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多、颱風少、高溫多……今年汛期天氣異常,因它不走尋常路?

2020-12-05 中國氣象數據

說起今年汛期

很多人明顯感覺到

降雨多、颱風少,還有高溫多

你可知,背後的原因,

副熱帶高壓不走尋常路,要背很大的鍋?

副熱帶高壓,

是影響我國天氣的重要推手。

我國夏季梅雨、颱風、北方「七下八上」、華西秋雨,均與它密切相關。

(延伸閱讀:副熱帶高壓:「雨熱同臺」的幕後推手)

今年,截至目前副高已經歷兩次北跳,

但它較氣候平均值還是偏南、偏西,且明顯「增肥」,

像是一個「龐然大物」。

2020年6、7、8月副高平均位置和對應雨帶位置

數據客觀揭示了副高的「龐大」:

今年6月的氣候平均值顯示,副高北界約為30°N,南界到10°N以南,西伸約為110°E;

7月,副高北界約為35°N,南界到15°N以南,西伸約為110°E;

8月上中旬,副高北界約為40°N,南界達到10°N以南,西伸約為110°E以西。

和氣候平均值相比,

今年的副高西伸脊點(副高體的最西端)的位置較常年明顯偏西,

多數時段在110°E以西,偏西的異常程度在歷史上是顯著的,

直至8月中旬,副高脊線位置總體也較常年同期偏南。

副高的異常,是如何影響我國天氣的?

從目前看,副高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兩多一少」:

