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預測:2018年我國颱風來的早,災情或偏重

2021-01-19 海洋網

  隨著汛期和颱風季的臨近,各地防汛防臺工作陸續啟動。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上月底召開2018年度全國海洋災害預測會商會,預計2018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25個~27個熱帶氣旋,影響渤黃海的有1個~2個,影響東海的有7個~8個,影響南海的有10個~11個;登陸我國東南沿海的有7個~9個。而近期沿海各地也分別對本地區2018年可能遭遇的颱風數量、時間作出預測,並對防災減災作出了部署。



  中國端午節有賽龍舟的習俗,時間在農曆五月初五(陽曆6月)。因此,南方一些地區把端午節前後較大的降水稱為龍舟水。日前,2018年南方強天氣學術研討會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召開,國內外氣象專家圍繞南方強對流天氣進行討論。會上預計,2018年汛期南方氣候可能呈現龍舟水偏強、颱風影響較早等特點,汛期氣象災害屬於偏重年份。


  而根據此前廣東省防總專家會商會的研判,2018年將有5至7個颱風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會商認為,2018年廣東天氣複雜多變,三防形勢嚴峻。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局部區域可能出現特大暴雨等極端天氣。西江、北江可能出現20年一遇的大洪水。沿海地區颱風、風暴潮,城市內澇依然是2018年廣東省防禦工作的重點。


  為應對颱風、暴雨天氣,各地已制訂了相關預案。按照《深圳市颱風暴雨災害公眾防禦指引》等相關部署,颱風黃色、橙色、紅色及暴雨紅色預警發布為停課信號。停課信號生效期間,信號生效區域的中小學、幼兒園、託兒所應當停課,並採取措施保障在校學生(含校車上、校園內)安全。暴雨橙色預警發布時,家長可根據情況自行把握學生上學時間,並告知學校,待安全隱患消除後再送學生上學。


  閩南汛期是4月中旬到10月底,其中7月至9月是主汛期。2018年以來,廈門市累計雨量與常年持平,但是降雨時間有變,1月本該是全年降雨最少的,卻出現了罕見的暴雨,3月、4月則降水持續偏少,3月降水量不足常年一半。


  氣象部門預測,2018年5月、6月,廈門市可能發生較強的短時強降水和持續性暴雨過程,不排除發生大洪水的可能。2018年影響廈門的颱風約4個~5個,其中有1個可能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專家提示,每年7月1日前在我國登陸的颱風被稱為「早颱風」,2018年廈門可能受到早颱風的影響。


  風暴潮方面,海洋部門預測,2018年影響廈門的風暴潮有4次~5次,其中將發生1次增水超過100釐米的較強颱風風暴潮,風暴潮過程最大增水110釐米~140釐米。廈門沿海將出現2次~3次超過藍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年最高潮位廈門港為705釐米~730釐米,同安灣為710釐米~740釐米。


  寧德市政府也於上周召開發布會,通報寧德汛情和2018年防汛備汛情況。目前,寧德已進入汛期,全市已啟動24小時防汛值班制度。根據預測,2018年登陸或影響寧德的颱風將有5個~6個,在6月~10月中基本平均分布。


  根據會商預測,4月~5月,寧德降雨偏少,6月降雨偏多2成~5成,7月~9月降雨也偏多。據了解,由於2017年8月以來降雨持續偏少,2018年1月~3月寧德市主要江河控制站徑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5%,為1971年以來最小。預計2018年寧德洪水趨勢略高於常年,主要流域將發生接近5年一遇的中小洪水,同時不排除發生大洪水的可能性。


  從上周起,浙江已經入汛,全省各級防汛部門、重要防洪工程管理單位都進入了「防汛時間」。浙江省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負責人表示,2018年防汛工作的形勢比2017年嚴峻,氣象災害可能會重於2017年。


