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7月零颱風不罕見,8月或有2個颱風登陸

2020-12-02 大洋網

7月31日14時,南海熱帶擾動加強為熱帶低壓。但熱帶低壓還算不上颱風。換言之,今年7月沒有颱風從此前的預測變成了現實。這創下了今年南海和西太出現1951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的紀錄,但對廣東不罕見。據廣東省氣候中心預測,今年8月可能有2個颱風登陸或影響廣東省。

止步熱帶低壓 7月「空臺」創紀錄

7月31日14時,南海熱帶擾動加強為熱帶低壓。截至8月1日中午12時,該熱帶低壓仍未達到颱風級別。

颱風(英語:Typhoon)屬於熱帶氣旋的一種。按照其強度,分為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六個等級。而在氣象部門那裡,熱帶氣旋就分為熱帶低壓和颱風。換言之,儘管7月最後一天南海熱帶擾動加強為熱帶低壓,不過離成為颱風還有一步之遙,因為能被命名入颱風家族族譜的需至少達到熱帶風暴級別。按照這個標準7月真的「空臺」了。

一般來說,7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上平均每年生成約4個颱風,最多的年份多達8個,相當於平均每4天冒出一個,而最少的年份,也有1個颱風生成。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已有不少颱風登陸我國。如2019年7月共有4個颱風生成。

所以說,今年7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整整一個月都沒有憋出1個颱風,這在有氣象記錄(1951年)以來還是第一次發生。

颱風登陸數偏少 廣東7月零颱風不罕見

今年以來(1-7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僅孕育出「黃蜂」和「鸚鵡」2個颱風,較常年同期平均(8.2個)明顯偏少6.2個,為1951年以來同期生成颱風數第二少。最少的年份是1998年,有且僅有1個颱風生成。

今年以來,登陸廣東的颱風只有寥寥1個「鸚鵡」,比常年同期(1.47個)偏少,翻看1951年以來的同期紀錄,最少登陸0個,最多有5個。

不過,對於廣東而言,儘管今年以來颱風登陸數偏少,但7月零颱風不罕見。據了解,通常7月廣東進入後汛期,也開啟颱風活躍季,平均每年約有1個颱風登陸,歷年同期最多的年份(1980年),曾來過4個。

而沒有颱風光顧的年份有31年,佔比45%。過去30年中,這個比例高達47%,也就是說,7月廣東「空臺」不僅不罕見,反而還挺多發。

兩原因致7月「空臺」

廣東省氣候中心正研級高工胡婭敏解釋說,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今年7月首次出現沒有颱風的現象,主要是以下兩個原因所致。

一是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大、偏西。通常7月上、中旬,副高脊線在北緯25-30°之間擺動;7月末至8月初,脊線跨越北緯30°。而今年7月,副高脊線位置比常年同期偏南5-10°,並且整體偏強、偏大、西伸脊點偏西,使得颱風生成源地——熱帶西太平洋地區對流活動受到極大抑制,使其缺少最關鍵的環境條件,擠壓了颱風生存空間。

而副高異常強盛,又與厄爾尼諾不無關聯。2019年秋季經歷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溫偏暖,導致副高偏強。

二是南半球越赤道氣流及南海季風偏弱。今年夏季,南半球澳大利亞冷空氣活動偏弱,導致其向北的越赤道氣流偏弱,「推動力」不足。5月下半月以來,南海季風異常偏弱,同時,由於副熱帶高壓異常導致其南側廣闊西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為強勁的偏東風所控制,季風槽難以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形成。

因此,南海及菲律賓以東熱帶洋面對流雲團活動也較常年同期偏弱,不利於颱風生成。

「空臺」致多地少雨乾旱

據介紹,由於副高持續控制,沒有颱風「滅火解渴」,廣東經歷了一個異常高溫炎熱、雨水極度稀缺的7月。

全省來看,7月平均氣溫30.0℃,較歷史同期顯著偏高1.5℃,打破了1951年以來同期最熱紀錄;全省平均高溫日數15.1天,較歷史同期(6.9天)顯著偏多,為同期第二多(第一出現在2003年13.8天),其中羅定、鬱南月內共出現高溫日數全省最多,為27天,均刷新了當地歷史同期最多紀錄。

全省7月平均累計雨量僅69.9毫米,較常年同期(241毫米)偏少71%,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少的一年。其中包括中山、清遠、陽江在內有近兩成市縣都刷新了當地7月歷史最低雨量紀錄。

8月或有2個颱風登陸或影響

南海熱帶擾動能加強為熱帶低壓得益於副高北抬;高溫緩解甚至有些許涼爽得益於副高北抬和熱帶低壓環流帶來的風雨。更重要的是,副高北抬給了颱風生成、發展壯大的空間和機會。

副高北抬後,擺脫壓迫的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立馬「躁」了起來。

據了解,西南季風長驅直入,跟副高南側東風吸引纏繞,就跟許久未見的小情侶似的,纏纏綿綿繞出了一個個渦旋(其中就有備受關注的南海熱帶低壓),沉寂許久的熱帶輻合帶「復甦」,8月海上不會寂寞。

