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今年汛期
很多人明顯感覺到
降雨多、颱風少,還有高溫多
你可知,背後的原因,
副熱帶高壓不走尋常路,要背很大的鍋?
副熱帶高壓,
是影響我國天氣的重要推手。
我國夏季梅雨、颱風、北方「七下八上」、華西秋雨,均與它密切相關。
(延伸閱讀:副熱帶高壓:「雨熱同臺」的幕後推手)
今年,截至目前副高已經歷兩次北跳,
但它較氣候平均值還是偏南、偏西,且明顯「增肥」,
像是一個「龐然大物」。
2020年6、7、8月副高平均位置和對應雨帶位置
數據客觀揭示了副高的「龐大」:
今年6月的氣候平均值顯示,副高北界約為30°N,南界到10°N以南,西伸約為110°E;
7月,副高北界約為35°N,南界到15°N以南,西伸約為110°E;
8月上中旬,副高北界約為40°N,南界達到10°N以南,西伸約為110°E以西。
和氣候平均值相比,
今年的副高西伸脊點(副高體的最西端)的位置較常年明顯偏西,
多數時段在110°E以西,偏西的異常程度在歷史上是顯著的,
直至8月中旬,副高脊線位置總體也較常年同期偏南。
副高的異常,是如何影響我國天氣的?
從目前看,副高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兩多一少」:
高溫日數偏多、降水偏多、颱風偏少
首先是降水明顯偏多
汛期主雨帶通常位於副高西北側。
8月以來,受偏強副高和中高緯度活躍的西風帶波動共同影響,
北京、四川等地出現了較明顯的降水過程,
其中,8月15日到8月17日四川多地的持續強降雨直接導致今年長江第五號洪水形成。
樂山大佛「洗腳」
其次是持續高溫
8月1日至8月18日,我國江漢、江南、江淮多地持續高溫,
高溫日數持續10天到15天的區域較多,
其中,重慶、湖南、湖北、江西、江蘇、浙江、上海等大部分省(直轄市)均在這個「龐然大物」的直接控制下。
放眼國外,亞洲多國也受副熱帶高壓偏強持續影響。
最後,颱風偏少
7月「空臺」,歷年少有。
而8月上旬的幾個颱風多為近海加強,對我國影響短暫,
它們也都是短命颱風,
專家介紹,
「短命」颱風的塑造者,也是不尋常的副高,
副高龐大的身軀和它的穩定少動,
壓縮了颱風生成的空間,
也減少了颱風造成的影響。
編輯 | 李一鵬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等
專家顧問|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
國家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 劉芸芸
國家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 馬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