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熱帶高壓與我國雨帶位置變化

2020-11-25 中國天氣

本文專家顧問: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蔡薌寧

副熱帶高壓常年存在,但隨著季節的更迭,其強度和位置會發生變化,但其不規律的變化,就造成了不同地區的旱與澇。  

由於海陸影響,副熱帶高壓被分裂為若干單體,而對我國天氣和氣候產生重要影響的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就是我們常說的「副高」。在高壓東部,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持續晴好,高壓西部是低層暖溼空氣輻合上升運動區,容易形成雷雨。

副高北抬西伸會帶來豐沛降水。它的身上長有一條纖細的「馬甲線」——西太平洋高壓脊線,其季節性的變化對應著我國東部地區主要雨帶的位移。

在脊線北側的西風帶中,其西部偏南氣流從海面上帶來充沛的水汽後輸送至鋒區的低層,向副高北側的鋒區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溫高溼的氣流。這個時候,當西風帶一旦有低槽或低渦移經過鋒區上空時,在系統性上升運動和不穩定能量釋放的共同作用下,充沛的水汽遇冷便會凝結產生大範圍的降水,嚴重時通常還伴有暴雨。

而在脊線南側的東風帶地區,常伴有東風波和颱風活動,也會產生大量降水。颱風強度不強時,副高指引颱風移動。比如脊線呈東西向時,颱風穩定西行;當呈西北—東南向時,颱風容易向西北移動,有可能在我國登陸;若副高示弱或斷裂,颱風則很可能一路北上。

總而言之,西太平洋副高的強弱及位置,與我國中東部地區的天氣氣候以及旱澇等關係極其密切,決定了我國中東部地區的雨帶分布。它向北挪一步,所在區域便風雨交加,「管轄區域」連綿陰雨也被「掐斷」進入伏旱期。因此,預報員便可根據它的「北進南退」來大致確定我國主雨帶的位置。

圖解我國雨季進程。張永策劃 劉佳製作

隨著季節轉暖,夏季副高一般會出現三次明顯的「北跳」階段性變化特徵,分別對應著梅雨期和華北雨季的開始。例如6月中旬,脊線出現第一次北跳,越過北緯20°,極鋒雨帶到達長江流域,形成梅雨,此時華南轉入晴熱乾旱的盛夏;7月中下旬脊線出現第二次北跳,迅速跳過北緯25°,長江中下遊梅雨結束,高溫伏旱天氣開始,黃淮地區受極鋒雨帶影響進入雨季,華南地區則因為赤道輻合帶的北上,熱帶氣旋、颱風明顯活躍,進入第二汛期,即「後汛期」;7月底至8月初,脊線出現第三次北跳,跨過北緯30°到達最北位置並在此停留,華北、東北地區由此進入「七下八上」的多雨季。

按理說,西太平洋副高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高壓系統,是什麼原因致使其出現季節性階段位置變化?原來,它的變化不僅受到其內部大氣動力過程影響,青藏高原積雪、熱帶太平洋海溫變化等外力因素的催化作用也不可忽視。