  根據氣象部門的預測,2018年浙江的梅雨汛期偏長,降雨要比常年偏多一成,浙西和浙北地區會有強降雨。可能會有3個~5個颱風對浙江省造成影響,其中1個~2個颱風影響較重。局地強降雨多發,小流域的山洪和地質災害防禦任務較重。


  目前,浙江汛前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全省共儲備防汛抗旱物資總價值約7.68億元,落實防汛防臺抗旱各類責任人31萬名。出動檢查人員66000多人次,檢查工程35368處,發現防汛安全隱患2576處,對發現的問題,各地按照『清單式』管理要求,動態跟蹤整改情況,逐項『銷號』或落實保安措施。此外,在汛期還將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密切監視雨情、水情及天氣變化,及時預警,妥善應對災情。


  上周,寧波市召開防汛防臺抗旱視頻會議,並發布《2018年寧波汛期氣候趨勢預測》。根據預測,2018年寧波市汛期氣候的特點是降水量偏多,高溫天氣偏多,颱風數偏多。預計寧波市2018年階段性降雨集中期為6月上旬後期至下旬前期和7月上旬。出梅後將有一段晴熱少雨天氣,有階段性高溫酷暑,高溫日數為20天~30天,比常年偏多約一周,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


  專家認為,近年來,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年颱風生成數有上升趨勢,登陸我國的颱風數由偏少轉為偏多。預計2018年將有3個~5個颱風明顯影響寧波,比常年偏多,其中1個~2個可能造成嚴重影響,需高度關注強颱風及颱風倒槽影響的可能性。


  寧波市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汛期氣候覆雜多變,2017年秋季以來的弱拉尼娜事件雖趨於結束,但未來氣候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沿海漁船及人員、農家樂、漁家樂及遊客仍是轉移管控的主要難點。寧波市要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保持防汛工作政令暢通,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帶班制度,規範汛期工程搶險、防洪調度、救災救助、防洪補償、物資調運、信息發布等工作,堅決查處危害防汛安全的行為。


來源:中國海洋報


中國海洋網通訊員招募令:

為了給廣大海洋愛好者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和機會,進一步豐富中國海洋網的原創內容,現面向全國招募通訊員,並向社會各界人士廣泛約稿,我們將選取有價值的原創內容在海洋網及海洋網微信平臺進行推送。同時,成為我們的通訊員後,您還將獲得「中國海洋網通訊員」榮譽證書,參加我們定期舉辦的培訓及相關活動。