據廣東省氣候中心預測,今年8月可能有2個颱風登陸或影響我省,分別出現在上旬前期,中旬中期。由颱風等熱帶系統帶來的降水可能導致我省8月中南部降水接近常年,其他地區仍以偏少為主。

熱帶低壓發展為颱風

南海熱帶低壓已經發展為今年第3號颱風,並登陸或擦過海南島南部一帶沿海。

8月1日中午前後,南海熱帶低壓外圍螺旋雨帶還在繼續影響廣東。截至12時25分,廣東沿海共有13個市縣生效暴雨黃色預警,6個市縣生效雷雨大風黃色預警。據了解,雖然這個颱風不正面襲擊廣東省,但由於它的雲系龐大,在移動過程中,其東側會拖拽季風氣流上岸帶來大量水汽。預計1-5日將會給我省帶來持續性降水,其中南部沿海市縣雨勢較強。

廣東省氣象臺預測,1日,粵東、粵西、珠江三角洲南部市縣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其餘市縣有中雷陣雨局部暴雨,雷雨時伴有8級~9級短時大風;2日,粵東有暴雨局部大暴雨,粵西、珠江三角洲南部市縣有大雨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其餘市縣有中雨局部暴雨;3日,粵東有暴雨局部大暴雨,粵西、珠江三角洲南部市縣有大雨局部暴雨,其餘市縣有中雨局部暴雨;4日-5日,我省南部降水仍將持續。

溫馨提醒

廣東7月以來高溫少雨,未來幾天將轉受持續性降水影響,對我省當前旱情緩解有利,但在做好科學蓄水的同時,需高度關注旱澇急轉的風險:

1.需重點做好持續性降水及其引發的城鄉積澇、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防禦。

2.需注意防禦局地雷擊和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及其帶來的災害。

3.海上過往船隻和海上作業人員要及時回港避風;海島旅遊和水上項目需注意安全;沿海市縣需做好防風加固工作。

文/信息時報記者 黃熙燈

圖/信息時報記者 陳引

相關焦點

  • 8月登陸我國颱風個數與頻次歷史罕見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成成報導 8月31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8月登陸我國的颱風共5個,較常年同期的平均2個明顯偏多,與1994年和1995年並列為歷史同期最多。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8月我國或將遭遇3個颱風
    雖說颱風「胚胎」醞釀中,但自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和2號颱風「鸚鵡」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了近年來颱風相關數據,告訴你今年7月「空臺」到底有多罕見,8月颱風是否會如期而至。
  • 8月有8個颱風生成 登陸滬浙颱風為1949年以來最多
    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 (施麟)27日,中國氣象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對8月全國天氣情況進行解讀。今年8月共有8個颱風生成,有4個颱風在滬浙沿岸登陸,為1949年以來最多的年份。 今年以來颱風特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生成和登陸颱風均偏多。
  • 今年氣象較罕見 8月颱風或至廣東
    歷經4輪「龍舟水」及1個颱風來襲之後,廣東高溫少雨天氣已持續了一個多月,接下來汛情發展形勢如何?應重點防範哪些安全風險?筆者從7月29日召開的全省防汛救災暨安全生產工作視頻會議了解到,今年以來,全省22個縣(市)平均氣溫破歷史同期最高紀錄,預計8月份可能有兩個颱風影響我省。接下來,我省要做好防禦颱風及其次生災害的各項準備。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梳理了近年來颱風相關數據,告訴你今年7月「空臺」到底有多罕見,8月颱風是否會如期而至。2018年12個颱風登陸我國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或副熱帶洋面上的低壓渦旋,是一種強大而深厚的熱帶天氣系統,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熱帶氣旋的生成和發展需要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形成於高溫、高溼和其它氣象條件適宜的熱帶洋面。
  • 8月扎堆來!或有3個颱風本月登陸
    經歷了罕見的7月「空臺」之後,剛進入8月,就有兩個颱風接連生成。連日來,東南沿海一些省份調高應急響應級別,部署防風防汛。氣象專家預計,雖然今年8月生成的颱風較常年偏少,但登陸中國的颱風偏多,要引起重視。颱風「森拉克」擦過海南三亞,瓊島出現強降雨天氣。圖為暴雨導致海口部分路段出現積水,外賣小哥冒險通過積水路段。
  • 廣東颱風都在幾月?2018年預計有5~7個颱風登陸廣東
    據預測,今年颱風將呈現「初臺早、終臺晚、個數多、影響重」的特點,今年預計有5~7個颱風登陸廣東。  15日至16日,廣東省防總和廣東省水利廳組織了「『未雨綢繆看防汛』記者採訪行」活動,來自中央和省市的媒體實地走訪了省防總、江門和珠海防汛工作情況。
  • 今年8月颱風偏多 9月或有2-3個颱風登陸或影響我國
    本文轉自【中國天氣網】;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9月2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9月新聞發布會。會上指出8月共生成7個颱風,較常年同期(5.8個)偏多;預計9月颱風仍較常年同期偏多,有2~3個登陸或影響我國沿海地區。
  • 7月「空臺」成真,進入8月颱風高發期!
    ,7月零颱風不罕見  今年以來,登陸廣東的颱風只有寥寥1個「鸚鵡」,比常年同期(1.47個)偏少,翻看1951年以來的同期紀錄,最少登陸0個,最多有5個。  通常7月廣東進入後汛期,也開啟颱風活躍季,平均每年約有1個颱風登陸,歷年同期最多的年份(1980年),曾來過4個。
  • 2020年7月為何現史上首次零颱風?
    今年7月註定會成為氣象史上不平凡的一個月,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零颱風。目前,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只有兩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與歷史同期相比明顯偏少。
  • 颱風啥時來?7月罕見「撲空」,8月或進入活躍期
    7月雖然還剩一天,但已基本可以確定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無颱風生成,是1949年以來首次「空臺」。常年8月是一年中颱風生成最多的月份,根據目前預報,南海或在今年8月上旬迎來熱帶系統的活躍期。8月初或生成今年第3號颱風 華南掀風雨常年7月結束,本應有8個颱風生成,目前僅有2個。本該在7月活躍起來的颱風,今年「撲空」。中國天氣網首席分析師胡嘯表示,由於今年入汛以來副高偏強位置偏南,影響熱帶輻合帶對流,而且跨赤道氣流較弱,抑制颱風生成,所以出現1949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
  • 氣象數據統計顯示:8月登陸颱風偏愛廣東臺灣福建
    既非最多 也非最強  1981年-2010年8月份登陸我國的颱風共有58個,也就是說,8月份平均每年會有1.93個颱風登陸我國,是一年中登陸颱風第二多的月份,僅次於7月。在強度方面,在這58個颱風中,有10個是以熱帶風暴級別登陸我國的,23個以強熱帶風暴級別登陸我國,25個以颱風及以上強度登陸我國,颱風及以上強度佔比43.1%,平均登陸風速為32.1米/秒。
  • 8月份,將有2-3個颱風會登陸我國
    進入 8 月以來大連地區不斷有降雨光顧,跟少雨的 7 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麼為什麼今年 7 月少雨,為什麼出現了罕見的 7 月"空臺",8 月大連的天氣到底是個什麼樣?8 月 5 日,國家級首席預報員梁軍為您一一解答。為何入汛以來降水偏少?
  • 中國氣象局:7月或有1-2個颱風登陸我國沿海地區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在7月3日舉行的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介紹,預計7月可能有1-2個颱風登陸我國沿海地區,「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王志華表示,6月我國颱風生成偏少,影響偏輕。
  • 「海高斯」遠去8月還會有颱風嗎?預報:未來10天或有1-2個颱風生成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19日消息(記者 姚皓)今年第7號颱風「海高斯」19日06時前後在廣東登陸,海南省氣象臺預計,「海高斯」中心將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對海南省的影響基本結束。那麼接下來還會有颱風嗎?
  • 今年颱風不尋常:7月「空臺」,8月超標,9月預計偏多
    歷年7月颱風個數颱風大數據系統統計顯示,1949年-2019年7月共有292個颱風生成,7月平均生成4.1個,最少有1個颱風生成(1954年、1957年、1985年、1998年),最多有8個颱風生成(1967年、1971年、1994年、2017年),2019年7月有7個颱風生成。
  • 7月欠的颱風8月還你!雙颱風同日生成,未來三天深圳仍有暴雨
    ,本該盛產颱風的月份, 卻整整一個月, 都沒有憋出1個颱風, 這在有氣象記錄以來, 還是第一次發生!、廣西沿海將有6-7級大風,其中臺灣以東洋面和東海東南部的部分海域的風力有8-9級,陣風10-11級,「黑格比」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可達10級,陣風12級。
  • 颱風記憶:盤點那些登陸過廣東的颱風
    2019年第7號颱風「韋帕」於8月1日下午5點40分前後在廣東省湛江市坡頭區沿海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9級(2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5百帕。圖為8月1日8時廣東臺山北陡鎮多條街道出現嚴重積澇情況,部分地方水深過膝。
  • 9月,還有颱風登陸廣東嗎?至於冷空氣……
    9月,還有颱風登陸廣東嗎?,26-33℃9月12日,多雲,有雷陣雨,26-32℃9月13日,多雲到陰天,有雷陣雨,局部大雨,25-31℃9月14日,多雲,有雷陣雨,26-32℃9月15日,多雲,有雷陣雨,26-32℃本周氣溫不像此前這麼高了最高溫是33℃左右
  • 「啟德」即將登陸 今年8月登陸颱風數逼近歷史記錄
    (左)接受採訪(攝影:李菁)  進入8月,已有3個熱帶氣旋「光臨」我國,超過常年2個的數量。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年第13號颱風「啟德」將於17日中午前後在廣東電白到徐聞一帶沿海登陸。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中心副主任張長安在接受天氣網採訪時表示,如果「啟德」登陸,將接近8月份登陸我國熱帶氣旋5個的最高紀錄,以颱風強度登陸,將創下8月以颱風強度登陸我國的熱帶氣旋個數最多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