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現今年首個高溫日 副熱帶高壓偏西偏北偏強是主因

2020-11-25 人民日報

中國氣象報記者 黃彬

5月15日,我國南方多地出現高溫天氣,江蘇省蘇州市最高氣溫達到36.7 ℃,不僅創下了今年以來的氣溫新高,還打破了該市5月份36.5℃的最高氣溫記錄……據中央氣象臺預報,受副熱帶高壓影響,5月16日至18日,江漢、江南中東部及華南東部等地部分地區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局地最高氣溫將達37℃以上。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芳華表示,這是今年以來影響範圍最大的一次高溫天氣過程。16日,高溫天氣將影響四川盆地東部、江漢、江南大部地區,是未來三天高溫範圍最大的一天,上述大部地區的最高氣溫將達35℃至36℃,浙江、福建部分地區將達到38℃上下。17日,在降水和弱冷空氣的影響下,高溫天氣範圍將逐漸自西向東南縮小,影響江漢、江南一帶;18日,高溫影響範圍進一步向東南地區收縮。

自15日10時起,江蘇、上海、浙江多地氣溫不斷上升,突破30℃。中午時分,多個測溫站點突破35℃高溫線,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了今年首個高溫黃色預警,預警提示嘉定、寶山、青浦、崇明等地最高氣溫將達到35℃左右。

高溫同樣在浙江持續擴張。自5月12日以來,浙江多地氣溫日漸升高,14日該省17個縣(市、區)出現今年首個高溫日(日最高氣溫≥35℃),升溫勢頭迅猛。18日前,浙江的高溫天氣將持續,杭州等多地氣溫還將達到35℃至37℃。

據歷史數據統計,今年浙江的首個高溫日較常年偏早1個月;蘇州雖然在5月初也曾出現過高溫,不過常年首個高溫日一般出現在6月下旬。

對此,張芳華解釋說:「近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歷史同期偏西、偏北、偏強,是江南多地出現高溫的主要原因。」13日至15日,副熱帶高壓的主體邊緣東伸至我國浙閩至粵東一帶,江南中東部地區受強大的暖高壓脊控制,天氣晴朗,降水較少,下沉增溫效應、太陽輻射增溫以及副高西側暖平流等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氣溫偏高。蘇皖中南部、浙江中北部、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達到常年同期的極值,個別地區甚至超過了同期極值。

17日至19日,副熱帶高壓將逐漸減弱、東退,江南等地的高溫天氣區域將逐漸向東南方向收縮。21日之後,副熱帶高壓將再次增強,向華南地區伸展,華南南部將可能出現高溫天氣。

來源:中國氣象報

責任編輯:安焱

(來源:中國氣象報)