了解詳情請加工作QQ:2640898331


版權聲明:中國海洋網致力於好文推送,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無法查實原作者姓名,在這裡對你們表示深深的歉意。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留言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颱風越來越多?權威數據:2018年颱風災害偏重溫比亞損失最大!
    即便是深秋時節的11月份,西太平洋還出現三颱風胚胎共舞的奇觀,這也使得2018年的颱風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9個,為2013年以來最多。甚至是12月下旬誕生的颱風胚胎,還在2019年1月1日形成了今年第1號颱風帕布,2018年颱風活躍程度可見一斑。
  • 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以洪澇、颱風災害為主
    總的看,2018年全國自然災害災情較過去5年均值明顯偏輕,其中,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減少59%、78%和34%。二、洪澇災害呈現「北增南減」態勢2018年我國共出現39次強降水天氣過程,西北、華北、內蒙古以及黑龍江部分地區降水較常年偏多3-8成,內蒙古、黑龍江、甘肅、陝西、青海、新疆等北方省(區)洪澇和地質災害較過去5年均值明顯偏重,受災人口、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增加39%、19%和40%。
  • 2018年颱風早知道:5~7個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4-6個侵擾廣西
    據預測,21~22日,廣東最低氣溫清遠和韶關的北部6℃~8℃,南部沿海市縣13℃~17℃。海南五指山以北21日最低氣溫13~16℃為主。今年約有5~7個颱風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廣東省防總15日通報,根據專家會商會研判,今年有5至7個颱風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龍舟水偏重,局部區域可能出現特大暴雨等極端天氣!
  • 2018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颱風登陸個數增多
    洪澇和地質災害「北增南減」,北方部分省區災情較重,颱風登陸個數較常年同期偏多,災情較去年明顯偏重。  近日,多部門對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自然災害情況進行了會商分析。經核定,前三季度,我國自然災害以洪澇、颱風災害為主,乾旱、風雹、地震、地質、低溫冷凍、雪災、森林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 廣東颱風都在幾月?2018年預計有5~7個颱風登陸廣東
    據預測,今年颱風將呈現「初臺早、終臺晚、個數多、影響重」的特點,今年預計有5~7個颱風登陸廣東。  15日至16日,廣東省防總和廣東省水利廳組織了「『未雨綢繆看防汛』記者採訪行」活動,來自中央和省市的媒體實地走訪了省防總、江門和珠海防汛工作情況。
  • 沙烏地阿拉伯都要「刮颱風」了,2018年我國第一個颱風啥時候來?
    在3月的超強颱風傑拉華後,這裡已經有整整兩個月沒生成任何颱風。原因也很簡單:副高太霸道了。它像高壓鍋一樣,壓死任何可以轉圈圈的熱帶雲團,把西南季風擋在門外,並且讓廣東、港澳、福建、臺灣乃至江浙滬出現了歷史少有的5月極端高溫。5月23號,廣州氣溫打破5月紀錄,香港天文臺也超過35度。中氣愛製圖副高當然不能永遠這麼霸道,颱風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 2018年8月颱風最消息預測:颱風或「浪跡」我國整個沿海地區
    8月份是一年中颱風最為活躍的一個月,不僅生成的個數最多,而且颱風可能會在我國整個沿海地區「浪跡」。國家海洋預報臺發布8月份海洋環境預報:  風暴潮預報:預計8月份,我國沿海有2-3次颱風風暴潮過程,其中1-2次的災害性颱風風暴潮過程,0-1次災害性溫帶風暴潮過程。
  • 憤怒的"漁夫"-記2011年登陸我國最強颱風納沙
    2011年在西北太平洋上共生成21個颱風,其中登陸我國的颱風有8個,而「納沙」有幸成為了2011年登陸我國最強的颱風。◆演變:兩次加強為強颱風 四次登陸 第17號強颱風「納沙」,柬埔寨名,意「漁夫」,於2011年9月24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9月26日夜間和29日7時兩度加強成為強颱風,是2011年以來登陸我國強度最強的颱風(以強颱風級別登陸海南),也是6年來登陸海南的最強颱風。因此又戲稱它為「憤怒的漁夫」。
  • 2018年第一個颱風已在路上了.
    5月29日下午,即將登陸緬甸的孟加拉灣1號低壓雲圖動畫,來自SSD從六一兒童節開始,季風槽將首次在西北太平洋出現,這也意味著2018年第一個颱風活躍期的到來截至5月27日,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有大範圍30度以上的暖洋面,我國沿海水溫大幅偏高。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8月我國或將遭遇3個颱風