高溫日數偏多、降水偏多、颱風偏少

首先是降水明顯偏多

汛期主雨帶通常位於副高西北側。

8月以來,受偏強副高和中高緯度活躍的西風帶波動共同影響,

北京、四川等地出現了較明顯的降水過程,

其中,8月15日到8月17日四川多地的持續強降雨直接導致今年長江第五號洪水形成。

樂山大佛「洗腳」

其次是持續高溫

8月1日至8月18日,我國江漢、江南、江淮多地持續高溫,

高溫日數持續10天到15天的區域較多,

其中,重慶、湖南、湖北、江西、江蘇、浙江、上海等大部分省(直轄市)均在這個「龐然大物」的直接控制下。

放眼國外,亞洲多國也受副熱帶高壓偏強持續影響。

最後,颱風偏少

7月「空臺」,歷年少有。

而8月上旬的幾個颱風多為近海加強,對我國影響短暫,

它們也都是短命颱風,

專家介紹,

「短命」颱風的塑造者,也是不尋常的副高,

副高龐大的身軀和它的穩定少動,

壓縮了颱風生成的空間,

也減少了颱風造成的影響。

編輯 | 李一鵬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等

專家顧問|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

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 劉芸芸

國家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 馬傑

相關焦點

  • 梅雨 高溫 颱風 夏季「三劍客」今年有啥不尋常
    出梅首日,浙江武義、永康、松陽等地的最高溫便已攀升到35℃,梅雨高溫「無縫交接」,第5號颱風「丹娜絲」也在趕來的路上。梅雨、高溫、颱風,是浙江人熟悉的夏季「三劍客」。隨著今年「性子狂躁」的梅雨季正式結束,接下來便是高溫和颱風唱主角。今年夏季,我省的天氣已經、正在、將要經歷哪些不尋常?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氣候密碼?且和記者一起,跟隨省氣象部門的有關專家一探究竟。
  • 今年廣州天氣有「三多」
    記者會上獲悉,今年廣州汛期總雨量較常年偏少但「龍舟水」偏多,可能出現較嚴重暴雨洪澇災害;影響廣州市的颱風偏多,為3~5個。高溫天氣30~35天,較常年偏多15~20天。去年天災致倒塌房屋899間3月20日,廣州召開2018年三防暨北江大堤防汛工作會議。
  • 中國氣象局:今年汛期中國氣溫、降水明顯異常
    中國氣象局:今年汛期中國氣溫、降水明顯異常 2008年05月06日 19: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社北京五月六日電(記者 阮煜琳)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六日在二00八年汛期氣象服務電視電話動員會上強調,今年中國氣候條件不確定性很大,防汛抗旱工作面臨很大壓力。
  • 較常年偏多!今年登陸或影響福建的颱風預計有7-9個
    25日,記者從全省脫貧攻堅暨防汛抗旱專題培訓視頻會議上獲悉,我省今年總體上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前汛期偏澇,颱風偏多且有秋颱風影響,形勢依然複雜嚴峻。據介紹,今冬我省氣溫偏高,暖冬特徵異常明顯。今年以來(1月1日至3月23日),全省平均氣溫13.8℃,偏高2.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全省日極端最高氣溫32.8℃(3月22日出現在永泰),為歷史同期最高。降雨偏多,空間分布不均異常明顯。今年以來全省平均降雨量276.6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8%,總體呈「北多南少」分布,以光澤縣494.7毫米為最多(偏多38%),以惠安縣96.6毫米為最少(偏少46%)。
  • 2018廈門汛期時間 今年影響廈門的颱風有4-5個
    每年的4月15日至10月31日,是廈門的汛期,其中7月至9月是主汛期。這是根據廈門市暴雨洪水和颱風的特點,由權威部門確定的。  今年以來,我市累計雨量為278.2毫米,與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降雨的時間分布非常不均――1月本該是全年降雨最少的月份,卻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暴雨;春雨季(3月-4月)則名不副實,降水持續偏少,3月降水量只有53.1毫米,不足常年3月雨量的一半(常年3月的總降水量均值為113毫米)。  汛期到來意味著降雨將明顯增多。
  • 梅雨量、高溫日、颱風略多!2020年汛期上海氣候「四多兩強」
    資料圖東方網記者劉輝、曹磊6月17日報導:今年汛期相比往年,有何變化?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馬堅泓今天作客2020民生訪談時介紹,「總體嚴峻、不容樂觀。可歸納為『四多兩強』。」上海一般6月份進入汛期,今年上海「入梅」較往年提前了9天。最近,暴雨、雷電等頻頻來襲。
  • 2020年汛期天氣盤點——看看今年的颱風到底多「反常」
    截至9月11日,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僅有10個颱風生成。7月「空臺」、東北颱風「三連擊」創歷史,帶你盤點2020年汛期的颱風,看看今年的颱風到底多「反常」?一、颱風概況截至2020年9月11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10個颱風生成,較多年同期平均(16.1個)偏少6.1個。其中,2002號颱風「鸚鵡」、2004號颱風「黑格比」、2006號颱風「米克拉」和2007號颱風「海高斯」等4個颱風在我國沿海地區登陸,較多年同期平均(5.3個)偏少1.3個。
  • 2020年廈門異常天氣頻發 抗旱工作仍處「進行時」
    臺海網11月27日訊 據廈門網報導26日,記者從市應急管理局獲悉,今年以來,我市異常天氣頻發,存在高溫乾旱持續時間長,多地短時強降雨屢破歷史同期極值等異常現象,創下了多項歷史新紀錄,也使防汛抗旱工作更加嚴峻複雜。今年以來,高溫少雨引起的氣象乾旱現象持續影響我市。
  • 今年將有6至8個颱風影響福州!接下來的天氣怎樣呢?
    N海都記者 陳恭璋今年上半年,福州市的天氣情況如何?和往年相比,是否有異常?在正在到來的颱風季,今年有多少個颱風可能會影響福州?月雨量時間分布不均,1月偏少44.0%,2月偏少12.9%,3月偏多69.1%,4月偏少62.3%,5月偏多5.6%。
