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福建颱風零考勤 為71年來首次
央廣網福州7月30日消息(記者張子亞 通訊員廖玥)記者從福建省氣象臺了解到,從常年來看,每年5-6月的雨季結束之後,7月福建就進入到了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71年來7月首次無颱風已成定局。
-
罕見!7月若無颱風 則為71年來首次 原因何在
從常年來看,福建每年大約6月下旬雨季結束之後,7月就進入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不按常理出牌,今天已是7月30日,如果這兩天還無颱風,則為1949年以來首次7月無颱風。颱風大數據系統統計發現,常年7月平均生成颱風4.1個,平均登陸颱風1.9個。罕見!
-
...高壓位置偏南,強度偏強,使得颱風生成的源地---菲律賓以東的-FX...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常年7月是福建的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剛剛過去的7月份福建無颱風,這是71年來7月首次出現颱風「空窗期」。福建氣象部門表示,常年7月西太平洋(601099,股吧)上會生成4個左右的颱風,最多生成8個颱風,最少也有1個,今年7月「空臺」實屬罕見。
-
今年颱風不尋常:7月「空臺」,8月超標,9月預計偏多
2020年颱風不按常理出牌,7月「空臺」,8月超標,9月預計較常年偏多。史無前例 7月「空臺」今年7月出現了自1949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今年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導致沃克環流上升支西移,盛夏副高強度偏強、面積偏大、西伸顯著,副熱帶高壓一直控制著西太平洋面及華南大部,抑制了西太平洋颱風的生成發展,所以出現了罕見的7月「空臺」現象。
-
71年來颱風將首次在7月「缺席」,解密今年颱風為何不活躍
今年7月有望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首個「空臺」7月。7月無颱風歷史罕見中國氣象局介紹,截至7月29日,距離上一個颱風「鸚鵡」生成後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經沉寂了超過40天,目前預計7月底之前颱風生成的可能性較小。如果月底前仍無颱風生成,今年將是1949年以來打破歷史記錄的首個7月「空臺」年份。
-
...剛剛過去的7月份福建無颱風,這是71年來7月首次出現颱風「空窗...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常年7月是福建的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剛剛過去的7月份福建無颱風,這是71年來7月首次出現颱風「空窗期」。福建氣象部門表示,常年7月西太平洋(601099,股吧)上會生成4個左右的颱風,最多生成8個颱風,最少也有1個,今年7月「空臺」實屬罕見。
-
7月「空臺」成真,進入8月颱風高發期!
7月「空臺」 今年以來(1-7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僅孕育出「黃蜂」和「鸚鵡」2個颱風,較常年同期平均(8.2個)明顯偏少6.2個,為1951年以來同期生成颱風數第二少。過去30年中,這個比例高達47%,也就是說,7月廣東「空臺」不僅不罕見,反而還挺多發。
-
我國今年罕見的7月「零颱風」原因為何?
往年7月在天氣舞臺上常見的颱風今年「缺席」。2020年第1號颱風「黃蜂」5月16日形成、2號颱風「鸚鵡」6月14日形成之後,西北太平洋以及南海地區再無新颱風出現。今日,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向純怡和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解讀今年颱風形勢時表示,異常偏強的副熱帶高壓是抑制颱風生成的「幕後黑手」。
-
今年的颱風有點亂來!
比多年同期偏少 其中有5個颱風在我國登陸 也比多年同期偏少 今年颱風生成位置 整體較常年平均偏西10個經度左右 極值強度整體偏弱 出現多個近海快速加強颱風
-
分析:我國今年罕見的7月「零颱風」原因為何?
