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為何現史上首次零颱風?

2020-12-01 千龍網

今年7月註定會成為氣象史上不平凡的一個月,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零颱風。目前,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只有兩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與歷史同期相比明顯偏少。其中2號颱風「鸚鵡」於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

從常年來看,7月是颱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颱風生成。但今年颱風卻不按常理出牌,不僅「遲到」且「出勤率」很低。颱風究竟怎麼了?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氣象專家。

對於盛產颱風的7月來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無颱風生成的情況屬非常罕見。歷史上,該區域7月最多生成過8個颱風,最少也有1個颱風。為何今年颱風不露面?

氣象專家表示,颱風生成首先需要溫暖的洋面,能夠為颱風發展提供能量。此外,上升氣流、足夠的地轉偏向力、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等因素也是颱風順利生成的重要條件。但對於今年來說,副高是抑制颱風生成的原因之一。

「影響我國的颱風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產生。」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高拴柱解釋,隨著2019年秋季厄爾尼諾事件發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異常偏強西伸,赤道西風位置偏西,南海與菲律賓以東洋面的海平面氣壓異常偏高,不利於低層熱帶對流發展,因此颱風生成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

汛期副高對我國水汽、熱量、能量的輸送與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它的強弱、進退和移動,同颱風生成以及我國東部地區旱澇等關係極其密切,是汛期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而今年自入夏以來,副高持續偏強、偏南,使得西太平洋地區對流活動受到極大抑制,導致其缺少最關鍵的環境條件,擠壓了颱風生存空間,這是今年以來颱風生成偏少、登陸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即便7月沒有颱風生成,也並不表明今年下半年的颱風活動趨弱。特別是夏末到秋季,可能出現強度偏強、影響我國較大的颱風。」高拴柱說,從目前情況來看,西太平洋及南海海溫都較常年明顯偏高,在30℃左右,而常年海溫為27℃至28℃,若颱風生成,將利於其發展。因此,隨著8月至9月颱風陸續增多,不排除颱風集中生成或爆發的可能性。

「副熱帶高壓」一詞在今年並不陌生。今年副高長期偏強、偏南,也使得江南、江淮、長江中下遊等地入梅偏早,出現「暴力梅」。6月以來,南方遭遇多輪強降雨,特別是長江中下遊地區梅雨超長「待機」,累計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一位,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近10年最大。

一般來說,副熱帶高壓北側強降雨多發,而副高控制區域則是高溫盛行。由於副高偏強,且基本穩定控制著華南一帶,從6月開始,華南許多地方就已熱到發暈。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提醒,若雨帶北跳、颱風又不活躍,南方地區勢必會從當前的洪澇狀況迅速轉向高溫熱浪,對此要高度警惕、認真分析,氣象部門也將紮實做好北方主汛期預報預警服務各項工作,切實擔負起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責任。

氣象部門預計,「七下八上」期間,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為2至3個,較常年同期略偏多。颱風路徑以西北行為主。8月上旬後期至中旬前期,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將有熱帶低壓活動,並可能發展為颱風;受其影響,我國華南沿海地區將有較大風雨影響,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該區域高溫天氣。

今年7月註定會成為氣象史上不平凡的一個月,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零颱風。目前,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只有兩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與歷史同期相比明顯偏少。其中2號颱風「鸚鵡」於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

從常年來看,7月是颱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颱風生成。但今年颱風卻不按常理出牌,不僅「遲到」且「出勤率」很低。颱風究竟怎麼了?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氣象專家。

對於盛產颱風的7月來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無颱風生成的情況屬非常罕見。歷史上,該區域7月最多生成過8個颱風,最少也有1個颱風。為何今年颱風不露面?

氣象專家表示,颱風生成首先需要溫暖的洋面,能夠為颱風發展提供能量。此外,上升氣流、足夠的地轉偏向力、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等因素也是颱風順利生成的重要條件。但對於今年來說,副高是抑制颱風生成的原因之一。

「影響我國的颱風主要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產生。」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預報員高拴柱解釋,隨著2019年秋季厄爾尼諾事件發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異常偏強西伸,赤道西風位置偏西,南海與菲律賓以東洋面的海平面氣壓異常偏高,不利於低層熱帶對流發展,因此颱風生成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少。