  • 南方降雨如「潑水」!今年這麼多的雨都是哪來的?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節性降雨等天氣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規律地顯著上漲時期,每年6月開始,我國中東部陸續進入降水集中期。今年6月1日以來,南方出現5輪強降雨過程,近15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的降雨,70萬平方公裡國土出現累積雨量超過300毫米的降雨,甚至有5萬平方公裡左右的地方出現累積雨量超過500毫米的降雨,說是在潑水也不為過。
  • 6月無颱風!2020年3號颱風什麼時候形成,今年氣候異常嗎?
    今年以來,全球的氣候變化都是非常複雜的,海洋區域和陸地區域的天氣轉變已經成為了規模化,這似乎比較符合科學家們的預測情況,那就是今年的極端氣候現象將會在全球多地出現,而對於亞洲地區來說,降雨,高溫,風暴等氣候現象也出現了變化,嚴重的影響到了生活的正常持續,異常的氣候現象已經大規模存在,所以說氣候轉變是比我們想像快多了。
  • 7月暴雨高溫天氣跟今年沒來颱風有關嗎?專家來解答
    ,北京、天津也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更異常的是,以往7月經常登陸我國的颱風,今年罕見缺席。   到7月28日,長江中下遊地區降雨將明顯減弱。同時北方的天氣形勢也將出現轉折,隨著「七下八上」主汛期的到來,雨水將明顯增多。華北、東北等地還是以小到中雨或雷陣雨天氣為主,河北中部局地有大雨或暴雨。   陳濤介紹,前期在副高掌控下「炎值」居高不下的江南、華南等地,未來幾天高溫仍將持續,四川盆地也將高溫。
  • 今起海南正式進入汛期!天氣氣候呈現這3大特點→
    颱風多、降雨時空分布不均、 高溫時間長我省汛期天氣氣候呈現3大特點5月15日,記者從省防汛防風防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獲悉,我省三防辦已啟動汛期值班制度,明確從由於各河流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和漲水季節不同,汛期的長短和時序也不相同。
  • 今年7月歷史上首次無颱風,重要原因是……
    但今年颱風卻不按常理出牌,不僅「遲到」且「出勤率」很低。颱風究竟怎麼了?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氣象專家。對於盛產颱風的7月來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無颱風生成的情況屬非常罕見。歷史上,該區域7月最多生成過8個颱風,最少也有1個颱風。為何今年颱風不露面?氣象專家表示,颱風生成首先需要溫暖的洋面,能夠為颱風發展提供能量。
  • 廈門氣候一年回顧:氣溫高颱風少 雨水稀霾日多
    回顧廈門一年來的氣候變化,我們發現2014年格外不尋常,許多紀錄都改寫了。夏季(7月-9月)的平均氣溫達到28.9℃,屬於異常偏高,創下新紀錄。島內全年高溫日數(日最高溫≥35℃)達12天,為常年平均數的3倍,是近30年來第二多年份。島外的同安高溫日數,全年達到43天,比舊紀錄(21天)多了一倍多。
  • 2020廣東颱風預測有幾個 今年有多少個颱風影響廣州
    4月3日,記者從廣州市應急管理局獲悉,根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汛期開汛較早,汛期雨量總體較歷史同期略偏多,影響廣州的颱風也較歷史同期偏多。首個颱風大致出現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有關部門應針對汛期特點,提前布防做好應對措施。
  • 降水總量多、颱風強度強,上海預計6月中旬前期入梅
    2020年5月6日下午,上海市防汛指揮部召開全體會議,會上,上海市氣象局局長董熔表示,2019年,上海汛期雨量異常偏多,接近全年常年總雨量,同時梅雨期較長、雨量大,創本世紀之最,影響颱風強度偏強。但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上海市成功防禦了「利奇馬」、「米娜」等颱風和多場暴雨,實現了「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的防汛工作目標。董熔透露,今年汛期,我國氣候狀況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降水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布,澇重於旱,其中長江中下遊可能出現較重汛情。同時,太湖流域片降水呈「大部略多,沿海偏多」的空間分布。
  • 「啥情況」異常!今年七月有個奇怪的天氣現象~
    7月以來,強降雨導致我國南方多地出現內澇、山洪等災害。24日至25日,江南、華南及新疆等地持續炎熱,北京、天津也將加入高溫行列,最高氣溫超35℃。一邊是汛情,一邊是高溫,往年頻頻光顧的颱風,今年七月為何罕見缺席?
  • 海南去年高溫天氣頻頻刷新歷史紀錄 颱風異常偏少
    、高溫、乾旱、大霧等特殊天氣,昨日,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從海南省氣象服務中心獲悉,目前2015年海南省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已揭曉。  春末夏初高溫過程異常強  2015年5月中旬-6月下旬,海南省出現了一次歷史同期罕見的高溫天氣過程。
  • 天氣將迎重要轉折「暴力梅」有望結束 7月颱風「無貨」將成現實
    未來幾天天氣格局將發生變化長江流域開啟高溫悶熱模式北方降雨逐漸增多颱風或將生成而這些變化 都與副熱帶高壓緊密相關……知識點:汛期副高對我國水汽、熱量、能量的輸送和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它的強弱、進退和移動,同颱風生成以及我國東部地區旱澇等關係極其密切,是汛期影響我國天氣的主要天氣系統。它中心控制的地方,盛行下沉氣流,易出現晴熱高溫天氣,而其外圍地區卻飽受雨水侵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