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氣象水文聯合召開汛期雨水情趨勢預測會商會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趙輝 文瑞珊報導 3月25日至26日,湖南省氣象局、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聯合召開汛期雨水情長期預測會商研討會。省電力公司、五凌公司、澧水公司、省水運建設投資集團、有關水庫電站、各市州氣象局和水文局等單位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參加會議。

  與會人員對去年以來的氣候特徵、當前天氣氣候背景、大氣環流、海溫特徵、太陽活動等各種前兆信號進行了認真分析,重點討論了汛期各時段雨水情的總趨勢以及降水集中時段。會議要求充分應用會商成果,全力做好氣候決策服務工作;強化氣象災害短時、短期、中期、延伸期預報和月季氣候預測工作,並做好預報預測業務的銜接,切實做好重大災害性天氣的轉折性變化預測,做好重要流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氣象服務,為政府防災部署和公眾避災贏得時間。

  (責任編輯:賴敏)

  

  

  

相關焦點

  • 水利氣象部門聯合召開2020年汛期全國氣候趨勢預測會商會
    3月23—24日,水利部和中國氣象局聯合在北京召開了2020年汛期全國氣候趨勢預測會商會,共同研判全國汛期氣候及洪澇乾旱趨勢。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國家防總秘書長、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兼水利部副部長周學文出席會議並講話。
  • 湖南水文:解密一張防汛「圖」
    讓我們一起走進湖南省水文水資源勘測中心(以下簡稱「湖南水文」)解密這張「圖」。這張圖就是「水文情勢圖」,它作為湖南水文精細服務理念下的圖文產品,具有簡單、形象、高效的特質。在每日全省水情會商會上,湖南水文利用它將當前水文情勢準確及時地呈現給各級防汛部門,同時經由主流媒體、官微以及水情服務平臺轉載,廣大人民群眾便可直觀地了解掌握當前水文情勢。化繁為簡不代表內容空泛。
  • 為汛期氣候趨勢準確「把脈」――動力統計相結合季節氣候客觀預測...
    原標題:為汛期氣候趨勢準確「把脈」――動力統計相結合季節氣候客觀預測系統助力汛期氣象服務中國氣象報實習記者張格苗報導8月中旬,我國南方大部地區剛剛結束持續一個半月之久的高溫乾旱天氣,東北地區又迎來持續性降水,嫩江,松花江、黑龍江告急。
  • 2015年年中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在北京召開
    2015年年中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在北京召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6-25 16:07 來源: 地震局網站    2015年6月18日—19日,2015年年中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在北京召開。
  • 湖南氣象保障長沙防汛:強降水實況警報精細到鄉鎮「能救命」
    這場史上罕見的暴雨,也是考驗湖南汛期氣象保障服務能力的關鍵一役。最強降雨落區如何變化?何時開始組織群眾轉移?水庫洩洪節奏怎樣把握?在防汛減災的關鍵時刻,氣象「發令槍」打得響亮,科學精準的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廣為傳遞的雨情水情,為及時化解風險、守護瀟湘安瀾贏得了更多主動。
  • 綿陽市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召開
    11月18日,綿陽市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在北川縣應急管理局召開。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王永高主持會議。會上,北川縣應急管理局、平武縣應急管理局、江油市應急管理局、安州區應急管理局和市地震監測臺網中心分別作了地震趨勢分析報告,其他區、縣應急管理局作了交流發言。
  • 水文監測:出色的抗洪偵察兵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勇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肖秀芬 如果說抗洪搶險是一場戰鬥,那麼水文監測無疑就是戰前偵察。7月2日,省水文中心根據氣象預報,提前預測出湘江全線、資水幹支流將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部分河段甚至超保證水位。省水利廳立即組織視頻會商,緊急安排部署,調度各類水庫騰庫迎洪,各級水利部門責任人到崗到位,為成功防禦7月6日開始的暴雨洪水搶得了先機。
  • 氣象部門4項成果入選
    其中,氣象部門的流域水文氣象實時預報系統、多模式集合氣候預測系統夏季汛期降水預測、北鬥/GNSS大氣水汽含量高精度實時監測系統、短時臨近精細化雨量預報場技術等科研成果獲推薦應用。  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所研發的流域水文氣象實時預報系統,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支持下,以實時水文氣象監測網、定量降雨估算、定量降雨預報、實時洪水預報技術為基礎,充分利用現有的降水信息,在同一平臺上實現水文氣象的實時預報。該系統已在三峽水庫、洞庭湖、嘉陵江、烏江、漢江丹江口、清江水布埡、漳河水庫等地應用。