相關焦點

  • 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 高溫天氣更添悶熱
    參與互動    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 高溫天氣更添悶熱  近期,我國中東部地區悶熱難耐,7月30日
  • 氣象專家解讀今年我國颱風特點:登陸數偏多 登陸點偏北
    今年的颱風生成數和登陸我國大陸的個數分別較常年同期偏多7.8個和4.3個;其中,8月8日至17日,10天內接連有7個颱風生成,3個登陸我國大陸。目前登陸的8個颱風相當於年均登陸我國大陸的颱風個數(7個至8個)。 颱風登陸點偏北,滬浙地區異常偏多。今年有4個颱風登陸上海、浙江,較常年在滬浙地區登陸的颱風數(1個)異常偏多,為1949年以來最多的年份。
  • 中國氣象局:今年颱風登陸地點「偏北」
    中青在線北京8月2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今年以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0個颱風生成,其中8個登陸我國大陸。今天,中國氣象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專家解讀提到,今年颱風呈生成數和登陸數明顯偏多、登陸地點偏北、路徑複雜多變等特點。
  • 3月以來華南地區降水偏少 黃淮江淮偏多
    其中,華北南部、黃淮大部、江淮、江漢、四川盆地及西北地區東南部等地累計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至1倍,局地2倍左右;江南中南部、華南中東部等地偏少3~8成。  尤其華南地區,3月以來平均降水量只有271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6.9%,其中珠江流域偏少37.8%;華南地區今年入汛時間為4月20日,較常年偏晚14天。雨量少、入汛晚,導致當地氣象乾旱發展。
  • ...海洋氣象預報 高溫日數 氣候變暖 高溫少雨 8月 副熱帶高壓...
    原標題:國家氣候中心:今年中國高溫發生區域出現明顯變化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首席許映龍2日表示,8月下旬高溫可能還會階段性的出現,但範圍可能不會像7月下旬這麼大。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葉殿秀表示,今年中國高溫發生的區域出現明顯變化。  中國氣象局今天召開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 上海今夏高溫天氣有高溫出現時間偏晚等三個特點
    本報記者 趙立榮攝截至昨天,上海今夏僅出現3個高溫日(氣溫超過35℃)。據上海市氣象服務中心總工程師姚建群介紹,今夏高溫天氣具有高溫出現時間偏晚、高溫日數偏少、極端最高氣溫偏低且日數偏少三個特點。受「超長待機」梅雨季的影響,上海今年首個高溫日出現時間偏晚,比往年遲到了半個月。數據顯示,首個高溫日出現在7月12日。「常年來看,上海首個高溫日一般出現在6月26日左右。」
  • 中國氣象局權威解析:今年秋季颱風偏多成因
    人民網北京11月1日電(楊翼)今天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分析了今年秋季颱風偏多的成因。10月以來,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生成6個熱帶氣旋(8級以上),生成個數較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生成3.6個)偏多2.4個,其中有1個在我國登陸,登陸個數比常年同期(1981-2010年平均登陸0.57個)略偏多。
  • 今年颱風登陸偏多偏北 登陸時平均強度偏弱
    據中國氣象局統計,今年以來,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0個颱風生成,其中8個登陸中國大陸,呈生成數和登陸數明顯偏多、登陸地點偏北、路徑複雜多變等特點。目前,因颱風防禦措施得力,登陸颱風影響總體利大於弊,颱風降雨有效緩解了東部和北方地區的高溫和乾旱。
  • ...高壓位置偏南,強度偏強,使得颱風生成的源地---菲律賓以東的-FX...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常年7月是福建的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剛剛過去的7月份福建無颱風,這是71年來7月首次出現颱風「空窗期」。福建氣象部門表示,常年7月西太平洋(601099,股吧)上會生成4個左右的颱風,最多生成8個颱風,最少也有1個,今年7月「空臺」實屬罕見。
  • 本月或偏多
    專家表示,颱風生成個數的多少從氣候角度上講,與海洋熱力狀況、季風的活動、大氣低頻振蕩等因素有關;從天氣角度上講,則需要高海溫、高溼度、高對流不穩定層結的熱力條件,一定的地轉偏向力、弱環境風垂直切變和初始動力擾動的動力條件。但是對於今年來說,副熱帶高壓是抑制颱風生成的「幕後黑手」。而副熱帶高壓的異常偏強,則與厄爾尼諾和印度洋熱帶洋面海溫異常偏暖密切相關。
  • ...今年7月「空臺」實屬罕見。原因是今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
    【71年來首次7月無颱風生成】常年7月是福建的颱風季,但今年的颱風似乎不按常理出牌,剛剛過去的7月份福建無颱風,這是71年來7月首次出現颱風「空窗期」。福建氣象部門表示,常年7月西太平洋(601099,股吧)上會生成4個左右的颱風,最多生成8個颱風,最少也有1個,今年7月「空臺」實屬罕見。
  • 今年颱風不尋常:7月「空臺」,8月超標,9月預計偏多
    颱風海神未來路徑預報圖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已於今天(4日)早晨加強為超強颱風級,預計「海神」將以每小時15-20公裡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最強可達55-62米/秒,5日開始轉向北偏西方向移動
  • 10月颱風生成偏多近一倍 氣象專家分析成因
    中新社北京11月4日電 (記者 陳溯)據中國氣象局統計,今年10月颱風生成個數比常年偏多近一倍。氣象專家4日對這一現象成因進行解析。當天,中國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10月,西北太平洋(601099,股吧)及南海共有7個颱風生成,生成個數較常年同期(3.6個)偏多3.4個,有1個強熱帶風暴登陸中國,比常年同期略偏多,10月13日,強熱帶風暴「浪卡」在海南瓊海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5米/秒)。「浪卡」「沙德爾」和「莫拉菲」帶來較強風雨,對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民眾生活生產造成一定影響。
  • 降雨多、颱風少、高溫多……今年汛期天氣異常,因它不走尋常路?
    >你可知,背後的原因,副熱帶高壓不走尋常路,要背很大的鍋?(延伸閱讀:副熱帶高壓:「雨熱同臺」的幕後推手)今年,截至目前副高已經歷兩次北跳,但它較氣候平均值還是偏南、偏西,且明顯「增肥」,像是一個「龐然大物」。
  • 今年中國為何特別熱? 都是副熱帶高壓惹的禍
    (原標題:南北方高溫都是副熱帶高壓「惹禍」 北半球今年特別熱) 中央氣象臺連續
  • 海南多地乾旱喊「渴」!8月將有1~2個熱帶氣旋影響瓊島
    平均降水量較往年同期偏少根據海南省19個國家氣象觀測站的資料統計, 5月1日至7月23日,海南省共出現3次大範圍高溫天氣過程,分別出現在5月2日~27日、5月29日~6月13日、6月17日~7月23日。
  • 那些年他們常提起的「副熱帶高壓」
    「隨著副高的加強,我國江南、華南等地將迎來一輪高溫天氣」、「副高外圍所攜帶的西南暖溼氣流在長江中下遊一帶維持,上述地區將出現強降雨過程」……在天氣播報員的口中,副高無疑是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之一。  尤其是夏天一到,副高的名頭更是響亮,酷暑的持續、雨帶的變化、颱風的走向,似乎大多數的天氣變化都與其形影不離。什麼是副高?
  • 今年的颱風有點亂來!
    今年第17號颱風「沙德爾」(強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今天(22日)早晨5點鐘位於海南西沙永興島偏東方向約465公裡的南海東部海面上。 預計,「沙德爾」將先以每小時10公裡左右的速度在南海中東部海面緩慢地向西北方向移動,23日逐漸轉向偏西方向移動,移速加快並趨向海南島南部近海,強度逐漸加強,最大強度可達強熱帶風暴級或颱風級(10-12級,28-33米/秒)。24日傍晚到夜裡擦過或登陸海南島南部後,趨向越南中北部沿海。
  • 副熱帶高壓與我國雨帶位置變化
    本文專家顧問: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蔡薌寧副熱帶高壓常年存在,但隨著季節的更迭,其強度和位置會發生變化,但其不規律的變化,就造成了不同地區的旱與澇。  由於海陸影響,副熱帶高壓被分裂為若干單體,而對我國天氣和氣候產生重要影響的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就是我們常說的「副高」。
  • 7月暴雨高溫天氣跟今年沒來颱風有關嗎?專家來解答
    7月暴雨暫時趨於結束,江南華南多地將迎來40℃的高溫天氣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介紹,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北抬,自7月29日起,長江中下遊降水趨於結束,盤踞在長江流域多日的雨帶開始向北移動。   7月27日的強降雨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遊地區,湖南、湖北、安徽等地雨勢較為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