    2018年12個颱風登陸我國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於高溫、高溼和其它氣象條件適宜的熱帶洋面。
  • 今冬凌汛偏早偏重 劉家峽水電廠提前防凌
    新華社蘭州11月10日電(記者連振祥)鑑於近期冷空氣較為活躍,黃河流域寧蒙段凌汛可能較常年偏早偏重的實際,劉家峽水電廠近日開始控制出庫流量,合理預留水庫庫容,為今冬明春防凌創造條件。  據氣象部門預測,受拉尼娜影響,今年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較為活躍,北方大部分地區氣溫將較常年明顯偏低,黃河流域寧蒙段凌汛可能較常年偏早偏重。  為保證冬季黃河流域防凌安全,劉家峽水電廠立足於防禦最嚴重凌汛,做好各項防凌準備工作。記者了解到,按照調度要求,劉家峽水電廠及時調整水庫運行方式,目前日均出庫流量控制在1100立方米每秒,確保在凌汛期來臨之前,合理預留水庫庫容。
  • 2018年第一個颱風已經在路上了!降雨+降溫+大風······
    在這兩個海區,強勁的西南風將和副熱帶高壓南側的東風相遇,並「對撞追尾」,迅速地轉起來--用氣象術語說,西南季風和副高東風交匯的區域,正是颱風母體--季風槽。從六一兒童節開始,季風槽將首次在西北太平洋出現,這也意味著2018年第一個颱風活躍期的到來。
  • 2020廣東颱風預測有幾個 今年有多少個颱風影響廣州
    4月3日,記者從廣州市應急管理局獲悉,根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開汛較早,汛期雨量總體較歷史同期略偏多,影響廣州的颱風也較歷史同期偏多。首個颱風大致出現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有關部門應針對汛期特點,提前布防做好應對措施。
  • 2018年冬要冷出天際?假的!10月底颱風還來不來?
    隨著季節更迭,秋冬季冷空氣日漸活躍,社會公眾更加關注今冬的氣候預測情況,在此背景下,網上相關「冷冬」傳言增多,甚至出現「2018年是冷冬,且從今往後一直到2025年,氣溫一年更比一年冷」的說法,十分離譜,十分荒謬,吸引公眾眼球,製造公眾恐慌。
  • 2018年的冬天會很冷嗎 2018年冬季氣溫預測多少度
    導語:2018年的冬天會很冷嗎?隨著10月的到來,我國北方地區陸續入冬,天氣也越來越冷了。
  • 颱風瑪莉亞最新消息:2018年8號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颱風瑪莉亞最新消息:2018年8號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颱風瑪利亞登陸時間地點  人民網北京7月11日電 據應急管理部官方網站消息,7月11日17時,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針對今年第8號颱風「瑪莉亞」給福建、浙江兩省造成的嚴重災害影響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
  • 颱風玉兔進入我國南海在即,權威預測:或將不登陸我國?
    10月29日下午,今年第26號颱風玉兔正在菲律賓以東洋面咆哮,它曾經是2018年年度「風王」,如今卻也已經減弱為強颱風,連風眼都已經模糊快要看不出來了。當初風王的氣勢已當然無存,不過,它的雲系開始逐漸登上菲律賓呂宋島,菲律賓東部沿海的風雨逐漸加強,它登陸菲律賓已是板上釘釘。
  • 是否對我國有影響?2020年1號颱風黃蜂來了,預計17日進入南海
    趣味探索訊 進入2020年以來,全球海洋環境明顯有些異常,颱風數量比往年少了很多,尤其是西北太平洋。往年的1至4月,西北太平洋總會出現2至3個颱風,比如2019年2月20日生成超強颱風「蝴蝶」,2018年3月25日生成超強颱風「傑華拉」,而今年在去4個多月時間裡,沒有生成一個真正颱風,最多只出現了幾個熱帶低壓,隨後「煙消雲散」,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
  • 2018年我國氣溫偏高0.5℃ 上海冬季十年間減少4.5天
    原標題:2018年我國氣溫偏高0.5℃ 春夏之暖打破歷史紀錄 上海冬季十年間減少4.5天  1月22日,中國氣象局公布《2018年中國氣候公報》,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氣溫偏高0.5℃,春夏之暖打破歷史紀錄。近幾年,關於全球變暖、低碳的種種信息從各種渠道向我們襲來。「全球變暖」也成了最時髦的一個詞。
  • 7月暴雨高溫天氣跟今年沒來颱風有關嗎?專家來解答
    ,北京、天津也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更異常的是,以往7月經常登陸我國的颱風,今年罕見缺席。   今年將迎來1949年來首次7月「空臺」   今年暴雨、高溫天氣不斷,奇怪的是7月份都快結束了,至今沒有一個颱風登陸我國。陳濤表示,中央氣象臺預計一直要到8月上旬,西北太平洋才有熱帶風暴生成,並可能在我國沿海登陸。   颱風去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