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總量多、颱風強度強,上海預計6月中旬前期入梅

2021-01-08 界面新聞

2020年5月6日下午,上海市防汛指揮部召開全體會議,會上,上海市氣象局局長董熔表示,2019年,上海汛期雨量異常偏多,接近全年常年總雨量,同時梅雨期較長、雨量大,創本世紀之最,影響颱風強度偏強。但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上海市成功防禦了「利奇馬」、「米娜」等颱風和多場暴雨,實現了「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的防汛工作目標。

董熔透露,今年汛期,我國氣候狀況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降水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布,澇重於旱,其中長江中下遊可能出現較重汛情。同時,太湖流域片降水呈「大部略多,沿海偏多」的空間分布。

今年,上海在4月下旬末進入前汛期,較常年偏晚,前汛期雨量偏多1-2成。6月中旬前期入梅,7月上旬後期出梅,梅雨量偏多2成。

董熔說,「總之,今年汛期上海可能將呈現『降水總量略多,影響颱風強度偏強,對流性天氣強度偏強,高溫日數略多』的特點。」

對此,上海市氣象局將圍繞強對流、暴雨、颱風、冰雹等突發性、轉折性、災害性天氣,滾動做好長期、延伸期、中期、短期、短臨預報,由遠及近做好滾動遞進式預報。針對災害性天氣過程和重大活動氣象保障,做好全流程跟進式氣象服務。

同時,上海市氣象局將繼續優化「工作提醒—災害性天氣預通報—天氣預警—災害性天氣預警精細化跟蹤服務—災害天氣過程性通報」五個環節的全鏈條式決策氣象服務工作機制。

上海市氣象局還將與市水務局共同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建設,合作建立「防汛防臺指揮系統+氣象插件」系統級對接工作機制。

上海市防汛指揮部副總指揮、市水務局局長徐建表示,經過基本判斷,2020年,上海氣象水文年景總體偏差,工程建設也對防汛造成巨大壓力,防汛依然存在部分新建排水系統還未完全發揮作用等薄弱環節。

徐建透露,上海市水務局按照「一網統管」建設工作要求,加快推進防汛防臺指揮系統升級改造,確保汛前上線投入運行,加快實現信息互通「全、新、準」、災情處置「快、聯、閉」的建設目標。氣象、水文、海洋部門要強化預測預報,特別是增加短歷時、局地性突發強降雨和颱風路徑、水位、潮位的預報頻率頻次。

同時,水務、應急部門將加強軍地聯動,主動對接駐滬部隊、消防等應急搶險力量,完善應急搶險預案和機制。

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受到突如其來的持續疫情影響和衝擊,許多汛前計劃完成的工程項目呈現不同程度的滯後,導致跨汛期施工項目明顯增多,給行業領域內防汛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為此,上海市住建委將充分借鑑去年「利奇馬」颱風應對經驗教訓,聚焦易積水小區、建築物高空墜物等安全防控重點,針對易積水小區等災情數據標準不統一、報送路徑多渠道等較為突出問題,開發了汛臺防禦和災害情況信息報送系統,將災情信息統一歸總由物業APP 統一上報,提高時效性、準確性、規範性。

同時,住建部門還將聚焦行業領域各類風險源、風險點,特別是建築工地度汛安全隱患、危棚簡屋坍塌傷人、地下空間雨水倒灌隱患、高空墜物傷人毀物等隱患。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綠化市容局已經完成2020年版防汛防臺專項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組織了市容環衛、綠化林業應急搶險隊伍。颱風來襲時,可動員2.7萬餘名環衛一線職工、48支綠化應急隊伍、50支林業巡查隊伍全面投入應急搶險。

同時,綠化市容局還將加強對戶外廣告、店招店牌、景觀照明等設施安全隱患的排查力度,重點聚焦設置在人員密集場所、設置期限長、設施體量大的各類戶外廣告、招牌設施以及無主店招店牌設施。

