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8月我國或將遭遇3個颱風

2020-12-06 瀟湘晨報

中央氣象臺消息,7月31日下午14時,南海熱帶低壓生成,並逐漸向海南島南部沿海靠近,並將於8月1日中午前後登陸或擦過海南島南部一帶沿海(15至17米/秒,熱帶低壓級),1日夜間進入北部灣後,強度將略有增強,有可能發展為2020年的第3號颱風。

雖說颱風「胚胎」醞釀中,但自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和2號颱風「鸚鵡」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了近年來颱風相關數據,告訴你今年7月「空臺」到底有多罕見,8月颱風是否會如期而至。

2018年12個颱風登陸我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於高溫、高溼和其它氣象條件適宜的熱帶洋面。我國把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按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風速)大小劃分為6個等級,其中風力為12級或以上的,統稱為颱風。

中國氣象局熱帶氣旋資料中心顯示,2010年以來登陸我國的颱風數量已經至少有80個。2018年颱風在我國活動最頻繁,有12個颱風曾經登陸,包括了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7級以上(65米/秒,相當於234公裡/小時)的颱風「山竹」。我國沿海地區常年受颱風影響,近年來廣東、福建、海南等省份都曾成為颱風登陸地。以廣東為例,2010年至2019年間曾有10個颱風登陸廣東,2018年是廣東最「吸風」的年份,曾有5個颱風登陸。

71年首次7月零颱風

一般而言,颱風的活動呈現顯著的季節性特徵,7月至9月是颱風活動最頻繁的時間段。

數據顯示,1949年以來南海和西北太平洋7月平均生成颱風約4個,生成颱風個數在全年佔比15.2%。據統計,2000年後歷年7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颱風最多生成8個颱風(2017年)。但2020年7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生成的颱風明顯少於常年,1949年以來首次出現了7月「空臺」的現象。事實上,今年的颱風「出勤率」一直不高,1至7月僅有「黃蜂」和「鸚鵡」兩個颱風生成。

7月颱風為何「缺席」?2020年前7月颱風數量又為何偏少?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專家解釋,今年颱風生成偏少主要是受副熱帶高壓影響。在厄爾尼諾現象和印度洋熱帶洋面海洋溫度異常偏暖影響下,今年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颱風生成源地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洋面被副熱帶高壓控制,抑制了對流活動,缺乏颱風生成的必要條件。

中國氣象局數據顯示,厄爾尼諾現象對颱風生成影響極大,近70年來,上半年生成颱風兩個以下的年份有16個,其中與厄爾尼諾事件相關的年份就有11個。

8月下旬或將迎來颱風暴發的活躍期

7月颱風沒來打卡,不代表8月颱風不登門拜訪。從歷史數據上來看,8月是一年中颱風生成最多的月份,歷年平均約有5.68個颱風生成。我國沿海地區常年受颱風影響,除河北、天津以外的沿海省份,從廣西一直到遼寧都曾成為8月颱風的登陸地,其中最多登陸颱風的省份為廣東。2019致使我國河北、遼寧、吉林和上海等省份超1000萬人受災的超強颱風「利奇馬」就是於8月登陸。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8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的颱風個數為4至6個,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為2至3個,較常年同期的2個相對偏多。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向純怡表示,8月上旬仍不會立刻進入颱風活躍期,但預計8月中旬,可能將有1個熱帶氣旋生成,不排除8月下旬或將迎來颱風暴發的活躍期。

雖說目前尚未形成颱風,但7月31日生成的熱帶低壓影響也不小,已經有超過近30個市縣區發布藍色颱風預警。而受熱帶擾動影響7月31日-8月2日,廣東南部、廣西南部、海南島等地的部分地區將有大雨或暴雨,局地大暴雨。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研究員:李潤澤子

