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日現場】氣象局裡觀氣象

2020-11-30 中國氣象局

  老年氣象愛好者:我也想做個看雲圖識天氣的「高手」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成成報導 「預報是怎麼做出來的?像我們普通人,可以通過衛星雲圖來自己做預報嗎?」3月23日,家住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的陳大媽一大早和老伴來到了中國氣象局,在氣象局裡的觀測場裡,她一邊聽志願者講解觀測儀器的作用,一邊提出自己的疑問。

  陳大媽告訴記者,有一次她在電視上看到氣象先生宋英傑的訪談節目,並對宋英傑講述的通過查看衛星雲圖做預報的事情留下了深刻影響。因此,今年的「3·23」她特地來到氣象局,想問問相關專家,作為普通市民,能否通過衛星雲圖來自己預報天氣。

  記者發現,還有許多和陳大媽一樣對氣象十分感興趣的老人,在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的當天,特地來到中國氣象局參觀地面觀測場、中央氣象臺和華風影視大樓。

  「我幾乎每天都收看天氣預報,因為這和咱們的生活和出行都緊密相關。」中國外文局退休職工石天民是世界氣象日的忠實「粉絲」,他年年都會過來參觀。他說自己不僅僅關注天氣的冷暖陰晴變化,還十分關注氣象科普知識,尤其是氣象和養生方面的小知識等。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石天民從包裡拿出一本厚厚的複印資料:「平時,我會去國家圖書館翻閱《中國氣象報》以及一些與天氣、氣象相關的報刊雜誌,並從上面摘錄一些對養生有好處的氣象知識。」他將自己從報刊上摘錄的氣象知識編輯成《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氣象·民俗·節氣》的資料,作為自己健康生活的參考。

  在觀測場內,有一位老爺爺拉住了一名氣象志願者,一口氣問了許多問題。其中,問得最多的是如何做好農業方面的氣象預報。

  「天氣和農業的關係非常緊密,一個是氣溫,一個是降水,這兩個條件對農業的影響太大了!」這位關注農業氣象的老爺爺叫萬志臣,是吉林省農安縣校辦工業公司退休職工,曾經在該公司農業科擔任了多年的科長。

  雖然已是76歲的高齡了,但萬志臣仍然堅持每天搜集氣象部門發布的風速、溫度、溼度等氣象要素,並自己嘗試著做預報。他自稱是半個「氣象人」,因為當年在吉林工作時,為了能夠順利完成農業生產,他不得不鑽研天氣預報,並狠下了一番工夫。

  「吉林那邊的玉米是一年一季的,因此每年的播種時節就十分重要。那時候,我總是密切關注天氣,並能準確地選擇合適播種時機,這都和我掌握的氣象知識分不開!」萬志臣說。現在,他希望國家能更加重視農業氣象服務,他認為只有用好了天氣預報信息和氣象服務,才能保證糧食的大豐收。

 

  到氣象臺聽專家說預報

  3月23日,參觀者湧進中央氣象臺一樓大廳,觀看科普PPT。史一卓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君 史一卓報導 3月23日,一撥又一撥的參觀者湧進中央氣象臺一樓大廳,認真觀看中央氣象臺專門製作的PPT,傾聽氣象專家的講解。

  「挺新奇的。」來自中國農科院附小五年級的王子彤笑著說,「以前看到很多氣象災害預警符號,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沒有細想過什麼意思,現在知道了。」

  在大廳裡,工作人員擺放了近100張椅子,這對於參觀者來說遠遠不夠。每放行一批參觀者,大家都飛跑著來找座位。大屏幕前擠滿了人,很多小朋友乾脆在最前面席地而坐,既省事,又看得清楚。

  來自朝陽區的楊女士和丈夫、兒子一起來參觀,楊女士說,兒子還小,正在上幼兒園,但是已經表現出來對天氣現象的關注。聽北京電視臺說今天氣象部門有活動,她臨時調整了周末安排,一大早就來了。「講得很通俗,有大量圖片,孩子至少能聽懂一部分。」楊女士說。

  中央氣象臺一樓大廳展區的負責人介紹說,針對參觀者的需求,講解員重點講解中央氣象臺的歷史變遷、天氣預報的製作過程、氣象預警信號種類和發布等,知識性和趣味性並重,受到大家的歡迎。