相關焦點

  • 上海汛期要來了!預計6月中旬入梅,影響颱風2至3個、強度偏強
    上海擁有24米以上高樓1.5萬多座、戶外招牌設施35萬多塊。汛期將至,老百姓的「頭頂安全」再度成為人們關心的話題。今年影響上海的颱風數量正常偏多,強度偏強。除了線下排查整改之外,上海重點引入智能技術,通過線上「一網統管」防範高空墜物,房屋建築高空墜物管控場景將在6月底前開發完成。今年颱風北上概率增大今年汛期為6月份至9月份。
  • 今年會有幾個颱風影響上海?何時入梅?權威預測公布→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昨天從「2020年上海市防汛指揮部全體會議」獲悉,今年影響上海的颱風數量正常偏多,強度偏強。降雨情況預計汛期總降水量600~850毫米,較常年(684.5毫米)略多,比去年(1172.5毫米)偏少。需關注突發性局地暴雨以及持續性強降水、雷雨大風、雷電等強對流天氣帶來的影響。
  • 梅雨量、高溫日、颱風略多!2020年汛期上海氣候「四多兩強」
    資料圖東方網記者劉輝、曹磊6月17日報導:今年汛期相比往年,有何變化?上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馬堅泓今天作客2020民生訪談時介紹,「總體嚴峻、不容樂觀。可歸納為『四多兩強』。」上海一般6月份進入汛期,今年上海「入梅」較往年提前了9天。最近,暴雨、雷電等頻頻來襲。
  • 6月21日迎"夏至" 次日江蘇淮河以南地區將入梅
    原標題:淮河以南明天入梅,蒸籠模式將開啟 6月20日下午,江蘇省氣象臺和南京市氣象臺聯合發布2017年入梅天氣預測。6月21日迎「夏至」,最熱的時節即將開啟。6月22日,江蘇淮河以南地區就正式入梅。這個梅雨期註定會悶熱潮溼。要「黴」多久?江蘇氣象說,出梅至少要到7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小夥伴們做好準備吧!
  • 今年上海梅雨期略長,颱風偏多偏強,明天有強降水;返校防疫不忘護眼...
    ■網傳黑龍江綏芬河口岸旅檢通道5月中旬重新開放,中國駐符拉迪沃斯託克總領事館回應,通道將繼續關閉。更多實時內容請關注新民晚報全媒體【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專題報導。談天■ 今天下午暫別陽光明天有強降水申城今天多雲,傍晚前後轉陰到多雲,半夜轉陰有陣雨,今天最高溫度25℃。下午雲漸起,天空轉陰。
  • 深圳7月後期降水增多,可能還有颱風……
    深圳7月後期降水增多,可能還有颱風…… 2020-07-08 1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颱風都在幾月?2018年預計有5~7個颱風登陸廣東
    據預測,今年颱風將呈現「初臺早、終臺晚、個數多、影響重」的特點,今年預計有5~7個颱風登陸廣東。  15日至16日,廣東省防總和廣東省水利廳組織了「『未雨綢繆看防汛』記者採訪行」活動,來自中央和省市的媒體實地走訪了省防總、江門和珠海防汛工作情況。
  • 專家解析今年颱風特點成因,9月預計還有兩三個颱風登陸中國
    颱風登陸點偏北,滬浙地區異常偏多。今年有4個颱風登陸上海、浙江,較常年在滬浙地區登陸的颱風數(1個)異常偏多,為1949年以來最多的年份。颱風「雲雀」於8月3日上午在上海金山沿海登陸,受其影響,華東多地出現強降水。圖為浙江省海鹽縣普降大暴雨。  中國氣象網 圖颱風登陸時平均強度偏弱。
  • 2018廣州颱風幾月份會出現?今年預計有3-5個颱風影響廣州
    3月20日,廣州召開2018年三防暨北江大堤防汛工作會議。會議認為,2018年廣州汛期總雨量較常年偏少(其中:4~5月偏少1~3成,6月及後汛期偏多1~2成);「龍舟水」偏多,可能出現較嚴重暴雨洪澇災害;2018年影響廣州市的颱風偏多,為3~5個,首個颱風出現在6月中下旬,最後一個颱風出現在10月上旬。
  • 今年9月預計將有2至3個颱風影響或登陸福建省
