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
在並不發達的古代,人們無法準確地判斷未來的天氣景象,但是靠著人們的生活經驗,老祖宗們也總結出了不少關於天氣預測的諺語,在落後的古代,靠著這些諺語,人們也能判斷何時會下雨,何時該收割莊稼了。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不再依靠那些流傳下來的諺語來判斷諺語了,只需看看天氣預報便可獲得最近一周或是半個月的大概天氣情況了。作為天氣信息傳達者,對氣象主持人的要求也很高,他們受過專業訓練,絕不是泛泛而談。在眾多的氣象主持人中,他是首位氣象主播,娶小12歲師妹為妻,人稱「氣象先生」。
「氣象先生」名叫宋英傑,是我國的首位氣象主持人,他所報導的天氣預報十分有趣,並不是想像中的呆板。這位氣象先生能夠被認可離不開他自身的努力與敢於突破的精神。1984年,他成功被北京氣象學院錄取,大學期間一直保持著高水準,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所以畢業後就直接被分配到了中央氣象臺工作。也許這就是學霸和普通人的區別,別人都在費力找工作的時候,他的工作已經有了著落了。
原本的宋英傑並不是臺前的天氣預報員,但他即使在幕後也一直在練習普通話,所謂字正腔圓,這是他對這一行業的理解,為了練好普通話,他每天都會拿出時間聯繫,落實到每一字的語音語調,如此反反覆覆,直到自己感到滿意。這樣的努力換來的則是回報,臺裡的人看到了他的優勢,於是讓他轉到臺前工作,成為一名天氣預報員,此前的勤奮練習給他帶來了好處,他的普通話一度讓人誤以為他是專業的播音員。
1993年,他正式從幕後轉到臺前,成為了首位天氣預報主持人,開始了全新的領域。當時的他並不知道這個行業的發展,也沒有做好退路,僅僅憑藉著自己的熱愛,於是便義無反顧的接受了這一轉型,沒有擔驚受怕,反而充滿激情,所以工作是越來越順暢。
在大多數人的眼中,天氣預報員是個枯燥的工作,大眾看天氣預報也是一知半解,不懂專業詞彙。但宋英傑為了讓大眾聽懂,又能將信息準確傳遞出去,所以他總是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主持風格。他的主持原則便是「看得清、聽得懂、記得住、用得著」,而不是那些枯燥的只有業內人士才聽得懂的詞彙。
這並不簡單,主持一方面來說是嚴肅認真的,一方面又為了能讓大眾理解,所以十分考驗一個人的學識。毫無疑問,宋英傑是個有才華的氣象主持人,他的自信和幽默都為他加了不少分,除此以外,他絕對是個敢於挑戰的人,所以在時代變化莫測的現在,他也是緊跟潮流的,主持也是走在時代的前沿。
2012年,他獲得了主持界的最高成就獎「金話筒」,這無疑是對他幾十年工作的肯定,他是第一個拿到此殊榮的天氣預報主持人,此前天氣預報行業沒有一人拿到過這個獎項,可見他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自此,他也被稱為中國的「氣象先生」。對於他自己而言,這個獎意義非凡,是對他工作的肯定,也是對這一行業的肯定,為了做好《天氣預報》,他有責任與使命將它繼續發揚。
結語
1995年,他作為特邀嘉賓回到了母校北京氣象學院主持四十周年校慶,當時正值大一新生的劉珩對他做過一次專訪,當時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非常專業,問題有深度,而溫文爾雅的宋英傑也讓劉珩意外。兩人再次相遇是在八個月後,因為比賽,所以劉珩請到了師兄宋英傑幫忙指導,最後獲得了冠軍。因為這次契機,兩人逐漸熟悉了起來,慢慢的發展成為了戀人關係,最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事業和婚姻雙豐收,好不幸福!
參考資料:《山居秋暝》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