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8日電 (施麟)27日,中國氣象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對8月全國天氣情況進行解讀。今年8月共有8個颱風生成,有4個颱風在滬浙沿岸登陸,為1949年以來最多的年份。
今年以來颱風特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生成和登陸颱風均偏多。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颱風非常活躍,截止8月26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0個颱風生成,比常年同期(13.3個)偏多6.7個;8個颱風登陸我國,較常年同期(4.2個)偏多3.8個。
其中今年8月共有8個颱風生成,比常年同期(5.7個)偏多2.3個;4個登陸我國,較常年同期(1.8個)偏多2.2個。
颱風登陸點偏北,登陸上海颱風異常偏多。常年在浙江至上海一帶沿海地區登陸的颱風年均只有1個,而在今年登陸的8個颱風中,有4個颱風在滬浙沿岸登陸,為1949年以來最多的年份。其中,有3個颱風(「安比」、「雲雀」、「溫比亞」)登陸上海,為1949-2017年登陸上海颱風總數的一半(1949-2017總共有6個颱風登陸上海,包括二次登陸,直接登陸的僅有2個)。
登陸後北上颱風多,影響範圍廣。今年在華東地區登陸的「安比」、「摩羯」、「溫比亞」這3個颱風有一個共性,就是登陸後其減弱後的低壓或殘餘環流繼續北上,影響範圍廣。一個月內3個颱風沿華東地區北上,歷史罕見,給華東大部、華北東部、東北地區西部和南部等地帶來大範圍風雨影響。
颱風平均登陸強度偏弱,降水強度大。8個登陸我國的颱風中,僅有1個登陸時達強颱風級(「瑪莉亞」),其餘7個為熱帶風暴或強熱帶風暴級;平均登陸強度為26米/秒(10級),比多年平均32.8米/秒(12級)偏弱。
今年登陸颱風雖然強度偏弱,但降水強度大,除上述登陸華東北上颱風給華東、華北東部和東北地區南部帶來較強降雨影響外,登陸華南沿海的颱風「艾雲尼」(熱帶風暴級)和「貝碧嘉」(熱帶風暴級)更是水汽十足,特別是「艾雲尼」,造成廣東中南部、海南島北部部分地區的降水量達250~450毫米,廣東江門、惠州、汕尾、雲浮、廣州等局地500~700毫米,廣東汕尾海豐縣達835毫米。「貝碧嘉」致海南島北部及廣東珠海出現600~700毫米的降水,海南海口達934毫米、臨高915毫米。
多颱風共舞,颱風路徑複雜多變。今年颱風生成較為集中,多次出現「雙臺共舞」、「三臺共舞」、甚至「四臺共舞」的現象,多颱風之間相互牽制,引導氣流複雜,導致颱風近海打轉徘徊,或曲折迴轉的複雜移動路徑。第4號颱風「艾雲尼」在華南沿海迴旋打轉,三次登陸華南(廣東2次、海南1次);12號颱風「雲雀」以「Ω」路徑移動,登陸日本後再登陸我國,並分別在日本南部海域和東海迴旋打轉兩次;16號颱風「貝碧嘉」在廣東西部近海迴旋2圈,先後在海南瓊海(熱帶低壓)、廣東陽江(熱帶低壓)和雷州(熱帶風暴)三次登陸。
(責編:施麟、賀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