相關焦點

  • 高溫使者:副熱帶高壓
    副熱帶高壓,又稱亞熱帶高壓或副熱帶高氣壓,是活躍於副熱帶地區的高壓脊,分布於南北緯它的位置以環流的流向可以影響到熱帶氣旋的生成和走向。副熱帶高壓所控制的地區往往會有乾燥、少雨的炎熱天氣,是各地夏季高溫熱浪的其中一個主要導因。副熱帶高壓影響下的氣候一般是高溫,且層結穩定,對流很不旺盛,所以降水較少。副熱帶高壓的西部層結比較不穩定,東部相對穩定。所以副熱帶高壓西部降水稍多,東部降水就比較少。
  • 那些年他們常提起的「副熱帶高壓」
    它又與我國的天氣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談談,那些年來他們常提起的——「副熱帶高壓」。圖片來自網絡  什麼是副熱帶高壓?  副熱帶高壓,它的形成原理並不複雜,太陽輻射和地球自轉產生的地轉偏向力是其背後主要的兩大推手。
  • 副熱帶高壓與我國天氣氣候特徵
    副熱帶高壓是指位於副熱帶地區的暖性高壓系統,它對中、高緯度地區和低緯度地區之間的水汽、熱量、能量的輸送和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大氣環流的一個重要系統。從出生地來看,副熱帶高壓的老家在南北半球的副熱帶地區,受海陸影響,它的身體常斷裂成若干個高壓單體,形成沿緯圈分布不均的高壓帶。
  • 常掛在嘴邊的「副熱帶高壓」,你真的了解嗎?
    副熱帶高壓仿佛一個神奇的存在,人人都知道它,但又不是很了解。那麼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影響我國天氣的呢?副高大BOSS如何形成?而地轉偏向力使得氣流不斷發生偏移,隨著緯度的升高,地轉偏向力就越大,致使在副熱帶地區(北緯30度附近),氣流基本變成了自西向東流動,並對後續空氣進行阻礙。這一阻礙使得其他上空空氣聚集並且被迫下沉,於是便產生了副熱帶高壓。由於海陸和地形的差異,副熱帶海洋上存在著多個高壓中心,無論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有。
  • 氣象科普 | 副熱帶高壓到底什麼來頭?
    掉下來的這個地方,就是地球村上傳說中的,副熱帶高壓帶。它的位置隨著季節的變化,不斷的「蕩來蕩去」~為啥子呢?太陽直射點不同唄~太陽在赤道上空是這樣的。這條等值線圍起來的區域就是預報員常常提到的氣象名詞「副熱帶高壓」。它向西向北擴展,代表副高向西向北推移,它包含的範圍擴大時,表示副高強度增強。前面說,副高控制的區域晴熱少雨,但副高脊線的北側與西風帶鋒區相鄰,從海洋吹向陸地的西風帶,含有充沛水汽,副高配合充沛水汽的輸送,容易產生氣旋和鋒面活動,從而形成強降水。
  • 這些天經常聽到的「副熱帶高壓」是什麼?
    每當進入夏天的時候,我們總會聽到這些話「隨著副熱帶高壓的加強,我國江南、華南等地將迎來新的一輪高溫天氣」。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副熱帶高壓總是和持續的酷熱、雨帶的變化以及颱風的走向息息相關。那麼究竟什麼是副熱帶高壓呢?
  • 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 高溫天氣更添悶熱
    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 高溫天氣更添悶熱 2018-07-31 01: 2018年07月31日 01:48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副熱帶高壓位置偏北
  • 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和強度會影響到天氣情況
    (大致位於南、北緯20~40度),那裡常年為一條高壓帶,稱為副熱帶高壓帶,這些高壓常年存在,是一個深厚的暖性天氣系統,但強度和位置隨季節而變,在夏季特別強盛、龐大。副熱帶高壓的脊線常稱為副高脊線。影響我國的太平洋副高脊線一般呈東西走向;夏半年,它在我國境內有季節性的北跳和南退。副高的總體影響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夏季影響中國最大的天氣系統。
  • 副熱帶高壓接下來要做的事,都在這篇文章裡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可點擊右上角的 …,分享這篇文章這幾天,華南北部至江淮東部,縱慣著一條狹長的雨帶
  • 專家:與副熱帶高壓位置有關
    專家:與副熱帶高壓位置有關 付麗麗/科技日報 2018-07-25 07:41
  • 冬季冷高壓與盛夏時期的副熱帶高壓PK,哪個會贏呢?為什麼?
    一般來說西伯利亞或蒙古冷高壓是冬季冷高壓活動中心,它是影響我國冬季天氣的「發動機」,也是冷空氣的策源地。冷高壓與副熱帶高壓的活動強弱都與太陽位置變化有關,副熱帶高壓是持續存在的,不會消失,而冷空壓卻與季節有關,冬季強盛,夏季消失。
  • 權威預報:副熱帶高壓北抬,上海將連續36度
    7月18日下午,正在西太平洋上活動的今年第5號颱風丹娜絲已經掠過琉球群島,受到颱風丹娜絲影響的石垣島上的氣象站錄得最低氣壓為991.9百帕,久米島的氣象站錄得最大風速21.5米/秒,這些氣象數據都得出結論,5號颱風丹娜絲目前仍然是一個毫無疑問的熱帶風暴,強度孱弱。
  • 新疆高溫天罪魁禍首是伊朗副熱帶高壓
    原標題:新疆高溫天罪魁禍首是伊朗副熱帶高壓   新疆高溫天罪魁禍首到底是誰   它叫伊朗副熱帶高壓 帶來乾熱暖空氣使地面溫度上升   一場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的高溫天氣在新疆拉開序幕,南北疆的氣溫普遍升至35℃乃至37℃以上。
  • 中國地理:雨帶的形成與推移
    ,按與副高位置關係,大致可分三種情況:副高中心控制區,高溫晴朗;北側陰雨,南側形成熱帶氣旋甚至颱風。副高北上形成鋒面雨示意圖一般雨帶的位置位於副高高壓脊北側5°-8°。副高高壓脊與雨帶位置平均而言,5月份高壓脊線位於北緯15°附近,主要雨帶位於華南
  • 副熱帶高壓將決定三伏天的熱度
    7月22日,鄭州市氣象局召開汛期新聞發布會,對三伏天鄭州涼爽多雨的原因進行解析,這與副熱帶高壓的位置有關。根據了解,今年我國的氣候較為異常,先是長江流域,再是淮河流域,南方強降水過程頻繁且間隔時間短。與此同時,三伏天已經開啟,大暑節氣也已到來,無論是從大暑小暑的角度,還是從三伏天的角度,我省常年都是一年中最為溼熱的一個時間段。
  • 原因是今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
    原因是今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和強度異常,高壓位置偏南,強度偏強,使得颱風生成的源地----菲律賓以東的 文/夏洛特2020-08-02 05:30:44來源:FX168
  • 都是副熱帶高壓惹的禍
    (原標題:南北方高溫都是副熱帶高壓「惹禍」 北半球今年特別熱) 中央氣象臺連續
  • 副熱帶高壓,水平氣流是輻散嗎?
    有問必答提個醒 副熱帶高壓,水平氣流是輻散嗎? 答: 按某教材的反氣旋圖,是輻散。實際情況,非也。
  • 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進疆 未來三天烏魯木齊高溫30℃
    57    華夏經緯網
  • 北京將迎大到暴雨,專家:副熱帶高壓西風槽型天氣是暴雨開關
    北京市氣象局氣象服務副首席吳宏議表示,本次降水過程主要是副熱帶高壓外圍偏南暖溼氣流與西來槽共同作用造成的。「北京地區氣候特點鮮明,夏季降水充沛,全年降水量的70%-80%發生在夏季,暴雨更是十分頻繁。我們知道,產生暴雨需要一定的『天氣系統』,這樣的天氣系統就是發生暴雨的『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