今日,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向純怡和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解讀今年颱風形勢時表示,異常偏強的副熱帶高壓是抑制颱風生成的「幕後黑手」。7月最多生成8個颱風的年份有1967年、1971年、1994年、2017年。專家們認為,如果7月底前仍無颱風生成是非常罕見的。不僅是7月颱風活動減少甚至「缺席」,自今年1月以來,颱風活動也顯著偏少。
-
福建氣象專家解讀7月福建颱風「零考勤」 預計8月份將陸續登場
廈門網訊 據東南網7月29日報導(記者盧金福)從常年來看,每年5-6月的雨季結束之後,7月福建就進入了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
-
廣東7月零颱風不罕見,8月或有2個颱風登陸
7月31日14時,南海熱帶擾動加強為熱帶低壓。但熱帶低壓還算不上颱風。換言之,今年7月沒有颱風從此前的預測變成了現實。這創下了今年南海和西太出現1951年以來首次7月「空臺」的紀錄,但對廣東不罕見。據廣東省氣候中心預測,今年8月可能有2個颱風登陸或影響廣東省。
-
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空臺」,白巖松連線專家解讀→
今年異常的天氣狀況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表示,今年入汛以來我國氣候形勢非常複雜。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梅雨開始早,持續時間長。今年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地區的入梅時間分別比常年同期偏早了7天、5天和11天。
-
今年颱風不僅"遲到"且"出勤率"也很低 原因何在?
往年7月,在天氣舞臺上常見的颱風,今年卻姍姍來遲,不僅「遲到」,而且「出勤率」很低。 今年7月是否會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首個「空臺」7月?造成前期颱風活動受抑制的主要氣候原因是什麼?就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日前採訪了相關專家。
-
今年7月歷史上首次無颱風,重要原因是……
今年7月註定會成為氣象史上不平凡的一個月,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零颱風。目前,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只有兩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與歷史同期相比明顯偏少。其中2號颱風「鸚鵡」於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從常年來看,7月是颱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颱風生成。
-
副熱帶高壓與我國雨帶位置變化
本文專家顧問: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蔡薌寧副熱帶高壓常年存在,但隨著季節的更迭,其強度和位置會發生變化,但其不規律的變化,就造成了不同地區的旱與澇。 由於海陸影響,副熱帶高壓被分裂為若干單體,而對我國天氣和氣候產生重要影響的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就是我們常說的「副高」。
-
要麼不來要麼亂來 今年颱風有個性
今年颱風偏少與暴雨偏多有何關係?就上述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黃奕武。今年颱風偏少強度偏弱黃奕武介紹,截至10月20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17個颱風,其中有5個颱風在我國登陸,均比多年同期偏少。今年颱風生成位置整體較常年平均偏西10個經度左右,極值強度整體偏弱,出現多個近海快速加強颱風。
-
多地出現今年首個高溫日 副熱帶高壓偏西偏北偏強是主因
中國氣象報記者 黃彬5月15日,我國南方多地出現高溫天氣,江蘇省蘇州市最高氣溫達到36.7 ℃,不僅創下了今年以來的氣溫新高,還打破了該市5月份36.5℃的最高氣溫記錄……據中央氣象臺預報,受副熱帶高壓影響,5月16日至18日,江漢、江南中東部及華南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有
-
7月暴雨高溫天氣跟今年沒來颱風有關嗎?專家來解答
,北京、天津也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更異常的是,以往7月經常登陸我國的颱風,今年罕見缺席。 7月暴雨暫時趨於結束,江南華南多地將迎來40℃的高溫天氣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介紹,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北抬,自7月29日起,長江中下遊降水趨於結束,盤踞在長江流域多日的雨帶開始向北移動。 7月27日的強降雨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遊地區,湖南、湖北、安徽等地雨勢較為強勁。
-
71年來颱風首次「缺席」7月 大數據揭秘原因 警惕!本月或偏多
7月即將結束,目前,菲律賓附近的多個熱帶擾動「胚胎」也正在醞釀之中,但能發展成颱風的可能性卻不大。如此一來,今年7月是否會成為有歷史記錄以來的首個「空臺」7月?造成今年迄今為止颱風活動受抑制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後期颱風活動趨勢如何?歷史罕見!7月無颱風將打破歷史紀錄從常年來看,7月屬於颱風活躍期,甚至有不少颱風登陸我國。如2019年7月,共有7個颱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