  • 2018年度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在京召開
    2017年12月5日-6日,2018年度全國地震趨勢會商會在京召開。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黨組成員、副局長牛之俊,中國地震預報評審委員會院士、專家,機關有關司室負責同志和局屬各單位代表參加會議。
  • 番禺區2020年汛期氣候特點及 11-12月氣候趨勢預測
    今年汛期(3月31日到10月29日,下同)我區平均降雨量為1289.8毫米,較常年(1981~2010年,下同)同期偏少8.9%。汛期平均氣溫27.2℃,較常年同期偏高0.6℃。 主要氣候特點 今年汛期主要氣候特點:暴雨少;龍舟水接近常年,分布不均勻;高溫持續時間長;颱風影響輕。
  • 水文氣象大有可為
    現場搶險氣象服務小組一到巫溪,就接到一連串的問題「下多大的雨,什麼時候下?這麼大的雨會造成多少水進入堰塞湖中?雨強最強的時候會形成多大的洪峰流量?」關鍵是後面兩個問題,只有水文氣象能夠解答,但目前,針對小流域的水文氣象預報業務並未開展起來,在基礎資料和參數缺乏,技術方法不成熟的情況下,馬上回答這些問題是有相當難度的,而這又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它涉及到多少人需要疏散,壩體會不會自動潰堤,如果潰壩,會潰到什麼程度等問題。我們意識到,這次應急氣象服務所面對的是水文氣象問題。
  • 地震局召開2011年年中全國地震趨勢跟蹤會商會
    為深入分析我國當前地震形勢,科學把握下半年地震趨勢,按照2011年年中全國地震趨勢會商工作安排(中震測函[2011]42號),中國地震局於2011年6月20-21日在北京召開了"2011年年中全國地震趨勢跟蹤會商會"。
  • 專家預測:2018年我國颱風來的早,災情或偏重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上月底召開2018年度全國海洋災害預測會商會,預計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25個~27個熱帶氣旋,影響渤黃海的有1個~2個,影響東海的有7個~8個,影響南海的有10個~11個;登陸我國東南沿海的有7個~9個。而近期沿海各地也分別對本地區2018年可能遭遇的颱風數量、時間作出預測,並對防災減災作出了部署。
  • 湖北:共享氣象水文資料 共繪一張藍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 李傲  2017年長江流域汛期之長、汛情之重,出乎人的預料。  剛剛投入業務運行的「長江流域氣象水文雨量資料一張圖分析系統」,為夏金精準捕捉這場降水提供了有力支撐,「經過加密的觀測站網,能夠敏銳捕捉降水量,為預警和預報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夏金說。
  • 合肥市地震局組織召開2021年度全市地震趨勢會商會
    12月16日,合肥市地震局組織召開2021年度全市地震趨勢會商會,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監測中心、預報中心負責人及省屬合肥地震臺、廬江地震臺、合肥形變臺等專家應邀到會指導。會議傳達了《安徽省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紀要》精神,市地震監測中心及各縣(市)地震監測中心分別作了年度會商報告和專題報告。省屬合肥地震臺、廬江地震臺、合肥形變臺等專家作了相關學科研究報告。在與會領導、專家充分討論並匯總歸納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會議集體通過了《合肥市2021年度地震趨勢會商會紀要》。
  • 水文氣象防汛抗旱看天行
    水文氣象研究範圍包括:所有影響地球水資源的大氣和水文過程。衛星遙感、天氣雷達、測雨、天氣和水文技術以及現代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等都廣泛應用於水文氣象研究中。  根據防汛抗旱工作的實際需要,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1993年開始重點研究開發《防汛抗旱水文氣象綜合業務系統》,經過持續10年的改進和完善,取得了豐碩成果。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面對複雜、嚴峻的天氣氣候形勢,面對不容樂觀的防汛抗旱減災形勢,氣象部門作為「發令槍」上好膛了嗎?  天氣預報:精細準確、注重影響成為關鍵詞  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工作人員對「風雲二號」G星相關業務進行深入探討。4月29日,該星在軌交付儀式在京舉行,即將在今年汛期投入業務運行,以更強的觀測能力為汛期氣象服務提供支持。
  • 數據中心:氣象與水文數據共享 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決策能力
    近日,為切實做好2020年汛期氣象與水文數據交換工作,黑龍江省氣象數據中心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以「提供優質氣象數據」為核心,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全面開展水文、氣象信息共享工作。保障水文數據的完整性是汛期工作重中之重。
  • 湖南積極迎戰颱風「瑪莉亞」
    紅網時刻7月12日訊(記者 陳詩芹 通訊員 王琳 劉燕龍)記者今日從湖南省防辦、省水文部門獲悉,受8號颱風「瑪莉亞」影響,11日8時至12日8時,全省平均降雨11.8毫米,最大為株洲市42.2毫米,其次為長沙市26毫米、湘潭市21.9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