  「1949年10月1日,在艱苦的條件下,中央氣象臺做出準確預報,保障了開國大典的順利舉行。60多年過去了,氣象人一直堅持『一年四季不放鬆、一次過程不放過』的理念,為老百姓做好氣象服務工作。預報不能百分之百的準確,但我們一定會付出百分之百努力,提高預報準確率!!」講解員的解說贏得現場一片掌聲。

  「以前總想知道天氣預報是怎麼製作出來的,今天總算入門了。」來自北京市豐臺區74歲的退休老人關秀嶽今天很高興,感覺不虛此行。關大爺說,去年他的朋友就有來參觀的,自己因為有事沒能來,有點遺憾。「我一直都非常喜歡大氣科學方面的知識,以前不知道有這麼一個節日,現在知道了一定要過來。在華風、在中央氣象臺,我都認真在聽解說。因為太認真了,一起來的同伴和我走散了,我得趕緊找他們去。」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焦點

  • 豐臺區氣象局「非接觸」開展「世界氣象日」活動
    3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世界氣象日如約而至,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為了減少接觸,豐臺區氣象局以線上為主,開展了各種豐富多彩的科普宣傳活動。豐臺區氣象局以在微博及微信公眾號上開展的線上氣象知識競賽,拉開了氣象日系列活動的帷幕。
  • 安塞區氣象局榮膺「全國氣象科普基地」稱號
    安塞區氣象局榮膺「全國氣象科普基地」稱號 發布時間:2017-03-27 09:36:36 來源: 安塞區政府網站
  • 無棣:世界氣象日「玩轉氣象」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春雨報導 3月19日,山東省無棣縣氣象局聯合無棣縣第三實驗小學共同開展氣象科普進校園活動,共慶世界氣象日。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為老師同學們發放了各類氣象科普及防災減災材料,組織觀看氣象宣傳片、氣象應急指揮車等裝備模型,並結合今年世界氣象日「太陽、地球與天氣」的主題開設了一節獨特的氣象大講堂,課上通過有獎知識問答、氣象觀測站紙模拼裝等有趣的形式,為同學們生動講解了太陽活動對地球天氣及氣候的影響、氣象觀測的工作過程、氣象災害和預警信號等知識,幫助同學們認識氣象了解氣象。
  • 各地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
    在活動現場,省氣象局副局長孫景蘭接受了媒體採訪,介紹了世界氣象日紀念活動的意義、河南氣象災害防禦科普工作和氣象事業發展取得的成果等。廈門市氣象局現場派發中國氣象報3·23世界氣象日增刊、氣象防災減災宣傳小冊子等,並進行氣象問卷調查,直接地了解了市民對氣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以便更好的從滿足市民、滿足用戶的角度做好氣象服務工作。
  •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03月25日 15:53:37 | 作者:蔣昊非 | 編輯:許琳琳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天氣預報為啥有時不準?什麼時候升溫、什麼時候降溫,為什麼可以提前知道?
  • 中國氣象局「氣象日」對外開放地圖
    中國氣象局「氣象日」對外開放地圖 【字體:大 中 小】 2012-03-09 16:01
  • 上海市氣象局圓滿完成世博會氣象保障服務(圖)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發言 攝影 中國網 張琳中國網11月1日訊 11月1日,中國氣象局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中國氣象局科技大樓一樓多功能廳召開。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陳振林介紹了上海世博會氣象保障服務情況。
  • 恩施:中學生參觀氣象局探秘氣象知識
    12月6日,恩施市芳華中學組織七年級學生及家長走進恩施州氣象局,參觀了恩施州國家基準氣候站,恩施州氣象臺及氣象科普館。參觀活動包括實地參觀、工作人員講解和現場提問等環節。基準站的測報員為大家生動地講解了觀測儀器的使用技術、雷電和各種天氣現象的形成原因等;氣象臺的預報員講解了天氣預報如何製作出爐;氣象科普講解員演示了地球儀、防雹增雨火箭彈、手持測風儀的操作使用。
  • 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
    圖為籤字儀式現場陳建軍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董永春報導 11月6日,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在廣州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鄒建軍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後籤署了該協議。通過協議,粵港兩地將繼續深化氣象合作,開拓在數值預報模式、天氣預報預警、氣候變化研究、大氣綜合探測等領域的廣泛交流,共同促進兩地氣象事業發展。