設計:楊晨悅

數據來源:中央氣象臺、中國天氣網等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2020-08-02 08:19:26 來源:瀟湘晨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中央氣象臺消息,7月31日下午14時,南海熱帶低壓生成,並逐漸向海南島南部沿海靠近,並將於8月1日中午前後登陸或擦過海南島南部一帶沿海(15至17米/秒,熱帶低壓級)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原因為何?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原因為何?24日至25日,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持續炎熱,北京、天津也將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卻異常安靜。7月29日,據中國氣象局官網消息,今年7月份我國將不會迎來颱風,這是自1949年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從常年來看,7月份屬於我國颱風的活躍期,平均生成颱風4.1個。
  • 71年來颱風7月首次「缺席」8月將進入颱風活躍期
    劃重點,晴熱高溫、雷陣雨、颱風,是主角。來源 視覺中國總結上個月的天氣,今年7月,相比往年來說,有點特殊——差了颱風。據省氣象部門消息,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已有不少颱風登陸我省。1949年至2019年,七月份登陸浙江省的颱風數總共有13個。而今年7月,颱風首次「缺席」,是1949年以來71年來首個沒有編號颱風生成的七月份。
  • ...剛剛過去的7月份福建無颱風,這是71年來7月首次出現颱風「空窗...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常年7月是福建的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剛剛過去的7月份福建無颱風,這是71年來7月首次出現颱風「空窗期」。福建氣象部門表示,常年7月西太平洋(601099,股吧)上會生成4個左右的颱風,最多生成8個颱風,最少也有1個,今年7月「空臺」實屬罕見。
  • 7月若無颱風 則為71年來首次 原因何在
    從常年來看,福建每年大約6月下旬雨季結束之後,7月就進入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不按常理出牌,今天已是7月30日,如果這兩天還無颱風,則為1949年以來首次7月無颱風。颱風大數據系統統計發現,常年7月平均生成颱風4.1個,平均登陸颱風1.9個。罕見!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2020怎麼還沒有颱風來原因
    劃重點,晴熱高溫、雷陣雨、颱風,是主角。總結上個月的天氣,今年7月,相比往年來說,有點特殊——差了颱風。據省氣象部門消息,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已有不少颱風登陸我省。1949年至2019年,七月份登陸浙江省的颱風數總共有13個。而今年7月,颱風首次「缺席」,是1949年以來71年來首個沒有編號颱風生成的七月份。伴隨而來的高溫,並不奇怪。
  • 今年7月福建颱風零考勤 為71年來首次
    央廣網福州7月30日消息(記者張子亞 通訊員廖玥)記者從福建省氣象臺了解到,從常年來看,每年5-6月的雨季結束之後,7月福建就進入到了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71年來7月首次無颱風已成定局。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 大數據揭秘「缺席」原因
    7月29日,據中國氣象局官網消息,今年7月份我國將不會迎來颱風,這是自1949年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據悉,從常年來看,7月份屬於我國颱風的活躍期,平均生成颱風4.1個。截至目前,今年只有5月的「黃蜂」和6月的「鸚鵡」兩個颱風生成,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這也意味著今年7月我國不會再迎來颱風,這也是自1949年以來首次這種情況。在全年都有颱風活動的西北太平洋上,颱風的活動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徵,其中以8月發生頻率最高,9月次之,7月位居第三。
  • 71年來7月首次無颱風或成為現實
    7月以來,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內澇、山洪等災害。24日至25日,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持續炎熱,北京、天津也將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
  • 颱風啥時來?7月罕見「撲空」,8月或進入活躍期
    7月雖然還剩一天,但已基本可以確定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無颱風生成,是1949年以來首次「空臺」。常年8月是一年中颱風生成最多的月份,根據目前預報,南海或在今年8月上旬迎來熱帶系統的活躍期。8月初或生成今年第3號颱風 華南掀風雨常年7月結束,本應有8個颱風生成,目前僅有2個。本該在7月活躍起來的颱風,今年「撲空」。中國天氣網首席分析師胡嘯表示,由於今年入汛以來副高偏強位置偏南,影響熱帶輻合帶對流,而且跨赤道氣流較弱,抑制颱風生成,所以出現1949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
  • 71年來颱風7月首次「缺席」?專家為您解密