    央廣網福州9月3日消息(記者張子亞)記者從福建省氣候中心了解到,今年8月福建全省依然延續了溫高雨少的特點。進入9月份,預計將有2至3個颱風影響或登陸福建省,影響時段可能為上旬後期、中旬中期和下旬後期。降水方面,福建全省平均降水量148.8毫米,偏少52.1毫米(25.9%)。6月中旬以來,由於持續高溫少雨,福建出現一次氣象乾旱過程,但受8月26~27日暴雨過程影響,氣象乾旱得到明顯緩解。據介紹,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轉為中性偏冷狀態,預計秋季進入拉尼娜狀態,冬季可能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
  • 2020年7月為何現史上首次零颱風?
    其中2號颱風「鸚鵡」於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從常年來看,7月是颱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颱風生成。但今年颱風卻不按常理出牌,不僅「遲到」且「出勤率」很低。颱風究竟怎麼了?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氣象專家。對於盛產颱風的7月來說,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無颱風生成的情況屬非常罕見。
  • 浙江人進入一年中最難熬的日子 還有颱風胚胎來搗亂!
    據浙江省氣象臺監測,5月以來我省降水總體偏少,全省平均雨量13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27%,浙中南地區偏少30%-60%。據分析,目前大氣環流形勢正在發生調整,副熱帶高壓有所加強,暖溼氣流趨於活躍,我省將由前期的降水偏少轉為降水增多的趨勢,今天起我省進入梅汛期。
  • 42天,上海今日出梅!2020年各地入梅出梅時間表
    氣象專家說,入夏以來,中高緯環流以經向為主,東北冷渦偏強,西風帶短波槽活躍;副熱帶高壓主體偏南,梅雨鋒在江淮到江南北部一帶南北擺動,造成長江流域多次強降水,這兩大原因導致今年申城的梅雨雨期長、雨量大、暴雨多。
  • 今年7月歷史上首次無颱風,重要原因是……
    今年7月註定會成為氣象史上不平凡的一個月,出現有氣象記錄以來首次零颱風。目前,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只有兩個熱帶氣旋生成,其中1個登陸我國,與歷史同期相比明顯偏少。其中2號颱風「鸚鵡」於6月14日在廣東登陸,強度為9級,是今年以來首個登陸颱風,生命期較短、強度較弱。從常年來看,7月是颱風「高影響時段」,2019年7月底前,就有7個颱風生成。
  • ...強度較常年偏弱 未來一周在南海或西北太平洋可能有一個颱風生成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發布未來的天氣氣候趨勢預測:預計未來一周,主要降雨區位於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黃淮北部、東北地區及華南大部、四川盆地和雲南等地,降雨量較常年偏多五成到一倍;江淮、江南、華南東北部等地以高溫少雨天氣為主;在南海或西北太平洋可能有一個颱風生成。
  • 中國氣象局:9月仍是颱風活躍期 預計較常年偏多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獲悉,根據該局發布的9月氣候預測:9月南海及西北太平洋可能有6個至7個颱風生成,較常年同期的5個偏多。其中,2個至3個登陸或影響我國沿海地區,較常年同期的1.8個略偏多。
  • 颱風「摩羯」影響華東 華北和東北地區降水持續
    中新網8月12日電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今年第14號颱風「摩羯」於今日17時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預計將於12日晚上在浙江瑞安到象山一帶沿海登陸,「摩羯」在影響華東地區的同時,也為華南帶來強降雨。8月12日夜間至15日,受高空槽、低層切變影響,西北地區中部、華北、東北等地仍有較強降水。