  • 中國氣象局召開直屬機關基層黨組織書記現場述職測評會
    12月24日,中國氣象局召開2020年度直屬機關基層黨組織書記現場述職測評會。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直屬機關黨委書記沈曉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農業農村部紀檢監察組一級巡視員、紀檢監察員周若輝出席會議。
  • 中國氣象局: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在第60個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中國氣象局於3月18日印發《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簡稱《通知》),宣布從4月1日起,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將實現全面自動化。
  • 甘孜州:開展白格堰塞湖現場氣象應急保障服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多傑措 胡玉龍報導 10月1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氣象局局長譚紹華帶領8人組成的搶險應急氣象服務小分隊,攜帶車載移動都卜勒雷達、移動氣象站等設備前往金沙江白格堰塞湖區域。
  • 【省氣象局】氣象:主動服務在路上
    平安出行氣象相伴  為了建立科學高效的公路交通氣象信息預測、發布機制,向社會公眾提供準確、全面的公路氣象信息,避免公路交通延誤,減少惡劣天氣誘發交通事故,2014年3月,青海省氣象局與青海省交通運輸廳籤訂了聯合提升全省交通氣象服務能力合作框架協議。
  • 世界氣象日!豐富的線上活動邀你走近氣象知識
    以線上為主,用新媒體、融媒體傳播世界氣象日主題和氣象科普知識。記者從省氣象局獲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世界氣象日,省氣象局組織了豐富的線上活動,讓大家足不出戶了解氣象知識。在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到來之際,陝西省氣象局、陝西省氣象學會聯合組織全省氣象部門於3月中旬-4月中旬開展系列紀念活動。
  • 煙臺市氣象局舉辦山洪氣象防災減災培訓會
    煙臺市氣象局舉辦山洪氣象防災減災培訓會 2020-09-30 11:09:04 來源:水母網
  • 堅守觀測現場 提供氣象數據
    1月29日早上8點,天還未大亮,貴陽氣象站觀測員李光強就來到基準氣候站的地面氣象觀測場,準備測量導線的結冰厚度。  經過一夜的低溫凝凍,電線結冰架上的導線早就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李光強拿出一把遊標卡尺,仔細測量覆冰厚度,一邊讀數一邊把數據記錄在隨身攜帶的《地面氣象觀測記錄簿》上。
  • 許小峰現場指導亞青會氣象保障服務工作
    湯立一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曹穎 通訊員湯立一報導   8月16日,應南京亞青組委會邀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許小峰來寧出席亞青會開幕式。在亞青會氣象服務保障中心,許小峰現場指導、檢查了亞青會氣象保障服務工作,親切慰問了奮戰在服務一線的氣象工作人員。
  • 國際氣象防災減災裡的「中國貢獻」
    2011年,中國援助蒙古國南戈壁省氣象局探空站建設工作拉開序幕。同年,中國氣象局帶著先進的科研成果、項目紛至沓來,在蒙古國建設了南戈壁省44373探空站,填補了該區域高空資料的空白。2012年1月18日,蒙古國國家氣象和環境監測局與中國氣象局籤署《關於南戈壁省高空站運行維護和數據傳輸的協議》。
  • 氣象局:首部大型氣象百科全書出版
    千餘名專家學者歷時5年編纂我國首部大型氣象百科全書出版全面記錄展現氣象事業發展歷程及科學進展記者2月24日從中國氣象局獲悉,經過1055名專家學者歷時5年編纂打磨,「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中國氣象百科全書
  • 北京南郊觀象臺: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豐富多彩
    中國氣象報記者馮子晏報導 3月24日,北京市氣象局在南郊觀象臺舉行」世界氣象日開放活動,圍繞「智慧氣象」主題,開展了氣象科普展覽、氣象知識競賽、全國氣象科技周logo投票徵集等系列科普活動。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於新文在現場與公眾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