汛期副高對我國水汽、熱量、能量的輸送與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它的強弱、進退和移動,同颱風生成以及我國東部地區旱澇等關係極其密切,是汛期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而今年自入夏以來,副高持續偏強、偏南,使得西太平洋地區對流活動受到極大抑制,導致其缺少最關鍵的環境條件,擠壓了颱風生存空間,這是今年以來颱風生成偏少、登陸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即便7月沒有颱風生成,也並不表明今年下半年的颱風活動趨弱。特別是夏末到秋季,可能出現強度偏強、影響我國較大的颱風。」高拴柱說,從目前情況來看,西太平洋及南海海溫都較常年明顯偏高,在30℃左右,而常年海溫為27℃至28℃,若颱風生成,將利於其發展。因此,隨著8月至9月颱風陸續增多,不排除颱風集中生成或爆發的可能性。

「副熱帶高壓」一詞在今年並不陌生。今年副高長期偏強、偏南,也使得江南、江淮、長江中下遊等地入梅偏早,出現「暴力梅」。6月以來,南方遭遇多輪強降雨,特別是長江中下遊地區梅雨超長「待機」,累計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一位,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為近10年最大。

一般來說,副熱帶高壓北側強降雨多發,而副高控制區域則是高溫盛行。由於副高偏強,且基本穩定控制著華南一帶,從6月開始,華南許多地方就已熱到發暈。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提醒,若雨帶北跳、颱風又不活躍,南方地區勢必會從當前的洪澇狀況迅速轉向高溫熱浪,對此要高度警惕、認真分析,氣象部門也將紮實做好北方主汛期預報預警服務各項工作,切實擔負起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責任。

氣象部門預計,「七下八上」期間,登陸我國的颱風個數為2至3個,較常年同期略偏多。颱風路徑以西北行為主。8月上旬後期至中旬前期,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將有熱帶低壓活動,並可能發展為颱風;受其影響,我國華南沿海地區將有較大風雨影響,也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該區域高溫天氣。