    而今年的7月颱風季序幕卻沒有如期拉開,儘管中北太平洋颶風「道格拉斯」正以每小時25公裡的速度朝西北太平洋馳來,南海及菲律賓附近的多個熱帶擾動「胚胎」正在醞釀之中,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年1-7月颱風生成總數仍偏少7成。
  • 71年來颱風將首次在7月「缺席」,解密今年颱風為何不活躍
    今年7月有望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首個「空臺」7月。7月無颱風歷史罕見中國氣象局介紹,截至7月29日,距離上一個颱風「鸚鵡」生成後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經沉寂了超過40天,目前預計7月底之前颱風生成的可能性較小。如果月底前仍無颱風生成,今年將是1949年以來打破歷史記錄的首個7月「空臺」年份。
  • 7月無颱風或將打破歷史紀錄 大數據揭秘為何颱風「缺席」
    本文轉自【中國氣象局網站】;7月無颱風近71年來首次 大數據揭秘為何颱風「缺席」專家顧問: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向純怡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 王永光 採訪人:造成今年迄今為止颱風活動受抑制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後期颱風活動趨勢如何? 歷史罕見!7月無颱風將打破歷史紀錄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有不少颱風登陸我國。如2019年7月,共有7個颱風生成。但是今年,颱風卻不按常理出牌,不僅「遲到」,而且「出勤率」很低。
  • 2020年7月為何現史上首次零颱風?
    其中2號颱風「鸚鵡」於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從常年來看,7月是颱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颱風生成。但今年颱風卻不按常理出牌,不僅「遲到」且「出勤率」很低。颱風究竟怎麼了?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氣象專家。對於盛產颱風的7月來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無颱風生成的情況屬非常罕見。
  • 今年7月歷史上首次無颱風,重要原因是……
    今年7月註定會成為氣象史上不平凡的一個月,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零颱風。目前,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只有兩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與歷史同期相比明顯偏少。其中2號颱風「鸚鵡」於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從常年來看,7月是颱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颱風生成。
  • 今年8月無颱風歷史罕見 或換來9月颱風大爆發
    原標題:今年8月無颱風歷史罕見 或換來9月颱風大爆發   颱風都去哪兒了  今年8月異常寧靜,至今西北太平洋沒有颱風生成  9月,颱風會大爆發嗎  往年的8  據1949~2013年的我國氣象資料統計,通常8月份平均生成颱風個數為6個,最多的年份甚至有8~10個颱風生成,如1960年8月和1966年8月,各有10個颱風生成;即便最少的年份,如1979年8月,也有2個颱風生成。而在歷史上,從未有過8月無颱風生成的紀錄。
  • 71年來颱風首次「缺席」7月 大數據揭秘原因 警惕!本月或偏多
    7月即將結束,目前,菲律賓附近的多個熱帶擾動「胚胎」也正在醞釀之中,但能發展成颱風的可能性卻不大。如此一來,今年7月是否會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首個「空臺」7月?造成今年迄今為止颱風活動受抑制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後期颱風活動趨勢如何?歷史罕見!7月無颱風將打破歷史紀錄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有不少颱風登陸我國。如2019年7月,共有7個颱風生成。
  • 廣東7月零颱風不罕見,8月或有2個颱風登陸
    7月31日14時,南海熱帶擾動加強為熱帶低壓。但熱帶低壓還算不上颱風。換言之,今年7月沒有颱風從此前的預測變成了現實。這創下了今年南海和西太出現1951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的紀錄,但對廣東不罕見。據廣東省氣候中心預測,今年8月可能有2個颱風登陸或影響廣東省。
  • 史上首次8月份無颱風 9月「秋颱風」或大爆發
    這個8月,天氣的一大特點就是雨多,今明兩天南京又將迎來陰雨天氣。但不知您是否注意到,這其中沒有一場雨是颱風雨。8月本該是西北太平洋及南海颱風生成最多的月份,但今年8月至今,沒有任何颱風在西北太平洋區域生成,為歷史首次。那麼颱風都去哪裡了?未來還會不會再度爆發呢?
  • 2020年8月颱風最新消息預報:幾個颱風會登陸我國
    中國天氣網訊 8月4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八月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薛建軍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分別介紹了今年1月至7月颱風偏少的原因,以及8月份颱風預測。  今年1月至7月共生成2個颱風,比常年同期的8個偏少6個;且7月份無颱風生成,成為1949年以來首次「空臺」的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