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常年來看,福建每年大約6月下旬雨季結束之後,7月就進入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不按常理出牌,今天已是7月30日,如果這兩天還無颱風,則為1949年以來首次7月無颱風。颱風大數據系統統計發現,常年7月平均生成颱風4.1個,平均登陸颱風1.9個。
罕見!7月到現在還沒颱風 原因何在
颱風活動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徵,西北太平洋全年都有颱風活動,其中以8月發生頻率最高,9月次之,7月位居第三。
福建省氣象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黃志剛介紹,福建7月沒有受到颱風影響,這並不少見,但是整個7月,西太平洋和南海洋面上沒有颱風生成,比較異常。平均而言,7月西太平洋上會生成4個左右的颱風,最多的生成8個颱風,最少也有1個。所以,今年7月「空臺」實屬罕見。
分析起來,原因在於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和強度異常,高壓位置偏南,強度偏強,使得颱風生成的源地——菲律賓以東的熱帶洋面以及我國的南海上熱帶對流雲團發展受到抑制,颱風很難發展起來。
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南,形勢穩定,梅雨鋒面雨帶長時間維持在長江流域,這也是導致發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天氣原因。
未來10天或生成1—2個颱風 1個可能影響東南沿海
可能7月整月「缺勤」的颱風,8月會「衝業績」嗎?專家表示,7月即將結束,大氣環流形勢逐漸回歸到常年的狀態,副熱帶高壓主體位置開始北抬,騰出了位置,熱帶海洋上有利於颱風發展生成的環境條件開始出現。除了被太陽曬得「滾燙」的海水之外(颱風生成的熱力條件),南海西南季風重新啟動,與副熱帶高壓南緣的偏東氣流相互作用,形成風場的切變,為颱風形成提供動力條件。黃志剛認為,預計在8月份,颱風將會陸續登場。
據介紹,目前在菲律賓呂宋島附近就有一個熱帶低壓系統正在發展中,它的雲系和風場正在整合調整,有形成颱風的趨勢。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向純怡介紹,最新預測顯示,未來10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颱風活動逐漸活躍,預計將有1至2個颱風生成,其中1個可能影響我國東南沿海地區。(記者 遊怡冰 賴勁松)
相關新聞
沿海天氣晴熱 山區易現熱雷雨
今天是三伏天之中伏的第五天,昨日清晨,市區灑下些許陣雨,隨著陽光的復出,悶熱天氣再次席捲,全市大部分鄉鎮(街道)最高氣溫在35—37℃,局部鄉鎮超過37℃。
這樣的夏日裡,雖然多數時段以多雲到晴為主,但目前福建處於副高邊緣,大氣表現不太穩定。我市山區受地形和熱力條件影響,午後山區的局部鄉鎮陸續出現(雷)陣雨,局地伴有短時強降水,給悶熱天氣增添了「蒸煮」的水汽。這種不太穩定的午後至夜間易發生的熱雷雨,還將出現在未來的三天裡,而35℃以上的高溫天氣也將繼續,明日全市中部還可能出現37℃以上的高溫。大家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儘量避免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這個時間段進行戶外作業。(記者遊怡冰)
原標題:罕見!7月若無颱風 則為71年來首次 原因何在
責任編輯:凌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