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自從2016年第一個人工智慧圍棋機器人AlphaGo以全勝戰績擊敗所有圍棋高手後,人們開始意識到人工智慧的威力所在。
近日,由三名劍橋法律系學生打造的一位名為CaseCruncher Alpha 的 「人工智慧律師」在一次挑戰中擊敗了100名法律專業學生。這名機器人和 100 名來自劍橋的法律系學生互相反對,並給出了「數百個 PPI(支付保護保險)不當銷售案例的基本事實,並被要求預測金融調查官是否會允許索賠。
比賽現場他們一共提交了 775 份預測報告,結果顯示,CaseCruncher 的準確率為 86.6%,而學生的準確率只有 66.3%。
如今,人工智慧發展的如火如荼,從各個行業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無處不在,人們不禁感慨:人工智慧真的來了!
然而,在感嘆科技高速發展的同時,人們也開始產生擔憂,因為人工智慧的普及也就意味著工作機會的減少。
人們擔心某一天人工智慧成為了社會的主體,大部分人將失去工作。
家長們也在擔憂孩子未來該選擇什麼樣的專業才能避免被淘汰的危險。
據BBC 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數據體系分析,有三百多種職業在未來將會面臨被淘汰的境地。
其中,電話推銷員、打字員、會計、保險業務員、銀行職員、政府職員、客服、人事、房地產經紀人、廚師等職業將來被人工智慧取代的概率都大於70%!,毫無疑問,這些職業的共性就是大量的重複性工作,而對於基於大數據學習的人工智慧機器人,這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完成的。
研究還發現,演員藝人、化妝師、寫手、翻譯、理髮師等被取代的可能都為30%左右,而藝術家、音樂家、科學家等只有8%的可能被取代。
這就充分體現了人與機器的差別,機器人可以勝任重複性的、模式化的工作,也可以具備分析和模仿的能力,但是無法完成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工作。
另外,人類是有情感的,是感情的動物。人類在社交活動中都是情感交流的過程,而機器人智能做到模式化的信息交流,無法做到進一步的情感交流。
所以類似於記者、公關、心理醫生等需要情感交流的職業是機器人無法替代的。
儘管前面的案例之中人工智慧律師擊敗了100名法律專業學生,但這只是數據上的勝利,現實的案件中還有情感的部分和道德的部分,這是機器人無法做出判斷的。
下面是一張網上朋友圈流傳的圖,姑且作為 一個參考而已。
未來科技的發展我們無法阻止,我們能做到的只有做好準備去迎接科技發展帶來的挑戰,而迎接挑戰的唯一方法就是學習,不斷的學習!只有學習才能提高知識層次和創造力。機器需要升級,人也同樣需要升級。
對於孩子的培養教育,我們更多的應該注重於想像空間的培養,創造力的拓展,和主動性的接觸能力。
人工智慧再先進也是由人類製造的,受人類控制的。
人的智力有無限拓展的空間,人類是有意識的,而智慧機器人有的只是算法。
作為歷史進程中的一份子,人生最重要的任務是「追隨歷史運行的方向」,不要莫名其妙被歷史淘汰。面對人工智慧,我們或許改變不了科技的進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以及我們下一代的知識結構,做最好的準備,迎接挑戰!把難以馴服的,變成可以掌控的,最終為我所用。可能這就是人類的必經之路,也是我們生存的價值所在。
未來已來,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