,就是你買車就進門,進行一些操作,付款籤名,鑰匙掉出來,你把車開走就完了。
第三個會消失的職業就是翻譯。
在我父親小時候的那個年代,翻譯是相當牛的職業,但是沒想到一代人還沒過去,已經不像過去那樣值錢了,不光是文字翻譯,手機上的軟體直接就幫助我們翻譯了,而且隨著要求的升高我們還有更高效的及時翻譯設備,所以以後大家可能就不用學習外語了,但是母語還是要學的。
由於翻譯不需要了有一個職業可能也就不需要了,那就是外語老師
下一個職業也是論文中提到一定會消失的職業,但是為什麼消失我不太理解,就是模特。
他的意思可能是隨著科技發展我們的衣服什麼的都可以靠虛擬人像來充當模特,包括我們現在很多同學都在用的AR技術,直接我們自己就可以嘗試。
下一個就是裁判。
近年來我們發現一些體育賽事判定的輔助手段越來越多,就是防止裁判誤判,而且關注體育新聞的人經常都會看到各種誤判事件,所以裁判這個職業很快可能會消失。
有一個職業和裁判類似,但是不會消失,就是法官。按理說法官的工作就是按照法律條文來判案,不能參雜任何情感,這項工作好像特別適合機器人來幹,但是為什麼不可取代呢?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機器能不能給人定罪或者決定人的生死。
下個一個一定會消失的職業,就是一般事務員。
就是在公司裡打雜的,印個材料取個文件,有點像秘書的工作,但是高級秘書是不會消失的。
這篇文論裡提到了很多會消失的工作也提到了很多不會消失的工作。
第一個就是小學老師。
按理來說老師這個職業是很容易被取代的,因為現在傳授知識這件事機器或者網絡都能做到,但是小學老師不會,就是因為小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需要有人帶領他們,逼迫他們去學習。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有很多東西將來我們都不需要去學習,我們現在在大學和高中學的很多很難的東西,其實對絕大多數人,根本就用不上,所以我們發現經年來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方向一直在不斷更新,這是一件好事,說明我們學的東西一直儘量跟著時代的發展。
下一個一定不會消失的職業就是神父,牧師,方丈,住持這類神職人員。
第三個一定不會消失的職業就是設計師,那種創新型的設計師,一定不會消失,因為這是AI的弱項,他也能創造,但是目前只能在現有創造上進行組合調節,沒有那麼有創意。
還有個不會消失的職業就是歌手,音樂家,作家,這些也都是AI 的弱項。
還有一些職業現在暫時不會消失但是未來一定會消失,首先就是醫生。
醫生其實是一種高危職業,這種高危職業都會消失,就像這次疫情,醫生去了就很危險,但是換成機器人就很容易了,而且醫生的工作就是看症狀看檢測結果這類的,也會有誤判的可能性,但是機器判定會好一些。所以醫生暫時不會消失,但是以後就不好說了。
還有就是程式設計師。
這項工作在人工智慧完成前是大量需要的,但是在人工智慧完成之後就不太需要了,因為以後的人工智慧他自己就會編程,而且準確率更高,但是程序的設計還是靠人來完成,所以程式設計師未來會危險,但是系統工程師還是很好的。
下一個就是消防員,警察
這也屬於高危職業,機器人面對火災槍口比人面對會好很多,而且破案機器人來分析綜合的能力也會高於人類,它一下子就能分析幾千種情況,但是人就比較困難。
那麼我們說的這些容易消失的職業有幾個特點,規則明確,技術點比較少,你能做別人也能做就很容易被機器人取代。
那麼這些大量工作消失會在什麼時候,就是一半的工作,或者百分十90的工作消失了會在什麼時間到來。那就是奇異點的時候。
我們發現當農業出現之前,人的生存完全靠打獵,但是農業來了打獵成為了一種少數職業。那麼離我們比較近的奇異點,比如250之前的工業革命,機械產生之後,大量體力的工作被機器代替;然後就是120年前的電氣革命,電產生後自動化就產生了,那麼操縱機器就變得更複雜,而機器也就變得更高效了;還有就是60年前的電腦產生了,誕生了計算革命,電器能做能複雜的事情了;還有就是30年前的信息革命,大量的信息出現在網絡上,人的交流沒有任何障礙了,就像我們現在一樣,很多新的工作應運而生,老的工作很多消失了。
那麼下一個奇異點在什麼時候,很多學者猜測將會是2045年左右,其實在2045年之前就已經產生這樣的交替,在2045年的時候就徹底變了,到底變成什麼樣子我們也不知道。
在這之前我們能看到的一場革命就是人工智慧革命,就是人工智慧開始大範圍應用,而且漸漸擁有了人的判斷力與認知能力,開始取代人的大量工作,比如2015年微軟開發了一個人工智慧圖片識別系統,對圖片識別的成功率就超過了人;2017年穀歌開發了一款叫做「cloud auto ML vision」這麼一個人工智慧,能夠創造人工智慧,這樣以後機器人就能生產機器人,而且還可以生產和自己不一樣的機器人,所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一定能夠取代人力,甚至腦力,所以大部分工作都會消失。
但是就目前看有些東西是人工智慧做不了的,就我們剛才說的創造力,想像力應該是沒有的,所以這也就是我們的最後一道防線。愛因斯坦就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包括世界的一切,它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是知識的源泉。
這也就很想我們這類視頻的宗旨,很多人說我們在傳授知識或者觀點,其實這就是錯的,更多的做這類視頻是在傳授想像力。
其實想像力這種東西大家都有,但很多時候被教育封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