相關焦點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原因為何?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原因為何?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卻異常安靜。7月29日,據中國氣象局官網消息,今年7月份我國將不會迎來颱風,這是自1949年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從常年來看,7月份屬於我國颱風的活躍期,平均生成颱風4.1個。截至目前,今年只有5月的「黃蜂」和6月的「鸚鵡」兩個颱風生成,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8月或迎來颱風暴發活躍期 2020-08-02 08:19:26 來源:瀟湘晨報  |  作者:佚名,1日夜間進入北部灣後,強度將略有增強,有可能發展為2020年的第3號颱風。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8月我國或將遭遇3個颱風
    中央氣象臺消息,7月31日下午14時,南海熱帶低壓生成,並逐漸向海南島南部沿海靠近,並將於8月1日中午前後登陸或擦過海南島南部一帶沿海(15至17米/秒,熱帶低壓級),1日夜間進入北部灣後,強度將略有增強,有可能發展為2020年的第3號颱風。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 2020怎麼還沒有颱風來原因
    劃重點,晴熱高溫、雷陣雨、颱風,是主角。總結上個月的天氣,今年7月,相比往年來說,有點特殊——差了颱風。據省氣象部門消息,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已有不少颱風登陸我省。1949年至2019年,七月份登陸浙江省的颱風數總共有13個。而今年7月,颱風首次「缺席」,是1949年以來71年來首個沒有編號颱風生成的七月份。伴隨而來的高溫,並不奇怪。
  • 分析:我國2020年罕見的7月「零颱風」原因為何?
    來源標題:分析:我國今年罕見的7月「零颱風」原因為何?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2020年7月或許會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首個沒有颱風的7月。往年7月在天氣舞臺上常見的颱風今年「缺席」。
  • 71年來7月首次無颱風或成為現實
    7月以來,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內澇、山洪等災害。24日至25日,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持續炎熱,北京、天津也將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
  • 今年7月福建颱風零考勤 為71年來首次
    央廣網福州7月30日消息(記者張子亞 通訊員廖玥)記者從福建省氣象臺了解到,從常年來看,每年5-6月的雨季結束之後,7月福建就進入到了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71年來7月首次無颱風已成定局。
  • 廣東7月零颱風不罕見,8月或有2個颱風登陸
    7月31日14時,南海熱帶擾動加強為熱帶低壓。但熱帶低壓還算不上颱風。換言之,今年7月沒有颱風從此前的預測變成了現實。這創下了今年南海和西太出現1951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的紀錄,但對廣東不罕見。據廣東省氣候中心預測,今年8月可能有2個颱風登陸或影響廣東省。
  • 今年7月歷史上首次無颱風,重要原因是……
    今年7月註定會成為氣象史上不平凡的一個月,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零颱風。目前,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只有兩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與歷史同期相比明顯偏少。其中2號颱風「鸚鵡」於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從常年來看,7月是颱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颱風生成。
  • 7月若無颱風 則為71年來首次 原因何在
    從常年來看,福建每年大約6月下旬雨季結束之後,7月就進入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不按常理出牌,今天已是7月30日,如果這兩天還無颱風,則為1949年以來首次7月無颱風。颱風大數據系統統計發現,常年7月平均生成颱風4.1個,平均登陸颱風1.9個。罕見!
  • 7月無颱風或將打破歷史紀錄 大數據揭秘為何颱風「缺席」
    本文轉自【中國氣象局網站】;7月無颱風近71年來首次 大數據揭秘為何颱風「缺席」專家顧問: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向純怡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 王永光 採訪人:自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5月12日形成、2號颱風「鸚鵡」6月14日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7月即將結束,目前,菲律賓附近的多個熱帶擾動「胚胎」也正在醞釀之中,但能發展成颱風的可能性卻不大。 如此一來,今年7月是否會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首個「空臺」7月?
  • 71年來颱風7月首次「缺席」?專家為您解密
    往年7月在天氣舞臺上常見的颱風卻在今年「缺席」。繼5月12日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和6月12日2號颱風「鸚鵡」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以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7月「空臺」年份 為何今年颱風如此不活躍?
  • ...剛剛過去的7月份福建無颱風,這是71年來7月首次出現颱風「空窗...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常年7月是福建的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剛剛過去的7月份福建無颱風,這是71年來7月首次出現颱風「空窗期」。福建氣象部門表示,常年7月西太平洋(601099,股吧)上會生成4個左右的颱風,最多生成8個颱風,最少也有1個,今年7月「空臺」實屬罕見。
  • 71年來颱風將首次在7月「缺席」,解密今年颱風為何不活躍
    7月已經接近尾聲。往年7月,在天氣舞臺上常見的颱風卻在今年「缺席」。目前,菲律賓附近的多個熱帶擾動「胚胎」也正在醞釀之中,但發展成颱風的可能性不大。今年7月颱風季序幕沒有如期拉開,與歷史同期相比,今年1月至7月颱風生成總數仍偏少七成。
  • 71年來颱風7月首次「缺席」8月將進入颱風活躍期
    劃重點,晴熱高溫、雷陣雨、颱風,是主角。來源 視覺中國總結上個月的天氣,今年7月,相比往年來說,有點特殊——差了颱風。據省氣象部門消息,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已有不少颱風登陸我省。1949年至2019年,七月份登陸浙江省的颱風數總共有13個。而今年7月,颱風首次「缺席」,是1949年以來71年來首個沒有編號颱風生成的七月份。
  • 史上最晚7月臺?破天荒最熱6月,氣象專家:颱風發展關鍵時間點
    史上最晚7月臺?中央氣象局氣象專家指出,歷史上7月份最少都有一個颱風生成,最晚的是1975年7月27日的瑪美(Mamie)颱風,也就是說今年7月第一個颱風生成如果落在7月28日就破紀錄了,且「目前看起來這個機率相當高。」
  • 一天生成兩個颱風!史上罕見7月無颱風之後,8月會怎樣?
    今年第3號颱風「森拉克」擦過海南三亞後,它帶來的強降雨極大緩解了海南之前出現的旱情。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在經歷了有氣象記錄以來,史上首次沒有颱風生成的7月以後,8月颱風一下就活躍起來。
  •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 大數據揭秘「缺席」原因
    7月29日,據中國氣象局官網消息,今年7月份我國將不會迎來颱風,這是自1949年以來首次出現這樣的情況。據悉,從常年來看,7月份屬於我國颱風的活躍期,平均生成颱風4.1個。截至目前,今年只有5月的「黃蜂」和6月的「鸚鵡」兩個颱風生成,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這也意味著今年7月我國不會再迎來颱風,這也是自1949年以來首次這種情況。在全年都有颱風活動的西北太平洋上,颱風的活動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徵,其中以8月發生頻率最高,9月次之,7月位居第三。
  • 史上首次8月份無颱風 9月「秋颱風」或大爆發
    這個8月,天氣的一大特點就是雨多,今明兩天南京又將迎來陰雨天氣。但不知您是否注意到,這其中沒有一場雨是颱風雨。8月本該是西北太平洋及南海颱風生成最多的月份,但今年8月至今,沒有任何颱風在西北太平洋區域生成,為歷史首次。那麼颱風都去哪裡了?未來還會不會再度爆發呢?
  • 2020年3號颱風森拉克 消息 7月下旬颱風生成的可能性加大
    2020年3號颱風森拉克 消息 7月下旬颱風生成的可能性加大時間:2020-07-13 13:09   來源:中國天氣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3號颱風森拉克 消息 7月下旬颱風生成的可能性加大 @中國天氣:預計未來10天,無颱風生成,7月下旬颱風生成的可能性加大,但活躍程度較常年同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